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一SR200C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1.设备运行参数整机规格钻头性能整机高度20000mm动力头最大输出扭矩200kN.m最大成孔直径1800mm动力头转速7~26rpm最大成孔深度60m主/副卷扬工作重量(含最大钻杆):62t主卷扬提升力(第一层)200kN主机参数主卷扬钢丝绳直径28mm发动机型号五十铃AA-6HK1XQP主卷扬最大速度72m/min发动机功率kW(HP)193.5(259)@2000rpm辅卷扬提升力(第一层)76kN排放EUstageIII/EPATier3辅卷扬钢丝绳直径20mm底盘总长6.790mm辅卷扬最大速度79m/min底盘展开宽度4,000mm桅杆倾角向前5°履带宽度700mm桅杆倾角左右±5°尾部回转半径4000mm2.操作程序和方法2.1安装、拆卸钻机前,必须对动力系统、升降系统、桅杆各部件及有关辅助工具进行认真检查。2.2安装、拆卸钻机时,任何人不得在桅杆起落范围内通过或停留。2.3起落桅杆时,操作必须平稳、准确,钻机卷扬应低速运转,以保持桅杆升降平稳。同时应有专人协助观察及指挥。2.4起落桅杆时,应注意钢丝绳等附件所处的工作状态,防止其他机件碰挂。2.5钻机安装完毕,应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进行试机运转。2.6拆卸钻机时,机身上卸下的零件应妥善保管,外露油路孔眼必须封堵。3.维护保养要求3.1每班保养(班前班后进行)3.2一级保养:(每工作120~150小时进行)3.3二级保养(每工作480~600小时进行)3.4三级保养(每工作1440~1800小时进行)4.安全注意事项4.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钻机的构造、性能、熟练操作方法及保养规定,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4.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未掌握钻机的使用、润滑、保养、维修等要求前,不得操作机器。4.3操作人员工作前、工作中严禁喝酒及服用有可能削弱操作能力的药物及其它食品或饮料。4.4对钻机资料中注明的安全警示标志必须充分理解,严格遵守。4.5钻机各部件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任意拆卸或更换,如有拆卸或更换时,应提出改装方案和安全措施,方可实施。4.6钻机运输、安装、调试、行走都必须由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并由专职人员指挥。4.7钻机进入施工现场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现场有充分的了解(如电缆、煤气、管线、暗沟、周围建(构)筑物、高压输电线路等),钻机必须有充分的作业空间,场地必须满足设备承重及平整要求。4.8钻机行走时,主动轮应在后面。施工上下坡时桅杆必须放平,回转台制动好,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0°,上大坡时应用外力协助,下坡时应慢速行驶。严禁横向穿过斜坡。4.9钻机转弯不应过急过大。若弯道过大,应分次转弯,每次不得超过20°。4.10需长距离行走时,每次距离不得超过2km,在行走前应彻底润滑行走机构;时速不得超过2km/h,并每隔500m润滑一次。4.11设备搬运应采用平板拖车装运。上平板时,平板拖车必须具备牢固实用的爬梯,坡度不得大于30°;上车后应将所有制动器制动好,机身加以合理牢固的固定。4.12钻机不论在作业或行走时,机体和架空输电线路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或停电后方可工作。4.13对达不到上条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增加屏障、遮栏或防护网,并悬挂醒目的标志牌。4.14对上条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变更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4.15遇大风、雷雨、大雾天气和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在高压线附近作业。4.16在存在地下管线、电缆等区域附近作业时,必须查清电缆、管线的走向,用明显标志、标识标注,施工时应保持钻机在2.0米以外的距离。如不能满足以上要求,需会同有关人员和部门研究,采取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4.17在悬崖下或超高工作面工作时,应预先作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4.18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室。任何人员不得在钻机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或通过,钻机行走过程中严禁靠近履带及回转范围;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其它设备停滞或运行情况,防止碰撞、伤人等事故发生;严禁其它机械在钻机回转半径范围内同时作业。4.19设备在运转时,禁止进行任何保养、润滑、调整和修理工作。对桅杆顶端滑轮和钢丝绳进行检修、保养或拆换时,必须使桅杆平置后进行。4.20钢丝绳的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该设备的规定要求。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4.21要经常检查钢丝绳接头和钢丝绳与绳卡结合处的牢固情况。绳卡的规格数量和间距应按规定使用,并根据钢丝绳直径按标准排列。4.22严格注意卷筒内钢丝绳的排列,不得缠乱、挤压,并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断丝、破损情况,发现超出安全使用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更换处理。4.23钻机上的提升设备严禁吊装超过其额定提升力的物体;严禁斜拉重物。5.巡回检查5.1检查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得有漏水、漏油、漏气和不正常的敲击声音。低速、高速均需运转良好。5.2检查各机构的工作情况:离合器、制动器、回转、行走机构、液压系统、动力头、提引器、滑轮、吊钩等。并进行试操作,如遇故障,及时排除。5.3必须检查超载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有效可靠。6.异常情况处置规定6.1出现钻孔坍塌事故进行处理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6.1.1应首先将钻具提离孔底,并尽快将钻杆钻具提出孔外。6.1.2处理前,应先弄清坍塌的深度、位置、塌孔部位的地层、孔内泥浆指标、淤塞情况等,查明塌孔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6.1.3当塌孔发生在孔口时,如未安设护口管,则应立即安放;如已安放,但不合要求,则应提出重新按要求安放。6.1.4当塌孔发生在钻孔上部砂层时,应迅速加长护口管,并用粘土封闭,然后清除钻孔下部的坍塌物,增大孔内泥浆的密度和粘度,继续钻进。6.1.5当塌孔发生在钻孔下部砂层时,一般可加大泥浆密度和粘度的方法处理。若调整泥浆指标不能排除事故,则应填入粘土,将坍塌部分全部填实。然后加大泥浆密度,再重新开孔钻进。6.2在处理卡钻事故时应遵守下列规定:6.2.1上卡不得强提,可将钢丝绳稍松,将钻具下放活动,待卡钻部位松动后,再轻轻上提。6.2.2下卡不得强提,可将钢丝绳绷紧,用力摇晃,再上提解卡。6.2.3因塌块、杂物坠落引起的其它卡钻,不得强提钻具,应设法使钻具向孔底移动,使钻头离开塌块或杂物,再慢慢提升钻具,解除事故。6.2.4因缩孔或“螺旋体”井壁发生卡钻时,可使钻具边回转边提。6.3埋钻事故处理时,应遵守下列规定:6.3.1发生埋钻事故时,首先必须加大泥浆的粘度和密度,然后再处理事故。6.3.2当埋钻不甚严重时,可用钻机卷扬强行提拉钻具。6.3.3当埋钻较严重时,强行提拉不动时,宜视孔内具体情况可先用空气压缩机或泥浆泵清除上部沉淀物后,再强行提拉。6.3.4提拉阻力较大时,可强行提拔,视孔壁情况配合空气压缩机、泥浆泵冲洗,以减少阻力。6.3.5在强力无法提动时,可试用正反转来松动钻具,转动后结合提拉,提拉时结合转动。6.4当钻具折断或脱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进行处理:6.4.1打捞断落钻具前,必须详细摸清事故钻具的位置、深度、靠壁情况及有无坍塌淤塞等情况,必要时可下入打捞器探测。6.4.2根据事故的不同的情况,一般可采用捞钩、捞针、钢丝绳套等打捞工具,进行钩挂、拧套打捞。在接上或套住断落钻具之后,应先轻轻提动,确定套牢后再提升。6.4.3断落钻具倒靠孔壁时,打捞工具上应带有导向器或先下入扶正器扶正后,再下打捞工具套取。6.4.4当打捞工具已套上断落钻具而又提拔不动时,可参照处理卡钻或埋钻方法进行。6.5当出现桩孔弯曲事故时,可采用下列方法纠斜:6.5.1扩孔法:采用大于原钻孔直径的钻头进行扩孔,操作时应轻压慢钻,进尺不得过快。6.5.2导正法:在钻孔不斜的孔段加导正装置,使纠斜钻具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钻进。7.相应记录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填写以下相关记录7.1设备日常检查记录。7.2设备维修保养记录。7.3设备运转日志。7.4设备交接班记录。8.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调整要求8.1各部限位开关动作应灵敏可靠。8.2钢丝绳应符合本规程规定。8.3制动装置安全可靠。8.4应配置适用的灭火器材。8.5电缆线安全可靠,无破损的情况。9.交、接班的具体工作和记录内容9.1交接班必须在设备上或工作现场进行。9.2交接班必须按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