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县域高中协同发展共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某正常人体温一昼夜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0点到8点机体的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B.口腔温和腋窝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温度波动幅度也相同C.最低体温和最高体温相差1℃多,说明此人的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体温变化都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引起的2.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膀胱内暂存的尿液 B.大脑细胞间的液体C.肺泡腔内的二氧化碳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3.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位置分别为图1中的①、④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大部分带有放射性C.若C中含有较高放射性,则B中也可能检测到放射性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低放射性4.下图为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示意图,a、b表示胚胎发育的两个不同时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②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D.b时期会分化成三个胚层5.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若在图3中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6.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激活X神经元的小鼠模型,用以研究X神经元对水平衡的调节作用。用三组模型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开始光刺激后,测量15分钟内的饮水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平衡调节中枢B.实验中的A组比B组小鼠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少C.A组实验小鼠的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饮水增加D.C组小鼠水摄入量比B组多是光激活X神经元所致7.如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B.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图示②生理过程中会产生水 D.图示③生理过程共需要64种tRNA8.(10分)某科研小组将纯种紫花顶生豌豆与纯种白花腋生豌豆杂交,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得到F1,F1自然生长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顶生:紫花腋生:白花顶生=8:2:2。经研究可知,导致F2表现型特殊比例的原因是不明的环境因素导致了某种花粉败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由题干能够判断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败育的花粉同时含有白花基因和腋生基因D.F2白花顶生植株自然生长,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二、非选择题9.(10分)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体内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有调査显示:我国人群中高血糖及糖尿病的人群比例不断提高,健康生活越来越值得关注。如表为体检调查中健康状况不同的五种人群分别在空腹和餐后的不同时间测得的血糖(mm)健康状态空腹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餐后3小时正常4.4~6.16.7~8.35.0~7.24.4~6.7良好6.1~7.28.3~9.97.2~8.86.7~8.2一般7.2~8.210.0~12.78.9~11.08.3~9.9不良8.3~9.912.7~16.111.1~15.310.0~14.4极其不良10.0~16.6~15.5~14.4~请分析相关数据并回答问题:(1)体检时,一般先空腹抽取静脉血来测定人体的空腹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和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会发现:空腹抽血后,再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___。但餐后3小时与正常人相比,一般或不良等健康状态人的血糖浓度下降的速率较小,原因是________,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3)表中健康状态极其不良的人往往是糖尿病患者,其餐后3小时血糖下降的原因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受阻,导致部分葡萄糖以___形式排出体外;该类患者常表现出体重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11.(14分)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刺突蛋白(s蛋白)。图1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2为将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血清测定抗体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据图1所知,刺突蛋白(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_____结合,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_____细胞识别。(2)得到图2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疫苗(灭活的病毒),对照组注射_____。疫苗组在接种后42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是由_____细胞分化而来,据图判断在第42天两条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3)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灭活的病毒)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并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在人身上做疫苗试验是安全的,原因是_____。在人体内疫苗中的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12.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__________形式流动的。(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由图可知,从0点到8点机体的温度升高,机体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A正确;B、由图可知,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在14-16h的变化趋势不同,B错误;C、最低体温和最高体温相差1℃多,说明此人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内环境稳态未被破坏,C错误;D、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变化主要是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的,D错误。故选A。2、B【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详解】A、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尿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B、脑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B正确;C、肺泡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气体,如二氧化碳不属于人体内环境,C错误;D、小肠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D错误。故选B。3、B【解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其中只有磷酸基团中含有磷,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①磷酸;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中只有R基团中可能存在S元素,因此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④,A正确;B、用32P标记T2噬菌体,增殖n代后(n>3)子代T2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放射性,B错误;C、C为沉淀物,若含有较高放射性,说明T2噬菌体被32P标记,可能有少量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未进入细菌中,经离心后处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少部分未与细菌分离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进入到沉淀物中,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B。4、A【解析】分析题图:图为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图中①为受精作用,②③④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a为囊胚,b为原肠胚。受精作用就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发育为桑椹胚的过程成为卵裂,卵裂就是有丝分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单个细胞的DNA含量不变,卵裂球的有机物总量减少。【详解】A、①过程是受精作用,没有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错误;B、②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B正确;C、a表示囊胚,从内细胞团中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C正确;D、b表示原肠胚,出现三个胚层,D正确。故选A。5、A【解析】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分析图可知:图1中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图3中F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EDB为消费者。【详解】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A、F,A错误;B、图1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C、图2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D、若在图3中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使进入无机环境的CO2增加,打破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故选A。6、B【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X神经元应位于下丘脑的水分平衡的调节中枢,A正确;B、实验中的A组在光刺激前48小时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C、A组实验小鼠光刺激前48h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导致主动饮水,C正确;D、根据B组和C组的结果可知,光刺激导致C组饮水增加是光激活X神经元所诱导的饮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了水分平衡调节及其机理,识记水平衡调击过程,结合处理方式和图形分析,是解题的突破口。7、C【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②表示转录,形成单链的RNA;③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详解】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不相同,A错误;B、②转录、③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C、图示②转录过程中,RNA合成过程形成磷酸二酯键会产生水,C正确;D、图示③翻译生理过程共需要61种tRNA,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转录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D【解析】假设这两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顶生:紫花腋生:白花顶生=8:2:2,可得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假设这两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顶生:紫花腋生:白花顶生=8:2:2,可知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含有双隐性基因(ab)的花粉不育,紫花、腋生为显性性状。F2白花顶生植株(AAbb、Aabb或aaBB、aaBb)自交,由于含有双隐性基因的花粉不育,子代的性状都为白花顶生,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BC正确,D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二、非选择题9、(1)识别多巴胺、运输Na+(2)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②.增多(3)①.减少②.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存在于突触后膜上存在多巴胺受体,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多巴胺释放后能与MNDA结合,同时使Na+内流,因此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运输Na+。【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长期吸食可卡因,会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回收,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会减少,来缓解毒品的刺激,即减少突触后膜上的MNDA,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吸毒者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说明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减少。【小问4详解】由题干,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0、(1).肝糖原的分解(2).非糖物质转化(3).先上升,再下降(4).胰岛素分泌不足(5).尿糖(6).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含义正确即可得分)【解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空腹数小时后,人体血糖主要来自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根据题意分析,空腹抽血后,再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理论上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但餐后3小时与正常人相比,一般或不良等健康状态人血糖浓度下降的速率较小,是因为其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较慢。(3)极其不良的人餐后3小时血糖下降的原因是部分葡萄糖以尿糖的形式排出体外;糖尿病患者体重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点,了解血糖调节的几种激素的作用以及血糖调节的机理,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够与正常情况相比分析各种健康状态下的血糖数据,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①.抗原②.ACE2受体③.效应T细胞④.等量生理盐水⑤.B⑥.两组猴子都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⑦.因为疫苗已灭活,无侵染性⑧.S蛋白【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抗原。据图1所知,刺突蛋白(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被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的细胞为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能识别宿主细胞,并与其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和等量原则,实验组注射疫苗(灭活的病毒),对照组做为空白对照组也必须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能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它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在42天两组实验均出现了抗体,说明机体又发生了免疫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两组猴子都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病毒,已经失去了侵染性和致病性,所以是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