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师版)3_第1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师版)3_第2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师版)3_第3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师版)3_第4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师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习)背诵清单(预习)背诵清单+对点训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诵清单背诵清单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B.C. D.【答案】C【详解】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机是辽太祖,C项正确;松赞干布是吐蕃的,排除A项;元昊建立西夏,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广东北江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契丹文字西夏文字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民族文化的交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辽和西夏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北宋的交往中,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它们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材料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无关,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乐文明,且礼乐文明确立于西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辽、西夏时期的历史,无法反映“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3.(2018·广西·博白县中学七年级期中)生活在北方的汉族人民,能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此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政权 B.辽政权 C.吐蕃政权 D.金政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使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4.(2018·广西·博白县中学七年级期中)北宋时期,中国境内还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并立。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表现不包括A.迁移汉族人口北上 B.学习汉族政治制度C.使用汉文铸造钱币 D.穿汉服、改汉姓【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穿汉服、改汉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不是宋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表现。D项正确;辽建立后迁移汉族人口北上,学习汉族政治制度,排除AB项;西夏使用汉文铸造钱币,排除C项。故选D。5.(2021·福建平和·七年级期中)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建立辽和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回族、契丹族 B.汉族、契丹族C.女真族、党项族 D.契丹族、党项族【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即辽政权,定都上京;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因此建立辽、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为契丹族、党项族。D项正确;回族并未建立政权,排除A项;汉族不是少数民族,排除B项;女真族建立的清朝,排除C项。故选D项。背诵清单背诵清单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北宋与辽──澶渊之盟(1005)背景:①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数次向辽发兵失败,采取防御政策;④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结局: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对点训练对点训练6.(2021·辽宁老边·七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展示我国北宋时期政权并立形势示意图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11世纪前期,西北方的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按照地理位置可知,C项正确;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1125年灭掉辽国,北宋、辽和金没有形成对峙,排除A项;北宋与西夏和辽的位置相比,北宋位于南方,排除B项;西夏位置相对于北宋是西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7.(2018·福建宁化·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由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下列哪一项(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汉初的和亲政策C.北宋的“国际”关系 D.元朝的对外贸易【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示可知,甲与乙之间以兄弟相称,且乙要向甲送岁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北宋与辽订立的“澶渊之盟”的内容;丙项乙称臣,乙向丙送岁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北宋与西夏和议的内容;丙从属于甲,结合所学可知,辽一度控制过西夏。由此可知,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北宋的“国际”关系,C项正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和亲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不是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8.(2018·陕西师大附中七年级期中)北宋和辽经过长期战争签订澶渊之盟。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是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D.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答案】D【详解】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维持了北宋和辽边疆的长期和平稳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北宋只是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排除A;B、C两项只体现了对辽、北宋一方的影响,不全面,排除。故选D项。9.(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反映的是正是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情况,排除A项;双方并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边境,而不是南方,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C.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答案】D【详解】由材料“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了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辽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对宋辽都十分有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排除A项;辽宋议和没有真正实现了双方的和平,排除B项;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背诵清单背诵清单知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044宋夏庆历和议)①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失亦很大。②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③结果:宋夏边境贸易兴旺(榷场;北方和中原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客观需要推动经济交流)。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1.(2021·广东南山·七年级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西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C项正确;辽、宋、西夏、金是并立的政权,不是地方军阀,排除A项;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2.(2015·山东泗水·七年级期中)两宋时期民族争纷不断时战时和,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就战争的性质来说,是少数民族发动的侵略战争B.双方和议的共同点是宋朝送“岁币”C.宋朝的抗击斗争有利于保护汉族先进文化D.和议的达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两宋时期民族争纷属于不同民族间的战争,就战争的性质来说,是少数民族间的斗争,并不是侵略战争,侵略战争是指外部民族侵略中华民族,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双方和议的共同点是宋朝送“岁币”,如澶州之盟,排除B项;宋朝的抗击斗争有利于保护汉族先进文化,同时和议的达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国社会的进步,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3.(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辽夏金时期是我国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关于下列人物、民族与政权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选项人物民族政权A耶律阿保机契丹辽B完颜阿骨打女真金C元昊吐蕃西夏D赵匡胤汉北宋A.A B.B C.C D.D【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辽宋夏金元时期,党项人元昊建立西夏,促进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C项符合题意;在辽宋夏金元时期,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建立辽,排除A项;完颜阿骨打是女真人,建立金,排除B项;赵匡胤是汉人,建立北宋,排除D项。选C项。14.(2021·广东高州·七年级期中)“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双方结成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1044年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等钱物;由此可见,两次和议的共同点是北宋送给辽夏“岁币”,故选C;辽与北宋结成的是兄弟之国,故排除A;澶渊之盟是在北宋胜利背景下签订的,北宋并未割地求和,故排除B;宋辽、宋夏和议后,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允许双方百姓进行互市贸易,故排除D。15.(2021·山东博兴·七年级期中)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见干戈(战争)”,材料可以印证的是(

)A.澶渊之盟的背景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