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生用学历案)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生用学历案)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生用学历案)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生用学历案)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生用学历案)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教学(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用学历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第3课时百日维新学制度,变法图强终成空——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知道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认识到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牺牲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熟悉内容:结合目录对本册书整体有个认识。读一次课文,包括“相关史事”“知识拓展”“课后活动”,可以标注不太理解的问题,上课解决。预习完成后,把你想到的,想说的记录下来。自主学习,填写完成《学案》知识清单,在书上标注勾画重点知识。二、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戊戌变法的背景Q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指的是?Q2:维新派为何要进行变法?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李捷、王顺生《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任务(二)戊戌变法的概况Q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会怎样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呢?Q4:变法开始的标志?Q5:这次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呢?不同阶层的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Q6:面对重重阻力,变法的最终命运如何?学习任务(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Q7:维新派变法图强的梦为什么破碎了?材料一: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它人的影响……最终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废除八股文损害了所有毕生准备科举考试的生员的前程……所有这些人:儒生、官僚、军官、太监、僧侣和全体满族人都要取消变法。尤其是康有为,他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虽然把皇帝拉拢过来作为权力的法律来源,但他忽略了国家的真正权力是在太后这一明显的事实。——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领导这个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他们所企图的都是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农民的革命。这样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注定了只能得到悲惨的失败。——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Q8:这场失败的变法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课后检测: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发生在______,史称“______”。(

)A.18世纪末;洋务运动 B.19世纪末;公车上书C.19世纪末;百日维新 D.19世纪初;辛亥革命2.1949年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了,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

)A.推动戊戌变法的进行 B.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C.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D.加快《辛丑条约》的签订3.根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已日,光绪帝颁布诏书,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如开特科,裁冗兵,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甫议施行。……”由此开启了(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4.“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文中“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侧漫画说明改革(

)A.反抗西方列强侵略 B.遭到顽固势力阻挠C.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D.消除中国社会矛盾6.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议论明通,识解超卓”。《时务报》畅销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深入 B.新式学堂的建立 C.公车上书的成功 D.维新变法的开展7.新政命令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在中央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精简旧衙门和官员;废除八股文,改革考试制度;准许自由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奖励科学发明等。这些措施(

)A.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B.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闸门C.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8.虽然它只运作了一百多天,但它在思想观念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一面启蒙的窗子,使“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持续发展,引起了思想革命和社会解放的趋向。材料反映的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D.民族危机不断加剧9.下图示意1902—1904年中国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其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戊戌变法的影响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五四运动的爆发10.下列两份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

)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编,以宣传维新变法、救国图强为宗旨,号召交法图强。1897年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严复。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A.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B.加大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传播C.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材料三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时,主要观点如下:A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C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与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的进步之处。(3)对于材料三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说明。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七章近代化的一小步》材料二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政治的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如果政治改革成功,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会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其结果只能是浪费精力。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三

自从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近代化潮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衰败腐朽和观念意识的落后守旧,加之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百年动荡战乱环境的干扰以及社会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发展缓慢。——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相对西欧的产业革命缺少了哪一环节?其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近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学后反思】在基础知识方面,我掌握了在学习方法方面,我学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感悟到了我还有些困惑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BBDCABA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进行的变法称为百日维新,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D项。故选B项。2.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50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行,A项正确;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与题干材料“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B【解析】根据材料“光绪二十四年”“如开特科,裁冗兵,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甫议施行”和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其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编制国家预算;改试策论;裁减绿营。光绪二十四年是1898年,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B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B【解析】根据题干“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和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因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以失败而告终,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亥革命走革命道路,而不是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B【解析】根据漫画和所学可知,第一幅漫画“跟我斗”的内容呈现出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第一幅和第二幅漫画展示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因此漫画说明改革遭到顽固势力阻挠,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而不是反抗西方列强侵略,排除A项;戊戌变法只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戊戌变法没有消除中国社会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6.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1896年销量达到700多份,次年销量高达12000份,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出现了‘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局面”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96年《时务报》销量持续增加,最高时竟然达到17000份,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为维新变法的开展创造了舆论氛围,D项正确;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宣传君主立宪思想,排除A项;新式学堂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公车上书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7.C【解析】根据题干“在中央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精简旧衙门和官员;废除八股文,改革考试制度;准许自由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奖励科学发明等。”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是戊戌变法的措施,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项正确;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闸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是洋务运动,排除BD项。故选C项。8.A【解析】根据题干“它只运作了一百多天,但它在思想的、观念的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一面启蒙的窗子”和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故该事件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属于近代化早期探索,A项正确;戊戌变法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依靠皇帝进行的改革运动,排除B项;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属于经济层面,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材料涉及的是戊戌变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B【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中国翻译的西方书籍比例不同,哲学社会科学占比最多,其次是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甲午战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戊戌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维新思想,因此材料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最多是受到戊戌变法的影响,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A【解析】根据“梁启超任总主编,以宣传维新变法、救国图强为宗旨,号召变法图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使用各种手段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加大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传播,排除B项;晚清林则徐等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排除C项;五四运动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11.(1)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戊戌变法主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表明戊戌变法除了经济、教育、军事方面外,还进一步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同意观点A: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紧要关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同意观点B: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所以是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1)背景:根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得出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所学从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概括,可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2)进步:根据“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戊戌变法主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表明戊戌变法除了经济、教育、军事方面外,还进一步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结合材料“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可选择同意观点A: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可,得出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紧要关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