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指南_第1页
医学检验实验指南_第2页
医学检验实验指南_第3页
医学检验实验指南_第4页
医学检验实验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检验实验指南TOC\o"1-2"\h\u31391第1章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 4289331.1实验室安全与生物伦理 491881.1.1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423131.1.2生物伦理基本要求 4247071.2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 412251.2.1样本采集与处理 465351.2.2检测方法 444891.2.3检验结果分析与解释 556361.2.4质量控制与改进 521884第2章样本采集与处理 5145972.1血液样本采集 5201042.1.1采集前的准备 571262.1.2采血方法 5245372.1.3采血后处理 5204122.2尿液样本采集 5197752.2.1采集前的准备 5108452.2.2采集方法 567822.2.3采尿后处理 6231352.3其他生物样本采集 6137962.3.1精液样本采集 6117842.3.2痰液样本采集 6207212.3.3组织样本采集 610032.3.4体液样本采集 67886第3章血液学检验 6240323.1血常规检验 6122603.1.1红细胞计数(RBC) 643163.1.2血红蛋白浓度(Hb) 668743.1.3白细胞计数(WBC) 782893.1.4白细胞分类计数 7262963.1.5血小板计数(PLT) 727203.2血型鉴定 718053.2.1ABO血型鉴定 7129363.2.2Rh血型鉴定 75773.3血液凝固功能检测 7162043.3.1凝血酶原时间(PT) 7234193.3.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7177093.3.3凝血酶时间(TT) 8258013.3.4纤维蛋白原(FIB) 827022第4章生化检验 88714.1肝功能检测 811714.1.1肝酶检测 8325994.1.2蛋白质检测 853464.1.3胆红素检测 81714.2肾功能检测 8159344.2.1肾小球功能检测 8123374.2.2肾小管功能检测 946174.2.3其他肾功能指标 9241554.3血糖检测 964044.3.1空腹血糖(FPG) 9272954.3.2餐后2小时血糖(2hPG) 940244.3.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139894.4血脂检测 949674.4.1总胆固醇(TC) 930584.4.2甘油三酯(TG) 9111494.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9204754.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9153944.4.5脂蛋白(a)[Lp(a)] 9453第5章免疫学检验 939105.1传染病免疫学检测 1054935.1.1病毒感染免疫学检测 10227865.1.2细菌感染免疫学检测 1096035.2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 10282135.2.1类风湿关节炎(RA)检测 10282725.2.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测 10286635.3肿瘤标志物检测 10289695.3.1肝细胞癌(HCC)标志物检测 10304475.3.2乳腺癌标志物检测 11147165.3.3前列腺癌标志物检测 1126219第6章微生物检验 11290056.1细菌鉴定 1133976.1.1基本原理 11282776.1.2鉴定方法 11109626.2真菌鉴定 1162406.2.1基本原理 11246936.2.2鉴定方法 11112476.3病毒检测 1272996.3.1基本原理 12223206.3.2检测方法 1212705第7章血液寄生虫检验 12132717.1疟疾检验 1296707.1.1基本原理 1278567.1.2检验方法 12241917.2黑热病检验 1270007.2.1基本原理 12154067.2.2检验方法 13120287.3其他血液寄生虫检验 1311077.3.1弓形虫检验 13127967.3.2巴贝虫检验 13151457.3.3锥虫检验 13224247.3.4肺孢子虫检验 13202507.3.5其他寄生虫检验 1325620第8章尿液检验 13196698.1尿常规检测 1333208.1.1检测原理 13186968.1.2检测方法 1472578.1.3临床意义 14217818.2尿微量蛋白检测 14305348.2.1检测原理 14159258.2.2检测方法 14268358.2.3临床意义 1448378.3尿液细胞学检测 14241598.3.1检测原理 1421968.3.2检测方法 15263628.3.3临床意义 1527626第9章分子生物学检验 1559199.1基因扩增技术 15225649.1.1概述 15151329.1.2常用基因扩增方法 1557099.1.3基因扩增技术的应用 15219829.2基因测序技术 15193069.2.1概述 1558869.2.2常用基因测序方法 1653229.2.3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 1626189.3基因芯片技术 16276789.3.1概述 1650629.3.2常用基因芯片类型 16145969.3.3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1610263第10章质量控制与实验结果分析 172563710.1实验室质量控制 172536810.1.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7822010.1.2质量控制指标 1748510.1.3质量控制方法 173244710.1.4质量控制记录与反馈 17704010.2实验结果分析 172393710.2.1结果判读 17617810.2.2异常结果分析 171894610.2.3结果不确定性的处理 17923210.3实验方法学评价与改进建议 171844210.3.1方法学评价 1854310.3.2改进建议 182778310.3.3持续改进 18第1章基础知识与实验原理1.1实验室安全与生物伦理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保证实验室安全与遵守生物伦理原则。本节将阐述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生物伦理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1.1.1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操作流程。(2)进行实验前,需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3)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4)避免直接接触生物样本、有害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5)了解并掌握紧急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1.1.2生物伦理基本要求(1)尊重患者隐私,严格保密生物样本信息。(2)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实验研究的合规性。(3)尊重研究对象,保护其权益,避免不必要的伤害。(4)公正分配实验资源,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1.2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医学检验是通过对生物样本的检测与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的技术手段。本节将介绍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1.2.1样本采集与处理(1)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粪便等。(2)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保证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质量。(3)对样本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离心、沉淀、溶解等,以获得可供检测的样本。1.2.2检测方法(1)物理检测:利用物理性质(如光学、电化学、声学等)进行检测。(2)化学检测:通过化学反应对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3)生物学检测:利用生物学原理(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检测。1.2.3检验结果分析与解释(1)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根据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和临界值,对结果进行判断和解释。(3)结合临床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建议。1.2.4质量控制与改进(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针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提高检验质量。第2章样本采集与处理2.1血液样本采集2.1.1采集前的准备采集血液样本前,需对采集器材进行严格消毒,保证无菌操作。同时向患者解释采集过程,缓解其紧张情绪,并评估患者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2.1.2采血方法(1)静脉采血:为最常见的采血方法,选择合适的静脉,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采血针插入静脉,使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中。(2)动脉采血:适用于血气分析等特殊检查,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动脉血采集针插入动脉,收集血液样本。2.1.3采血后处理采血后,立即将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混合,避免血液凝固。如需分离血清或血浆,需在采血后尽快离心分离,并在规定条件下保存,避免样本降解。2.2尿液样本采集2.2.1采集前的准备采集尿液样本前,向患者说明采集方法,保证尿液样本无污染。准备无菌尿杯、无菌手套等采集器材。2.2.2采集方法(1)中段尿采集:嘱患者用肥皂水清洗外阴部,无菌操作下留取中段尿液,将尿液倒入无菌尿杯中。(2)导尿采集:对于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采用无菌导尿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留取尿液样本。2.2.3采尿后处理尿液样本采集后,需尽快送检,避免细菌繁殖和尿液成分改变。如需长时间保存,可加入适量防腐剂,并在规定条件下保存。2.3其他生物样本采集2.3.1精液样本采集采集精液样本前,患者需禁欲37天。采用自慰法或电动按摩法,将精液射入无菌容器中,避免样本污染。2.3.2痰液样本采集嘱患者晨起后,用温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吐入无菌容器中,保证痰液新鲜且无唾液、食物残渣等污染。2.3.3组织样本采集根据检查需求,采用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组织样本。采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本污染。采集后,将组织样本放入无菌容器,并尽快送检。2.3.4体液样本采集根据检查需求,采集脑脊液、胸水、腹水等体液样本。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体液样本收集于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检。第3章血液学检验3.1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参数的检测。以下是血常规检验的具体内容:3.1.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范围因性别、年龄、生活环境和种族差异而有所不同。3.1.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全血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3.1.3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3.1.4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各类白细胞的比例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状态。3.1.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2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通过对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清中抗体的检测来确定个体的血型。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3.2.1ABO血型鉴定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器官移植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2.2Rh血型鉴定Rh血型包括Rh阳性和Rh阴性。Rh血型鉴定对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具有重要意义。3.3血液凝固功能检测血液凝固功能检测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参数的检测。3.3.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体外加入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剂后,全血凝固所需的时间。PT可以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3.3.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指在体外加入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后,全血凝固所需的时间。APTT可以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3.3.3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指在体外加入凝血酶后,全血凝固所需的时间。TT可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3.3.4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其浓度可以影响血液凝固速度和强度。FIB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凝血功能。第4章生化检验4.1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是评估肝脏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以下为常见的肝功能检测项目:4.1.1肝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4.1.2蛋白质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4.1.3胆红素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4.2肾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排泄功能,以下为常见的肾功能检测项目:4.2.1肾小球功能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4.2.2肾小管功能检测尿酸排泄分数(FEUA)尿素排泄分数(FEU)4.2.3其他肾功能指标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4.3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项目:4.3.1空腹血糖(FPG)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4.3.2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用于评估餐后血糖控制情况4.3.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4.4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项目:4.4.1总胆固醇(TC)反映血液中胆固醇的总量4.4.2甘油三酯(TG)反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4.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4.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高浓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4.4.5脂蛋白(a)[Lp(a)]一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脂质蛋白第5章免疫学检验5.1传染病免疫学检测传染病免疫学检测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对病原体感染及其免疫应答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常见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5.1.1病毒感染免疫学检测(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检测:利用ELISA检测抗HCV,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检测:采用ELISA检测抗HIV,以及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5.1.2细菌感染免疫学检测(1)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检测:利用ELISA检测抗伤寒沙门氏菌IgM和IgG。(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采用结核菌素试验(TST)和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5.2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5.2.1类风湿关节炎(RA)检测(1)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2)类风湿因子(RF)检测:利用凝集试验和ELISA检测RF。5.2.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测(1)抗核抗体(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ELISA检测ANA。(2)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利用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5.3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或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特性的物质。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5.3.1肝细胞癌(HCC)标志物检测(1)甲胎蛋白(AFP)检测:采用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AFP。(2)α胎蛋白(PIVKAⅡ)检测:利用ELISA检测PIVKAⅡ。5.3.2乳腺癌标志物检测(1)癌胚抗原(CEA)检测:采用ELISA和ECL检测CEA。(2)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利用ELISA检测CA153。5.3.3前列腺癌标志物检测(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采用ELISA、ECL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PSA。(2)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利用ELISA检测CA125。第6章微生物检验6.1细菌鉴定6.1.1基本原理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细菌种类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6.1.2鉴定方法(1)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为细菌鉴定提供初步依据。(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检测细菌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敏感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细菌鉴定。(3)抗原检测: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结合,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鉴定。(4)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DNA测序等技术,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实现细菌种类的准确鉴定。6.2真菌鉴定6.2.1基本原理真菌鉴定是通过对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进行研究,以确定真菌种类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真菌鉴定方法。6.2.2鉴定方法(1)形态学鉴定: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2)生理生化试验:检测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为真菌鉴定提供依据。(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DNA测序等技术,对真菌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实现真菌种类的准确鉴定。6.3病毒检测6.3.1基本原理病毒检测是通过对病毒的结构、抗原性、遗传特征等进行研究,以确定病毒种类和感染情况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6.3.2检测方法(1)病毒分离:将疑似病毒感染的样本接种至适宜的细胞或动物模型,观察病毒的生长特性,进行病毒鉴定。(2)抗原检测: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病毒检测。(3)核酸检测:采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对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实现病毒种类的准确鉴定。(4)病毒含量检测:通过测定病毒颗粒的数量,评估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第7章血液寄生虫检验7.1疟疾检验7.1.1基本原理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本节主要介绍血液中疟原虫的检测方法。7.1.2检验方法(1)厚血膜染色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制作厚血膜,经姬氏染色后镜检疟原虫。(2)薄血膜染色法:制作薄血膜,采用瑞氏染色或吉姆萨染色,镜检疟原虫。(3)定量PCR法:提取患者血液中疟原虫DNA,进行定量PCR检测,可用于疟疾的快速诊断。7.2黑热病检验7.2.1基本原理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白蛉叮咬传播。本节主要介绍血液中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检测方法。7.2.2检验方法(1)厚血膜染色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制作厚血膜,经姬氏染色后镜检杜氏利什曼原虫。(2)免疫荧光抗体法:利用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抗原。(3)分子生物学检测:提取患者血液中杜氏利什曼原虫DNA,进行PCR检测。7.3其他血液寄生虫检验7.3.1弓形虫检验采集患者血液,采用血清学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7.3.2巴贝虫检验采集患者血液,利用PCR方法检测巴贝虫DNA。7.3.3锥虫检验采集患者血液,采用显微镜观察厚血膜或薄血膜,检测锥虫。7.3.4肺孢子虫检验采集患者血液,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检测肺孢子虫DNA。7.3.5其他寄生虫检验根据患者病情和流行病学史,采用相应的方法检测其他可能存在的血液寄生虫,如微小原虫、阿米巴等。第8章尿液检验8.1尿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测是尿液检验中最基础的项目,主要包括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蛋白质、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的检测。本节主要介绍尿常规检测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8.1.1检测原理尿常规检测主要采用物理学、化学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8.1.2检测方法(1)采集尿液样本:采用无菌、干燥、清洁的容器收集尿液,保证尿液样本无污染。(2)尿液理学检查: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等。(3)尿液化学检查:采用尿液分析仪或试剂条进行蛋白质、糖、酮体、胆红素等项目的检测。(4)尿液显微镜检查:对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进行观察和计数。8.1.3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测可发觉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种疾病,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2尿微量蛋白检测尿微量蛋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8.2.1检测原理尿微量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质含量,评估肾脏损伤程度。8.2.2检测方法(1)采集尿液样本:同8.1.2。(2)尿微量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3)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诊断。8.2.3临床意义尿微量蛋白检测对早期发觉肾脏疾病、评估肾脏损伤程度、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3尿液细胞学检测尿液细胞学检测主要用于诊断泌尿系统肿瘤、炎症等疾病。8.3.1检测原理尿液细胞学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形态,对疾病进行诊断。8.3.2检测方法(1)采集尿液样本:同8.1.2。(2)尿液细胞学检测:将尿液样本进行离心,取沉淀物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3)结果分析:根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疾病诊断。8.3.3临床意义尿液细胞学检测对泌尿系统肿瘤、炎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第9章分子生物学检验9.1基因扩增技术9.1.1概述基因扩增技术是指通过体外实验方法,对特定基因或DNA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该技术在医学检验中具有广泛应用,如病原体检测、遗传疾病诊断、肿瘤研究等。9.1.2常用基因扩增方法(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2)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PCR)(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4)连接酶链式反应(LCR)(5)不对称PCR9.1.3基因扩增技术的应用(1)病原微生物检测(2)遗传性疾病诊断(3)肿瘤基因检测(4)法医学鉴定9.2基因测序技术9.2.1概述基因测序技术是指对DNA或RNA序列进行测定,以获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测序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9.2.2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