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思考,古老的中国为什么能换发新的生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教材第8页学习聚焦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佛西方东方中学西传西学东渐文化圈中学东传中华文化完善、补充发展、弘扬、保存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1)过程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中国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开始传入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始建于何时?思考:两汉时期,佛教能不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剃度图不能,两汉时期儒学是主流思想,剃度出家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相违背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1)过程开始传入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佛教儒家道教

五戒

戒杀

戒盗

戒邪淫

戒酒

戒妄语思考: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籍本有济世之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晋书•列传•阮籍》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精神慰藉佛教麻醉人民,符合统治者控制百姓、维护统治的需要儒学自身存在缺陷,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名士为求明哲保身,多不谈政治,崇尚玄学和佛学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1)过程开始传入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完成本土化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祖庭少林寺【小故事】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想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传其衣钵,于是让弟子们作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此来考察他们对教义的禅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慧能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唐神秀佛在心内,不必苦练修行,只要静心自悟,便可顿悟成佛。顿悟成佛,简单易行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1)过程开始传入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完成本土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纲五常剃度出家离俗清规戒律矛盾禅宗是如何实现佛教的本土化的?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孝悌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

一种外来文化传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往往一方面需要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要求而有所变形;另一方面也会使原有文化因受外来文化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两种不同传统的文化相遇过程中,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

——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1)过程开始传入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完成本土化融合,形成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过程。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

—汤用彤《隋唐佛学之特点》

包容性(1)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中国,日渐本土化积极佛教包含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赵朴初《俗语佛源》刹那觉悟缘分三生有幸世界因果执着五体投地功课作业①文学、书法和绘画:叹白发

唐·王维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②建筑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

柳公权《金刚经碑》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8到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但中国恰在7、8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消极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剃度受戒,遁入空门,不问世事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南史·郭祖深传》不事生产,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人①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生机;②只在少部分知识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思考:早期的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601年,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圆融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摘编自颐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①明末:A.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B.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C.《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招揽人才。层次派别和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践活动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2.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学东渐)(2)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表现主题:救亡图存历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认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编译书籍《海国图志》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思考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近代以来,吸血的传播途径大大增加,在课本上梳理有哪些传播渠道?“冲击—反应”模式思考: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晚清民初西学东渐有何差异?

(提示:可以从背景、内容、渠道、范围、影响的角度考虑)明清之际背景:国力较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内容:主要局限在宗教、科技(器物)层面;渠道:主要依靠传教士范围:仅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影响:东西方双向交流,但未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晚清民初背景:中国落后,被迫向西方学习内容:涉及科技、制度、思想文化;渠道:主要依靠新式学堂、外籍教员、翻译机构、留学生等,传播途径大大增加范围: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1)第一次是本土内部文化的交融: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综合,

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2)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中华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的时代。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哲学,它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影响深远。(3)第三次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技艺。【知识延伸】中国文化的三次历史性交融第2课第二子目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东方:西方:中华文化圈中亚、西亚、欧洲(中国本土、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部分地区、古代琉球等地)一年の計は春にあります未来とは今である目の前のことに全力をつくす万巻の書を読み,万里の道を行く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来就是现在,竭尽全力做好眼前的事猜一猜?猜一猜?文字建筑佛教儒学诗词文学制度律令科技艺术社会生活(饮食、服饰、节日、习俗……)汉字儒学佛教制度建筑社会生活其他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的基础上,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谚文,韩国称为韩字(한글),北朝鲜称为朝鲜字(조선글)。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音文。以前在朝鲜民族是一直借用汉字来作为纪录他们语言的文字。假名是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汉字为“真名”。喃字,又称字喃,是古越南民间的一种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汉字儒学佛教制度建筑社会生活其他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的基础上,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必修一)日本支援湖北高校物资上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唐大和上东征传》载:“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希望中国高僧能够去日本传授佛法。这四句偈语深深打动了鉴真法师,从而下定决心,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戒,弘扬佛法,成就了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话。汉字儒学佛教制度建筑社会生活其他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的基础上,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必修二)汉字儒学佛教制度建筑社会生活其他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汉字的基础上,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韩国景福宫、日本法隆寺、日本唐招提寺在律令、历法、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平城京东大寺韩国佛国寺唐代仕女图日本和服图唐长安城平面图日本平城京推动了日、朝、越等国的封建化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外传:8世纪以后,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影响: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图册P11外传: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没落,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外传: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影响: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外传:14至15世纪印刷术传入欧洲,欧洲在借鉴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造出了活字印刷机影响: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思想文化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物质文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饮茶成为欧洲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美国·流芳园(仿苏州园林式建筑)16-18世纪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思想文化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物质文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16-18世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伏尔泰《论孔子》“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自他之后,普天之下有谁提出过更好的行为准则?”——伏尔泰《论中国》“除了中国的法庭外,几乎在任何地方,法律、宗教、习俗都是极度荒唐,没有一丝半点的理智。”——梁守铿《伏尔泰笔下的中国》02:0001:5901:5801:5701:5601:5501:5401:5301:5201:5101:5001:4901:4801:4301:4201:4101:4001:3901:3801:3701:3601:3501:3401:3301:3201:3101:3001:2901:2801:2701:2601:2501:2401:2301:2201:2101:2001:1901:1801:1701:1601:1501:1401:1301:1201:1101:1001:0901:0801:0701:0601:0501:0401:0301:0201:0101:0000:5900:5800:5700:5600:5500:5400:5300:5200:5100:5000:4900:4800:4700:4600:4500:4400:4300:4200:4100:4000:3900:3800:3700:3600:3500:3400:3300:3200:3100:3000:2900:2800:2700:26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900:1800:1700:1600:1500:1400:1300:1200:1100: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1:4701:4601:4501:44启蒙运动与儒家思想?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卫灵公》子不语乱力怪神。——《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河南程氏遗书》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象山先生全集》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主张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为欧洲启蒙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王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国文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服饰制度诗文饮食佛教儒学汉字儒学茶文化西传建筑东传图示小结: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西传+东传)律令绘画、音乐、习俗……造纸术园林建筑……近代化封建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02:0001:5901:5801:5701:5601:5501:5401:5301:5201:5101:5001:4901:4801:4301:4201:4101:4001:3901:3801:3701:3601:3501:3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