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1文言文阅读五题汇讲从近五年文言文阅读题型变化,浙江地区(以杭州为例)从2021年起采用古诗文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综合考察,2022年分值达到19分。不仅是考查形式变化,其考查知识点也往课内偏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实虚词翻译题,改为课内外迁移,将考查的重点字词放在课本,对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要求进一步提高。传记文本探究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与赏析人物启示考点一:传记文本探究一、人物传记及人物传记三要素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二、人物传记结构开头:姓名、籍贯、家族、品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间:时间、地点、情节结尾:“盖棺定论”三、解题攻略1.勾画文意理解选项中有关于人物精神的词语。2.通过文意理解的选项串联出文章的框架,推断文章的内容及主题。3.通过对比时间、地点、情节,完成文意理解题。4.删除其他理解题中与框架情节、精神无关的内容。5.从文章理解题中寻找翻译题中的关键字。1.(2020·浙江杭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其母抚之日:“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ăn:落葬下棺。⑥柩jiù:棺材。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小题。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1)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2)太守为什么会“许之”?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答案】1.D2.D3.(1)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2)虽然不信,却难以阻止他对好友的感情。4.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显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灵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本句中的“恨”同为“遗憾”意。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被两人浓厚的友情所感动,而不是“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从侧面表现了两人情谊之深。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结合内容,从“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恍然觉寤”等语句中可知,他告诉太守的内容必定是两人为生死之交,如今好友托梦给我,希望我参加他的葬礼,我一定要去。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2)根据文本中的“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可知太守虽然不信,但难以阻止他的这种感情,只好答应了。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将窆,而柩不肯进”“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等语句中可知,元伯死后,托梦给范式,希望他能参加自己的葬礼。范式即刻前往。元伯的灵柩到了墓地却推不进去,直到范进到了以后,才成功安葬,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情节更加凸显了两人友情的真挚浓厚,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真挚情谊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年轻时远离家乡赴太学从师求学,与汝南的张劭结为朋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会回来,到时候将会去你家拜望令尊令堂大人,看看你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期。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将到,元伯将此事详细地告知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到来。母亲说:“已经分别了两年,又是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敢如此确信不疑呢?”他回答说:“巨卿是个忠诚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背。”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就替你准备酒席吧。”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巨卿果然来了,上堂拜见元伯父母,一起饮酒,极尽欢乐之后才告别。范式担任郡里的功曹,后来元伯得了重病,元伯临终时,叹息说:“遗憾没有见到我交情最深的朋友!”不久后去世了。范式忽然梦见元伯高喊:“巨卿,我在某日死去,当在那时下葬,从此永归黄泉,你没忘记我的话,或许还赶得上!”范式一下子从梦中醒过来,悲伤泪下,把这事详细禀告太守,请求前往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信,却难以劝止他的好心,就答应了他。范式就穿上给朋友送葬的衣服,按其所指葬日,骑马前往奔丧。范式还没有到,丧事已经起灵了。到了墓穴边,将要落棺入墓穴时,棺材却放不进去。他母亲拍着棺木说:“元伯!你难道还有所期待吗?”于是停下灵柩。过了一会儿,就见到不远处素车白马,有人号哭着奔来。元伯母亲望着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啊。”巨卿到了,叩拜致哀说:“走吧,元伯!生死之路不同,就把这作为永远的辞别吧。”参加送丧的有上千人,都为之流泪,范式于是拉起引棺的绳索在前面引导,灵柩这才向前移动。范式就留在墓地,为元伯修坟植树,这些做完之后才离去。考点二:实词虚词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还明确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二、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知识点在我们实际中考中并没有专门的虚词题目考察,但却在学生理解文言文并做文言翻译、断句题目时会无形中考察到这部分知识点。初中文言文一共包含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2.(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与袁六休①[明]汤显祖②出关数日作恶念。与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视而笑,恍若云天。一路待君不至,知君已治吴。吴如何而治?瞿洞观③相过,应与深谭。(选自《玉茗堂尺牍》)与汤义仍书[明]袁宏道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④,趣复云何?俗语云:“鹄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⑤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⑥,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己教我!(选自《袁中郎尺牍》)【注释】①袁六休;即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②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③瞿洞观:人名。④仙令:对县令的雅称。⑤漆园:指庄周。⑥固分:本来如此。文字•推知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应与深谭查阅词典法:①延伸,延及。②扩展,扩大。③同“谈”,谈论。(1)___________长林丰草课内迁移法(2)___________又何厌焉语境推断法(3)___________【答案】1.
同“谈”,谈论
丰茂,茂盛
讨厌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应与深谭:应该和他深入地谈论。潭:同“谈”,谈论。长林丰草:兴盛的树林丰茂的草。运用课内迁移法,《观沧海》“百草丰茂”中的“丰”是丰茂的意思,故“丰”的意思是丰茂,茂盛。又何厌焉:又讨厌什么呢?运用语境推断法,结合前后文可知,这里说自己是“小人”,是被人们奔走驱赶的,是本分,自己又讨厌什么呢?故“厌”是讨厌的意思。考点三:句子翻译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指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中考难点。其中文言实词和虚词已在前文分析,这里重点梳理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参见语言标志为:“.…..者也”“.…..也”“.…..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倒装句主谓倒装例:甚奕,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宾语前置例:何陋之有?《陋室铭》状语后置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定语后置例: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被动句语言标志:“见”“为……所……”,译为“被……”例: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意义上被动)省略句省略主语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略宾语例: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省略介词例: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固定句式(1)“如……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把……怎么样)(2)“以……为……”例: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把……看(或)当作……)(3)“所以”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的原因)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用来……的)(4)“然则……”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虽然如此,那么……)(5)“得无……乎”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大概……吧)(6)“孰与”“与……孰……”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跟……比较,哪一个更……)(7)“不亦……乎”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不也,,,,,,吗)(8)“何……焉为”例:夫子何命焉为?《公输》(有什么……呢)二、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课内的文言文翻译以理解记忆为主,课外文言文翻译在原有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具体方法:“增删留补替”(初一语文书可见,此处不补充。)3.(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甲】《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宋史·欧阳修列传》节选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①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②,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有删减)[注释]①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山西晋中榆次区)人,北宋时期大臣。②校勘:宋代校订官中藏书的官名。1.阅读下列文言词义积累卡,结合上文和所给例句,完成词义解释。坐贬夷陵令解释:(1)________例句: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目之曰“党人”解释:(2)________例句:(陈平)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史记·陈丞相世家》)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定罪、判罪看、视2.(1)我曾经探求古代道德高尚之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2)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以谋叛坐之”句意:用谋反叛乱来定罪;坐:定罪、判罪。验证:“坐贬夷陵令”意思是以致欧阳修因犯罪被贬为夷陵县令;“坐”理解为“定罪、判罪”。(2)“目之,欲杀平”句意:看着他,想要杀陈平;目:看、视。验证:“目之曰‘党人’”意思是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目”理解为“看、视”。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予:我;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或许、也许;为:表现;何:为什么;(2)故:所以;为:做;君:君主;但:只要;退:斥退;治:安定;矣:了。【甲】参考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参考译文: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范仲淹。对此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以致欧阳修因犯罪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职为馆阁校勘,以后又升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宋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朝廷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第一个在入选的行列。他每次进见,宋仁宗都拿治国理政的事向他请教询问,咨询他哪些措施应该施行。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于是气焰很盛,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范仲淹伸雪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考点四:内容理解与赏析一、内容理解题主题点:找出文段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二、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1.先读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者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动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考点五:人物启示一、人物评析在文言文阅读中,评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形象的事件,从人物行为举止、思想主张、性格情趣、志向抱负、评价议论等方面,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评价。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直接描写,如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方法些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可以根据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另外,积累一批分析人物形象的词语。正面人物:君王:善于纳谏、知人善用、体贴民情、爱民如子臣子: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为人谦让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骜不羁。多才多艺、机智果断、断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重视教育、教导有方小孩:机智聪慧、好学上进、孝敬长辈、口齿伶俐、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反面人物:狡诈贪婪趋炎附势背信弃义沽名钓誉恃强凌弱见风使舵蛮横专断表里不一口蜜腹剑无恶不作忘恩负义油嘴滑舌卑鄙无耻落井下石投机取巧趁人之危4.(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征聘不就()(2)就家拜汉中太守()(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小题。“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瑟瑟惨凄2.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出对松的赞美。3.(1)B(2)D(3)A4.A5.(1)示例1:适合用自信的语气。曹操位高权重,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结交。示例2:适合用嘲讽的语气。曹操介意当初被拒,现在身居高位,借机嘲讽。(2)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此表明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从“瑟瑟谷中风……冰霜正惨凄……”可知,诗中用“瑟瑟”一词来形容寒风,用“惨凄”一词来形容冰霜。表现风之猛烈、天气之冷,侧面烘托松树的能耐寒冷的品性。故第一空:瑟瑟;第二空:惨凄。2.本题考查关键句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中,“一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两个“一何”连用,在句式上形成连贯的气势;语意上,强调了“风声”的强盛、风吹的猛烈及“松枝”的刚劲有韧性,两相对比,突出松树的刚劲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松树由衷的赞美喜爱之情。根据分析归纳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句意:朝廷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就:就职,赴任。(2)句意: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就:前往。(3)句意: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就:从事。故依次选:B、D、A。4.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意思是: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世林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他还是非常尊敬。故B不正确,而A表达正确。故选A。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从“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可知,曹操刚成年时,礼遇结交宗承,却不被宗承接受,心里不悦,有不满的情绪;而“后为司空辅汉朝”时,曹操身份地位已有极大的变化,故再见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宗承,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得语气不由而出,表达对宗一种不满和嘲笑。所以,读起来应用嘲笑、讥讽的语气;如果从“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里透露的曹操对宗承的敬重之情,和“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里曹操对宗承的重视和厚待可知,曹操是从内心敬重宗承的,所以这一句没有嘲笑,有的只是曹操感到自己身份变化后,与宗承结交更有底气,所在语气应该是自信的。选择一个方面,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2)宗世林对曹操的诘问“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以“松柏之志犹存”作答,并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问题,含蓄婉转,给人留下面子,留有余地。“松柏之志犹存”的言外之意,“我”先前不与你结交,是一种不结交权贵的清高自傲、高洁傲岸、松柏精神的表现,现在“我”的松柏精神犹在,还是不愿结交你这样的权贵。所以这样的回答,妙在不卑不亢,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参考翻译】甲: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乙: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具备了高雅正直的品德,能坚守志操,不同流俗,朝廷召请他为官,他还没有赴任。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魏武帝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一次)正遇上宾客满门,没能和他说上话,于是趁着宗承起身时,上前邀请他,并捉住他的手请求和他交往。宗承拒绝没有接受。后来(魏武)做了司空辅佐汉朝,(魏武帝)于是对宗承说:“你当年没有理睬我,现在可以和我交往吗?”宗承说:“松柏的志向还在。”魏武很不高兴,(但)因为他是有名气的贤士,仍然敬重礼遇他。命令曹丕对(宗承)行弟子之礼,到(他)家中拜请他出山做汉中太守。魏武还把旧情放在心上,给他的官位不高但礼遇很是优厚,到他家拜访询问他朝政,(宗承的)地位高于其他宾客。1.(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材料一】景区名片“石门佳气”,距常山县城以北约13公里,位于何家乡门坑一带;“石门佳气”是一个自然景观,常山十大古景之一,为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秋冬交界之际,石门坑一带雾气颇盛,甚为壮观,景点由此得名;清晨的石门坑,仙气缭绕,时而浓云密雾,气势磅礴,时而缥缈如纱,令人沉醉。【材料二】超霞台记明·詹莱①①予既作招摇池馆②于金川门内,久之复辟书院于其北,以贮典籍。每暇日著屐③登后山之巅,徜徉寄目焉而乐之。遂筑台构室三楹,既成,登览四顾,愕然而骇,俯首而思曰:此境之可乐固也,然未见其佳胜如此也。今则山也,水也,草木也,鱼鸟也,群然争技而竞妍,使耳目不知所接也。其奇倍蓰④于旧者,何耶?昔也散而无统,今也聚而有归,是奇以台而增也,奇为台增,而台因有此奇也。我则登台而增此奇,是我又有夫台也,我有夫台则台亦因以有我矣。君子放浪于形骸之外,逍遥乎埃墙之表。廓乎,天地难为大也:炯乎,日月难为明也;悠乎,江河难为流也;奥乎,鬼神难为变也,而为一台所有,则亦渺乎其小哉!吾因染翰而书其额曰“超霞”,矫其失也。②夫霞之为物也,非云非雾,若烟若霏,映日而绚,际雨而舒,朝暮互易,青红异姿,体态轻盈,连蜷纡徐,烂若锦绣,变若龙螭,倏尔四塞,忽而太虚,乍往乍来,若有若无。此物之至渺者也,而犹超之,则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而岂台之所能泥哉!故曰矫其失也。③或曰:“超,犹有迹,不若无为;霞犹有形,不若无联⑤;台犹有区,不若无垠。子知自广而犹有泥焉,其犹有窒之心欤。”予曰:“非然也,吾不能无乎身,又安能去乎物?霞可超不可无也,身以及身无穷之超也。万物一超也,世以及世无穷之霞也。天地一霞也,超霞非以自谓,谓夫人也,谓夫子若孙也。然则何以超之,亦求诸身而已矣。”是为记。(选自《常山历史文化丛书·古代文选》)【注释】①詹莱(1522——?),字时殷,号范川,常山人。②招摇池馆:旧址位于县城西南方,现石崆寺门前百步之遥处。③屐:木头鞋,泛指鞋。④蓰:五倍。⑤朕:先兆,征兆。1.请你仿照材料一“石门佳气”的景点名片,为“超霞台”编写景点名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读文章,请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你认为《超霞台记》的选材和写法,与下列哪篇文章类似?请阐述理由。A.《核舟记》
B.《岳阳楼记》
C.《桃花源记》
D.《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詹莱在文中表达的人生态度,让你联想到哪些古诗文句?请写出连续两句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示例:“超霞台”位于常山县城西南金川门,今石崆寺门前百米处;是明人詹莱辞官归故后,在其书院旁的后山之巅修筑而成的观景台;因在此观景视野开阔,让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超然世外,故被名为“超霞台”;超霞台一带山水相依,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派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示例:(1)乐
(2)筑台构室登览四顾
(3)喜悦(自豪)
(4)超然、豁达
示例:我选B,选材上,本文写超霞台的修筑,《岳阳楼记》写重修岳阳楼,两文都是记亭台楼阁;写法上,本文先叙述超霞台的修筑,接着描写登台览物时候的心情,最后抒情议论,《岳阳楼记》先记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接着描绘洞庭湖一景,然后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最后议论,两者的写法一致。
4.示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借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抒发自己豁达的胸襟,詹莱通过描写超霞台的景色,发出“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的喟叹,也表达了恬淡、超然万物的胸怀。示例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面对人生的聚散离合秉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詹莱在观看了超霞台的美景后,发出了“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的喟叹,也表达了豁达、超然万物的胸怀。【解析】1.此题考查仿写。材料一“‘石门佳气’,距常山县城以北约13公里,位于何家乡门坑一带”交代了景点位置;“‘石门佳气’是一个自然景观,常山十大古景之一,为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交代了景点由来;“秋冬交界之际,石门坑一带雾气颇盛,甚为壮观,景点由此得名”交代了得名原因;“清晨的石门坑,仙气缭绕,时而浓云密雾,气势磅礴,时而缥缈如纱”交代了景色特点。所以仿写景点名片时要有景点位置,景点由来,得名原因,景色特点,语言流畅通顺即可。由材料二第①段“予既作招摇池馆要于金川门内”可知“超霞台”的景点位置是:位于常山县城西南金川门,今石崆寺门前百米处;由“每暇日著屐登后山之巅,徜徉寄目焉而乐之。遂筑台构室三楹,既成,登览四顾”可知“超霞台”的景点由来是:明人詹莱辞官归故后,在其书院旁的后山之巅修筑而成的观景台;由第①段“既成,登览四顾……廓乎,天地难为大也;炯乎,日月难为明也;悠乎,江河难为流也;奥乎,鬼神难为变也,而为一台所有,则亦渺乎其小哉!吾因染翰而书其额曰‘超霞’”,第②段“夫霞之为物也,非云非雾,若烟若霏……此物之至渺者也,而犹超之,则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而岂台之所能泥哉”可知“超霞台”的得名原因是:在此观景视野开阔,让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超然世外;由第①段“山也,水也,草木也,鱼鸟也,群然争技而竞妍,使耳目不知所接也”可知“超霞台”的景色特点是:山水相依,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派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据此回答即可。2.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第①段“登后山之巅,徜徉寄目焉而乐之”可知,作者此时的情感是:乐;由“遂筑台构室三楹,既成,登览四顾,愕然而骇”可知,作者“筑台构室登览四顾”而“愕然”;由“我则登台而增此奇,是我又有夫台也,我有夫台则台亦因以有我矣”可见作者的喜悦、自豪之情;由材料二第②段“此物之至渺者也,而犹超之,则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可见作者超然、豁达之胸怀。据此填空即可。3.此题考查比较阅读。选B项《岳阳楼记》。两文选材类似:《超霞台记》中第①段写了“遂筑台构室三楹,既成,登览四顾”,写超霞台的修筑;《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写了重修岳阳楼。两文在内容上都是记亭台楼阁。两者的写法一致:由《超霞台记》第①段中“遂筑台构室三楹,既成,登览四顾,愕然而骇,俯首而思曰:此境之可乐固也,然未见其佳胜如此也。今则山也,水也,草木也,鱼鸟也,群然争技而竞妍,使耳目不知所接也”“我则登台而增此奇,是我又有夫台也,我有夫台则台亦固以有我矣”,第②段“则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忱、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第③段“天地一霞也,超霞非以自谓,谓夫人也,谓夫子若孙也。然则何以超之,亦求诸身而已矣”等内容可知,先叙述超霞台的修筑,接着描写登台览物时候的心情,最后抒情议论,体现了詹莱豁达、超然万物的胸怀;《岳阳楼记》先记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接着描绘洞庭湖一景,然后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最后议论抒情,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故选B。4.此题考查作者情感及诗句积累。阅读文章内容可知,第②段詹莱在观看了超霞台的美景后,发出了“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的喟叹,表达了豁达、超然万物的胸怀。写出一句契合本文作者情感态度的古诗文句,分析其中作者的情感,与詹莱在文中表达的人生态度相一致即可。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借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抒发自己豁达的胸襟;《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面对人生的聚散离合秉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刘禹锡面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这些诗句都与詹莱在观看了超霞台的美景后发出“凡天下之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皆不足以为心累”的喟叹所体现出的豁达、超然万物的胸怀一致。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我在金川门内搭建了招摇池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在它北边重新设立了书院,用来贮藏我的典籍。每逢空闲日子里穿着屐去攀登后山顶,在那里徜徉不止欣赏景色而为之感到快乐。就搭建台子构造了三间房屋,建成以后,登上去向四方看去,大为惊讶而感到害怕,下来思考道:这片幻境原本就让人心中欢乐,但是并没有见过它像这般美丽而引人入胜。现在这些山水草木鱼鸟,集群争相散发活力竞相生长,让我耳听不止、目不暇接。这番景象比旧景奇妙五倍,为什么呢?之前它们各自分散不统一,现在它们聚在一起有了归依,这番奇妙凭借着台子而加倍增多。而且台子也因此有了奇妙之处。我就登上此台,感觉也增加了奇妙之处,是我又有了台子,我登此台而奇妙那么此台也因此有我的登临而奇妙。君子放浪于形骸之外,逍遥在埃墙之表。辽阔啊,天地也很难为大;明亮啊,日月也很难为明;悠悠流过,江河也难为水;神秘啊,鬼神也难以变换,然而都在一座台上拥有了,又显得很渺小啊。我因此研磨书写匾额“超霞”,来矫正它的错误。霞这一物,不是云也不是雾,像烟像雨,在太阳照耀下显得绚丽无比,遇雨就会飘散开,早晨和傍晚互相变换,呈现出或青或红的不一样的姿色,体态轻盈,舒展蜷缩从容缓慢,灿烂若锦绣,变换像龙螭,一会儿飘向四面八方,一会儿又来到太虚幻境,忽来忽往,若有若无。这个物体缥缈到极点,甚至还有的能够超过它,那么凡是天下的所谓可喜、可怒、可忧、可惧者,都不值得感觉心累,而哪里是这个台子所能够拘泥的?所以说要矫正它的错误。有人说:“超,还有痕迹,不是没有行迹;霞也有形状,不是没有征兆;台子也有区域,不是没有边际。你自知广博但是也有拘泥之处,就像一颗心被局限在心室之内。”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不能离开自身,又怎么能够超然物外呢?霞可以超越不可没有,身体以及身体没有超越的边际。万物超越,世世代代也没有霞的穷尽之处。天地中的霞,超越霞也不是说自己的,是说众人的,也是说后代子孙的。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叫要超越,也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豁达胸怀罢了。”越是做了这篇记。2.(2022·浙江金华·统考二模)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京杭大运河”【甲】汴河①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乙】汴水唐·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注释】①汴河:又叫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②龙舟事;隋炀帝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开凿大运河,乘龙舟下扬州的事。【材料二】“苏轼疏浚西湖”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①常平米,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湖水多葑②,自唐及钱氏③,岁辄浚④治,宋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湖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轼遂浚二河以通漕,又取葑田积湖中,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以避其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轼复言,“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宋书·列传九十七·苏轼》)【注释】①粜:卖。②葑:一种水草。③钱氏:五代十国吴越国的钱镠。④浚:疏通。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京杭大运河,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叹词用来表达情绪,在面对京杭大运河写下诗歌前,诗人会发出哪个叹词?请从材料一中选一位诗人,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一个叹词简述理由。A噫!
B嗟夫!
C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句子提示解释既至杭课文迁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①力沮之查工具书——①诋毁②沮丧③阻止④泄漏②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参考成语——不胜枚举、不可胜数③人皆以为恨课文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5.京杭大运河与西湖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历代对两者评价不一,结合文言文内容,谈一谈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相比,百姓对苏轼疏浚西湖这一工程的态度如何,探究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甲诗还将其与大禹比较,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造福后世的积极作用;乙诗只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
示例:皮日休会发出“噫”,因为“噫”表示感慨、悲痛,因为大运河在客观上对经济、交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不是隋朝统治者荒淫无度,这份功绩能与大禹相比,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惋惜。
12.(1)已经;(2)③阻止;(3)尽;(4)遗憾
3.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
4.示例:态度:从百姓“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可以看出百姓对苏轼的治理是感激的。原因:原本湖中淤泥堆积,三年一淘,是百姓的大患,苏轼通过疏浚、种菱、建堤等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苏轼帮百姓解决饥疫问题,坚持上奏为民请命,可以看出苏轼是为百姓着想,以民为主,而隋朝开凿大运河却是为了统治者自身,劳民伤财。【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皮日休一反前人对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亡国的论调,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便利了南北交通,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是一件大功;从胡曾的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可知,胡曾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灭亡,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故在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上,甲诗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造福后世的积极作用;乙诗只表达了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2.本题考查叹词的作用。在回答此题时,要紧密结合叹词的含义与诗歌的内容主旨,二者相互联系作答。示例:胡曾会发出“嗟夫”,因为“嗟夫”表示感叹、遗憾,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本就沉重不堪的负担,使得天下的百姓对隋朝的统治者怨声载道,表达了诗人对隋朝统治者的批判态度。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已经到杭州;既,已经;②句意:极力阻止这件事;沮,阻止;③句意: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胜,尽;④句意:人们都感到遗憾。恨,遗憾。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人以为便”这里的主语是人们,“奏闻”的主语是苏轼,故这两句中间断;“有恶轼者”的主语是其他人,故这一段单独断。故断句为: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文言文最后一段“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可知,百姓在家中设立了苏轼的画像,并设立了生祠纪念苏轼,人们对苏轼的治理是感激的;从“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湖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可知,西湖原本常年淤积,每三年就需要疏通一次,十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苏轼疏浚西湖,并利用西湖的水利条件种菱、建堤,帮百姓解决了饥疫问题,改善了生活的水平。由此可知,虽然疏浚西湖与开凿京杭大运河都是耗资巨大的水利工程,但根本的出发点不同:苏轼是为了改善民生,而隋炀帝只是为了自己的骄奢淫逸,所以百姓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参考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潮水又多淤泥,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百姓的大灾难。苏轼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茭白根不再生长。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
钱塘江的潮水从海门由东而来,有雷霆万钧之势,每年冲毁公私船只数不胜数。苏轼建议从钱塘江上流有个叫石门的地方,沿着山向东,开凿运河,引钱塘江水和各山谷的水二十多里进入江中,来避开浮山的险处,人们认为很好。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竭力阻挠,事情因此未能成功。苏轼又上奏说:“三吴的水,想在供拉纤用的路上凿孔、造很多桥,以加速江水的流量。”最终也没能实行,人们都感到遗憾。
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1.(2022·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甲舟中【宋】范仲淹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①。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乙宝元初,元昊②叛,时延安断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③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张唐英《范仲淹传》)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④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粥⑤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粥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⑥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王称《范仲淹传》【注】①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③俾(bǐ):使。④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⑤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⑥醵(jù)钱:筹钱。1.阅读《舟中》一诗,完成(1)(2)题。(1)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下图),丙文中“仲淹欲宥之”“宥”的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嘉而从之
虽有嘉肴 B.具牛酒
百废具兴C.贼悦,径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仁宗从之
战则请从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1)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珠(2)示例:微风轻拂水面,波澜不兴,明月似有情意,伴随船儿前行。这两句诗营造了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2.①3.C4.(1)范仲淹奏请兼管延安军,挑选将领,训练精兵。(2)面对盗贼横行,晁仲约不战不守,反而筹钱招待并厚赠他们,按法令应诛杀。5.示例:文学上,富有才华和审美情趣。军事上,富有谋略,当元昊叛乱时,他选将练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军不战而退。政治上,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当元昊叛乱时,他主动请缨;当富弼提议诛杀晁仲约时,他主张宽恕,活用法度。【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1)由诗句“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可知,诗人是写的月亮就如珍珠一样,闪耀,诗人在舟中扣弦而歌,表达出诗人对于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这两句诗的大意为:湖面上吹来微微的风,明月跟随者船行走。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展现出诗人心中的舒适惬意。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仲淹欲宥之:意为范仲淹想要宽恕他;宥:宽恕。所以选①。3.本题考查字词意思。A.嘉:夸奖/美好的;B.具:具备/都;C.去:同为“离开”;D.从:顺从/跟从;故选C。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由乙文“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可知,“贼闻之”听说的这件事指的是“范仲淹训练精兵”。(2)由丙文“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可知,是因为晁仲约在出现盗贼的时候,没有积极抵抗,反而想着怎么招待盗贼,按律当斩。5.本题考查人物的分析。由诗歌《舟中》的拟人修辞运用可知范仲淹的文学功底;由乙文“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可知,范仲淹在军事方面也是很有训练兵士的能力;由丙文“粥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宽容大度又很仁慈的人。【点睛】参考译文:乙文:宝元初年,元昊叛变,当时延安刚刚被围困,朝廷选择将领,大家都不愿意去。范仲淹请求带领延安的军队等待敌人到来,皇帝赞许并且听从了他的。总共阅兵一万八千人,选择六个将领带领他们,日夜训练,成为精兵。敌人听说,就开始警戒说:“不能打延安的主意了,现在这范仲淹心中自有几万兵马,不像范雍好欺负。”“大范老子”就是范雍。范仲淹还在清涧旁建城,开拓田地,招揽少数民族,并且让各个军队养精蓄锐,来和敌人相对抗。丙文:恰逢盗贼在淮南作乱,掌管高邮军的晃仲预料无法抵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并且都送给贼兵。盗贼很高兴,就走了。事情传开以后,富弼在枢密院,提议处死晁仲约,以示军法严正。范公想原谅他。富弼说:“盗贼横行,守护的大臣不能抵抗,守不住,而使百姓凑钱给他,按照法律是要杀的。”范公说:“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事情有可宽恕,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从了范仲淹的话,仲约因此免于一死。2.(2022·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卢重斋遗事[明]叶盛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然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选自《水东日记》)【注释】①陈孟东:陈皞,出读群经。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送徐子春往四川[明]卢儒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矾边候晓鸡。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请文稿
或异二者之为B.然其为人
吴广以为然C.手读此文不已
慎其不已也D.不复顾也
三顾臣于章庐之中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每部分限断一处)①博学能文善笔礼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记载:上尝命作《雪赋》,项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作《雪赋》一事,卢儒是如何让他人受屈辱的?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选文,体会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遽答之曰:“尔何知被曾读何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诗歌后,诗中熟悉的意象引发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请补全对话。小金:读这首诗,我脑海里总会跳出一些诗意相近的诗句。当我读到“千峰明月夜猿啼”,我就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小华:我也有同感。读到“周回山色路高低”,以描写路况来表达②_________(填情感),这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小语:我很赞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松子矶边候晓鸡”,不都是在鸡鸭中“动征铎”吗?小文:还有“回首姑苏渺何处”一句,极写回望来路时的惆怅,让我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⑦__________”那放眼前路的迷茫。6.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卢儒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120字左右)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
孙悟空(《西游记》)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布尔(《昆虫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①博学能文/善笔礼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卢儒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顾问做对比,突出同事才思不及自己敏捷;并用萧状元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自愧不如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卓尔不群。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马上回答说,你怎么知道他们读过什么书呢!回答中含有对子侄的嗔怪,觉得这些来见他的“乡显宦”是鄙陋的,流露出对“乡显宦”的不屑,突出他“自负甚高”“颇类迂僻”的性格特点。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与不舍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去时雪满天山路)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风烟望五津
我觉得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因为卢儒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之情,其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更是通过想象,表现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他拒绝乡里显宦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与他不是同道中人。
7.示例一:张学良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和艰难抗争,终于走上抗日道路,从而走进思想坚定而有意义的人生。随着对共产党停止内战的诚意和团结抗日决心的深入了解,张学良不再摇摆,最终通过西安事变这一实际行动,走进了抗日的新征程,明晰并坚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于张学良而言,“走进”就是寻找正确的道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示例二:孙悟空的“走进”其实是一个融入团队和找到自己价值的过程。孙悟空一开始愿意跟随唐僧西行。取经,只是出于报恩,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当他杀了几个强盗后,无法理解唐僧的指责使回到花果山。后米,孙悟空又经历两次离队,遂步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和价值。百般历练,蜕变成了斗战胜佛。示例三:保尔的童年充满苦难;他富有反抗精神,却彷徨不知所从。在朱赫来影响下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受到《牛虻》启发,他毅然投身到前线,走进革命征程。面对命运的一次次考验,保尔越磨砺越坚定。身体残疾后,他又拿起笔来顽强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生命的誓言。走进革命的过程,是保尔不断战胜自我、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示例四:法布尔带着科学的探究精神、敬畏生命的态度走进昆虫世界。在观察中认真感悟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法布尔由热爱自然,逐渐上升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法布尔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灌注在昆虫世界,通过《昆虫记》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想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走进昆虫世界,法布尔便走进了探索生命的旅程。【解析】1.考查一词多义。A.有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B.然而/对,正确;C.停止/停止;D.看/拜访;故选C。2.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①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学识渊博,能作文,擅长写笔札。这个句子写的是两个独立的意思,一方面是“博学能文”,一方面是“善笔札”。故这个句子的正确断句为:博学能文/善笔礼。②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文学方面学习韩愈和柳宗元,书法学习欧阳询、颜真卿。这个句子从“文学”和“书法“两个方面来写,据此可知,应在“韩柳”后断开,故这个句子的正确断句为:文学韩柳/书法欧颜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需从选文中找到关于“上尝命作《雪赋》”的内容,再加以分析概括。结合“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可知,这里卢儒通过写其他翰林顾问没有完成,而他自己立即完成了,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顾问做对比,由此突出了自己的才思敏捷。“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一句写萧状元看了他的文章后吐着舌头离开了,写出了萧状元的自愧不如的神情,以萧状元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卓尔不凡。据此进行概括。4.考查语句的赏析。结合上文“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可知,这是乡里职位高、声势显赫的官吏等候卢儒等了很久后,他的子侄一再去请他时他说的话,“来”这个词是句尾语气词,卢儒说话还在句末带个语气词,从中可看出卢儒对子侄来催他时的不满。从他说的“尔何知被曾读何书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他曾经读了什么书啊!言外之意是卢儒认为这些乡里显宦没有读什么书,在他看来,没有读什么书的乡里显宦是粗鄙的,与他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从中可看出他对这些乡里显宦的不屑。他直接表达自己对乡里显宦的不屑,从中可看出他“自负甚高”“颇类迂僻”的性格特点。5.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中易错字有:茅、郎、津。“周回山色路高低”一句写出了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高低不平,这是诗人送别徐子春时想到徐子春去四川时要走的路,路途遥远,盘旋曲折,写出了诗人的担心、牵挂及思念,由此可看出诗人对徐子春的牵挂及思念之情。6.考查对人物及内容的把握。结合文章“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可知,卢儒是一个学识渊博,擅长文章,爱好读书,十分自负,对那些不读书的人十分不屑的人。《送徐子春往四川》是卢儒写的一首送别诗,写的是卢儒送徐子春到四川,从诗歌中可看出卢儒对徐子春的不舍之情。结合诗中“想应吟遍卷中题”一句知,卢儒想象徐子春应该是读遍了卷中题,由此可知,徐子春应该是一个爱好读书,有才学的人,和卢儒是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知,卢儒对待徐子春定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喜笑相迎。7.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人物的把握。结合题干“卢儒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可知“走进”的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有了某种收获,此题需要从给出的四部名著中的四个人物,找到这个人物通过“走进”获得了什么。结合名著内容及人物的经历进行分析。示例:孙悟空是一个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或上天入地,查清妖精的来历,设法把它斩除;或者变作蜜蜂儿、小虫、蚊子,钻到妖洞中摸情况,探消息,偷宝贝,把妖精制服;或者化作妖精的亲戚、朋友、亲人,以至小妖,去蒙骗他们;为了战胜妖精,他甚至巧妙地钻人妖精的肚子里“竖蜻蜓,打斤斗”“跌四平,踢飞脚”,使妖魔俯首认输,即使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孙悟空也从未灰心过,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同妖魔进行始终不懈的顽强斗争。他通过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参考译文: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是昆山人。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文章学习韩愈柳宗元的体例,书法效仿欧阳询颜真卿的风格。自视很高,诚实的品性也是世俗之辈很难比得上的。有人请教他文章初稿如何书写,他说:“我有腹稿罢了。我从前在翰林府听候询问,有一天皇上催促写一篇《雪赋》,催得很急,诸公都没能立即写好,我一挥而就,萧状元见了,也只能吐了吐舌头走开。”他的文章如今大多不流传。然而他的为人,颇像迂诞怪僻、不合情理的人。一个叫陈孟东的人请他喝酒,他进门时偶然看见一本胡仲子的文集,在席间除了吃喝之外,便手拿此书阅读不止,不和众人交谈一个字。即使有人讥诮讽刺他,他也毫不理会。有一天,乡里显达的官员前去探望他,他正在阁中读书,很久都没有出来。他的子侄辈两次请他到场接待客人,说:“客人等候很久了。”他却忽然回答说:“您怎么知道他曾经读过什么书咧!”
3.(2022·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幽梦影(第二二则)①[清]张潮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曾秋岳曰:藏书可以邀友。崔莲峰曰:酿酒可以邀我。尤艮斋曰:安得此贤主人?尤慧珠曰:贤主人非心斋②而谁乎?倪永清曰:选诗可以邀谤。陆云士曰: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庞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选自《幽梦影》)[注释]①本书有二一九则短文,每则短文由作者的随笔和朋友的评点组成。②心斋:张潮号心斋。1.仿照示例,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和品评。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示例]艺花可以邀蝶:艺,意思是种植,但又不止于种植,还包含插花、赏花等意思,让人联想到花引蝶、蝶恋花等养花带来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产品形态与设计元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关于紧急信息报送制度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三维网络游戏综合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产业升级策略
- 数学知识解析
- 专业案例(暖通空调专业)-注册共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案例》真题汇编3
- 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押题密卷1
- 年终项目报告
- 毕业晚会串词
- 春节发个闺蜜的祝福语短信
- 化工厂拆除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车课件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2代数式(压轴题综合测试卷)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骨科特殊检查-肩部特殊检查(康复评定技术)
- 医疗器械设备采购项目实施方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 MATLAB与电力系统仿真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干燥设备行业研发创新状况及发展行情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专题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