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水的运动4.3海—气相互作用目录CONTENTS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学习目录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水分)和能量交换。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称作海—气相互作用。其中水热交换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最大(一)海--气相互作用想一想:海洋与大气之间是如何进行水分交换的?大气海洋通过蒸发提供水汽通过凝结提供降水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一)海--气相互作用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蒸发量)①海洋上中低纬度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略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②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了解水量平衡原理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的主要来源。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收入等于支出全球:蒸发量=降水量海洋: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陆地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大气中的水分增加,陆地降水量可能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也可能增加,与之相关的陆地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更显著,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减弱)。但陆地降水增加并不是说陆地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间降水都会增加,可能有的地方增有的地方减,有时增有时减,但全球总的降水量可能会增加。1.简述大气受热过程。2.说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3.判断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自然海洋向大气提供的热量多。

海洋的比热容大,储存的热量多,同样面积的海洋和陆地相比,释放的热量多。

海洋上没有遮盖可以直接散热,而陆地上还有植被、建筑物等,阻挡了地面的热量辐射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一)海--气相互作用4.海洋和大气之间除了以辐射传导热量外,还有哪些形式传导热量?5.大气以何种形式将热量“返还”海洋?潜热大气向海洋传递动能。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一)海--气相互作用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思考:1.指出北半球低、中、高纬度海洋热量的收支差异。

2.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热量收支:低纬度大于中、高纬度低纬度:热量盈余;中高纬度:热量亏损不会。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维持着全球热量平衡。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低纬度高纬度3海--气相互作用意义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如下图所示:不同纬度海洋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不同纬度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海洋上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季风环流密度流地转偏向力风海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常见的极端事件主要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主,但是它们的形成通常与沃克环流的异常有关。(1)赤道附近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洋流名称分别是什么?(2)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秘鲁寒流分别对赤道附近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东岸:秘鲁寒流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降温降湿增温增湿温故而知新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和热带太平洋西部暴雨频繁、台风活跃和云层厚密有关;东太平洋的沉降支则为该区带来干燥晴朗的天气。沃克环流——正常年份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赤道太平洋的大气环流模式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现象。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变小)异常高温低温冷海时间:圣诞节前后问:画出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问:判断大洋两岸近地面的气候特点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南美西部),如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2015年10月,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连绵阴雨使智利北部沙漠地区的湿度增加,出现了鲜花盛开的奇观。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南美西部),如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秘鲁暴雨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削弱海的水温度升高冷水鱼类大量死亡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海洋捕捞业衰落经济萧条鱼类大量死亡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减少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水温异常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群数量减少,对捕鱼业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渔场关闭。秘鲁渔获率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影响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亚东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澳大利亚山火厄尔尼诺现象——影响③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状况应该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厄尔尼诺发生时:①东南信风势力减弱,冬夏季风势力减弱。②出现暖冬③南涝北旱④台风出现的频次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区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表现: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导致加勒比海沿岸异常干旱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暴雨不断,造成半个昆士兰州水灾严重。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带来热夏冷冬出现南旱北涝造成粮食歉收2、冬季风增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冷冬),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3、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雨带移动速度快,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4、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增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1、东南信风增强,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增强,冬夏季风势力增强。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