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0种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

修辞

高考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素养必备注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可能涉及。

从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再到2021、2022、2023、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和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用题命题来分析,考虑到选择题的难度较低,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今年主观题5分。试卷题目分值主观/客观题型分析修辞手法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5分

主观仿例句,指定对象写一个借喻句子借喻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分客观例句与选项句子修辞手法比对。借代比喻拟人通感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5分

主观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其中原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修辞排比反复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3分客观例句与选项句子修辞手法比对,选项句为诗句,兼考查古诗词表达技巧借代近5年的高考修辞2022年新高考Ⅰ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分客观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设问排比2022年新高考Ⅱ卷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5分客观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题干未指明修辞手法)排比2021年全国甲卷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5分客观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拟人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5分客观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对偶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4分客观指定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的修辞表达效果比喻

01

修辞考点着力点

在把脉修辞手法考题主方向的情况下,对点专练,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和得分率。主要着力点:进一步熟悉常用、常考的几种修辞手法,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命题套路,进一步强化训练提高答题规范性。

得分目标:保4争5。

02修辞训练重点

基础是修辞手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可以在一轮复习有意识地梳理和强化,如识记某一修辞手法作用的专业术语。这些可以称之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会。重点是审题能力,踩得分点意识,修辞效果专业词语述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能力,对文本内容的深层阅读理解能力。

03修辞答题能力点

关键能力:

☆一是要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

☆☆二是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

☆☆☆三是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

03修辞答题能力点

修辞用法客观题的本质理解

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这才是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根本。很多考生丢分,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些可以称之为智力因素,老师不一定能教会,重要考生的“读”与“悟”。

将修辞手法具体到某一句话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对修辞手法的客观认定,体现出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04

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

修辞三要素

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

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

05

考生的痛点

失分点也是提分点:

多在第三点效果分析,要么只答不出专业术语,要么只答专业术语,要么效果分析只答出其中一点不够全面,要么效果分析不能结合全段内容来表述,文段内容理解不到位。

10种修辞

10种修辞必记必背最新例题精要讲解举一反三

修辞

比喻

一、比喻

【知识点讲解】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一、比喻

【知识点讲解】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一、比喻

【知识点讲解】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注意:(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一、比喻

【真题分析1·比喻】【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一、比喻

【真题分析1·比喻】【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一、比喻

【真题分析1·比喻】【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解析】

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

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

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

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

一、比喻

【真题分析1·比喻】【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②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

【思路】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相似性解读

一、比喻

【真题分析2·比喻】【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后期制作的杨柳青年画,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绘画的笔触色调与版画的刀法版味,巧妙地融为一体,(病句正确修改: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粗犷豪放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具有独自的艺术价值。杨柳青木版年画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一、比喻

【真题分析2·比喻】【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参考答案】“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本体,“活化石”“百科全书”为喻体。(2分)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年画历史积淀厚重,具有极高的社会研究价值,以及能够反映历史丰富多彩的风貌的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思路】比喻+比喻解读(本体和喻体)+表达效果(通过比喻来表达出什么意思<历史性和丰富性>,有什么艺术效果<生动形象>)【文本理解重点】活化石,强调历史性;“百科全书”强调内容的丰富性。修辞

比拟(拟人+拟物)

二、比拟(拟人+拟物)

【知识点讲解】1.定义。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2)拟物。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①把人比作物,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二、比拟(拟人+拟物)

【知识点讲解】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拟物更强调物的动作情态,往往不出现所拟之物,而是出现所拟之物的动作情态,如上面例子中的“涌”“夹着尾巴”“咆哮”“长在”。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喻体必须出现。拟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现。“涌了上来”“夹着尾巴”“咆哮”“长在水里”的动作主体并未出现。3.比拟的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俏皮活泼,表达某种情感,或引起情感共鸣。

二、比拟(拟人+拟物)

【真题分析1·拟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品质优良的原因。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比拟(拟人+拟物)

【真题分析1·拟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答案】(5分)示例: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修辞内容具体解读,把什么物来拟成人)②这一修辞使语言表达形象可感,内容生动活泼,(效果分析1;艺术效果)③且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效果分析2:情感表达)【思路】拟人+拟人解读(把什么物拟成人的什么情态)+表达效果【文本理解重点】①“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②情感表达效果+艺术表达效果。【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若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执行细则:(1)答出用拟人表达的语意情感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表达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给2分。(2)答出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的,如表达活泼、生动形象,俏皮活泼的给2分。(3)若答出两点的,给5分。(4)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比拟(拟人+拟物)

【真题分析2·拟人】【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拟人:“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凤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真题分析3·比拟(拟物)】【江苏苏州八校联盟】春天叩响了园子的竹门,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孤独的冬天像一匹凄厉的狼,火焰使它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终于,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春风猛烈地漫涌进来,园子犹如藏着红热的火塘,星子四溅。桃红柳绿,蔬菜拱土,以前的诺言,再一次发芽;满园的春讯,喜上眉梢。一颗发白的草籽,它怎样落在土里,又以怎样的勇气挽住了季节的臂膀?……………2.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比拟(拟人+拟物)

【真题分析3·比拟(拟物)】【江苏苏州八校联盟】【答案】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夹着枯槁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拟物+拟物解读(把甲物拟成乙物的情态)+表达效果(艺术+情感)【文本理解重点】①“孤独的冬天”拟成“孤独的狼”,其离去如同狼“夹着枯槁的尾巴弃阵而逃”;②情感表达效果(厌恶和喜悦)+艺术表达效果(生动形象)。修辞

排比

三、排比

【知识点讲解】1.定义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2.种类(1)句法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排比的作用“增语势,广文义。”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内容更辊丰富。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那早晨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中使用了排比,使内容丰富,露珠、太阳、红霞,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变化,多角度多侧面联想想象。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整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视角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极富感染力,排比修辞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午间,最后到黄昏时候,分别对应三个意象,抓住了景物特点,具有景物定格的效果,用特写镜头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变着”,寄寓了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参考答案】排比。①按早晨、午间、黄昏的时间顺序,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写了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②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富于想象,极具感染力;③在铺叙堆叠中突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表达出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度而多元的。当新兵伍万里在疾驰的车厢里接住年轻的女卫生员抛来的红围巾时,当连长伍千里阻挡弟弟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敌人时,当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柔化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新世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以整齐的长句结构,加强了气势,烘托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影片所传递的人性的力量。

三个分句分别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意义的思考、用不屈赢得敌人的尊重,这都体现了影片的多元思考。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思路】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加气势+广文义)【文本理解重点】①三个分句所展示的内容②句式上的气势表达效果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河北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夏至正是莲花初放的时节,“赏莲”便成了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水宫仙子”的雅称,大家熟知的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就在他的府衙中栽种莲花,千古名篇《爱莲说》传诵至今,“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更是

。赏莲既要看莲花娇艳,也要看荷塘碧绿。离开了骄阳,夏日夜晚的莲花也同样娇媚可人。陈孟昕的工笔画作品《夏塘风轻花落迟》描绘了一片夏夜的莲池幻境。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思路】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气势+广文义)【文本理解重点】①三个分句所展示的内容②句式上的气势表达效果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形式+内容)

三、排比

【真题分析·排比】【河北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参考答案】(1)构成:三个“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都是定语+名词的偏正结构短语共同组成主语,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2)表达效果:形式上,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内容上,一气列举了画面中三种不同的景物,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突出了画面独特的色彩和莲池幻境。(分析构成3分,表达效果2分,共5分)

修辞

对偶

四、对偶

【知识点讲解】1.定义.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对偶

【知识点讲解】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

四、对偶

【真题分析·对偶】【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修辞内容,构成,什么和什么对偶)(2分)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修辞

借代

五、借代

【知识点讲解】1.定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2.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5)

用作者、产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五、借代

【知识点讲解】3.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五、借代

【真题分析·借代】【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21.下列选项中,加线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解析】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故选D。

五、借代

【真题分析·借代】【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20.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五、借代

【真题分析·借代】【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

【思路】借代+借代解读(拿什么代指什么)+表达效果(相关性分析)

【文本理解重点】①理解“旭日东升”借代的内容,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上文应有所交代,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②相关性分析,“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属以部代整体。

【答案】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2分)“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2分)

【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拓展】本题要求只就借代的相关性进行专分项。这一借代的艺术效果还有:引人联想,使老屋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修辞

夸张

六、夸张

【知识点讲解】1.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六、夸张

【知识点讲解】3.夸张的作用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张。

六、夸张

【真题分析·夸张】【2021届某地联考】

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也不算枉费心思。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秋灯丛话》里有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传为天下第一。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霄汉”,引来啧啧赞叹。这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

5.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4分)

六、夸张

【真题分析·夸张】【2021届某地联考】【文本理解重点】理解文中“赠送云朵”的故事,从自然规律和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出发,理解这里的夸张成分,题目比较细致,要求考生对这一句话进行细细梳理,贴近原文字句,找到夸张的四个“点”。【拓展】这一夸张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展现出了黄山云朵的神奇魅力,一是体现出人们对黄山云朵的赞叹和喜爱的情怀。(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答案】①一只木盒子里有“云气”,②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③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的“峰朵”,④“云气”瞬间会结成“峰朵”,⑤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答出任意四点即可)修辞

通感

七、通感

【知识点讲解】1.定义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2.种类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七、通感

【知识点讲解】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3.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构思新颖,生动形象,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七、通感

【真题分析·通感】【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别出心裁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七、通感

【思路】通感+构成+效果【文本理解重点】注意这里很多考生可能认为是比喻,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这一句中明显奖听觉转化为触觉,通感是比较明显的。题目已经给出了通感这一手法。理解其构成就从能感的特点——“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转换”,想一想、是哪些感觉的转换,指明即可。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可以从“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构思新颖,生动形象,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这些方向找到答案,同时一定要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不能只答案专业术语。如: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真题分析·通感】【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

七、通感

【思路】通感+构成+效果【参考答案】

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2分)“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3分)【真题分析·通感】【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修辞

设问反问

八、设问和反问

【知识点讲解】设问:1.定义。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只问不答(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八、设问和反问

【知识点讲解】反问:1.定义。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2.种类(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八、设问和反问

【知识点讲解】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通常情况下,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是设问的标志。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八、设问和反问

【知识点讲解】但是设问也有一种情况,句中只问不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自问自答,答案不用自己说出来。能启发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其实答案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他总不会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辈同学少年也。添上这一句,是多余的,也是败笔。诗歌的一点意味也就在这里。不把话说出来,让你揣测,或语意明了,不用回答。有人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因为它非常符合反问的一个特征“只问不答”。但是还要考虑反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要素,反过来问,要有“反”方向的思考。如:1.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难道……吗+不双面否定表肯定2.你怎么可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呢?怎么……呢是反问,否定依据反问的最主要特质,对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中没的反向问的意思,所以不是反问。

八、设问和反问

【真题分析·设问和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八、设问和反问

【真题分析·设问和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审题】题目明确设问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平时进行过大量训练。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解析】(1)设问。“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先问后答,下文以三个意味着来具体作答。设问的效果,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追问与思考,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2)排比。排比+排比解读(三个分句内容)+表达效果(增气势+广文义)

八、设问和反问

【真题分析·设问和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①三个分句所展示的内容②句式上的气势表达效果和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形式+内容)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八、设问和反问

【真题分析·设问和排比】【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

【参考答案】(1)设问。“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先问后答,下文以三个意味着来具体作答。设问的效果,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追问与思考,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2)排比。三个“意味着……”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层层推进,富有气势,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八、设问和反问

【真题分析·设问】【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思路】修辞手法1+效果;修辞手法2+效果;修辞手法3+效果;【文本理解重点】这一题型有变化,由一句话分析拓展到一段话分析。比喻是常见的,这里的设问、引用很容易被考生忽视。每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段内容简述。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案,“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其效果是什么呢?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以从这一点答上专业术语即可。从中可以看出了解专业术语多么重要。【答案】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②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生动表达了创办者的希望。(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修辞

对比

九、对比

【知识点讲解】1.定义。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2.种类.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1)反面对比;(2)反物对比。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3.作用.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九、对比

【真题分析·对比】【2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强取豪夺、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的鱼米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九、对比

【真题分析·对比】【2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思路】对比+构成+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文本理解重点】从文章内容上来分析,“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这句话在本段中应是一个总括句,先是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了对比;接下来的内容以“而车辚辚,马萧萧”为分界,从风景可爱和人事堪哀两个方面具体加以描写。这样明显的对比,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从而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答案】①江南风景“处处可爱”,人事“事事堪哀”,风景的可爱与人事的堪哀形成对照比较。②用江南可爱的景物与堪哀的人事相对照,起到了“乐景衬哀情”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伤感、苦痛的心情。十、引用

【知识点讲解】1.定义。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2.种类。引用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这七种。比如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3.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增加文化内涵;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十、引用

【真题分析·对比】【2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粤大地暑热尚未退去,看到______的月饼,记者才恍然想起,又到了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期。“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纵是霓裳看不见,白毫光里度香风。”对于心灵手巧的广东人而言,中秋怎能少了花灯?“用竹篾做的灯笼更有感觉,轻盈的罩纸伴着烛火,花样繁多,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中秋前夕,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陆燕红家门口,从澳门慕名而至的邓女士对手中的纸扎灯笼摇摇曳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十、引用

【真题分析·对比】【2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思路】引用+内容作用+效果(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文本理解重点】所引用的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引用的效果: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答案】(1)修辞手法:引用。

(2)表达效果:①点明了时节,为后文写中秋节“扎灯笼”作铺垫,并引出人们盼团圆的情感。②引用经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内蕴及文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情。(评分参考: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修辞考法1、准确辨析修辞手法2、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3、语境中修辞类仿写修辞手法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设题,如近三年全国卷;二是间接考查,如将其放在仿写、句式效果比较、古诗鉴赏和文学阅读中进行考查。近几年高考单独设题考查,凸显了其重要性。【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2023新高考Ⅰ卷22.文中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夸张、比喻新高考Ⅱ卷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拟人2022新高考Ⅰ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设问、排比全国甲卷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比喻、借代新高考Ⅱ卷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排比2021新高考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对偶全国甲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拟人例1[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D解析:A.借代。“管弦”是以管乐器和弦乐器代指音乐。B.借代,“桑梓”是以古代村落房前屋后遍植的桑树梓树代指故乡。C.借代,“蛾眉”是以细长而弯的眉毛代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杨贵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考向1]准确辨析修辞手法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选B。A项,宋代黄庶《探春》,东风/春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使用了比拟手法。B项,宋代张先《题西溪无相院》,写浮萍碎散之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归来时,听到草叶的声响。是从视听的角度写景,没有使用比拟手法。C项,宋朝秦观《春日》,写多情的芍药花含着“春泪”,“蔷薇”拂晓时分无力地倚卧枝头。赋予“芍药”“蔷薇”以人的情态,将之人格化,使用了比拟手法。D项,宋代刘攽bān《新晴》,写旧相识南风偷偷打开门户,翻阅书籍。赋予“南风”以人的动作,使用了比拟手法。[考向2]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0新高考Ⅰ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比喻新高考Ⅱ卷2021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对偶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拟人2022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设问、排比新高考Ⅱ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比拟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比拟、排比2023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比喻种类解说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上相似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把……(物)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将事物人格化。借代用……代指……以简代繁,以实代虚,能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对偶上句与下句相对,两词在词性或内容上相对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凝练集中,概括性强。排比连续使用……(词语或句子),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加强语势,强调内容,突出感情。反复重复使用……(词语或句子),形成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气或语势;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说服力;表示反讽,引起共鸣和思考。例2[2022·新高考Ⅱ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比拟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传统,有些还有着较高的门槛,大众要深入了解并不容易,而纪录片,是一把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新钥匙,它恰恰可以成为人们走近非遗的桥梁。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暗喻(比喻)。①构成:本体是“纪录片”,喻体是“钥匙”和“桥梁”,比喻词由“是”和“成为”充当,将“纪录片”比喻成“钥匙”“桥梁”。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艺术再现的纪录片是了解并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且在促进人们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中起着连接作用。

[考向3]语境中修辞类仿写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4新课标Ⅰ卷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借喻[命题分析]修辞类仿写试题考查综合能力。它不仅对语言表达(如是否连贯简明且得体)、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考查,还对考生的模仿、创造能力进行考查。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句子仿写,既要合乎语法又要仿用相同的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