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_第1页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_第2页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_第3页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_第4页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5年(2016-2020)中考1年模拟试题分项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五年中考真题五年中考真题【12020年上海市中考】(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2.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________________》,《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______家的经典著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齐人固善盗乎?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5.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答案】2.(1)晏子春秋(2)墨3.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4.D5.(1)机智(2)善言【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晏子春秋》,又称《晏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齐人固善盗乎?”注意关键字:“固”:“本来”,“善”:“善于”,“盗”:“偷窃”。翻译为:“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4题详解】A.根据甲选段我们可以看出楚王是一位仗势欺人、自作聪明的人,故A错误;B.乙选段主要写墨子以理说服公输盘,并不能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故B错误;C.通过选段可以看出晏子善用类比等反驳方式,幽默诙谐,不失气度,而墨子善用比喻,逻辑推理,是对方屈服,故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作答本题,需要对选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选段甲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他的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祖国及个人尊严;选段乙写墨子凭借自己的才智,以理说服公输盘。两篇文章都属于辩论文,所以都体现了“善辩”和“机智”。【点睛】参考译文:甲: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乙: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22019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5.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稍稍宾客其父6.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答案】王安石(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6.(1)泯然众人(2)痛惜【解析】【4题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王安石有关的文学常识。《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稍稍”:渐渐。“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也就是用宾客的礼节款待。【6题详解】一空,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仲永最终的结局可提取“泯然众人”作为答案。二空,考查作者通过这件事所要抒发的情感。从标题“伤仲永”及仲永结局分析,表达作者对天才的荒废的惋惜之情;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所以可概括为“痛惜”二字。【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32018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6.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____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____。【答案】B(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6.(1)清澈(2)灵动【解析】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B项“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开辟出一条小路,而并非“做成了竹筏”。【5题详解】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似”和“与……相乐”,此外还要注意补出主语(鱼),翻译后要疏通句子:(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6题详解】此题考查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笔法,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的灵动活泼跃然纸上。鱼触动了作者情怀。【42017年上海市中考】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山又称“估宗”。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蹬几不可登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色。【答案】(1)B(2)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3)登山的过程所见的景色【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学常识,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A正确;B姚鼐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正确;D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澈:到水底;句意为: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色.译文参考: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52016年上海市中考】(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来源:ZXXK】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答案】8.(2分)柳宗元9.(3分)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10.(4分)D【解析】8.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作品判断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本句中注意“以”用,“聚”征集。【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判断。第③段讲作者因同情反间蒋氏假如请管理者更换蒋氏的差事,怎么样呢?D错,故选D。【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一年模拟新题一年模拟新题【12020年上海市素明区中考二模】(二)阅读(甲)(乙)诗文。完成小题(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甲)(乙)两篇诗文的作者分别是同为________(朝代)的苏轼和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下列对诗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通过“醉”遮掩深藏于内心的郁愤。B.都借助“醉”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C.“醉”后的反应都表现在行为举止夸张。D.“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现实中的不如意。5.上面的诗文都围绕一个中心字展开。(甲)诗紧紧围绕一个“________”字,展现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乙)文紧扣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案】2.(1)北宋(2)欧阳修3.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山而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4.C5.(1)月(2)与民同乐【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从而有此佳作。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语:从,跟随;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快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甲文“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乙文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都表现在行为举止夸张”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甲文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展现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乙文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语句中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可知,应从“与民同乐”的角度来回答。甲出处:《水调歌头》苏轼朝代:北宋参考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乙出处:《醉翁亭记》欧阳修朝代:北宋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22020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甲】诗【乙】文,完成小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出师表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2.【甲】诗【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________》中有他们的故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甲】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C.【乙】文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历程,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D.【乙】文第②段前两句追述托孤之事,“夙夜忧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5.【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甲】诗作者抒发了_______的抱负;【乙】文作者要完成“_________________”的大志。【答案】2.(1)曹操(2)诸葛亮(3)《三国演义》3.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4.B5.(1).统一中国(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识积累。《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有他们的故事。【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字词: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顾,拜访。【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文内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登山所见,不是想象。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体会。甲文中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乙文中根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作者要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甲出处:《观沧海》曹操朝代:东汉参考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乙出处:《出师表》诸葛亮朝代:东汉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3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甲诗的作者是____,乙文选自课文《____》。3.“忠君报国”思想在甲诗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4.有一个成语来自【乙】文这段历史,这个成语是____。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和乙文都是作者向皇帝陈情言事的奏章,言辞非常恭敬、恳切。B.甲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凉悲壮;乙文的风格情辞恳切,感人肺腑。C.甲诗中“九重天”“圣明”与乙文中“先帝”都是指当时在位的皇帝。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因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而怀有的感激之情。【答案】2.(1).韩愈(2).《出师表》3.(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遂许先帝以驱驰)4.三顾茅庐5.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诗的作者是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乙文选自《出师表》,作者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意为: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表现了作者忠君爱国之情。“遂许先帝以驱驰”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意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这两句话表现了诸葛亮回报刘备知遇之恩,尽忠报国之情。【4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根据乙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得成语:三顾茅庐。【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甲诗不是奏章,是作者写给自己侄子的诗;C.乙文中“先帝”指的是刘备,当时在位的皇帝是他的儿子刘禅;D.甲诗所写为皇帝对自己不信任,不听自己的建议,把自己贬谪出京,所以诗中除了忠君报国之情以外,难免有些许愤懑之意;故选B。【点睛】译文:甲: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乙: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4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跨越千年,总有一些精神和追求亘古不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甲诗作者_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乙文选自《_________》。3.以下对甲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表现生平艰难、命运多舛。B.颔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表现国破家亡的痛苦。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地名表现被俘后孤苦无依的内心苦痛。D.尾联以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请根据要求填写以下表格。篇目摘录体现中心主旨的诗文原句共同的追求(用自己语言概括)甲诗(1)(3)乙文(2)【答案】2.(1).文天祥(2).南宋(3).孟子·告子上3.C4.所以(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5.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⑵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⑶舍生取义,面临选择时为了正义付出生命【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关于文天祥的识记要点为: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鱼我所欲也》作者是孟子,出处是《孟子·告子上》。【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运用的是对偶修辞手法,不是拟人,故本题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是故:因此。于:比。全句译为: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过零丁洋》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因此,它的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因此乙文的主旨句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的行为恰好印证了孟子所说的“舍生而取义”,二者的共同点是为了正义,宁可放弃生命。【点睛】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5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二模】(二)(1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鱼我所欲也《盂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除《鱼我所欲也》外,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出自《孟子》的文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了诗人“寒窗苦读;进入仕途”一件大事。B.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的命运。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尾联表明诗人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决心和民族气节。5.《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的___________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答案】2.(1).文天祥(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因此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4.A5.(1).人生自古谁无死,(2).留取丹心照汗青(3).舍生取义【解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过零丁洋》是南宋末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出自《孟子》的文章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本句重点词有:“是故”,因此;“所欲”,想要的;“甚”,超过;“于”,比。【4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A.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所以首联写了两件大事。故选A。【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鱼我所欲也》中的主旨句“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了“正义”比“生命”更重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故这两句话的观点是相似的。据此理解作答。【点睛】《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6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二)(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甲】“由此观之”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翻译: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B.今齐地方千里(翻译: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C.欲报之于陛下也(翻译: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D.不宜妄自菲薄(翻译:不要狂妄自大,也不应看轻自己)4.上面两段文字都在叙述“臣子向君王劝谏”;其劝谏目的相同:____;但劝谏方式不同,具体表现在:【甲】________,【乙】诸葛亮从国家危急存亡时刻着手,分析利弊形式,劝后主“开张圣听”。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邹忌(或诸葛亮)身上的闪光点。【答案】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兴复汉室3.D4.(1).广开言路(2).【甲】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将自己和齐威王的地位和受到的蒙蔽放在一起比较,进而达到劝齐威王广开言路,以改良政治。5.要点:邹忌:善于反思、敢于进谏、以国为重等诸葛亮:忠君爱国,牢记职责,鞠躬尽瘁,有政治才能和抱负等。【解析】【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甲文“由此观之”意思是由此看来,“此”指代前文邹忌所说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句。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思是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先帝:这里指刘备;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原的大业。再结合“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句可知“业”指的“兴复汉室”。【3题详解】D.重点词语:宜,应该;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轻视。正确翻译:不应过分看轻自己。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除蔽;乙文中诸葛亮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可见劝谏目的相同都是劝谏君王“广开言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本题时需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分析作答。甲文中邹忌“窥镜”“孰视之”“窥镜而自视”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邹忌冷静,不被好话所蒙蔽,有自知之明。从“暮寝而思之”“于是入朝见威王”,可以看出邹忌充满智智慧、善于进谏、有责任心、忠心耿耿等;从乙文“诚宜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罰臧否,不宜异同”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忠诚尽职的人,他因为刘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了蜀国。【点睛】译文甲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乙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7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甲乙两文作者同处北宋时代。甲文作者是____。乙文作者是欧阳修,选段出自课文《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运用了典故。B.甲乙两文中都有“酣”字,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C.甲文比乙文更直接地抒发出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D.甲文写“出猎”,乙文写“出游”,都重在表现游玩之乐。5.甲文抒写词人______的豪情壮志,乙文表现作者______的旷达情怀。【答案】2.(1).苏轼(2).醉翁亭记3.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4.C5.(1).渴望报效朝廷(杀敌卫国)(2).与民同乐【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作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乙文出自《醉翁亭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语: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休息;于,在。句意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甲文“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典故,乙文没有运用典故;B.“酒酣胸胆尚开张”意思是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酣,是畅饮之意;“宴酣之乐”意思是宴会喝酒的乐趣,酣,也是喝酒、畅饮之意,两者表达的意思一样;D.甲文的出猎,作者充满豪气,表达了作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不是游玩之乐;乙文写的是游玩之乐,与民同乐;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甲文作者苏轼当时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通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通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以看出他渴望射杀侵略者、报效国家的豪情。乙文作者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甲出处:《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朝代:宋参考译文: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乙出处:《醉翁亭记》欧阳修朝代:宋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8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二)(12分)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人名);《出师表》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人名),“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诗文所谈及的国家命运有相似之处:南宋是“_____”,蜀汉是“________”。5.面对艰难处境,甲诗作者表达了__________的人生观,乙文作者则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同时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和决心。【答案】2.(1).文天祥(2).刘备(3).陈情言事3.所以(先帝)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4.(1).山河破碎(2).益州疲弊(或“危急存亡”)5.(1).舍生取义(2).忠于汉室、兴复汉室【解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师表》中的“先帝”指的是刘备;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据此可作答。【3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故(所以)”“临崩(临终)”“寄(托付)”“以(把)”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重点句子。由甲诗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可以概括出南宋“山河破碎”;由乙文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可以概括出蜀汉“危急存亡”。【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甲诗通过作者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乙文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诚宜开张圣听”,即要广开言路。乙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表达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即忠于汉室、兴复汉室。甲:选自《先生全集》文天祥年代:南宋乙: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年代:三国参考译文:甲: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乙: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92020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二模】(二)(11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死,身世浮沉雨打萍.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以上诗文的作者所处朝代为______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选出诗文所传达的精神追求。(1)《过零丁洋》(2)《爱莲说》A.与民同乐B.洁身自好C.舍生取义D.寄情山水【答案】2.宋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4.(1)C(2)B【解析】【2题详解】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两作者皆为宋代。【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远观,远远地观赏;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啊。【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文主旨。《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以明志。“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综合分析,(1)选C,(2)选B。【102020年6月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A】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