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点训人教河南课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点训人教河南课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点训人教河南课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点训人教河南课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点训人教河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目

录CONTENTS011星题积累运用022星题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巨大的碣.

石山,竦.

⁠峙海边,

澹.

澹的海面上,海浪涌起,萧瑟.

⁠的风吹

过,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jiésǒngdànsè2345678910111213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水何澹.澹.

⁠(2)山岛竦.峙.

⁠(3)秋风萧.瑟.

⁠(4)星.汉.灿烂

⁠(5)次.北固山下

⁠(6)客.路.青山外

⁠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秋风声银河停宿旅人前行的路23456789101112131(7)海日生残.夜.

⁠(8)乡书.何处达

⁠(9)左.迁.龙标

⁠(10)断肠人在天.涯.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信降职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234567891011121313.文学常识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

事家、

。他的诗以

⁠见称。诗人慷慨悲凉23456789101112131(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唐代诗

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合称“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

家、

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

代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青莲居士诗仙李

杜散曲秋

思之祖23456789101112131(4)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如本课的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

诗,如本课的《

》《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234567891011121314.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23456789101112131活动课上,张教同学们制作书签。在制作书签的

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诗词中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第一

个书签是小文根据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制作的,描

绘了“

”的画

面,从书签中仿佛感觉到夜风送来凄凉哀怨的芦笛声,唤

醒了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3456789101112131第二个书签是小语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制作的,

描绘了“

⁠,古道西风

瘦马”的画面,在萧瑟的秋景中道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第

三个书签是小河根据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制作的,描绘了

”的画面,这波平浪

静、舟行江上的开阔美景,表现出了诗人心情的舒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3456789101112131第四个书签是小南根据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制作的,描绘了“

”的画面,诗人以暮春之景衬托了听到友人被贬至偏

远之地的伤感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23456789101112131

课内阅读(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自己平定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情思表达含蓄。C.“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C点拨:最后两句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234567891011121316.秋天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

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答案:此时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而归,内心充满了喜悦,对

未来平定中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所以他笔下的秋景

是充满生机的。234567891011121317.[2024年1月北京期末]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以“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请结合诗意,在下面横线处补

全想象的画面。你看,

⁠;你看,那星光灿烂的银河,一端垂向

大海,就像发源于沧海一般。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地运转,好像从大海里

升起又落下一样23456789101112131(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8.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

现的画面。答案:示例:早春时节,潮水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

去,江面似乎与岸平行了,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

船,一张白色船帆高高悬挂。234567891011121319.【中招趋势·新考法】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选项,并

说明理由。意象辨析法: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A.燕(主要表现春天的美好)B.雁(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23456789101112131答案:选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的意象,所包含的情感是不同

的。“燕”多被认为是春的使者,而“雁”常有鸿雁传

书、离群孤雁、孤鸿之说,多用于表达乡愁、乡思,与诗

句抒发的情感是契合的。23456789101112131(三)[2023·洛阳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列问题。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灵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B.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示节令,表现了早春的景象,也写出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C.“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王昌龄。D.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B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象。故选B。23456789101112131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明月以人的情

感色彩,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与使者,诗人希

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同情带到夜郎西。23456789101112131(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问题。1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致,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把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

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

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

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C点拨:“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情。故选C。2345678910111213113.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