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978第1章建筑设计基本规定 672511.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 654901.1.1建筑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城乡规划、建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历史文化,保障建筑安全,提高建筑品质。 6289391.1.2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资源,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环境。 6115391.1.3建筑设计应注重技术创新,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理念,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6249531.2设计原则与要求 6194501.2.1合法性原则: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要求。 6291291.2.2安全性原则:建筑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管理。 669331.2.3功能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合理布局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6120271.2.4舒适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关注室内外环境品质,提高居住、工作和休闲空间的舒适性。 6256251.2.5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6209241.2.6美观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造型、色彩和景观的协调,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69091.2.7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6227491.3建筑设计程序 7183921.3.1设计前期准备: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项目分析和策划,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 7247291.3.2初步设计: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等。 735661.3.3技术设计: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解决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材料等技术问题。 7258761.3.4施工图设计:根据技术设计方案,绘制详细施工图纸,满足施工要求。 7123831.3.5设计变更与审查: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审查。 7209151.3.6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落实。 717357第2章建筑设计标准 731242.1建筑面积计算 7133262.1.1本节主要阐述建筑设计中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以规范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面积的准确计算。 7250242.1.2建筑面积计算范围包括建筑物底层室内面积、阳台面积、跃层建筑物中的共用房面积等。 7121812.1.3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7115922.2建筑物分类与耐火等级 7314342.2.1本节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阐述各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求。 725282.2.2建筑物分类如下: 7213722.2.3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以下四级: 8145932.3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 832212.3.1本节主要阐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以保证建筑物安全、舒适、经济、美观。 8255632.3.2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3253第3章结构设计规范 8225483.1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8282583.1.1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结构安全、经济、合理、适用。 891303.1.2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用途、功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体系、材料、构造和施工方法。 8140553.1.3结构设计应进行力学分析、稳定性分析、耐久性分析及抗震功能分析,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 9207013.1.4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92953.1.5结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分析软件和设计理念,提高设计质量。 9190023.2结构体系选择 991833.2.1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跨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满足结构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 9287443.2.2结构体系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保证在正常使用和偶然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9223233.2.3结构体系应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9300603.2.4结构体系应考虑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9152343.2.5结构体系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材料、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 9312173.3结构计算与分析 9296343.3.1结构计算与分析应遵循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 9290243.3.2结构计算与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9225333.3.2.1荷载分析:确定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等。 9254823.3.2.2结构内力分析:根据荷载分析结果,计算结构各部分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9104473.3.2.3结构变形分析:计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以保证结构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9284033.3.2.4结构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防止结构失稳。 9128963.3.2.5抗震功能分析:针对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抗震功能计算与分析,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9244463.3.3结构计算与分析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分析方法和软件,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 1018333.3.4结构计算与分析结果应进行合理性判断,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和可靠。 10902第4章建筑施工图设计 10294394.1施工图设计要求 10314434.1.1施工图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1053214.1.2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经济、安全、环保和施工可行性。 10220184.1.3施工图设计应明确建筑物各部位的材料、构造、尺寸、位置及相互关系,保证施工过程中无歧义。 10150354.1.4施工图设计应注重细节处理,保证建筑物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耐久性。 10210774.1.5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为施工提供便捷。 10157154.1.6施工图设计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和环保功能。 1074484.2建筑施工图编制 10143464.2.1建筑施工图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089454.2.2平面布置图应明确表示建筑物的各功能区域、房间布局、门窗位置及尺寸、墙体厚度、柱距、跨度等。 10126034.2.3立面图应表示建筑物的外观形态、立面造型、材料及色彩搭配等。 11211984.2.4剖面图应表示建筑物内部空间高度、层次关系、结构形式、材料构造等。 1172824.2.5细部节点图应详细表示建筑物各部位的构造节点、连接方式、材料及尺寸等。 11146874.2.6装修做法图应明确装修标准、材料、工艺及施工要求。 1197864.3结构施工图编制 11166954.3.1结构施工图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116044.3.2结构布置图应明确表示建筑物各结构的类型、尺寸、位置及相互关系。 1112844.3.3梁板配筋图应详细表示梁、板的配筋数量、规格、间距、锚固长度等。 11120974.3.4柱配筋图应明确表示柱子的配筋数量、规格、间距、锚固长度等。 11195854.3.5基础施工图应表示基础类型、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11129344.3.6结构施工图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结构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1121014第5章建筑给排水设计 1176135.1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177345.1.1本章节主要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遵循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 1128655.1.2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给排水系统的形式、规模和布局。 11284175.1.3给排水系统设计应保证供水安全、排水畅通,防止水质污染,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1185725.1.4给排水系统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材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255635.2给水系统设计 12260135.2.1给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量、用水点分布、用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给水方式、管材和设备。 12166495.2.2给水系统应分为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和生产给水等不同用途,并分别设置独立的管道系统。 1268475.2.3给水系统设计应保证供水压力稳定,满足建筑物各层用水点的压力需求。 1287335.2.4给水系统应设置合理的分区、减压和稳压措施,防止水锤和噪声产生。 1213375.2.5给水系统设计应考虑水源的可靠性、水质处理措施以及应急供水措施。 1231215.3排水系统设计 12211365.3.1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排水量、排水点分布、排水水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排水方式、管材和设备。 12268925.3.2排水系统应分为生活排水、雨水排水和工业排水等不同用途,并分别设置独立的管道系统。 12139515.3.3排水系统设计应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污水倒灌、积水和堵塞现象。 12292765.3.4排水管道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结构、用途和空间要求,合理选择管道走向、管径和坡度。 1234135.3.5排水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检查井、透气井和截污设施,便于运行维护和检修。 12243605.3.6排水系统设计应结合雨水收集和利用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125671第6章建筑电气设计 12280836.1电气系统设计原则 12111746.1.1本章节主要阐述建筑电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保证电气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环保。 12136926.1.2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3226836.2供电系统设计 13190146.2.1供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特性及国家电力供应条件进行。 13198046.2.2供电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3164566.3照明与动力系统设计 1396446.3.1照明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内不同场所的照度、色温、显色性等要求。 13253346.3.2照明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3109866.3.3动力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内各种动力设备的需求。 13151086.3.4动力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323683第7章通风与空调设计 1496187.1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原则 1463857.1.1本章节旨在阐述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并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1434897.1.2设计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214667.2通风系统设计 1487687.2.1通风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4271507.2.2通风系统设计内容包括: 14304827.3空调系统设计 14272447.3.1空调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4107837.3.2空调系统设计内容包括: 158951第8章建筑节能设计 15166518.1节能设计基本要求 15316578.1.1设计原则 15166828.1.2设计目标 15135108.1.3设计内容 15248418.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532478.2.1墙体节能设计 15264648.2.2门窗节能设计 16126928.2.3屋面节能设计 16108988.2.4地面节能设计 16177828.3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16320348.3.1供暖系统节能设计 16121068.3.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16303988.3.3冷热源及管网节能设计 1726348.3.4能耗监测与控制 1718140第9章建筑消防设计 17196369.1消防设计原则与要求 17258469.1.1设计原则 17188159.1.2设计要求 172147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732879.2.1设计原则 1763969.2.2设计要求 18208329.3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设计 18196309.3.1设计原则 18318779.3.2设计要求 186699第10章建筑施工与验收 181700010.1施工组织与管理 182766410.1.1施工组织设计 182206210.1.1.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制定施工方案。 191433710.1.1.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资源配置、施工方法及工艺等内容。 192910910.1.1.3施工组织设计应合理组织施工流程,保证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 191024610.1.2施工现场管理 19613710.1.2.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施工现场有序进行。 19610610.1.2.2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92040910.1.2.3施工现场应合理布置,保持清洁卫生,保证施工环境满足要求。 191984610.2施工质量控制 191640310.2.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92047810.2.1.1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措施、责任人及检查方法。 191003510.2.1.2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工艺。 19503110.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9903110.2.2.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规范和工艺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191327810.2.2.2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质量合格。 191852510.2.2.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材料、构件、设备的质量控制,保证合格产品用于工程。 192714110.3竣工验收与移交 19456010.3.1竣工验收 191372310.3.1.1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确认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92979910.3.1.2竣工验收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进行,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审。 20163910.3.1.3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201597910.3.2移交 2020010.3.2.1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移交手续,明确工程交接时间。 20746110.3.2.2移交时应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文件。 203011110.3.2.3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修义务,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20第1章建筑设计基本规定1.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1.1.1建筑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城乡规划、建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历史文化,保障建筑安全,提高建筑品质。1.1.2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资源,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环境。1.1.3建筑设计应注重技术创新,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理念,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经济性。1.2设计原则与要求1.2.1合法性原则: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要求。1.2.2安全性原则:建筑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管理。1.2.3功能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合理布局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1.2.4舒适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关注室内外环境品质,提高居住、工作和休闲空间的舒适性。1.2.5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1.2.6美观性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造型、色彩和景观的协调,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1.2.7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1.3建筑设计程序1.3.1设计前期准备: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项目分析和策划,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1.3.2初步设计: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等。1.3.3技术设计: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解决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材料等技术问题。1.3.4施工图设计:根据技术设计方案,绘制详细施工图纸,满足施工要求。1.3.5设计变更与审查: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审查。1.3.6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落实。第2章建筑设计标准2.1建筑面积计算2.1.1本节主要阐述建筑设计中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以规范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面积的准确计算。2.1.2建筑面积计算范围包括建筑物底层室内面积、阳台面积、跃层建筑物中的共用房面积等。2.1.3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建筑面积计算应以建筑物外墙面为界;(2)建筑物内部分割的房间,应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3)建筑物内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公共部位面积,应按其有效使用面积计算;(4)建筑物屋顶绿化、设备用房等,不应计入建筑面积。2.2建筑物分类与耐火等级2.2.1本节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阐述各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求。2.2.2建筑物分类如下:(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3)工业建筑;(4)农业建筑;(5)其他建筑。2.2.3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以下四级:(1)一级耐火等级: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具有较好的耐火功能;(2)二级耐火等级:主要建筑构件为不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具有一定的耐火功能;(3)三级耐火等级:主要建筑构件为可燃烧体,耐火功能较差;(4)四级耐火等级:主要建筑构件为易燃烧体,耐火功能很差。2.3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2.3.1本节主要阐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以保证建筑物安全、舒适、经济、美观。2.3.2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使用功能:建筑物应具备满足使用需求的基本功能,如居住、办公、生产等;(2)安全要求: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防火、防盗、抗震等安全功能;(3)舒适要求: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功能;(4)经济要求: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应考虑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5)美观要求: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外观形象,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6)环境要求:建筑物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3章结构设计规范3.1结构设计基本要求3.1.1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结构安全、经济、合理、适用。3.1.2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用途、功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体系、材料、构造和施工方法。3.1.3结构设计应进行力学分析、稳定性分析、耐久性分析及抗震功能分析,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3.1.4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美观。3.1.5结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分析软件和设计理念,提高设计质量。3.2结构体系选择3.2.1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跨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满足结构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3.2.2结构体系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保证在正常使用和偶然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3.2.3结构体系应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3.2.4结构体系应考虑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的便利性,以及建筑物的整体美观。3.2.5结构体系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材料、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3.3结构计算与分析3.3.1结构计算与分析应遵循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与可靠。3.3.2结构计算与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3.3.2.1荷载分析:确定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等。3.3.2.2结构内力分析:根据荷载分析结果,计算结构各部分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3.3.2.3结构变形分析:计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以保证结构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3.3.2.4结构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防止结构失稳。3.3.2.5抗震功能分析:针对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抗震功能计算与分析,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3.3.3结构计算与分析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分析方法和软件,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3.3.4结构计算与分析结果应进行合理性判断,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和可靠。第4章建筑施工图设计4.1施工图设计要求4.1.1施工图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4.1.2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美观、经济、安全、环保和施工可行性。4.1.3施工图设计应明确建筑物各部位的材料、构造、尺寸、位置及相互关系,保证施工过程中无歧义。4.1.4施工图设计应注重细节处理,保证建筑物的功能性、舒适性和耐久性。4.1.5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为施工提供便捷。4.1.6施工图设计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和环保功能。4.2建筑施工图编制4.2.1建筑施工图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a)平面布置图;b)立面图;c)剖面图;d)细部节点图;e)装修做法图;f)其他必要的施工图。4.2.2平面布置图应明确表示建筑物的各功能区域、房间布局、门窗位置及尺寸、墙体厚度、柱距、跨度等。4.2.3立面图应表示建筑物的外观形态、立面造型、材料及色彩搭配等。4.2.4剖面图应表示建筑物内部空间高度、层次关系、结构形式、材料构造等。4.2.5细部节点图应详细表示建筑物各部位的构造节点、连接方式、材料及尺寸等。4.2.6装修做法图应明确装修标准、材料、工艺及施工要求。4.3结构施工图编制4.3.1结构施工图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a)结构布置图;b)梁板配筋图;c)柱配筋图;d)基础施工图;e)其他必要的结构施工图。4.3.2结构布置图应明确表示建筑物各结构的类型、尺寸、位置及相互关系。4.3.3梁板配筋图应详细表示梁、板的配筋数量、规格、间距、锚固长度等。4.3.4柱配筋图应明确表示柱子的配筋数量、规格、间距、锚固长度等。4.3.5基础施工图应表示基础类型、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4.3.6结构施工图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结构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第5章建筑给排水设计5.1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5.1.1本章节主要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遵循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5.1.2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给排水系统的形式、规模和布局。5.1.3给排水系统设计应保证供水安全、排水畅通,防止水质污染,降低运行维护成本。5.1.4给排水系统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材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5.2给水系统设计5.2.1给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量、用水点分布、用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给水方式、管材和设备。5.2.2给水系统应分为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和生产给水等不同用途,并分别设置独立的管道系统。5.2.3给水系统设计应保证供水压力稳定,满足建筑物各层用水点的压力需求。5.2.4给水系统应设置合理的分区、减压和稳压措施,防止水锤和噪声产生。5.2.5给水系统设计应考虑水源的可靠性、水质处理措施以及应急供水措施。5.3排水系统设计5.3.1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排水量、排水点分布、排水水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排水方式、管材和设备。5.3.2排水系统应分为生活排水、雨水排水和工业排水等不同用途,并分别设置独立的管道系统。5.3.3排水系统设计应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污水倒灌、积水和堵塞现象。5.3.4排水管道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结构、用途和空间要求,合理选择管道走向、管径和坡度。5.3.5排水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检查井、透气井和截污设施,便于运行维护和检修。5.3.6排水系统设计应结合雨水收集和利用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第6章建筑电气设计6.1电气系统设计原则6.1.1本章节主要阐述建筑电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保证电气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环保。6.1.2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2)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生产需求和舒适性要求;(3)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防止电气火灾和电气;(4)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5)便于施工、安装、调试和维护;(6)考虑电气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应未来技术发展需求。6.2供电系统设计6.2.1供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特性及国家电力供应条件进行。6.2.2供电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供电电压、供电方式、供电容量及供电可靠性要求;(2)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柜、配电线路、保护装置等;(3)设计应急电源系统,包括应急发电机、不间断电源等;(4)设计电气设备接地系统,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5)设计电气设备防雷和防静电措施,防止自然灾害和电气干扰。6.3照明与动力系统设计6.3.1照明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内不同场所的照度、色温、显色性等要求。6.3.2照明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包括光源、灯具、控制系统等;(2)设计照明布局,合理分布照明设备,提高照明效果;(3)计算照度,保证照明系统满足使用需求;(4)考虑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3.3动力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内各种动力设备的需求。6.3.4动力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动力设备类型、容量、功能等参数;(2)设计动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柜、配电线路、保护装置等;(3)考虑动力系统的节能措施,降低运行成本;(4)保证动力系统安全可靠,满足生产和使用需求。第7章通风与空调设计7.1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原则7.1.1本章节旨在阐述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并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7.1.2设计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2)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通风与空调系统形式、容量和参数。(3)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气密性等因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耗。(4)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人体健康需求。(5)考虑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方便,降低运行成本。7.2通风系统设计7.2.1通风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合理选择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2)通风系统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舒适性要求。(3)通风管道设计应合理,减少风阻和能耗,保证通风效果。(4)通风设备选型应满足系统风量、风压和噪声要求。7.2.2通风系统设计内容包括:(1)确定通风系统形式和通风量。(2)设计通风管道、风口和通风设备。(3)计算通风系统的风压、风量、噪声等参数。(4)考虑通风系统与建筑物的结合,保证施工和安装质量。7.3空调系统设计7.3.1空调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室内外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形式,包括空调、分散式空调等。(2)空调系统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等舒适性要求。(3)空调系统设计应考虑能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空调设备选型应满足系统负荷、功能和噪声要求。7.3.2空调系统设计内容包括:(1)确定空调系统形式和冷热负荷。(2)设计空调管道、风口和空调设备。(3)计算空调系统的能耗、功能和噪声等参数。(4)考虑空调系统与建筑物的结合,保证施工和安装质量。(5)配置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第8章建筑节能设计8.1节能设计基本要求8.1.1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8.1.2设计目标建筑节能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1)降低建筑全年能耗;(2)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3)延长建筑使用寿命;(4)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1.3设计内容节能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围护结构设计;(2)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3)可再生能源利用;(4)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8.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8.2.1墙体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墙体外保温材料及厚度;(2)提高墙体热阻值,降低传热系数;(3)优化墙体构造,减少热桥现象;(4)保证墙体气密性、水密性及耐久性。8.2.2门窗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门窗材料及型材;(2)提高门窗的保温功能;(3)控制门窗面积,减少能耗;(4)采用合理的门窗密封措施。8.2.3屋面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屋面保温材料及厚度;(2)提高屋面热阻值,降低传热系数;(3)防止屋面渗水、透气;(4)考虑屋面绿化、太阳能利用等节能措施。8.2.4地面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地面保温材料及厚度;(2)提高地面热阻值,降低传热系数;(3)防止地面潮湿、结露;(4)考虑地面辐射供暖等节能措施。8.3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8.3.1供暖系统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供暖方式及设备;(2)优化供暖系统管网布局;(3)提高供暖系统自动化程度;(4)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8.3.2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通风与空调设备;(2)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布局;(3)提高通风与空调系统运行效率;(4)采用节能控制策略。8.3.3冷热源及管网节能设计(1)合理选择冷热源设备;(2)优化冷热源及管网布局;(3)提高冷热源设备能效;(4)采用节能运行策略。8.3.4能耗监测与控制(1)建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2)实现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3)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第9章建筑消防设计9.1消防设计原则与要求9.1.1设计原则(1)保证人员安全:消防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建筑内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2)预防为主:消防设计应从源头上预防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风险。(3)综合治理:消防设计应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设计相结合,形成整体防控体系。(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应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护。9.1.2设计要求(1)符合国家标准:消防设计应符合我国现行消防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