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世界古代史第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中古时期(1)政治:在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推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会神权统治并存;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查士丁尼法典》名噪一时;俄罗斯崛起。在亚洲,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朝鲜半岛则先后出现了新罗、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在非洲,东非出现了阿克苏姆王国和其他一系列国家;西非地区,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崛起;南非的津巴布韦一度兴盛。在美洲,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是三大著名的印第安文明。(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城市工商业日益繁荣。拜占庭帝国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农耕经济繁荣;日本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东亚的高丽王朝推行土地国有。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农业总体落后,东非和西非的一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美洲地区经济发展缓慢。(3)思想文化:中世纪西欧的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但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的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古代非洲的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1: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和经济1.封君封臣制度(政治):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日耳曼人君主把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进行分封,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内容:封君是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封臣是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特点:①以封土为纽带,形成独立王国,②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③双向契约(相互权力义务),④只对直接领主负责。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王权强化建立中央集权具备可能性(没有中央集权,落后于中国秦汉时期)。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经济(经济):①庄园: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和主要的基层单位;②领主: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为农民提供土地;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裁决纠纷,维护庄园的秩序。③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二者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土地类型: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自备工具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⑤评价:庄园经济本质上属于农业为主的封建自然经济;封建庄园带有相对独立封闭性;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阻碍王权的强化和民族国家统一。课堂精练2.13世纪时,西欧庄园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催化庄园经济解体 B.农业生产力出现了重大突破C.领主放松对农奴的经济剥削 D.庄园经济发生实质性的改变A1.1263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封建领主的货币只能在领地内流通,国王的货币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因为国王的货币比封建领主的货币更可靠,所以封建领主的货币流通受限。此举(
)A.导致了庄园经济崩溃 B.促进了专制王权的进一步强化C.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D.打破了国王与领主的契约关系C
知识点2: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会1.教会:①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封建主,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教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罗马教皇有权废立国王,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教阶等级制度。③思想上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控制着人们精神生活,束缚人性;基督教神学控制欧洲社会,成为西欧社会最大的封建势力集团,阻碍社会进步。2.王权的加强:背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自治的推动,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表现:①法国在15世纪晚期(新航路开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②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意义:①形成强大的王权,孕育统一力量,逐步走向统一;②一定程度影响和促进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③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3.王权与教会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关系: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互相利用,竞争共存。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变化过程:①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②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③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进一步强化。课堂精练4.中世纪的欧洲,只有领主,没有国家。领地是领主的私有财产,国王无权干涉。农民只知领主,不知国王……中世纪欧洲还存在一个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跨国教权,教廷有一个独立于世俗国王的统治体系。据此可知()A.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领袖就是教廷B.中世纪欧洲史是王权与教权斗争史C.教廷的统治是从属于世俗王权的 D.领主的统治是完全独立于国王的B
3.法国瓦卢瓦王朝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或重大战役之后往往会举行进入巴黎的庆典,颇像古罗马的凯旋式。此后,从约翰二世、查理五世到查理六世,该类庆典均被视作国王与臣民“对话的场所”,由主教和市政权威主持,教会和大学的代表到城外迎
接也渐成惯例,甚至连英国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五世、六世统治法国期间,也遵循了这一传统。举行这类入城庆典,意在(
)A.推动西欧封建城市的崛起 B.强化国王的神圣权威C.唤醒臣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D.弘扬古代罗马的传统B
知识点3: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的发展1.兴起的时间:10—11世纪2.背景: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3.主要城市:巴黎、伦敦、马赛、威尼斯、佛罗伦萨等4.基本特征:经济形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政治斗争——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5.争取自治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6.影响:①政治上: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②经济上: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经济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③思想上: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等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为后来的人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④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课堂精练6.中世纪英国某市商人行会规章规定:除基尔特会员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购买蜂蜜、油脂、腌青鱼、磨石、生革、生皮,或任何种类之油,亦不得开设酒馆;违反此项禁令者,一经查明属实,应即没收其货物归于国王。这反映该市(
)A.工商业经营范围大受限制 B.工商业者遭受国王的盘剥C.工商业自治得到王权支持 D.工商业发展导致行业垄断C
5.1215年,英王约翰正式承认了更多的管理各类事务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同王室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首先是属于城市的,而不隶属于国王,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城市服务。这反映了这一城市管理体系的出现(
)A.扩大了城市各阶级的差距 B.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需求C.推动了英国基层法治建设 D.代表了城市封建主的需求B
知识点4:知识点4:中世纪西欧的法律与文化(选必内容)1.法律:“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罗马法: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普通法: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12世纪前后在英国形成,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是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2.文化:背景: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基督教文化的影响:①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②《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的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3.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特征及演变:(1)基本特征:①封君封臣制度(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②庄园与农奴制度(庄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③基督教占据主导地位(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2)中后期变化:①政治: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早期议会出现。②经济: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复兴、自治。③文化:世俗文化的发展和大学兴起。课堂精练8.判例法的近代化是在法官、当事人、律师的共同参与下得以完成的。即使是在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的起草者也大多是法学家,他们是以学者身份而不是以官员身份参与法律起草的。西方法律的上述特点()A.确保了法律程序公正 B.导致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C.增强了立法的独立性 D.体现了法律渊源的多样性C
7.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B.扩大王室领地 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 D.强化国王权力D
知识点5:中世纪东欧——拜占庭帝国1.来源: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到衰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3.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4.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5.宗教: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6.文化及特点: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特点: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7.影响:对东欧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尤其对俄罗斯的(文艺、宗教、建筑、生活、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课堂精练10.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 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 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D
9.拜占庭人在6世纪后半叶仍可理解(拉丁语与希腊语)混合式表述,但到7世纪,拉丁语水平进一步退化,逐渐丧失阅读《民法大全》的能力。
由此《民法大全》无法继续使用,罗马法编纂陷入困境。这是由于(
)A.帝国统治区域变化 B.基督教会垄断教育C.对外交往趋于封闭 D.文化水平急剧下降A
知识点6:中世纪东欧——俄罗斯1.兴起及发展: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莫斯科公国: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2.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①宗教: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文学:《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③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课堂精练12.伊凡四世(1530—1584)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这些措施(
)A.加剧了地方的分裂割据 B.促进了西欧的城市自治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D.有助于反抗蒙古的统治C
11.自伊凡三世起,俄国还保存着分封的公国和有食邑的贵族,食邑贵族以大公名义执行行政、司法、财税和军事的职能。伊凡四世加冕后,建立起一批作为中央管理机构的衙门,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波雅尔(仅次于沙皇的亲王王子)的总督和乡长。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统治(
)A.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束缚 B.推动了地方自治的发展C.加强了俄国的专制集权 D.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新变化拜占庭和俄罗斯城市的兴起与自治教会:经济实力强大,享有特权,与王权对抗,垄断思想,控制人们精神生活王权加强封君封臣制: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
内容:封臣效忠封君,服兵役。在领地内有较大自主权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双向契约,等级森严,依次从属庄园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奴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为封建主服劳役,缴税。促进民族国家发展,工商业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解体手段:和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影响:促进了国王统一事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经济:工商业发达,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俄罗斯:沙皇专制: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实行特辖领地制
镇压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1:东亚——日本1.“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改革,以唐制为蓝本,模仿中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2.幕府统治:背景: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随着大庄园制的发展,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建立: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衰落:17世纪,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皇权旁落,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3.文化:①远古时期,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12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武士道。②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③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④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4.受中华文化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课堂精练2.日本元久二年(1205年),源通具、藤原定家等人奉诏编写了《新古今和歌集》。该歌集代表了日本中世纪的和歌新风,展现了“幽玄”之美,反映了“贵族社会、贵族文化”向“武士社会、武士文化”的转变,以及贵族文人在武士政权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这一现象是(
)A.幕府政治体制形成的产物 B.政府加强锁国政策的结果C.中国儒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侵朝战争遭到惨败的后果A
1.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C
知识点2:东亚——朝鲜1.演变: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明朝派军赴朝抗击日本侵略,历经7年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2.文化: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3.文化交流: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朝鲜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课堂精练4.高丽王朝的《高丽律》规定:“年古七十以上父母无守护,其子孙犯罪应配岛者,存留孝养。”据史载,高丽“刑无惨酷之科,唯恶逆及骂父母者斩”。这表明高丽王朝(
)A.法律的礼法融合特征 B.以立法保护弱势群体C.社会各阶层推崇儒学 D.民族孝文化历史悠久A
3.687年,新罗实行禄邑制,国家对文武官吏授予一定数量的收租地作为禄邑。此外,国家或大贵族还向寺院捐赠大量土地,如693年捐赠柏栗寺的土地多达万顷,这些土地后来都变成了僧俗封建主的私有地。这表明新罗(
)A.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封建生产关系在不断发展 D.小农经济发展十分迅速C
知识点3:西亚——阿拉伯帝国1.建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逐步使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政教合一)。③下设官僚机构辅助,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财务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3.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4.文化成就:文学:诗歌:“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影响广泛,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这一故事集的影响。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其《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5.文化特点:①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②注意把融合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具有包容性和先进创新性;③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课堂精练6..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逐步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在穆斯林统治期间,大量当地土著人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阿拉伯人通婚,讲阿拉伯语,广泛吸收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荣。由此可见,阿拉伯人的统治(
)A.以促进文化多元化为宗旨 B.以文化殖民为主要方式C.造成当地民族意识的消泯 D.推动了区域文化的重构D
5.对于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大规模翻译古希腊罗马及东方科学文化典籍),恩格斯曾评说:“在罗曼语(拉丁语,主要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重新发现的希腊哲学中得到的营养、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恩格斯意在强调百年翻译运动(
)A.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B.造就了欧洲文化繁荣的局面C.为欧洲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助力 D.引领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C
知识点4:西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兴起:13世纪,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2.建立: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3.扩张: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4.统治:①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和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信奉伊斯兰教,政教合一)。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②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③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课堂精练8..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 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 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B
7.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C
知识点5:南亚——印度和中古亚洲文明的总体特征1.印度笈多帝国: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印度德里苏丹国: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以伊斯兰教为国教。3.中古亚洲文明的总体特征:区域西亚南亚东亚核心特征东西方文明的使者多宗教并存的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政治完备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由于宗教冲突处于分裂状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极其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文化繁荣多民族文化交流、多元化,对世界文明传承、交流、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与冲突中发展。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影响、相互借鉴。课堂精练10.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阿克巴规定,每个军官由皇帝任命;全部政府官员都授予军阶,按军事方式编制起来;将全国划为15个省份并由中央任命省长。信奉伊斯兰教的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据此可知,当时印度(
)A.以封建专制推行社会治理 B.笈多帝国统治措施务实化C.统治措施激化了宗教冲突 D.开明专制促进了印度觉醒A
9.笈多王朝灭亡后,印度在7世纪建立戒日王朝。戒日王朝宣布土地国有,分配给臣属和封国。臣属的封地称采邑。各封国也把土地分给下级贵族作为采邑。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以后转为世袭领地。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A.雅利安进入北部地区 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D
阿拉伯帝国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政教合一首都:伊斯坦布尔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政教合一。首都:巴格达朝鲜奥斯曼帝国兴起印度日本笈多帝国: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德里苏丹:突厥人建立,苏丹掌握最高权力,伊斯兰教成为国教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背景:庄园经济形成、武士集团重要性增强。
建立: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特点:天皇只是名义上的中央,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新罗时代、高丽王朝、朝鲜王朝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控制亚欧商路,阻碍东西方贸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地位地位三、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点1:古代非洲文明1.班图文明:①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②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③手工业:掌握了冶铁技术。④扩展:活动区域由西非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东非:(1)发展:以阿克苏姆王国为代表,相对发展较快,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2)延续:①标志: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②特点: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3.西非:王国兴起和发展: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后来桑海击败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实行中央集权,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4.南非:①兴起: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②发展: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5.北非: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发展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文明程度高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濒临地中海,居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课堂精练2.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C
1.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里亚的商人科斯马斯在书中记载:当游历到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时,他遇到了一些当地讲希腊语的居民;他们学习希腊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方商贸的最大消费者,同样也是阿克苏姆人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A.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B.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分租合同范本版
- 装修建材购销合同模版
- 2024年度书店装修与改造合同3篇
- 合同账户变更补充协议2篇
- 防水施工工合同完整版
- 试用期劳动合同
- 铝业公司铝锭购销合同规范本二零二四年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办公系统建设项目合同3篇
- 木胶板购销合同范本
- 水手工艺技能题
- 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会专题资料PPT课件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表
- 5.DL647-2019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doc
- DBB、DB、EPC模式的解析及其优缺点+第三小组
- 铁路工务线路工作业指导
- 小学美术《14虾和蟹(二)》PPT课件
- VI设计手册的设计与制作PPT课件
- 天然气管道冰堵发生原因及解堵措施
- 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 工程安全监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