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说文•口部》:“咽,嗌也。”“嗌,咽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A、递训B、互训C、以共名释别名D、形训2.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法的有()A、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B、序者,射也C、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D、庠,羊也E、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3.《尔雅》:“祺,祥也。祺,吉也”。这里使用的训诂方式是()。A、同训B、互训C、反训D、岐训4.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5.简述训诂学的现实的原则。6.举例分析“谓”的用法。7.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A、意义本近B、音同或音近C、文字形体有联系D、文字形体没有联系8.训诂中常见的弊病有哪些?9.“仲秋之月,雷乃始收”中“乃始”是()A、偏义连文B、同义连文C、偏正结构D、大名冠小名10.简述郝懿行《尔雅义疏》的不足之处。11.李善的《文选注》:()A、以词语解释准确无误著称B、以声音通训诂做得最好C、通假字的解释有独到之处D、以增补史实详实著称E、以注明典故词语的来源出处著称12.义训的方式有()。A、岐训B、描写C、举例D、义界E、反训13.汉代几乎全用声训的训诂专著是()。A、《尔雅》B、《说文》C、《释名》D、《方言》14.《荀子》:“上能尊主爱下民。”《读书杂志》:“爱下民”当作下爱民,与上能尊主队文。《不苟》、《成道》二篇并云‘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是其证。”这里使用的校刊方法是()。A、对校法B、本*校法C、他校法D、理校法15.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16.魏晋南北朝隋唐,训诂学进一步发展,逐渐摆脱()的附庸地位。A、文学B、文字学C、经学D、史学17.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和()18.训诂术语“读为”、“读如”的功能相同。19.“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中()A、有一字误分为两字现象B、有两字误合为一字现象C、既有误分现象又有误合现象D、没有误分或误合现象20.元代前期诗文“盛世之音”的代表作家是()。21.《尔雅》:“榇见,木堇,”“椴,木堇”反映的现象叫()A、异名同实B、同名异实C、共专互转D、专共互转22.简述大型语文辞书误释的原因。(以《辞海》、《汉语大词典》为例)23.《十三经注疏》后面附有清人()的《校勘记》。24.《释名》是一部()的词典。A、初具条理的汉语分类B、具有语源学性质C、模仿并增广《尔雅》D、汇辑经传子史的训诂于一书25.简述《毛传》的不足之处。26.翻译: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27.“注”只释正文,“疏”兼释正文和()。28.近代训诂学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29.训诂术语中,说明被释词是虚词的术语是()。A、辞B、貌C、言D、谓E、词30.“火爰气早来,虫螟为害”中“虫螟”是()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31.简述增字强释与增字足意区别。32.《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人通,杀适立庶。”这个“适”字()。A、意思是敌人B、通“敌”C、通“嫡”D、通“谪”E、意思是封建宗法社会正妻所生的儿子33.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34.简述刘淇《助字辨略》的优点。35.《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毛传》:“终日风为终风。”这个解释的弊病在于()。A、穿凿附会B、随意破字C、增字强释D、不解语法36.《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这样的注解好吗?为什么?37.《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引文中省略了宾语()。A、君B、左右C、其D、之(他)38.义训的相关条例有哪些?39.《尔雅•释山》:“山有穴为岫。”这种直陈词义的训诂方法是()。A、描述比况B、增字足意C、标明义界D、同义相训40.乐府诗《度关山》“行人思顾返”中“顾”义为()A、顾及B、考虑C、照顾D、返回41.训诂的产生期在();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42.《左传》:“于文皿虫为蛊。”《庄子》:“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韩非子》:“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从这几部书的正文中,可以看出先秦训诂的方法有()。A、形训B、声训C、义训D、歧训E、反训43.()是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A、匍匐B、蒲服C、扶肤D、伏服E、胡服44.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5.翻译:求矣,言求兄弟也。《毛传》46.举例说明古文注释的方法。47.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48.《说文.一部》注:“凡部之先后,以形之先后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注文是在()。A、串讲文意B、说明词语出处C、分析句读D、发明条例49.《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属于()的范围。A、形训B、声训C、义训D、会意50.《后汉书•臧洪传》“洪体貌魁梧”中“魁梧”是()A、复合词B、外来词C、联绵词D、偏义复词51.清代研究《说文》最著名的人物有()。A、徐锴B、段玉裁C、朱骏声D、桂馥E、王筠52.传注附加在相应的经文之下的格式,自汉以后,主要有哪几步大的逐步完善的过程?53.简述《经典释文》。54.训诂的别称有()。A、古训B、故训C、古言D、训故E、解故5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句中“可怜”意为()A、可爱B、可怪C、可惜56.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等文化常识57.《诗》“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中“肃霜”是()A、复合词B、外来词C、联绵词D、偏义复词58.南宋张炎以“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所评论的词人是()。59.《尔雅》分为()A、十九篇B、二百零九篇C、二百一十六篇D、五百四十篇60.试论述训诂学与语法学的关系。61.注疏术语“言”和“谓”的关系是()。A、格式不同,但用法却一样B、格式不相同,用法也不一样C、格式相同,用法也一样D、格式相同,但用法不一样62.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通训”,专讲()。A、词的本义B、以形索义C、会意和形声D、转注和假借63.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64.训诂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怎样?65.《汉书•高帝纪》:“秦将章邯距破之。”苏林注:“邯音酒酣之酣。”这里使用的注音方法是()。A、譬况B、读若C、直音D、如字66.刘淇《助字辨略》不足主要有哪些?67.古人校勘时用“作”一般用来()A、指明文字通假现象B、改正错字误读C、指出他书或别本之异文现象D、改正文句颠倒现象E、指出文字错乱现象F、辨析同义词的差别68.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汉代的有()A、韦昭《国语注》B、王先谦《荀子集释》C、杨雄《方言》D、王逸《楚辞章句》E、贾公彦《仪礼疏》F、赵歧《孟子章句》69.《说文》以字的形体结构说明本义,所以被称为“义书”。70.《古书疑义举例》的作者是()A、王念孙B、王引之C、章太炎D、俞樾71.《郁轮袍》杂剧的作者是()。72.简述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特色。7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A、许慎B、梅膺祚C、段玉裁D、戴震74.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风格是()。75.《诗经•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解释者当确诂“猗”为(),不得援《吴都赋》为说。76.《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注〕:“〔敢以烦执事〕可以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这样注解对吗,为什么?77.《尚书大传》“元祀代泰山”中“元”义为:()A、首B、善C、始D、大78.《尔雅略说》的作者是()。79.简述训诂的七项内容是是什么?80.“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示尝。”句中“肯”和“綮”是什么意思?81.简述正文体训诂的类型。82.再度注释的代表是()所作的()8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巨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84.简述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的特色。85.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三大贡献是什么?86.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87.“育、孟、耆、艾、正、伯,长也。”从释词体例上看,这几句话应当出自()。A、《尔雅》B、《方言》C、《说文》D、《释名》88.王安石散文的主要风格是()。89.训诂术语“谓之”一般用来()A、指明文字通假现象B、改正错字误读C、指出他书或别本之异文现象D、改正文句颠倒现象E、指出文字错乱现象F、辨析同义词的差别90.词的意义是受社会决定并受社会制约的,这就是词义()。91.简述《尔雅》取名含义。92.《墨子•公输》:“夫子何命焉为?”句中的“何命焉为”就是()的意思。A、怎么命令他呢B、有什么指教C、命令谁呢D、为什么指教93.章炳麟先生的主要著作有()。A、《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B、《黄侃论学杂著》C、《刘申叔全书》D、《国故论衡》E、《文始》94.语序的作用是什么?95.翻译: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96.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传注是()。A、《毛诗故训传》B、《毛诗笺》C、《尔雅》D、《韩诗外传》97.《红梅记》传奇的作者是()。98.由于时代的局限,《说文》存在着()的缺点。A、随心所欲地采用声训法B、有的字形分析有错C、编排无体例D、有的字义解释太牵强E、不按“六书”的法则说明字形99.随文释义的任务:()100.下列词语中属于来自西域的词语是()。A、蒲桃B、世界C、过去D、刹那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C,D,E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 ①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 ②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5.参考答案: 训诂学要坚持现实的原则,这主要是指在训诂时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要时时注意从今人的角度出发,以今语释古语,以易释难使我们的训诂能很容易地为今人所接受。 二是要以已知释未知,凡不为今人所了解的词义、句意等,都要用已知的知识想尽办法去解释它,使之成为已知。 三是在训诘时,既要尊重故训,对前人的训诂成果给以充分地肯定,又要认识耕前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因此也不能旨从。要善于发现前人训诂中的错误,敢于纠正旧训诂的弊病,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训诂学才能得到振兴。6.参考答案: 用“谓”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人或事。 例《汉书·循吏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颜师古注:胜谓以威力克而杀之,安谓以德化抚而安之。 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统称,谓孔子也。”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 一、望文生训在说解中只就字面用本义勉强作解释。 (1)因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 (2)因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 二、增文成义在说解中加进原文没有包含的词语。 一、误解联绵词就是把双音节的联绵字,拆成两个单音节而望文生义地加以解释。 二、误解俗语词把魏晋六朝以后出现的一些古代口头语词,按其字面上的普通意义去解释。 三、误解虚词。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 1)声韵方面的错误。由于郝氏不谙古音,他的因声求义有很多错的地方。 2)是袭旧没能逐一明举。郝氏在书中征引前人时贤的地方不少,但仍有不少条目,郝氏暗用他人的说法未说明,这是不应该的。 3)是引用资料的态度不够严谨。郝书征引繁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征引《经籍馔诂》,但《经籍馔诂》成于众手,错误非常多。11.参考答案:E12.参考答案:A,B,C,D,E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如字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应用训诂学;理论训诂学18.参考答案:错误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姚燧21.参考答案:A22.参考答案: 1)把僻义当作常用义来理解。 2)把古义当作今义来理解。 3)把形近义异的词语视作同义词。 4)把异形同义词误解为不同词语。 5)误解词语结构。 6)随文作释。23.参考答案:阮元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 1)一类是受时代的局限,对诗意有所曲解。如《周南。关雎》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千古绝唱,却成了作者的说教。 2)另一类则是注解不确,如《周南。卷耳》:“采采,事采之也。”“采采”应是形容茂盛的样子,形容词,毛氏当动词来理解,不正确。26.参考答案: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去争抢,如果一定说有的话,那就是比赛射箭的时候吧。但也会相互作揖礼让后登台,下场后还要互相敬酒。这种”争“也显示出君子的风度。”27.参考答案:注疏28.参考答案: 1)采取了地下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相参证的研究方法。 2)采取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9.参考答案:A,E30.参考答案:D31.参考答案:增字就是在解释古书正文时增加一些词语。增字强释就是在增字后,意思上与原文不符,增字者是为了迁就已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而增字足意则是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32.参考答案:C,E33.参考答案:《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34.参考答案:第一,征引广博。取材范围不限于先秦、两汉典籍,扩大到六朝、唐宋至明清。第二,释义精当。刘氏对不少词语的解释都很切当。第三,纠正前人的误释。《辨略》的解释每有新义,一些条目纠正了前人的曲解。35.参考答案:C36.参考答案: 这条注释不能算错。 但“为王”究竟是称王、做王还是达到王道、实行王道?“使天下百姓归顺”是“王”本身的含义还是言外之意?表述欠缺。而实际上,梁惠王此时已经是王,所以这里谈论的不是当不当王的问题,而是怎样实行王道的问题。他们谈话的的主题是王道,“然而不王者”的“王”就是上下文“王道之始也”的“王道”,因此应该解释为“王,指王道。用作动词,实行王道。 全句的意思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好衣服穿,有肉吃,年轻人没有挨饿的,挨冻的,(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而不实行王道的,还没有这种情况。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 1)从释义的类型看: 常见的是同义词相训。 包括:有用同义词来解释同义词的、有用同义词互相训释的(互训)、有用几个同义词层层转训的(递训)。 也有相反为义的,通称“反训”。 2)从释义的方式看:A有用辨析或比较的方式来训释词义的B有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训释的(义界)C有描述事物的形状或指明类属的。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D41.参考答案: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代;现代42.参考答案:A,B,C43.参考答案:A,B,D,E44.参考答案: ①忌讳由来已久。国讳,避讳皇帝的意思。如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唐太宗名世民,“三世”变为“三代”,“生民”变成“生人”。 ②家讳。对亲属长辈的避讳。如李贺之父名“晋肃”,跟“进士”同音,所以李贺未参加进士考试。 ③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如皇帝去世叫崩,去厕所称更衣、出恭等。45.参考答案:原、隰虽然是人们聚集的场所,但人们所求的是兄弟。46.参考答案: (1)仔细研究原文注释古文,首先要仔细研究原文,了解作者的思想写作的背景,这样便于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到注释准确。如,段成式《酉阳杂俎》:“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王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首。”同情,指同此案情。 (2)利用已有的注释从汉代注经开始,以后历代学者对一些古书进行了注释。这些注释对我们阅读和重新注释古文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如,扬雄《法言•序篇》:“蠢迪捡押”。晋人李轨注:“蠢,动也。迪,道也。捡押,犹隐括也。言君子举动则当蹈规矩。” (3)善于利用工具书《商君书•农战篇》:“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查《辞海》、《辞源》、《康熙字典》都没恰切可取的解释。《经籍纂诂》:“劳,懒也。”文天祥《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情凭谁雪?”“铜雀春情”见《邺都故事》。“金人秋泪”见《佩文韵府》。47.参考答案: ①善于阐明义理; ②敢于创发新义; ③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如王子韶的“右文说”,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 ④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进行训诂; ⑤缺乏求实精神,主观想象多。48.参考答案:D49.参考答案:A50.参考答案:C51.参考答案:B,C,D,E52.参考答案: (1)把注和经合为一书,但经仍然是经,注仍然是注,只是把注疏附在经的后面; (2)把注分别附在与经文相应的各篇或各章之后; (3)把注与相应的经文语句相符,置于相应的经文之后; (4)把注文附在句中相应的字词下面; (5)义疏与经注合印,开始于南宋。53.参考答案: 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唐代陆德明撰,凡30卷。书籍有音义创始于汉末魏晋之世,作者既众,互有不同。儒家所尊崇的五经以及《孝经》、《论语》之类,经师所作的音训最多。不过语有南北,音有楚夏,未能一致。 陆德明在自序里说:“粤以癸卯之岁,承乏上庠,省旧音,苦其太简。...遂因暇景,救其不逮。...辄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合为三□,三十卷,号曰《经典释文》。古今并录,括其枢要,经注毕详,训义兼辨。”从这些话可以知道他的书作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583)任国子助教的时候,他这部书不仅详记古今经师的注音(反切),而且经注并举,兼明义训。他不仅注解儒家的经书仅注解儒家的经书,而且也撰《老子》、的音义。因为《老》、《庄》的著作在晋宋时代是比较盛行的。《尔雅》是解释语词名物训诂的书,旧日注家很多,所以更有必要集录在一起,为读经之助。陈代以前先儒作音,大多只给经文注音,不给注文注音。所音经文则都录出经文全句。陆德明一改旧章,既注经文读音,也给注文加音,各书先标明篇章,然后摘字,标明音义,遇到必须分别的才全录文句。惟有《孝经》是当时童蒙开始要读的书,《老子》传本众多,文有差异,所以这两种书特标全句。他对前代的书音颇有斟酌,大体都照顾注者所理解的原书文义来采录读音。凡是典籍常用,他又认为合理合时的写在前面。 其他音读,苟有可取,一并登录,标明氏姓,以免相乱。这种作法,成为后来作音义书的楷式。陆德明生在陈末,所见古书极多,所以能兼综各家,经他采录的有230多家。书中卷首叙述《周易》、《古文尚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诸书的传受和注解的人极为详备,是研究古籍流传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诸书的作者姓名、地望、官职都有记载,或详或略,都可以补史传的缺失。书中记载的音义对考证晋宋以后音韵的变迁和古代词义的转变以及一字的多音多义都有很大用处。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资料书。54.参考答案:A,B,D,E55.参考答案:C56.参考答案: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57.参考答案:C58.参考答案:姜夔59.参考答案:A60.参考答案: 训诂学与语法也有密切关系。“训诂学家必须具有文法观念,才能把许多疑义的字句解释得怡然焕然,才能把前代许多增字为释的弊病和结蘜难通的解释扫除廓清。”(张世禄《训诂学与文法学》,载《中国文法载革新论丛》第171页,1958年,中华书局)杨树达《词论•序例》:“凡读书者,有二事焉:一曰明训诂,二曰通文法”。在我国,语法观念产生很早,但独立地系统地进行研究却很迟.早在先秦,语法观念与训诂学同时从名学研究中萌发。如《墨子•经说上》分析“且”字的语法作用,秦代就伴随着训诂学而发展,语法问题探讨包含在训诂之中,训诂学家们在解释词义时常常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词的具体意义。 例如《公羊》、《谷粱》二传就已经能从语法的观点上说明内动词、外动词、主动词、被动词,以及词序在前在后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西汉时又出现了虚辞的概念。如西汉毛亨把“且”一类字称为“辞”,随后人们对虚辞认识越来越深入,东汉郑玄改称“语助”,到唐代孔颖达把字分为“虚字实字”,并且开始使用“语法”一词。到了清代,语法已成为训诂的重要内容,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是利用前人的构词法和句法研究的成果来解决古书疑难词义的问题。训诂学与语法学不同,训诂学研究语法,既不是研究某一时期的语法结构也不是研究语法结构的发展变化,而是借助语法知识疏通文意,以便人们读通古书。61.参考答案:D62.参考答案:D63.参考答案:①利用对应说文和古文字,因为说文是以形索义的专书,它对一万多个汉字的本义做了归纳,并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因为古文字出现的时代比说文的小篆要早,字形更能反映本义,纠正说文的不足,如“为人民服务”的“为”字,许慎说本义是母猴,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甲骨文的“为”字是用手牵头大象,字的本义是手牵大象帮助人们劳作,这就纠正了说文。②分清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在以形索意时应依据笔意,不能依据笔势。如甲骨文的“为”字就是笔意,而小篆的“为”字就是笔势。③防止望文生训。如“游子不顾反”中的“顾”就是归返、回来的意思,而不理解为“念,想”。64.参考答案:训诂学与语义学关系至为密切。训诂学是以语义为核心的,解释古书中的字和词的含意是它的主要内容。文字、音韵、语法修辞等知识的运用,也是服务于解释语义这一基本目的的。语义学是研究词语的意义的一门学科,二者研究的主要对象相同,因此,现当代语言学家一致认为二者关系紧密。65.参考答案:C66.参考答案: 1)少数条目释义可商。 2)编排体例方面比较乱,条与条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3)部分引文不够准确。67.参考答案:C68.参考答案:C,D,F69.参考答案:错误70.参考答案:D71.参考答案:王衡72.参考答案: 首先,《春秋经传集解》在阐明《春秋》、《左传》的体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其次,杜注在不少地方附带阐明了古代礼仪制度。 再次,杜预注《春秋》、《左传》,重视词义。73.参考答案:C74.参考答案:生新瘦硬75.参考答案:虚词76.参考答案: 这样的注解不对。 依照注释,大凡讲“麻烦”谁,都是指说话者把自己的某件施加给别人的情况。而“亡郑这件事”却不是烛之武自己一方的事,怎么会说拿这事来麻烦秦件呢?不合情理。其实,这里给秦伯添麻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脊柱的运动解剖》课件
-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
- 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2
- 双十二时尚之道
- 驶向辉煌共创精彩
- 音乐制作师劳动合同三篇
- 深部护理科护士的工作总结
- 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模板集锦八篇
- 2023年-2024年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A卷)
- 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第二章 粉体制备
- 预应力空心板计算
- 2024版珠宝鉴定技师劳动合同范本3篇
- GA/T 1740.2-2024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第2部分:湖泊型
- 2023年开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期末检测卷(三)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内衣行业运营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吉首大学《高等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打印和复印服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