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5500第1章引言 5223881.1黑臭水体治理背景 5134691.2治理与监管的重要性 5203231.3指导书目的与结构 522016第2章黑臭水体成因及危害 6133832.1黑臭水体成因 677572.1.1污染物排放 6322.1.2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6121982.1.3水体富营养化 6174142.1.4水体流动性差 6307872.2黑臭水体的危害 6145622.2.1生态环境恶化 627342.2.2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759472.2.3城市形象受损 7299382.2.4健康风险 7302432.3影响因素分析 7302752.3.1气候因素 7129912.3.2地理因素 7120062.3.3社会经济因素 7115362.3.4管理与政策因素 71126第3章治理原则与目标 7194163.1治理原则 711083.1.1科学性原则:依据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特征及其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保证治理措施的科学合理。 722603.1.2综合性原则: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等综合措施,实现黑臭水体全流域、全过程治理。 787443.1.3协同性原则:加强各部门、各领域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840053.1.4长效性原则: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保证治理效果持续稳定。 8207263.1.5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 833533.2治理目标 8164123.2.1短期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黑臭水体消除,水质明显改善,感官指标达标。 8311643.2.2中期目标:通过持续治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质稳定,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8312533.2.3长期目标: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8168443.3治理策略 8243323.3.1源头治理:加强污染源排查,严格环境执法,落实污染源治理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8322733.3.2过程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扩散。 82323.3.3末端治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治理,消除黑臭现象。 8194893.3.4生态修复:通过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8217393.3.5监管与考核: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监管制度,加强对治理工程的监测、评估和考核,保证治理效果。 825863.3.6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83868第4章治理技术与方法 863604.1物理治理技术 8240754.1.1河流疏浚 884964.1.2水体流动 9127244.1.3围隔与覆盖 9316784.2化学治理技术 9201124.2.1化学絮凝 962014.2.2化学氧化 9138434.2.3重金属固定 9267424.3生物治理技术 9307574.3.1水生植物修复 9134444.3.2微生物修复 9238954.3.3人工湿地 9103614.4综合治理技术 961254.4.1多技术联合应用 9127884.4.2智能监控与调控 9230174.4.3长效管理机制 1012892第5章治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10247645.1治理方案设计流程 10297935.1.1前期调查与分析 10192825.1.2治理目标与原则 1016185.1.3治理技术筛选 10300885.1.4治理方案制定 10266835.2治理措施制定 11113455.2.1截污治理 11132975.2.2清淤治理 11266505.2.3曝气治理 11221285.2.4生态修复 11264105.3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 11279615.3.1工程施工 1141055.3.2工程监理 11121765.3.3工程验收 1110885.3.4长效管理 1219154第6章监管体系构建 12199456.1监管体系概述 1246566.2监管制度与政策 1299586.2.1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 1296216.2.2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方面。 1237766.2.3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治理工程质量和效果。 1242366.2.4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公示。 12195716.3监管部门职责划分 12105746.3.1环保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统筹协调,制定治理方案,监督治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开展水质监测和评估。 1291456.3.2水利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相关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水资源合理调配,改善水生态环境。 12310886.3.3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整治,减少污水排放。 124046.3.4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审批和投资,推动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1212166.3.5财政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财政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2169256.3.6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用地保障,协调解决土地征收、使用权等问题。 13103286.3.7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涉及的房屋征收、搬迁等工作,保障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134876.3.8公安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过程中的治安维护,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行为。 13232746.3.9宣传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13162546.3.10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工作,形成合力。 138406第7章监测与评估 13301497.1监测方案制定 13229217.1.1监测目标 13241187.1.2监测指标 13310287.1.3监测频次 13169917.1.4监测点位 1363667.2监测方法与手段 14158887.2.1水质监测方法 14226187.2.2水量监测方法 1482047.2.3底泥监测方法 14104177.2.4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14177327.3治理效果评估 1428037.3.1治理效果评价指标 14273617.3.2治理效果评估方法 14283107.3.3治理效果评估报告 145545第8章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14296448.1设施运行管理 15249638.1.1运行原则 15147038.1.2运行计划 15251268.1.3运行监控 15234208.1.4数据记录与分析 15179778.1.5运行评估 15118268.2设施维护与保养 15144418.2.1维护保养制度 15254188.2.2预防性维护 1557018.2.3故障排查与修复 15291658.2.4易耗品管理 1548288.2.5维护保养记录 1580118.3紧急处理 15193178.3.1紧急分类 15135758.3.2应急预案 16181338.3.3应急响应 1671158.3.4调查与处理 16235418.3.5信息报告与沟通 16968第9章治理资金筹措与管理 1689749.1资金筹措途径 16209749.1.1投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应以投资为主导,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6277519.1.2企业自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治理需求,通过自筹资金方式投入治理项目。 16279.1.3社会资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包括发行债券、设立基金、开展PPP(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 16210769.1.4金融机构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政策性贷款、专项贷款等金融支持,降低治理项目的融资成本。 16203759.2资金使用与管理 16266779.2.1资金使用原则:遵循“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16267719.2.2资金分配:根据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保证资金重点投向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 16221479.2.3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防止资金浪费和挪用。 1657699.3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 16297349.3.1资金监管:建立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对治理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1642699.3.2绩效评价:设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治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觉问题、调整策略。 17122099.3.3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政策调整和问责的重要依据,推动治理工作不断优化。 1730413第10章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72846410.1宣传教育策略 171186110.1.1宣传教育目标 1793810.1.2宣传教育内容 172670710.1.3宣传教育方式 173009410.2公众参与途径 17836310.2.1投诉举报 172294110.2.2志愿者服务 171020410.2.3公众咨询与意见征集 17667410.2.4社会组织参与 17512610.3社会监督与评价 181589210.3.1社会监督 18693410.3.2社会评价 18第1章引言1.1黑臭水体治理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质量,而且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损害城市形象,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1.2治理与监管的重要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领域和环节。为保证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加强治理与监管。合理的治理措施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可以保障黑臭水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防止黑臭现象反弹,同时为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奠定基础。治理与监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提高生活质量。(2)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竞争力。1.3指导书目的与结构本指导书旨在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提供技术指导,明确治理目标、任务、措施和监管要求,以提高治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全书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第1章引言:介绍黑臭水体治理背景、治理与监管的重要性以及指导书的目的与结构。(2)第2章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阐述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技术方法、适用条件及优缺点。(3)第3章治理方案设计:明确治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提供治理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4)第4章治理工程监管:介绍治理工程监管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监管流程和措施。(5)第5章治理效果评估与长效管理:提出治理效果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及长效管理措施。(6)第6章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析其治理过程、经验教训及启示。通过以上内容,本指导书旨在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助力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第2章黑臭水体成因及危害2.1黑臭水体成因2.1.1污染物排放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之一为污染物排放,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2.1.2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湖泊、河道被填埋、缩窄,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底泥淤积等也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2.1.3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促使藻类等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加剧水体黑臭现象。2.1.4水体流动性差部分城市水体流动性差,甚至出现死水区,导致污染物在水体中累积,难以扩散和降解,从而引发黑臭现象。2.2黑臭水体的危害2.2.1生态环境恶化黑臭水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周边陆生生态环境。2.2.2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黑臭水体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2.2.3城市形象受损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形象,降低城市品质,对旅游业、投资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2.2.4健康风险黑臭水体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2.3影响因素分析2.3.1气候因素气温、降水、湿度等气候因素对黑臭水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条件会加剧黑臭现象。2.3.2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土壤类型等地域特征影响黑臭水体的扩散、迁移和自净能力。2.3.3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及治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3.4管理与政策因素政策法规、监管力度、治理措施等管理因素对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有助于改善黑臭水体状况。第3章治理原则与目标3.1治理原则3.1.1科学性原则:依据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特征及其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保证治理措施的科学合理。3.1.2综合性原则: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等综合措施,实现黑臭水体全流域、全过程治理。3.1.3协同性原则:加强各部门、各领域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3.1.4长效性原则: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保证治理效果持续稳定。3.1.5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提高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3.2治理目标3.2.1短期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黑臭水体消除,水质明显改善,感官指标达标。3.2.2中期目标:通过持续治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质稳定,生态环境逐步恢复。3.2.3长期目标: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3.3治理策略3.3.1源头治理:加强污染源排查,严格环境执法,落实污染源治理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3.3.2过程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扩散。3.3.3末端治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黑臭水体进行集中治理,消除黑臭现象。3.3.4生态修复:通过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3.3.5监管与考核: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监管制度,加强对治理工程的监测、评估和考核,保证治理效果。3.3.6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黑臭水体治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第4章治理技术与方法4.1物理治理技术4.1.1河流疏浚对黑臭水体进行疏浚,清除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底栖生物,减少内源污染释放。4.1.2水体流动通过水利工程手段,增加水体流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减轻黑臭现象。4.1.3围隔与覆盖对污染源进行围隔和覆盖,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4.2化学治理技术4.2.1化学絮凝向黑臭水体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絮凝沉淀,提高水体的透明度。4.2.2化学氧化利用化学氧化剂对黑臭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降低污染物浓度。4.2.3重金属固定采用化学方法对黑臭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降低其对水生生态的危害。4.3生物治理技术4.3.1水生植物修复种植具有吸附和富集污染物质能力的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4.3.2微生物修复向黑臭水体中投加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加速污染物分解。4.3.3人工湿地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黑臭水体进行净化。4.4综合治理技术4.4.1多技术联合应用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黑臭水体的高效治理。4.4.2智能监控与调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黑臭水体治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控,提高治理效果。4.4.3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治理成果的持续稳定。第5章治理方案设计与实施5.1治理方案设计流程5.1.1前期调查与分析在治理方案设计前期,需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水域面积、水深、流速等;(2)污染源调查:分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来源及排放情况;(3)水质监测与分析:对黑臭水体进行定期监测,获取水质指标数据,分析污染特征及程度;(4)生态环境调查:调查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评估生态破坏程度。5.1.2治理目标与原则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明确治理目标,制定治理原则。治理目标包括:消除黑臭现象、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功能、保证水质安全。治理原则包括: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科技创新、长效管理。5.1.3治理技术筛选根据治理目标与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合适的治理技术。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生态修复等。5.1.4治理方案制定在治理技术筛选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工程布局:明确工程范围、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2)治理工程规模:确定工程规模、工程量、设备选型等;(3)治理工程措施: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截污、清淤、曝气、生态修复等;(4)工程投资估算:对治理工程进行投资估算,明确资金需求。5.2治理措施制定5.2.1截污治理(1)加强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负荷率;(2)对工业废水排放企业进行整治,保证废水达标排放;(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5.2.2清淤治理(1)对黑臭水体进行清淤,清除底泥污染物;(2)采取脱水、固化等措施处理底泥,防止二次污染;(3)定期监测底泥淤积情况,适时开展清淤工作。5.2.3曝气治理(1)采用曝气设备,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2)优化曝气设备布局,提高曝气效果;(3)定期检查曝气设备,保证正常运行。5.2.4生态修复(1)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2)投放适宜的水生动物,恢复水生生态系统;(3)构建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等生态设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5.3治理工程实施与管理5.3.1工程施工(1)严格遵循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质量;(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障施工安全;(3)定期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5.3.2工程监理(1)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保证工程质量;(2)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进行评估;(3)及时处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5.3.3工程验收(1)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2)对验收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直至满足验收标准;(3)形成验收报告,为工程投用提供依据。5.3.4长效管理(1)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效果持续稳定;(2)定期对水体水质、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3)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维护水体环境。第6章监管体系构建6.1监管体系概述本章主要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体系进行构建,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和监管措施的落实。城市黑臭水体监管体系应包括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治理格局。6.2监管制度与政策6.2.1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6.2.2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方面。6.2.3制定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治理工程质量和效果。6.2.4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公示。6.3监管部门职责划分6.3.1环保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统筹协调,制定治理方案,监督治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开展水质监测和评估。6.3.2水利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相关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水资源合理调配,改善水生态环境。6.3.3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整治,减少污水排放。6.3.4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审批和投资,推动治理工程顺利进行。6.3.5财政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财政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3.6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用地保障,协调解决土地征收、使用权等问题。6.3.7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涉及的房屋征收、搬迁等工作,保障治理工程顺利进行。6.3.8公安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过程中的治安维护,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行为。6.3.9宣传部门:负责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6.3.10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工作,形成合力。第7章监测与评估7.1监测方案制定7.1.1监测目标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监管的需求,明确监测目标,主要包括水质、水量、底泥及生态系统的监测。7.1.2监测指标制定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pH值、溶解氧(DO)等;(2)水量指标:流速、水位、流量等;(3)底泥指标:底泥厚度、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4)生态系统指标: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生态位宽度等。7.1.3监测频次根据黑臭水体的污染程度、治理阶段及治理目标,合理制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7.1.4监测点位结合黑臭水体的地理位置、污染特征和治理需求,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7.2监测方法与手段7.2.1水质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水质监测方法,如《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等,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7.2.2水量监测方法采用流速仪、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对水量指标进行监测。7.2.3底泥监测方法采用钻探、采样器等方法,对底泥指标进行监测。7.2.4生态系统监测方法采用样方调查、遥感技术、生物监测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指标进行监测。7.3治理效果评估7.3.1治理效果评价指标根据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制定治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水质改善程度;(2)水量调节能力;(3)底泥治理效果;(4)生态系统恢复程度。7.3.2治理效果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2)现场核查:对治理工程进行现场核查,评估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3)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周边居民对治理效果的满意度,作为评估依据。7.3.3治理效果评估报告根据治理效果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数据及分析;(2)治理措施实施情况;(3)治理效果评估结论;(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8章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8.1设施运行管理8.1.1运行原则治理设施应遵循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行原则,保证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8.1.2运行计划制定详细的设施运行计划,包括设施运行时间、周期、流程等,保证设施正常运行。8.1.3运行监控建立完善的运行监控系统,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8.1.4数据记录与分析对设施运行数据进行记录、汇总和分析,为设施优化调整提供依据。8.1.5运行评估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保证设施运行效果达到治理要求。8.2设施维护与保养8.2.1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责任、周期、内容和方法。8.2.2预防性维护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降低设施故障率,延长设施使用寿命。8.2.3故障排查与修复对设施故障进行快速排查,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保证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8.2.4易耗品管理加强设施易耗品的管理,保证易耗品的质量和供应。8.2.5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为设施运行管理提供参考。8.3紧急处理8.3.1紧急分类根据性质和影响程度,将紧急分为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8.3.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人员职责、应急资源等。8.3.3应急响应发生紧急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响应工作。8.3.4调查与处理对紧急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8.3.5信息报告与沟通及时向上级报告紧急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保证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第9章治理资金筹措与管理9.1资金筹措途径9.1.1投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应以投资为主导,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9.1.2企业自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治理需求,通过自筹资金方式投入治理项目。9.1.3社会资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包括发行债券、设立基金、开展PPP(和社会资本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