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量将不发生变化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有氧呼吸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C.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中的黑斑蛇与黑斑蛇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A.蛇的黑斑为隐性性状B.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4.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接种卡介苗可激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显著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结核杆菌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由效应T细胞裂解5.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 B.40%C.60% D.80%6.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数加倍的同时可发生着丝点分裂或同源染色体分离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7.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3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B.t3-t5时间段B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C.t2-t4时间段A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3和t4时刻B的种群密度相同8.(10分)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数学统计法 B.假说一推理法C.类比推理法 D.假说一演绎法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抗体2只与相应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与D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10.(14分)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2)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一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等。11.(14分)吗啡是一种常见的镇痛剂,其作用机制见图1。长期使用吗啡很容易使机体产生耐受性,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如图1所示,伤害性刺激引起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沿神经纤维传至脊髓M区,再上行传至_________形成痛觉。吗啡可与M区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阻止突触后膜Na+_________,阻断痛觉形成的上行传导通路而发挥镇痛作用。(2)长期使用吗啡,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使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_______,从而产生对吗啡的耐受性,这是一种_______调节机制。(3)河鲀毒素(TTX)是一种毒性极高的神经毒素。为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和吗啡联合用药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不同药物连续处理3天,第4天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测定其痛反应时间(接受热刺激到发生舔后足或抬后足并回头的时间),药物处理与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药物处理(连续3天)痛反应时间(s)注射吗啡前注射吗啡30min后1生理盐水12.8746.7322.5ml/kg吗啡13.9615.5132.5ml/kg吗啡+0.5μg/kgTTX13.1234.2642.5ml/kg吗啡+1.0μg/kgTTX11.9028.72注:实验中TTX的剂量不足以引起小鼠自主活动产生显著变化①注射吗啡前测定痛反应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②对比_________组实验结果可知,小鼠对吗啡产生了耐受性。分析以上4组结果,找出支持“TTX与吗啡联合用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耐受性产生”的证据____________。(4)微量的TTX就可以引起神经阻滞和呼吸抑制,将TTX与吗啡进行联合用药时,需将TTX应用在适当剂量以内。你对“适当”的理解是____________。12.人类的X和Y染色体上有同源区域,在形成精子时,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可发生联会和交换。Léri-Weill软骨骨生成障碍综合征(LW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此病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图是某家族关于该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II-4是纯合子。不考虑突变,回答下列问题:(1)人群中非LWD男性和LW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引起LWD遗传病的基因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2)I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II-3与一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LWD的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II-3与妻子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你的建议应该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详解】A、次级消费者也就是第三营养级,包括猫头鹰、食虫鸟、蜘蛛、蟾蜍,A错误;B、猫头鹰在5条食物链中共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B正确;C、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虫鸟、蜘蛛、蟾蜍数量会减少,猫头鹰以更多的食草鸟为食,导致食草鸟数量减少,D错误。故选B。2、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碳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详解】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A错误;B、①~④过程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正确;C、碳进入生物群落是以CO2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也是以CO2的形式,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C正确;D、CO2在大气圈与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相互交换,从而完成碳循环的自我调节,D正确。故选A。3、B【解析】分析题文:1、首先判断显隐性:F1黑斑蛇与黑斑蛇交配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1黑斑蛇为杂合子Aa,且黑斑为显性性状;2、判断基因型: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所以亲代黑斑蛇为Aa,黄斑蛇为aa,则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相同;F1黑斑蛇Aa之间相互交配得到F2中AA:Aa:aa=1:2:1,所以F2与F1中的黑斑蛇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详解】A、F1黑斑蛇交配出现性状分离,所黑斑为显性性状,黄斑为隐性,A错误;B、因为黑斑蛇是显性性状,所以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正确;C、由分析可知,F1黑斑蛇和亲本黑斑蛇都是杂合子,基因型相同,C错误;D、F2中黑斑蛇基因为AA、Aa,而F1黑斑蛇基因型为Aa,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4、B【解析】注射抗原,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详解】A、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不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释放抗体,淋巴因子不是抗体释放的,C错误;D、入侵的结核杆菌被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故选B。5、C【解析】果蝇的长翅为显性基因,残翅为隐性基因,根据题意,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40%,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0%,则v基因的基因频率为:vv的基因型频率+1/2×Vv的基因型频率=40%+1/2×40%=60%,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6、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未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有丝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其中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B、染色体数加倍的同时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时期都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错误;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否则染色体:核DNA=1:2,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D正确。故选B。7、C【解析】据图分析,图示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δ等于1时,种群密度不变;当δ大于1时,种群密度增大;当δ小于1时,种群密度减小。【详解】A、t3时刻A、B的δ都大于1,两个种群密度都增大,但是两个种群在此之前增加的幅度并不相等,因此此时两个种群的密度不相等,A错误;B、t3-t5时间段,B种群的δ都大于1,种群密度不断增大,B错误;C、t2-t4时间段,A种群的δ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D、t3和t4时刻δ相同,只能说明两时刻出生率和死亡率,但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8、D【解析】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非选择题9、(1)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2)①.胰高血糖素②.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③.胰岛B细胞(3)拮抗(4)①.抗体1②.自身免疫【解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小问1详解】根据试题分析,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小问2详解】血糖浓度升高时作用于丙,因此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丁,丁代表胰岛A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因此在生物体内与D胰高血糖素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小问3详解】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胰岛素和D胰高血糖素之间通过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小问4详解】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血糖的调节、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10、(1)分级调节(2)抑制(3)①.增加②.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③.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小问1详解】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小问3详解】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1、(1)①.大脑皮层②.内流(2)①.降低②.(负)反馈(3)①.做对照(与注射吗啡30min后的痛反应时间形成对照,以说明吗啡的效果)。②.1、2组③.3组和4组注射吗啡前后的痛反应时间差比2组长,但比1组短(4)既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又能对吗啡耐受性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解析】据图可知,吗啡与突触小体的膜上的受体μ结合,可抑制递质P的释放,阻止递质P在突触间传递兴奋信号,因此可抑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小问1详解】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据图可知,递质P与突触后膜上递质P的受体结合后,会促进钠离子内流,而吗啡与M区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进而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阻断痛觉形成的上行传导通路而发挥镇痛作用。【小问2详解】长期使用吗啡,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使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下降,从而产生对吗啡的耐受性,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小问3详解】①本实验是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和吗啡联合用药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因变量为痛反应的时间,因此需要在实验前测定痛反应时间,与注射吗啡30min后的痛反应时间形成对照,以说明吗啡的效果。②1和2组的自变量为实验前是否注射吗啡,2组实验前注射吗啡,则实验过程中再次注射吗啡前后痛反应时间差明显减小,说明小鼠对吗啡产生了耐受性。对比4组实验结果可知,3组和4组注射吗啡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