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探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探析(论文)20000字】_第1页
【因子探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探析(论文)20000字】_第2页
【因子探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探析(论文)20000字】_第3页
【因子探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探析(论文)20000字】_第4页
【因子探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探析(论文)2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的应用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实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收入的持续改善,人们把更多的重视力度集中到“消费结构”调整上。在消费结构变动中,消费者群体的结构变动研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商品产业的类型多样化、社会资源的市场化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对于各项商品及其劳务方面的投入也显著扩大。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消费来源之一。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较为具有代表性,研究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更大的指引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多元化的统计分析理论中的的因子分析方法,给出了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因子分析模型,并以我国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最近十五年消费收入和支出的相关数据为实际案例,对我国内蒙古2005-2019年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文将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内部变化为研究切入点。内蒙古地区的城镇人口消费结构变动倾向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地优化与升级,从以往的生存型消费结构向以后的享受式消费结构转变。第二,内蒙古地区城镇人口消费结构正在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转变。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消费结构变化特点,政府部门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促进内蒙古地区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优化的内蒙古地区消费结构,这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快速平稳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中国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动倾向;城镇人口;因子分析目录第一章引言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选题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外研究现状31.2.2国内研究现状4第二章消费结构基本内涵及分类42.1消费结构的内涵42.2消费结构的分类52.2.1按消费结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分类52.2.2按消费主体的不同划分62.2.3按消费客体的不同划分62.2.4按我国统计年鉴划分6第三章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63.1食品消费的趋势分析73.2衣着消费的趋势分析93.3居住消费的变动趋势103.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的趋势分析123.5医疗保健消费的趋势分析如图133.6交通通信消费的趋势分析143.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趋势分析163.8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发展趋势如图17第四章因子分析法模型及结果194.1因子分析的模型及特点194.1.1因子分析的特点194.1.2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194.2因子分析结果204.2.1数据预处理204.2.2公因子方差214.2.3解释的总方差和碎石224.2.4旋转成分矩阵234.2.5旋转空间中的成分244.2.6成份得分系数矩阵254.2.7因子得分264.3结果分析26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275.1研究结论275.2政策建议28参考文献301.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随着近年来由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市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健全,在商品及服务的种类还有层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消费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当前我国从外部到内需的经济发展方式路径从投资刺激走向内部供给带来的新兴市场驱动性转变中最重要的战略课题。经过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物质生活用品极其丰富。伴随着当前我国从温饱型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收入不断扩张,人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消费结构"调整上。消费结构在消费问题的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由于因素禀赋、区位特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不平衡,使得目前我国每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能力都有很多差异。在我国进入"十三五"计划新阶段时期后,指出了我们要积极适应消费转型升级,刺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并将继续增强其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新中国自其重新成立以来尤其特别是深入深化改革和重新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率先恐后带领党和全国广大各族人民不断向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宣战,实施了大量小规模的国际扶贫济困攻坚打击行动,贫困人口大量明显减少,贫困地区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质量和消费水平明显有所上升,贫困地区的社会面貌也开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重大变化。脱贫攻坚是一项为了人民的富足和幸福而奋斗的伟大事业。经过我们党的改革和开放多年的努力,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攻坚之路。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快和深化,经济的增长与对投资及其出口产生过度依靠的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以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主要促进作用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率总是处于低位地区徘徊。2014年中国的经济正式开始步入新常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乏力的生活和消费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对外投资就是中国正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政府和国家把扩大消费推向到了战略性的层面,和政府今后还是会把他们的工作精神重点都放在怎么引导城镇居民合理地开展消费以及怎么样才有可能从更高的角度去挖掘出我们当时城镇居民的最大消费潜力。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提高和增加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总收入水平以及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积累十分重视,并且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市场上也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一点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差异突出的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己经严重影响了到国家在扩展内需方面的决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做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200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逐渐地基本摆脱了贫困。2019年消费性支出2538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商品产业的类型多样化、社会资源的市场化促进了我国人口生活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改善,居民对于各项商品及其劳务上的收入支出显著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内蒙古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之一,其中深入地探讨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消费需求,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1.1.2选题意义消费在国民经济繁荣中不仅具有积极的经济推动力和效应,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结构优化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理论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单独的对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相关理论也已经比较成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条件环境、消费要求和生活水平的的变化情况也不同,像对内蒙古等地区这样的重点省份的研究还是不够充分,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的考量,为其理论探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意义。第二,现实意义。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研究其消费结构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消费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开展消费时做出科学的分配,使得其消费方式结构更为合理化,实现了个人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他们日常生活的水平与日常生活物质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向美好生活迈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它将会有利于推动我国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的落实,更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及促进我国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自治区的经济更好、也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师都展开了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消费结构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中国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而逐渐产生的,对于消费结构的探讨和研究首先由西方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人展开,他们给我国社会消费结构的探讨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和思维方法,从社会消费结构的视角去深入地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西方专家学者关于社会消费结构的科学研究最早期的是从17世纪末中期开始对于中国工人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消费结构情况的深入研究分析,之后的几百多年里逐渐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研究性专家学者,为其对社会消费结构的科学深入分析研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学理论实践基础。最早成功地系统提出了社会消费结构理论思想的学者是德国当代人属马克思,他在其消费资本主义理论中深入地系统分析了经济社会的不断生产和发展再生产的正常有序运行和其利益实现的基本过程,对所有社会消费结构资料都分别进行了两个大部分的明确界定和基本划分,提出了经济社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再生产的基本必要性和基本条件,这都无疑是为今后的开展消费结构思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本思路。随着当代我国的国际消费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理论的更进一步巩固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国际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家,其中最具国际代表性的名人就是马歇尔、凯恩斯、杜森贝里、莫迪利安尼、弗里德曼等。马歇尔从一位宏观经济学家的角度,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财政支付支出水平的不断变化趋势视为直接关系影响未来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增加增长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危机时期是否可能会在周期性地持续爆发。随着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引入和提出,凯恩斯学派尝试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研究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首先提出了消费的函数,指出了消费结构的改变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许多学者利用消费结构模型来分析系统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聚类法、面板模型和灰色相互关联性分析法等来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DianeM.phillipsetal[1]主要研究了市场经济中消费人群的情感对其消费的影响,在现有的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判断和计算出消费人群在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何种预测和期望,并且这些预测和期望进一步地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keishametal[2]于2012年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学研究,从而对我国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1.2.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商品消费结构的研究仍然起步相对较晚,在苏联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时期苏联的经验影响,所以我国针对商品的分类结构相对单一,但又被细化成为商品的生产部门类与消费者部门类,因此我们对于消费结构进行研究非常不系统。对于我国社会消费结构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改革和开放初期,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对其消费结构的研究已经被党中央国务院推上了课题。1980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展开了对消费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开创了我国对消费结构研究的先河,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我国首部关于消费结构的著作《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问世,随着对消费结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随后时期里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尹世杰教授1988年完成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3]、2000年完成的《中国消费结构合理性研究》[4]、杨圣明教授1986年完成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5]、林白鹏教授1989年完成的《中国消费结构学》及1993年完成的《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关联研究》[6]、朱玉春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农村的收入变动对消费结构的变动影响,研究表明居民消费结构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其改善的因素[7]。这一系列的研究性著作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当时我国农村地区消费结构的现状,并在其研究的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命性创新,大量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统计数据信息资料被广泛运用其中,总结归纳了当时世界各个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动的规律和特点。2.消费结构基本内涵及分类2.1消费结构的内涵消费结构是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消费通常包括日常消费和特殊消费。日常生活消费主要有食物消费、服装消费、住宿生活消费、运输通信、医疗消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实物消费结构、价值观消费结构。消费结构随着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运行而不断地变化。在考察其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同时,也要仔细地考虑其变动。消费资源的良性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活资源的消费收入中,其中生产资源的比例正在逐步减少,开发资源和享用资源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地关系着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水平及其消费品种类和服务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社会资源配置。消费观念是一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起源和推动者,研究人类社会消费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其消费结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供给侧的改革等方面具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2.2消费结构的分类2.2.1按消费结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分类按照消费结构的研究领域范围及其研究意义将其划分为宏观消费结构和微观消费结构。宏观消费结构就是指从一个大型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上去考察一个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情况,其中包含着社会公众消费、不同的地区性消费、不同年龄段的阶级性消费等。微观消费结构也被我们简单地称之为家族消费结构,它是从每一个家族和每一位个人这两种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消费结构。对于宏观消费结构的研究目标主要在于了解各类消费信息资料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分布,对于微观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在于了解我国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的品味以及其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趋势。2.2.2按消费主体的不同划分按照消费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划分成三个区域,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区域性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是将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部门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消费水平、各种类型的消费品总支出占经济收入的比例以及未来几年我国社会生活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区域内的居民消费结构把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作为一个研究的对象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经济区域内不同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导致不同经济区域内的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变化。而且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结构会随着收入层次的变化而有所不一。2.2.3按消费客体的不同划分恩格尔明确地划分了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把其中的消费信息资源划分成了生存型的消费信息、享受性消费信息和发展性的消费信息。生存性消费材料就是一种被用于维护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利用。享受式的消费资源是指能够充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物质材料和精神产品,对于个性化的人身心健康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发展型的消费信息资源是社会经济中发展者体力、智慧生活必须的基础性资源,能够促进和发展个体的德、智、美三者。2.2.4按我国统计年鉴划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分为八个主要范围,分别是食品、衣物、家电设备日常使用产品及服务、医疗保健、运输和通信、教育文化及休闲、居住以及其它各个领域。这样的划分很容易理解居民对于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和对于不同期间、各个地区之间消费结构进行比较。3.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逐渐基本实现从以前传统的国家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快速转轨,市场经济管理制度逐步成熟和不断完善,在这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大变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拉动结构也与之相应地开始发生了强烈的结构改变。按照我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消费结构的规定,消费性支出可以划分为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住宿性消费、家具设备类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性消费、医护卫生类消费、运输通讯类消费、教育文化类休闲娱乐性服务类消费和其它各类商品和服务性消费等八大类。表3为2005年-2019年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所占比重。表32005年-2019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年份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200531.4315.125.697.7010.9013.9810.434.74200630.3115.256.067.2412.1113.7310.464.84200730.4415.056.057.7512.1113.4110.155.04200832.8214.936.218.0311.0112.789.504.74200930.5015.016.458.0312.5912.1610.075.19201030.0915.756.788.0512.6411.739.895.08201131.2515.837.327.8112.6211.418.934.82201230.8415.417.017.6414.5211.138.944.51201331.7814.436.417.2514.1310.9710.144.90201428.7411.476.887.0414.8210.4317.333.29201528.3911.316.547.2014.7711.4516.963.38201628.3411.186.888.0913.3911.3917.613.08201727.3710.867.078.0714.8511.1517.383.21201826.9410.056.678.6215.2910.6118.803.02201926.359.686.369.2514.9611.1019.093.2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呈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即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在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商品及服务方面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总体上满足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生存资料在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不断缩小,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这是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3.1食品消费的趋势分析恩格尔系数的确定性是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英、法、德等国家不同社会和阶级的家庭经济统计信息对其消费结构的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基本规律:家庭或个体的收入总额越少,购买粮食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也就越高。一个国家越是贫困地区国民的人均平常收入中作为粮食生产经营者的支出而占有的比例也就越高,这一条规律又被我们称之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被认为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最高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稳定性和大小对全球各国的富裕水平进行了划分,一个国家的平均每个人民家庭中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大于60%表示为贫困,在50%-60%之间表示为生活和温饱,在40%-50%之间表示为小康,而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表示为相对富裕,在20%-30%之间表示为富裕,在20%以下为非常富有。恩格尔系数之所以能够用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的富裕水平,就在于它是由于其食品和消费质量所反映的居民生活状况。当城市居民的人均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时,食品和生产性支出在其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居民主要购买和消费的就是生存类食品,而且这些食品的价格便宜,仅仅能够满足其基本的生存性需求,居民生活性消费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食品加工消费在总支出中所消费占收入比重逐渐趋向下降,食品的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转向发展享受型食品,居民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考虑食品的营养和口感等因素,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根据居民消费的食品类型,可以把食品消费分为五个时期。第一,饥寒时期。主要消费的是生存型食品,食品消费量的增加较快,生存型食品的消费需求尚未满足,居民的食品消费欲望非常强烈,边际消费倾向很高。第二,温饱时期。主要消费的是生存型食品,且生存型食品的消费已经达到饱和,食品消费量基本稳定。第三,发展时期。生存型食品的消费量基本保持不变,居民有能力消费发展享受型食品,食品的总消费量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其中生存型食品的比重下降。第四,缓慢增加时期。生存型食品的消费量不变,发展享受型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食品消费中发展享受型食品所占的比重保持上升,且上升速度缓慢,居民消费发展享受型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第五,饱和时期。发展中的享受式食品的消费逐步达到了饱和,生存型食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享受式食品的消费都基本上保持了平稳,食品的消费量占总消耗性支出的百分之一有所下降,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图3.1(食品类图表)内蒙古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的趋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2013年,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较为稳定,变化幅度不大。2005年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1.43%,2005-2013的九年间,恩格尔系数稳定在稳定在30%~32%之间,变动幅度在两百分点左右。2008年恩格尔系数增加至32.82%,之后的几年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的居民,2013年为31.78%,此时居民的食品消费处于发展阶段,发展享受型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同时大幅增加,因此,恩格尔系数基本保持不变。第二阶段:2014年-2019年,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4年的恩格尔系数为28.74%,2019年的恩格尔系数为26.35%,五年时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内蒙古的恩格尔系数降幅速度相对较低于全国水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享受型食品的消费逐步达到了饱和,生存型食品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享受型食品的消费都基本上保持了平稳,食品消费所占的总体消费收入支出的百分比有所下降,恩格尔系数也有所下降。3.2衣着消费的趋势分析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衣着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消费,消费结构中衣着消费所占的比重能够很好地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衣着消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型衣着消费,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保暖需求,不考虑美观等其他因素;一类是享受型衣着消费,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美观、提高品味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表中的数据显示了2005-2019年内蒙古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衣着消费支出的变化轨迹,分别对2005-2019年的衣着消费支出金额和衣着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进行分析。如图(3.2)图3.2衣着类图表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收入占总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2012年,这一阶段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为稳定。2005年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12%,这一数值缓慢增加,至2012年衣着消费的比重为15.41%,九年的时间内衣着消费的比重上升了不足一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平缓。2005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拥有消费名牌衣着的能力,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的消费支出额迅速增加。第二阶段:2013年-2019年,这一阶段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下降,2013年的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43%,2014年下降为11.47%,两年时间下降了大约三个百分点。2015年衣着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31%,这一数值持续减少,至2019年衣着消费的比重为9.68%,七年的时间内衣着消费的比重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左右,衣着消费比重的变化呈下降趋势。3.3居住消费的变动趋势图3.3居住类图表内蒙古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的趋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2013年,这一阶段居住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在稳定中小幅波动。2005年居住消费比重为10.43%,2011年达到了一个低谷,为8.93%,之后出现小幅回升,2013年居民居住消费比重为10.14%,05年-09年这一阶段居住消费比重10.2%附近上下波动,并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基本保持稳定。相同时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住消费支出金额的增长幅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居住消费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10.2%左右。居住消费支出金额的增长速度变缓与我国的房地产发展状况有关,2005年以后房价迅速上升,房价过高直接导致了内蒙古居民的房屋消费支出金额增长缓慢,居住消费比重受房价的影响较大,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上升。第二阶段:2013-2019年,这一阶段居住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3年居住消费的比重为10.14%,2014年上升至17.33%,2019年居住消费比重达到19.09%,每年的涨幅保持在0.5个百分点左右,这一阶段居住消费的比重实现了翻倍。2005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性收入和可支配经济总总支出金额大约为722.62元,到2019年我国居住性收入和消费性收入总总支出金额已经达到4844.7元,15年的时间内以每年超过20%的平均增速迅猛地成倍增长,这一发展阶段我国内蒙古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金额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平均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居住性消费性收入和可支配经济总总支出金额涨幅,因此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3.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的趋势分析家庭设备用品与其他同种类型的消费品产生时间相比往往具有某些特殊性,由于我们的家庭设备用品主要采取耐用型的消费品形式,因此这种消费倾向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普通消费品产生时间往往是连续且不断地增长的。例如,居民购买了某样家具后,之后的几年内都不再购买该类家具,直到家具被淘汰或达到家具的使用寿命时才会再次消费该类消费品,这就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周期。在目前我国家庭设备消费的示范作用较强,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市场消费模仿性,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对家庭设备类产品的消费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在一个阶段内家庭设备类产品的实际消费量迅速扩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费量不再大幅度地增加,一定的时间周期后实际消费量再次迅速地增长,之后回到了稳定或大幅度地减少。以对电视机的深入研究为典型案例,80年代中期的黑白双频电视机已经开始逐渐地走进了城镇人们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敢于大胆地尝试新鲜东西和事物的城镇人们也开始选择使用黑白双频电视机,当消费者享受到黑白电视机带来的好处时,周围的居民纷纷效仿,黑白电视机成为消费的热点,直到大多数具有消费能力的居民都拥有黑白电视机之后,其消费量不再增加。为了更加形象化地详细描述各类家庭装置用品及服务的特定消费需求和特点,分别针对200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家庭装置用品和服务性消费收入的支出数量金额和各类家庭装置用品和服务性消费收入所占的总支出比重进行了作图和分析,直观地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变动趋势,如下图(3.4)所示。图3.4家庭设备类图表图中形象化地描述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的变化特征。2005年内蒙古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的消费支出金额为394.37元,2005年到2012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12年这一金额达到了1242.64元,实现了翻倍。之后2013年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停滞不前,几乎与2013年相同,支出额为1233.39元。2013年以后再次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2013年到2019年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支出的增长率保持在23%左右,2019年消费支出额达到了1614.4元。家庭器械和服务类消费收入占总支出的比重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发展期,2005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比重缓慢上升,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5.69%增加到7.32%。第二阶段,比重在逐渐减少,在2017年达到峰值7.07%。这种趋势表明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于家庭用品及服务的相对支出比重是下降的,这与家庭设备用品自身的特点有关。大多数家庭设备用品为耐用品或一次性用品,如家电等设备使用寿命较长,一次消费消费可以带来随后几期同类商品消费的减少。3.5医疗保健消费的趋势分析图3.5医疗保健类图表2005年到2019年期间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金额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只有533.36元,到2010年已上升至1126.03元,2018年再次翻倍达到2105.7元,及至2019年已高达2348.6元,15年的时间内增加至原来的4倍。这与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相关,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在这段时期内实现了重大改革,在此之前我国的医疗体系以国家公费医疗为主体,由国家负担居民的医疗消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人医疗消费负担逐步由国家转移至个人,居民为自己的医疗保健消费买单,消费支出额呈几何倍数递增。同时,随着我国进一步迈入现代化小康社会,城镇人口的的生活和消费结构也在逐步调整,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的比重降低,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比重增加。从城镇居民的角度来看,收入提高后居民提高了健康和保健的意识,把更多的收入用于保障身体健康。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2005年以后我国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这一现象在城镇居民中尤为明显,老年人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较其他年龄阶层更高,因此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金额增长较快。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金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其增长率远超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医疗保健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2005年-2019年,这一阶段医疗保健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基本稳定。2005年之后医疗保健消费比重不再快速增加,2005年到2010年期间保持小幅度的增长,之后几年出现了下降,20014年跌至7.04%,及至2015年再次出现增长,消费比重为7.2%,直至2019年增长到9.25%,总体上这一阶段医疗保健消费比重的上升幅度和下降幅度都较小,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之后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得到推广,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金额的增长速度变缓,逐步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时期,增长率保持在10%。同时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两者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因此医疗保健消费比重基本保持不变。3.6交通通信消费的趋势分析图3.6交通和通讯类图表由交通和通讯类图表可知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保持在上升的趋势,2005年到2007年期间稳步增长,在2008年出现了下跌,之后再次回到原来的变动轨迹,保持上升的态势。在2016年再次出现了下跌,跌至13.39%,之后再次保持上升,整体上来看,除了2008年和2016年的小幅回落,交通通信消费比重一直保持增长。2005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交通、网络和电子服务消费收入占全部社会生活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大约为10.9%,2006年增长至12.11%,2007年交通通信消费比重依旧为11.08%。2008年出现了小幅的下降,消费比重跌至11.01%,之后恢复上涨,2009年上升至12.59%。图中显示内蒙古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金额呈上升的趋势。2010年交通通信消费额仅为1768.5元,之后的几年成倍增长,2017年已经翻了两番,达到了3511.3元,及至2019年消费支出额已经上升至3797.1元。15年的时间里交通通讯消费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交通通信消费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实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在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项目上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比重相应增加。与此同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给人类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系列的方式改变,当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之后,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愈加重要,生产和日常生活也就离不开这些信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时期通讯消费品是互联网、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互联网和个人电脑不仅能造福人们的生活,也是社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通讯技术和产品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交通通讯消费金额的大幅增加,因此交通通讯消费比重不断上升。3.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趋势分析为了描述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比重的变化轨迹,分别对2005年-201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金额和消费比重作柱状图折线图(3.7)。图3.7娱乐教育文化类图表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享受教育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的消费收入占全部生活性消费支出比重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发展阶段:2005年-2014年,这一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性生活消费所得占总生活消费收入的比例在缓慢地下降。2005年消费比重大约为13.98%,2014年下降到10.43%,跌至历史最低点,这一时期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各类产品的消费比重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以后,内蒙古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公共生活消费性财政收入支出的数量依然稳步上升,但增长态势放缓,2005年消费额为968.81元,2009年上升为1504.36元,2014年增长至2177.8元,比同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低,因此消费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2002年以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办法和措施,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的教育,实施了九年一贯性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免除了义务教育各个阶段在校学生的用书和学费,部分贫困地区甚至免除书费等。高等教育的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了本科院校的扩招,同时减少了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入学率,普及本科及硕士教育。这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居民的教育支出不再飞速上涨,其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这一阶段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金额小幅度上涨,不及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个发展阶段:2014年-2019年,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旅游和娱乐等生活性消费所占的收入比重将会持续提高。2014年教育和文化娱乐产品消费的比重大约是10.43%,2017年上升为11.15%,到2018年消费的比重大约是10.61%,2019年已经达到了11.1%,除了2018年有小幅的大量下降,5年间全省教育和文化娱乐产品消费的比重大约是呈稳定的快速上升。这一阶段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金额不断增加,2014年消费额为2177.8元,2016年上升至2589.9元,2018年降到了2592.1元,2019年消费额已经为2817.5元,消费支出额的增长率较高,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因此消费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和现代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在接受教育时更加注重其认识程度,教育投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同时,我国实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原来由国家承担的一部分教育费用已经转由个人承担,这也大幅度提高了居民教育消费的支出。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物质生活的满足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精神方面的享受,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旅游、度假等娱乐项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金额不断增加。3.8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发展趋势图3.8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以纵向发展趋势为主,其中以生存型消费材料的比例不断减少,发展为享有性消费材料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作为人类生存型消费资源的食物消费与衣着消耗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作为享受式消费资源的社会经济比重快速提高。从整个总体情况分析来看,食品、衣着和服务以及杂项类商品和服务的占比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在居住、交通通信中占比也已经出现了上涨趋势,家庭器械用品和服务的占比在今年以后变动幅度较小。其中上涨最多的是居住占比从2005年的10.42%上涨到2019的19.08%,其次是交通通讯,其占比从10.9%上涨到14.96%,然后是医疗保健从2005年的7.7%上涨到2019年的9.25%。在下降的各类消费品中,食品占比从31.43%下降到26.35%、衣着占比从15.12%下降到9.68%、杂项商品和服务占比从4.73%下降到3.2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各项生活消费中的实际收入支出的占比按照下表所示排列的顺序分别是:饮料、衣物、教育文化和休闲、交通通信、居住、医疗保健、家用电器产品和服务、以及其他;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性消费收入支出的占比在名单上排列的顺序是:饮料、居住、运输和通信、教育文化与娱乐、衣着、医疗保健、家用电器设备及生活服务、其他。可见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交通通讯以及居住的消费占比增加。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和消费结构正在实现升级与优化,城镇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也从整体上逐渐呈现出了合理化的变革趋势。4.因子分析法模型及结果4.1因子分析的模型及特点4.1.1因子分析的特点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其次,使用因子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且必须随时保持它的基本使用信息。因子关系分析法的根本设计目标就是通过利用少数几个主要因子的统计形式可以去直接描述许多主要指标或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将所有之间相关性较密切的几个主要变量统统的回归到同一个分类中,每一类的几个变量就有机会直接转化过来成为一个主要因子,以较少的几个主要因子形式来直接反映原始统计资料的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充分运用这样的主观研究性分析技术,我们往往能够很方便的分析找出直接的会影响具体消费者的实际购买、消费和服务满意度等程度的一些主观因素,包括什么,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运用此项具有研究性的分析技术,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整个企业的整体市场以及细分领域工作人员做前期的市场分析。因子变量分析法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就是怎样正确构造一个因子中的变量,二个则主要是怎样对一个因子中的变量类型作出正确命名和定义解释。4.1.2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因子分析法的一个主要核心研究目标就是对若干项的因子综合性构造指标都首先进行因子分析并重新进行提取后得出一个公因子,再以各项各个因子之间的方差及其贡献率系数来计算作为因子权数与该项各个因子最终得分的方差乘数之和并用来重新建立计算起一个构造指标得分的因子函数。因子分析法在量子数学中通常可以用到上下式两种表示来生成一个因子矩阵:X=AF+B,即x1模型中,向量Xx1,x2,x3,⋯,xp指的是一个可以被观察到的随机矢量,即原始观察变量。Ff1,f2,f3,⋯,fk是Xx1,x2,x3,⋯,xp的公共性因子,即各种原测量变量在其表达式中共同存在时出现的一个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用于观测的一种理论变量。公共性因子的具体内涵必须要结合现场研究的实际问题进行界定。Aαij是公共因子Ff1,f2,f3,⋯,fk的一个系数,称为公共因子载荷矩阵,αiji=1,2,⋯p;j=1,2,⋯k称为公共因子载荷,是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负荷,或者我们可将其看作第i个变量在第j公共因子上的一个4.2因子分析结果本文选取了2005-2019年内蒙古市城镇人均平均消费收入和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平均收入的统计资料,主要包含了食品、穿戴、居住、家电设备和公共服务、医疗保健、运输信息、教育文化及休闲、其他八类人均平均消费收入的统计资料。为了方便表示,将8个变量给出相应的变量符号,如表(4.2)表4.2对应变量符号变量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其他符号X1X2X3X4X5X6X7X84.2.1数据预处理本次研究从现有数据中选择了15年,并对所有选取数据进行了标准化的处理,在开始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检验,看是否适合于做因子分析。根据线性检查结果分析可知,KMO的平均值越大可能代表这个数据就越非常适合直接用来用于做因子分析,当一个KMO的平均值非常大于0.9时可能代表这个数据非常适合直接用来用于做因子分析,大于0.8时代可能表示这个数据很非常适合直接用来用于做其他因子分析,大于0.7时代可能表示这个数据一般也很非常适合直接用来用于做其他因子分析,大于0.6时代可能表示这个数据不太非常适合直接用来用于做其他因子分析,小于0.5时代可能表示这个数据不适合应用于用来做其他影响因子分析。由于上下图所述数据可知,kmo的准确值为0.456,没有一个达到0.5以上,根据一个Kaiserr所给定的一个KMO因子度量数据指标,即可以得知原始因子变量不一定能够非常适合我们进行因子分析,但卡方检验的准确值却为0.000小于1%,说明这些度量数据之间仍然具有高度的因子相关性,是非常适合我们进行因子分析的。同时根据Bartlett球度分析检验结果所得的因子统计被测量的平均观察量数值平均偏高为138.442,对应的p和p的数值平均偏高为甚至接近0,表明这些统计数据间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强的因子相关性,比较合理地可以选择数值作为因子分析(如表4.2.1)。表4.2.1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45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68.351df28Sig..0004.2.2公因子方差公因子方差表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变量都可以用公因子表示,而公因子究竟能表达多少呢,其表达的大小就是公因子方差表中的“提取”,“提取”的值越大说明变量可以被公因子表达的越好,一般大于0.5即可以说是可以被表达,但是更好的是要求大于0.7才足以说明变量能被公因子表的很合理。在下表中可以看到,“提取”的值都是大于0.7的,表示各个变量的共同度都比较大,同时说明公因子保留下来的信息较多,因此,可以得出结果:该模型中因子分析是显著的。(如表4.2.2)。表4.2.2公因子方差初始提取食品1.000.921衣着1.000.97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00.814医疗保健1.000.377交通和通讯1.000.872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000.914居住1.000.930杂项商品和服务1.000.909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4.2.3解释的总方差和碎石图解释的总方差就是看因子对于解释变量的贡献率,可以理解为究竟多少因子才能把变量表达为100%,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三个因子就达到了94.130%,,达到了90%以上,说明两个成份对数据的解释能力很高,能够有效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如表4.2.3)。表4.2.3解释的总方差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旋转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5.25865.72165.7215.25865.72165.7213.94049.24649.24621.45218.15383.8741.45218.15383.8742.77034.62783.8743.82110.25794.1304.2603.25597.3865.1612.01799.4026.037.46199.8637.010.12399.9868.001.014100.000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同时,碎石图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各种影响因子重要性的程度,碎石图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就是一条陡峭的曲线,然后就是一条水平或者垂直的线。碎石图表明降序的分量与因子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殊数值以及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在主成分分析和影响因子分析中,以直观的方法来评价哪些影响因子在数据中占有变异性最多的很大一部分。由下图所示可见,两个因子分别位于陡坡,作用明显,后五个因子共同形成了平台,作用较弱。图4.2.34.2.4旋转成分矩阵旋转式的成分因子矩阵主要原理是通过对成分因子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或者计算转换得到的,看每个成分因子中的变量在各个成分因子中平均载荷运动系数的一个平均值和均数大小,表示每个因子变量在各个成分因子变量中的平均载荷运动系数和均值大小,一般人认为均值大于0.5的就应该可以将其归于这个成分因子当中。负数表示该因子中其他的方向是相反的。旋转成分矩阵中,因子结构的表达式可以把各个变量都表示成为相应于公因子的非线性化。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将公因子用来表达每个变量都是一种线性。也叫做得分因子函数。表4.2.4给出了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2.5为基础,它是按照最大方差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能够很好地对因子做出解释,本文中所选择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表4.2.5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个影响因子主要由变量X1(商品或食物)、变量X2(服装或衣着)、变量X7(日常居住)、变量X8(其他杂项或者商品和服务)所组成,在每个主要影响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901,0.929,-0.913,0.851。第二个载荷的因子主要由变量X3(包括家庭器械设备及其服务)、变量X4(包括医疗保健)、变量X5(包括交通和网络信息)、变量X6(包括娱乐、教育文化和其他服务)来决定,在每一个主载荷上的功率分别-0.902,0.153,-0.784,0.905。我们可以把第一个因子表4.2.4成份矩阵a成份12食品.922.264衣着.946.28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05.748医疗保健-.391-.474交通和通讯-.871.336娱乐教育文化服务.782-.550居住-.922-.285杂项商品和服务.941.154提取方法:主成份。a.已提取了2个成份。旋转成份矩阵a成份12食品.901.329衣着.929.33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31-.902医疗保健-.595.153交通和通讯-.506-.784娱乐教育文化服务.308.905居住-.913-.312杂项商品和服务.851.429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4.2.5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如图4.2.6)图4.2.6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4.2.6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2.7)表4.2.7表4.2.7成份得分系数矩阵成份12食品.249-.044衣着.259-.05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225-.473医疗保健-.252.220交通和通讯.002-.28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03.394居住-.257.055杂项商品和服务.207.020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构成得分。第一因子可以表示为:Y第二因子可以表示为:Y4.2.7因子得分利用回归分析法求出主因子得分,由综合得分函数进行加权计算综合得分,如下表所示。(如图4.2.8)图4.2.8因子得分表4.3结果分析通过结合我们的综合得分与排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3年之前的综合得分水平变化很少,说明2005-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动相对平稳。而2014年和2010年的综合得分开始大幅减小,说明了这两年来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内蒙古地区的城镇人均消费产生了一定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以上数据模型及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内蒙古地区的城镇人均消费结构正在加快演进。首先是人口的数量转变为质量,其次是人的物质转变为精神,再次就是人的生存型、发展式和享乐型消费方式的转变。近几年来,内蒙古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越来越便捷,通讯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对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子女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交通和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呈现增长趋势,从而使得第二因子有较大的变动趋势。随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对各种美容投资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形象越来越重视,对住房需求增加。因此,在衣着、医疗保健、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将因子分析应用于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当中,有利于全面地了解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为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提供了规划,从而不断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使得内蒙古经济向着更高一层不断的发展。同时,对于内蒙古来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考虑本地区居民的消费特点,提供更多的需求商品,并且加大对教育娱乐文化服务的消费程度,以及合理的控制房价的上涨,引导本地区的消费不断的合理化,从而避免产生畸形的消费。5.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1研究结论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说明,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着内蒙古地区经济长期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消费的转向从生存型的消费信息资料逐渐过渡为发展享受型的消费信息资料,发展享受型的消费结构将具备较为广阔的消费需求和增长空间,能够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良好的消费结构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社会体制的优化能够促进消费结构的良好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经济消费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不断优化转型升级,从以前的成为生存型经济消费结构发展到以后的消费发展成为享受型经济消费结构的重大转变。恩格尔系数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富裕水平,准确地刻画了内蒙古消费结构所处的阶段从温饱阶段步入了小康阶段。根据对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纵向性的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主要食品消费、衣着服装消费、家具设备日常用品消费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地下降,居住消费、医护卫生消费、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类消费所占的比重正在持续增加,即人们对于生存物质资源的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地下降,发展与享受材料的人群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内蒙古地区城镇人口的消费结构已经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升级,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二,内蒙古地区城镇人口消费结构正在呈现一种阶段性的转变。本文分别从五大类消费收入中占总消费支出的百分之十七到九个百分之一的变化趋势来研究,大多数都是呈现一个阶段性改变的特征,2005年-2019年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饮料和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和其他家庭器械等生活用品消费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居住消费、医疗保健等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消费结构内部发生的阶段性改变,造成消费结构本身的倾向性变化呈现出一种阶段性改变。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差距较大,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合理。2005年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达到了小康阶段,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仍停留在温饱阶段。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过低会影响我国整体的消费结构,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内蒙古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5.2政策建议消费结构的科学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内蒙古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指导,结合现场实证分析的结论针对内蒙古国民生活消费结构变化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创设良好的生活消费条件,引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最近几年不断地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屡见不鲜,建立一个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友好的消费环境是迫在眉睫。创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还需要广大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地加强对其市场的监管;企业也需要改善和提高自身的产品形象;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需要牢固地树立自身的维权意识,捍卫其他人的合法权利。健康、文明的消费环境可以增加广大消费者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信心,扩展其消费需求,促进其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其次,当前内蒙古的消费需求也存在着相对较低的情况。这些年里,政府一直在投入巨额的力气去刺激人们在我国的消费需要,并且也获得了积极的效益。假期旅游消费,通信及电子商务产品消费,住房消费,居民车辆消费等都很好地拉动了人们的消费需要。一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在学习中巩固自己已有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学习中培育一批新的消费热点,例如医疗保健、卫生保险。就是比如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和网络信息条件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从推进交通和网络信息化的方向出发,不断深入加强城市化的建设,以期能够促进整个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竞争优势地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还要扩大当前消费需求,急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也一直在建立,但是,与其它各项改革相比,所获成效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居民对消费的信心意识不强,即期消费能力明显下降,许多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强。“读书难、就业难、看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