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董云风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民族、阶级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商鞅变法内容课程标准知识分解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Ⅲ】24·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Ⅰ】24·墨子北京·孟子与儒家思想浙江·墨子的思想主张2019【Ⅱ】秦国加强中央集权【Ⅲ】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天津·青铜制造业

海南·孔子的思想主张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2020【Ⅰ】24·分封制【Ⅲ】24·商业的发展(货币)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2021【甲】24·孔子思想湖南·《诗经》2022【甲】24·老子思想【乙】45·商鞅变法浙江1月·“五经”浙江6月·文学屈原湖南·百家争鸣广东·铁器的使用山东·法家思想浙江6月·百家争鸣与土地制度一、变局春秋战国政局之变战争争霸兼并制度礼崩乐坏

分封制瓦解井田制崩溃瓦解经济之变农业水利灌溉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手工业手工业分工细密商业货币流通、中心城市、工商业主富比王侯夷夏之变尊王攘夷,夷夏大防华夏认同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2020·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现学现做】(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现学现做】(2020·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现学现做】二、破局政局之变夷夏之变变局经济之变破局阶级之变百家争鸣(思想家)变法运动(政治家)富国强兵二、破局——百家争鸣(思想家)(一)春秋孔子老子学派儒家道家理想社会主张恢复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小国寡民政治主张“仁”、为政以德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他贡献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举措:创办私学整理《诗》、《书》、《礼》、《易经》、《春秋》“道”为万物本源;辩证法朴素的唯物史观二、破局——百家争鸣(思想家)(二)战国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仁政”;性善论荀子战国隆礼重法;性恶论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下层群众道家庄子战国逍遥自由法家韩非战国法为工具,控制臣民;中央集权思想;地主阶级阴阳家邹衍战国五行相生相胜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性质B.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C.完成了社会秩序的新建构D.神学迷信观念已经基本被扫除【现学现做】(2017.11·浙江高考·2)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现学现做】(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现学现做】(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现学现做】(2021·山东高考·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现学现做】(2021·全国甲卷高考·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现学现做】二、破局——变法运动(政治家)商鞅变法—BC356P11(1)内容:西周财富生产与社会结构示意图

商鞅变法的内容

制度创新经济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井田,开阡陌”小农经济土地私有政治①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②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官僚政治中央集权社会①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②什伍连坐户籍管理增加赋税(2)地位:(3)意义: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1.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为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小组讨论三、新局政局之变夷夏之变经济之变阶级之变分裂割据走向兼并统一列国纷争形成华夏认同新经济因素孕育统一市场诉求私有经济、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国变法成为潮流大一统的新局经济统一天下统一文化统一富国强兵变局破局(2019·天津高考·12)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1)相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特点: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选修补充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3正文第二段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22正文第一段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30正文第一段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一子目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P86正文第一段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98正文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