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_第1页
财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_第2页
财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_第3页
财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_第4页
财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而在一个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具有“公共物品〞(PublicGoods)属性的那些信息(如会计信息)一旦缺乏必要的约束就可能存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一局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资本市场上效益良莠的上市公司,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趋利性流动,最终到达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反之,经过粉饰和操纵的会计信息,则可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带来灾难性后果,迫使中小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导致资本市场规模萎缩并影响经济的开展。可见,透明、充分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各种交易,尤其是投资交易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宏观上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既然会计信息质量[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因制度安排缺陷和财务报表粉饰而面临的严峻挑战,详见附录[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因制度安排缺陷和财务报表粉饰而面临的严峻挑战,详见附录1。所谓财务报表粉饰[2]财务报表粉饰英文为WindowingDressingofFinancialStatements,与此相关的其他表述包括盈余管理[2]财务报表粉饰英文为WindowingDressingofFinancialStatements,与此相关的其他表述包括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会计政策选择(ChoiceofAccountingPolicies)、收益均衡化(IncomeSmoothing)、收益操纵(IncomeManipulation)、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StatementFraud)。美国会计学会(AAA)前会长、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委员KathrineSchipper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交易设计等手法,选择有利于企业或企业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如通过企业并购协议的法律安排,将本应采用购置法反映的收购兼并,通过权益结合法予以反映。收益均衡法是指利用权责发生制所蕴涵的估计和判断,以待摊或预提费用、计提准备或预计负债等方式,将本期的利润递延至以后会计期间确认,或将以前会计期间隐藏的利润用于增加本期利润的行为。收益操纵是指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和费用、确认虚假收入和费用等违反会计准则的手段,蓄意增加或减少某一会计期间利润的造假行为。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将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有意地、成心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在《财务报表舞弊:预防与发现》一书中,ZabihollahRezaee则干脆将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通常为上市公司公司所犯的,通过使用重大误导性财务报表,造成投资者和债权人遭受损害和伤害的一种成心的、非法的行为〞。第一节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判断公司管理层粉饰财务报表的潜在动机,是有效地分析和利用财务报表的关键。本节在简要回忆国内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成因与动机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司常见的报表粉饰动机进行剖析。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文献回忆在国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或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较多。Albrechtet.al(1995)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论:压力(Presure)、时机(Opportunity)和寻找借口(Rationalization),用于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另一个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理论称为GONE理论,其中G代表贪婪(Greed),O代表时机(Opportunity),N代表需要(Need),E代表暴露(Exposure)。舞弊三角论和GONE理论虽然没有直接触及粉饰动机,但能够较好地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发生。近年来,直接触及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例如,Mulford和Comiskey(2001)在其《财务数字游戏》一书里,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概括为:(1)股票价格效应(SharePriceEffects);(2)借款本钱效应(BorrowingCostEffects);(3)奖金方案效应(BonusPlanEffects);(4)PoliticalCostEffects)。Scott(2000)在其以信息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撰写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分为:(1)奖金动机(BonusMotivations);(2)契约动机(ContractualMotivations);(3)政治动机(PoliticalMotivations);(4)税收动机(TaxationMotivations);(5)更换首席执行官(ChangesofCEO);(6)新股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s)。国内也有一些研究直面财务报表粉饰的原因和动机。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1999)将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归结为:(1)国有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2)鼓励和约束机制的非对称性;(3)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2000)的研究说明,主管部门不切实际的指标、监督不力、客观环境所迫、企业领导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分别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五大原因(详见本章附录)。而黄世忠(2001)则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的缺陷、造假本钱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的滥用,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根据证券监管部门披露的大量财务舞弊和报表粉饰案例,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可分为6种:业绩考核动机、信贷资金获取动机、股票发行动机和上市资格维护动机、税收筹划动机、政治利益动机、责任推卸动机。(一)业绩考核动机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方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方案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到厂长经理的提升、奖金福利等。如第一章所述,美国著名学者Watts和Zimmerman在其《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假说,其中的一个假说为“奖金方案假说〞(BonusPlanHypothesis)。奖金方案假说指出: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设有奖金方案的企业,其高管人员更有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的报告盈利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程序(WattsandZimmerman,1986)。Watts和Zimmeram提出的这一假说对我国企业同样适用。尤其是我国企业在设计报酬方案时,主要采用以利润为基础的奖金分享。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其自身利益,往往选择能够将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政策或做法。(二)信贷资金获取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开展,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其深度和广度不能与兴旺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提并论,因此,企业需要的资金,绝大局部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国有企业超过70%的负债率,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也超过50%,均凸显出信贷资金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因此,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给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表粉饰。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往往为其会计报表准备多套“时装〞。报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会计报表,一般是穿上最漂亮的“时装〞。企业似乎都感悟出这样的一个道理:向银行只能报喜,不能报忧,否则,就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另一个假说为“债务契约假说〞(DebtCovenantHypothesis)。该假说指出: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越接近于违反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企业的经理越有可能选择将未来期间的盈利提前至本期确认的会计程序(WattsandZimmerma,1986)。我们认为,这一假说对于我国同样适用。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与企业签订的贷款合同越来越多地利用会计信息。许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提出限制性要求,有些甚至对贷款企业的继续举债、利润分配、收购兼并做出限制。这意味着,如果违反与银行签订的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企业将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经济后果,如银行可能提高贷款利率、要求追加抵押或质押品、提高信用担保条件、提前收回贷款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借款本钱,甚至使企业陷入技术性偿债困难(TechnicalInsolvency)。因此,为了防止违反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企业可能诉诸于财务报表粉饰。换言之,这种情形下的财务报表粉饰可以降低违反债务契约的风险,从而到达降低借款本钱的目的。[案例分析:“审计风暴〞下的南海华光骗贷案]为了获取信贷资金而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南海华光骗贷案。2004年审计总署李金华总审计长掀起的“审计风暴〞,揭露了南海华光集团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骗取中国工商银行74亿元贷款的恶性案件。表2-1列示了南海华光集团触目惊心的报表粉饰。表2-1南海华光集团财务数据比较单位:人民币亿元工程名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销售收入净利润增值税真实金额9.771.173.220.110.04报表金额36.4318.6364.387.311.55虚假金额26.6617.4661.167.201.51虚假比例273%1492%1899%6545%3775%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报表粉饰,如果不加以识别,银行信贷决策者进行再高明的财务报表分析都是徒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商业银行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牺牲品〞,唯有提高识别报表粉饰的能力,才能防止产生巨额的不良贷款。(三)股票发行动机和上市资格维持动机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SEO)如配股或增发。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确实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因为,P=EPS×PE(即发行价格=预测的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市盈率)。为了顺利通过发行审核,尽可能多募集资金,降低募集资金的本钱,拟上市公司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此外,为了使IPO顺利进行,拟上市公司发行前一年的净资产比率不得低于30%,故主要依靠举债经营的企业,为了发行股票,往往通过隐瞒负债等手段粉饰财务状况。在配股情况下,根据1999年之前证监会的规定,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10%的ROE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统计数据外表,1997年755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约占28%。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其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改为3年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不低于6%,结果,199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6%的却屈指可数。可见,为了配股而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并不亚于IPO。2001年起,中国证监会开始实行“退市制度〞,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将暂停交易。在暂停交易的第一个半年内,如果仍无法实现盈利,则其股票将被摘牌,在交易所停止交易。这一新政策的出台,给绩差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其报表粉饰的动机也特别强烈,少数上市公司可能因此铤而走险。(四)纳税筹划动机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日趋别离,但应税所得额根本上仍以财务会计上的利润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可见,财务会计上的利润,直接关系到纳税的金额与时间分布。而税收的现值取决于纳税金额和纳税时间。根据税收筹划假说,由于税收的现值取决于纳税金额与纳税时间,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会选择能够报告较少盈利或将报告盈利由本期推迟至未来期间确认的会计程序或做法。然而,税收筹划动机有时受制于其他报表粉饰动机。税收筹划动机与财务报表粉饰的其他动机如业绩考核动机、信贷资金获取动机、股票发行动机、上市资格维护动机经常相互抵触。因此,企业最终是否选择最低限度地降低税收现值的会计政策或做法,取决于对其他报表粉饰动机的权衡和抉择。税收筹划动机可能还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其他经营效应有关。一般而言,国有企业、拟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压力的上市公司,基于税收筹划目的而粉饰其报表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地,这类企业很有可能选择多交税或提早交税的会计政策或做法,以证明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五)政治利益动机Watts和Zimmerman提出的三大假说之一“政治本钱假说〞(PoliticalCostHypothesis),该假说指出: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政治本钱越大,其高管人员越有可能选择将本期报告盈利递延至未来期间确认的会计程序(WattsandZimmerman,1986)。一般地说,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尤其是关系到百姓生计的公用设施企业如水电煤气公司,其潜在的政治本钱也越高。潜在的政治本钱包括更加严格的价格管制、更严格的政府或消费者监管、更剧烈的商业竞争、更高的税收、更严厉的反垄断指控。企业通过选择异常保守的会计政策,降低财务报告所表达的盈利水平,可防止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到达降低潜在政治本钱的目的。例如,微软(Microsoft)公司在1997至1999年期间,通过将符合规定应当资本化的软件研发费用确认为期间费用以及递延收入确认时间,少报了159亿美元的利润。微软这种低估利润的粉饰行为,主要是为了摆脱与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官司。政治本钱假说在中国是否适用,目前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实证数据。但是,我国的企业基于政治目的而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时有发生。国企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战(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要么消灭企业的亏损,要么就消灭亏损的企业),党的“十五大〞要求国企用三年的时间使国企走出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企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政治压力下,国企很有可能粉饰财务报表。此外,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从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挑选。为了表现其才能,表达业绩,厂长经理们就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的老总一旦被提拔为市长和局长,继任者往往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消化上任厂长经理因粉饰会计报表而遗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六)责任推卸动机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财务报表,主要表现为:(1)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进行的离任审计,一般暴露出许多会计问题。新任总经理就任当年,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往往大刀阔斧地对陈年老帐进行清理,甚至将本应在未来会计期间确认的本钱费用提前至本期确认;(2)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诱发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提前消化潜亏,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3)发生自然灾害时,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企业也很可能粉饰财务报表。第二节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根据粉饰对象的不同,财务报表粉饰可分为三种类型: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粉饰和现金流量粉饰。一、经营业绩粉饰经营业绩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利润最大化(ProfitMaximization)、利润最小化(ProfitMinization)、利润均衡化(ProfinSmoothing)和利润清洗(ProfitClean-up)(一)利润最大化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采用这种类型的报表粉饰尤其明显。典型的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本钱、亏损挂帐,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二)利润最小化当公司达不到经营目标或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就缺乏为奇了。典型的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本钱,转移价格。很多公司制定的薪酬方案将管理层的奖金与利润挂钩,并设计了下限和上限,如图2-1所示。这种制度设计,也很容易诱发利润最小化的财务报表粉饰。图2-1设计上下限的奖金方案奖金数额税后利润下限上限假设ABC公司管理层的奖金等于税后利润的10%,且只有在税后利润到达2000万元时才可享受奖金方案,税后利润超过1亿元后,超过局部不再发放奖金。在这一奖金方案下,假设ABC公司当年的实际税后利润为1980万元,管理层将无缘分享奖金,此时,管理层可能采用利润最小化的报表粉饰,通过预提费用、预计负债或者加大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等斟酌性支出[3]斟酌性支出是指公司管理层对支出发生的金额和时间具有高度自由裁量权的支出工程,如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支出。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的投入水平,从长远看,有助于公司增加收入和利润,但在短期内可能加大公司的费用负担,因此,这类斟酌性支出往往成为公司管理层调节利润的便利工具。[3]([3]斟酌性支出是指公司管理层对支出发生的金额和时间具有高度自由裁量权的支出工程,如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支出。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的投入水平,从长远看,有助于公司增加收入和利润,但在短期内可能加大公司的费用负担,因此,这类斟酌性支出往往成为公司管理层调节利润的便利工具。(三)利润均衡化[4][4]利润均衡化亦称收益平滑化(IncomeSmoothing)。收益平滑化的最典型代表当属通用电气(GE)公司。2002年,在华尔街财务分析师评选“盈利最具可预测性的公司〞中,通用电气“荣登榜首〞,获得了总分。这是因为,通用电气从来没有让华尔街的财务分析师失望过,过去17年68个季度报告的每股收益(EPS)不是等于就是略为超过财务分析师的预测。通用电气奉行典型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横跨许多个行业,从飞机发动机到医疗器械、工业照明等,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很大,但它过去68个季度每股收益却能波澜不惊,令人匪夷所思。事实上,华尔街将其评为“全世界盈利最具可预测性的公司〞,带有很大的挖苦意义,说明通用电气根本上按照华尔街对每股收益的预期进行盈利报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通用电气显然是名副其实的“收益平滑化〞顶尖高手。通用电气收益平滑化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将非经营性收益与非经营性损失工程相互抵销,从而防止净收益的大幅波动。例如,1993年通用电气出售一个从事航空设备制造的下属公司的股权,获得14.03亿美元的利得后,它立即计提了10.11亿元的没有明确用途的秘密准备;1987年因税务和存货处理方法的改变获得8.58亿美元的非经营性收益后,通用电气计提了10.27亿美元的秘密准备;1985年出售煤矿和一家有线电视公司37%股份获得5.18亿美元的利得后,通用电气计提了4.47亿美元的秘密准备;1984年出售小家电和有线电视公司的股权获得6.17亿美元的利得后,通用电气计提了6.36亿美元的秘密准备;1983年出售电台和电视的股权获得1.17亿美元的利得后,通过电气计提了1.47亿美元的秘密准备。可以看出,通用电气的非经营性收益与非经营性损失(秘密准备的对应科目)是相伴而生、身影相随的。通过计提秘密准备,不仅可以防止收益的大幅波动,而且可以在年景不好时通过释放秘密准备增加收益,真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收益平衡化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Mac),详见附录2。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评定,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制造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四)利润清洗利润清洗俗称“洗大澡〞(Big-bathCharges),亦称巨额冲销,其做法是: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将坏帐、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以便卸掉包袱,轻装前进,为未来会计期间实现盈利拓展空间。二、财务状况粉饰财务状况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一)高估资产对外投资和股份制改组时,企业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以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的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二)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企业贷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通常有低估负债及或有负债的欲望。典型的做法是:帐外帐,将负债和或有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三、现金流量粉饰现金流量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突击制造现金流量、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一)突击制造现金流量为了使对外报告的利润表显得真实,企业可能在粉饰利润表的同时,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粉饰。典型做法是突击制造不可持续的现金流量。如在会计期间即将结束前,突击收回关联企业结欠的账款,降价处置存货,低价抛售有价证券,高额融入资金,在会计期间结束前形成现金流入的“顶峰〞。(二)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不同类别的现金流量发出的信号也存在差异。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越大,意味着企业的利润质量越高。反之,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则其利润的质量较低。为此,企业为了改变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印象〞,可能蓄意混淆现金流量表的类别,将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5]例如,IBM[5]例如,IBM公司在1999年第三季度,将出售股权实现的投资收益40.57亿美元与该季度处置其他下属子公司的损失15.46亿美元相互冲抵,并将差额25.11亿美元用于冲抵“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这一做法虽然没有改变IBM公司的利润总额,但在报表上使其经营利润虚增25.11亿美元,使其投资收益虚减25.11亿美元。相应地,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虚增了25.11亿美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虚减了25.11亿美元。又如,世界通信(WorldCom)在2001年至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通过将支付给其他长途电话公司和电脑网络公司的38.52亿美元线路租赁费用从经营费用账户转入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账户,在虚增38.52利润的同时,也使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虚增了38.52亿美元,详见第九章。四、财务报表粉饰动机与类型的关系财务报表粉饰的首要动机决定了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一般而言,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巨额冲销)、低估资产,高估负债和或有负债、虚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形式出现。第三节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综观中国证监会和新闻媒体披露的会计造假丑闻,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可归纳为12种惯常手法,区分为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两大类。一、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期间费用资本化;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高估存货本钱少计销售本钱;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一)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利用收入确认粉饰报表的典型手法是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6]财政部[6]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确认的标准,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该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置方;2.企业既没有保存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本钱能够可靠地计量。在确定劳务收入时,如果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本钱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准则对收入确实认主要着眼于经济实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也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报表粉饰提供了余地。而且,对收入进行粉饰,并不像前面的几种报表粉饰手段,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较容易进行分析。因此,对收入进行粉饰,一般外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会计报表较难发现。上市公司操纵收入确认的手法,可归纳为9种:1.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2.以丰补歉,储藏当期收入;3.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4.张冠李戴,弯曲分部收入;5.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6.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7.里应外合,相互抬高收入;8.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收入;9.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关于收入确认的具体操纵手法和识别方法,详见第七章。(二)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上市公司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资产科目。广义的虚拟资产,还包括资产潜亏,如潜在的坏账损失、潜在的存货跌价损失、潜在的长期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减损。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常用手法。[案例分析:东北制药的利润制造]东北制药股份公司就是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高手〞。该公司1996年报告了1,920万元的净利润。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批复,将已经发生的折旧费用、管理费用、退税损失、利息支出等累计约14,000万元挂列为“递延资产〞。东北制药公布了这份年度财务报告后,引起投资者一片哗然。如果已经发生的经营费用只要经过当地财政部门的批复,即可通过挂账予以“待摊〞或“递延〞,那么,上市公司还会亏损吗?最终,东北制药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通报批评,并被处以罚款。财政部为此还专门向各地财政部门发文,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属于全国性公众公司,其会计处理必须遵循财政部公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地方财政部门无权对上市公司违反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会计处理做出批复。(三)期间费用资本化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支出必须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能够使上市公司在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期间受益的支出工程,如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只能在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内的期间使上市公司受益的支出工程,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根据这一要求,上市公司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专项长期借款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本钱。广告促销支出和研究开发支出,有可能使上市公司在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或经营周期受益,从理论上说属于资本性支出,然而,由于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支出所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均要求将其当作期间费用,不得资本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或将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支出计入资本化工程,蓄意调节利润。[案例分析:“无知无畏〞的渝钛白]渝钛白股份公司公布了1997年度财务报告后,立即在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因为负责审计渝钛白股份公司的重庆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发表了否认意见。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认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在编制1997年度会计报表时,渝钛白股份公司将钛白粉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期间的借款及应付债券利息8,064万元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本钱。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发现,钛白粉工程已于1995年下半年开始试产,1996年就已经生产出合格产品,按会计制度规定8,064万元应当计入1997年度的财务费用。重庆会计师事务所要求该公司更正这一违反会计规定的账务处理,将这8,064万元利息支出反映为期间费用,但遭到渝钛白股份公司的“严正拒绝〞。经过屡次徒劳无益的协商后,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被迫出具否认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被出具否认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是第一次,在国际证券界也是十分罕见的。明知自己公司的财务报表要被发表否认意见,渝钛白管理层竟欣然接受,可谓无知者无畏!针对渝钛白股份公司上述年度报告,《中国证券报》进行了连续两周的跟踪报道,引起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1998年6月30日,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经表决,一致同意按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调整1997年度会计报表,调整后,该公司1997年度的亏损额由原来的3,879万元增至11,943万元。(四)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由于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兴旺,对股权投资的会计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除了借助资产重组之机,利用关联交易将不良股权投资以天价与关联公司置换股权获取“暴利〞外,还有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利润转投资掩盖虚假投资收益和投资工程合作分成等手段蓄意粉饰会计报表。此外,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利润压力,经常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之际,与关联公司签定股权转让协议,按权益法或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将被收购公司全年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值得庆幸的是,财政部1998年5月已发布了通知,明确规定股权转让时,收购企业只能从收购之日起以权益法或合并报表的方法确认被收购企业的利润,收购之日前被收购企业实现的利润只能作为收购本钱,收购企业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一规定,无疑将抑制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5)高估存货少计销售本钱经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存货品种繁多,构成复杂,存放地点分散,盘点工作量大,应收帐款数量多,难以函证,很容易利用存货和应收帐款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典型做法包括:(1)利用存货难以直接盘点或计量误差,夸大期末存货或存货盘盈,少转主营业务本钱;(2)向关联方高价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夸大主营业务收入,提高销售毛利率;(3)多提存货跌价准备,为未来会计期间拓展盈利空间;(4)空挂应收账款,虚构销售收入;(5)随意改变应收账款账龄结果或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调节利润;(6)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在收回期间确认为当期收益。(6)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许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其所以出现这些异常现象,主要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事实上,老练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已经将这两个科目戏称为“垃圾桶〞和“聚宝盆〞。一般而言,“其他应收款〞主要用于隐藏潜亏,高估利润,而“其他应付款〞主要用于隐瞒收入,低估利润。为此,通过分析这两个科目的明细构成工程和相应的账龄,便可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一般而言,其他应收款余额特别巨大可能意味着:(1)关联股东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2)变相的资金拆借;(3)隐性投资;(4)费用挂账;(5)或有损失(将贷款担保发生的损失挂账);(6)误用会计科目。二、现代的财务粉饰手法现代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以资产重组为名,行会计造假之实;通过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滥用“八项准备〞,上演“洗大澡〞闹剧;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借助补贴收入,编造经营业绩;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与传统手段相比,现代手段具有粉饰效果立竿见影,粉饰手段没有逾越法律法规界线等特点,因此,其危害性更应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高度重视。(一)以资产重组为名,行会计造假之实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现已被广为滥用,以至提起资产重组,人们立即联想到做假帐。近年来,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财务报表。根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其在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或债券将被摘牌。此外,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要配股,必须符合“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6%以上〞的规定;若要增发,“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到达10%以上,且最近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通过国有企业局部改组而成的,鉴于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融资功能,即使我国已经放弃了沿用多年的“限报家数,总量控制〞政策,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仍具有很大价值。因此,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时,其母公司(在多数情况下是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或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往往以“资产重组〞为名,十分慷慨地向这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这类资产重组的目的,实际上是转移利润,即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利润转移至上市公司,以到达配股、增发或防止被摘牌的厄运。其典型做法包括:(1)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2)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3)将亏损子公司高价出售给关联股东;(4)将不良债权和股权出售给关联股东;(5)互购资产,哄抬利润和资产价值;(6)剥离资产和负债。[案例例分析:贱买贵卖的湘酒鬼[7]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7]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卖酒的湘酒鬼一直有个心病——应收款余额常年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心头大患,湘酒鬼致力于资产置换,试图甩掉无望回收的应收款项。尤其是在2003年被戴上ST帽子的前后期间,湘酒鬼更是利用资产置换频繁上演会计把戏,成为利用资产置换操纵利润的一个典型。2004年12月25日,湘酒鬼发布“重大会计过错调整HYPERLINK公告〞,将2004年中报中3351.61万元坏账准备转回的对应科目从管理费用调整到资本公积。这导致该公司2004年半HYPERLINK年报由盈转亏,湘酒鬼在2004年实现摘帽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上述会计过错的产生源于2004年4月21日该公司与当地国有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一项土地转让协议以及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湘酒鬼下属的销售公司签订的《债权债务转移协议》。根据这两份协议,湘酒鬼用其下属销售公司三年以上应收账款1.92亿元,抵偿评估作价为2.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债权债务相抵后,差额0.35亿元由湘酒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对方。交易完成日,湘酒鬼立即转回了2003年对这些应收款计提的3351.61万元坏账准备,并将其直接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这笔分录导致湘酒鬼2004年中报业绩和第三季度季报业绩大幅增加,其股票也于7月8日与10月14日两次涨停。2004年11月底,湘酒鬼就这一账务处理问题专门请示了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根据湘酒鬼竞购土地和债权债务转让这两个协议,三年以上的应收款是用以清偿竞购土地产生的负债。因此后一项交易应被视为债务重组,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应收款账面价值和支付补价之和的差额(正好是3351万元的坏账准备)计入当期资本公积。迫于无奈,湘酒鬼不得不进行过错调整,使得2004年中报业绩变脸——扭盈为亏,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大幅下挫。其实,早在编制2003年年报时,当时的湘酒鬼为防止连续两年亏损,曾试图不对即将进入置换程序的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它认为,资产置换虽然在2004年才开始,但置换协议已酝酿成熟,且换入土地使用权价值(即拟换出应收账款的预计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净值,因而不需要在2003年度继续对这些陈年老账计提准备。针对这一情况,湘酒鬼的注册会计师向有关部门请示能否根据置换双方的协议和董事会决议(因为在2003年度报告公布前,该方案尚未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在2003年度对上述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结果得到了否认的答案:首先,该资产置换协议尚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对拟换出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于理不通;其次,不管从债务重组的角度还是从非货币性交易的角度出发,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的价值都应分开考虑。换出资产(应收款)不可逆转的减值趋势与换入资产(土地使用权)公允价值的大小并无关系。最后,湘酒鬼因为在2003年度计提了这一笔坏账而被冠以ST的帽子。2004年急于摘帽的湘酒鬼又在置换交易完成时对这笔坏账准备作不当处理,这才有了会计过错调整一幕。湘酒鬼的案例理应让我们对实务中资产置换行为产生高度关注。具体到会计处理上,如何计量换入、换出资产的价值?特殊情况下,如何分辨一项置换该适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还是债务重组准则?资产置换会计确认日期如何确定?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否则,在游戏规则不明的情况下,一旦资产置换与关联交易捆绑出现,其危害指数必然成倍放大。湘酒鬼案例中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何明显不符合商业逻辑的资产置换能够畅通无阻?在置换交易中,一方拿出的是价值2亿多元的十分稀缺的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拿出的却是账龄超过3年、回收无望的应收款项(尽管其账面价值为1.92亿元)。试想,如果不是基于盈余操纵目的,谁愿意以“黄金〞换“垃圾〞呢?但类似的置换交易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却大行其道,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对这类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却集体失语。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虑: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形成对高质量会计审计信息的需求?(二)通过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过去在实行行政审批制下,股票发行额度十分稀缺,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不当输送利益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利用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其主要方式包括:(1)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或资产置换;(3)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虚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4)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6)隐瞒关联关系,为关联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案例分析:“六亲不认〞的重庆实业[8]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8]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2005年4月底,在2004年报披露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随着大量绩差公司业绩的相继亮相,沪深两市最新的“每股亏损王〞新鲜出炉——重庆实业(以下简称重实)以每股亏损14.08元创下历年来股市单股亏损新高,并因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迅速扣上ST的帽子,股价也从4月19日开始连续5日跌停。重实2004年年报的合并资产减值准备表显示,该公司共计提了6.6亿元的减值准备,其中由于德隆事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6.3亿元,加上计提的预计负债,德隆事件对重实净利润的影响为-9.5亿元左右。然而,这9.5亿元的利润是如何在一年内蒸发殆尽的呢?翻阅重实2001至2003年年报可以发现,一直以来,该公司披露的前四大股东皆为:北京中经四通、重庆皇丰实业、上海万浦精细和上海华岳投资(其中前两家从2000年开始就是该公司的前两大股东),并且声称:他们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重实在2004年6月发布的2003年报补充公告,这前四大股东全部为德隆国际控制的子公司。也是在这份迟到了多年的补充公告中,重实成认“德隆派出的人员占据了我公司董事会大多数席位,德隆已实际控制了我公司董事会〞。深交所在2004年7月,对重实这一“六亲不认、隐瞒关联关系〞的行径进行了公开谴责。根据重实的补充公告,至少从2002年开始,重实已经被纳入了德隆系的资金链条。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重实依靠德隆系旗下其他控股公司的担保,从各商业银行贷款近4亿元。具体如表2-2所示:表2-2重庆实业的贷款担保链时间担保人担保金额(亿元)担保方式担保事项2002.9.29新疆屯河1连带责任交行贷款重实1亿元(2.5年期)2003.10.80.25华夏银行贷款重实0.25亿元(1年期)2003.11.290.4招行贷款重实0.4亿元(1年期)2003.5.210.2交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2004.30.4建行贷款重实0.4亿元(1年期)2003.6.20新世纪金融&北京国创0.9连带责任民生银行的综合授信重实0.9亿元(1年期)2003.8.28金新信托0.2连带责任招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2004.3.300.2招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2003.9.28金络电子0.4连带责任兴业银行贷款重实0.4亿元(1年期)合计-3.95--2003年德隆的资金链条迸裂后,作为其隐秘的关联方——重实开始粉墨登场。表2-3显示了2004年重实的现金流向。表2-3重庆实业的现金流向使用方式具体事件后果“补救〞措施1.购置股权现金收购德隆国际及其关联公司控制的“德农种业〞83%的股权及“山东农超〞99.34%的股权。现金流出2.6亿对该长期投资当年全额计提减值准备2.提供资金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与“德农种业〞、“山东农超〞签订《资金占用协议》,以公司向“德农种业〞、“山东农超〞提供资金为名,将23,471万元划到东方网络,该款项实质为德隆国际占用。现金流出2.3亿相应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减值准备3.违规担保(1)为德隆国际提供担保2910万元;(2)向德隆系的其他关联公司直接输送资金,提供贷款担保或股权质押担保3.5亿元。潜在的现金流出3.82亿元计提了几乎等额的预计负债合计-8.7亿-又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重实向德隆系其他企业的担保、投资和资金输送总额到达8.7亿元——不仅挥霍了4亿元的贷款,而且付出了4.7亿的自有资金。然而,相对于德隆系的资金黑洞,这些开支无异于石沉大海。这直接导致了2004年底6.3亿元减值准备和3.2亿元预计负债的计提。一家上市公司就这样轻易地被它的“穷亲戚们〞掏空了。类似重实这样隐瞒关联关系,通过关联交易、贷款担保、资产置换进行利益输送的上市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为数甚众。在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8月发布的《关于标准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标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往来,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等内容做出规定。“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遏制和警醒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中国股市“造系〞运动盛行,“系〞内公司间错综复杂的嵌套式持股结构缠绕成了一张巨大的关联关系网。通过这张网,造系者往往可以轻易地将关联交易“外部化〞——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相互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不管对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监管者而言,隐性关联交易都是一颗毒瘤。如何防范关联交易“外部化〞,如何提高关联交易审计质量,如何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已成为能否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前如火如荼的股权分置改革。(三)滥用“八项准备〞,上演“洗大澡〞闹剧会计制度和准则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的标准手段,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迁,不断作出动态调整和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淡化配比原则,转而以资产负债观作为收益确定基础。我国从1998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2001年进一步升格为“八项准备〞,2000年还公布了“或有事项〞准则。这些制度和准则背后所蕴涵的会计思想与美国如出一辙,即只有夯实资产和负债,才能使会计报表上报告的利润真实可靠。客观地说,中美两国最近几年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准则的变化,难免会被少数上市公司所利用,这或许是准则制定机构始料不及的。当会计准则和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一些过去做假账或采用不稳健会计政策导致资产负债不实的上市公司,往往将其视为千载难逢之机,选择巨额冲销,并巧妙地将巨额亏损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成为我国少数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的借口。以下分析的三个上市公司中,巨额冲销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成效〞却大同小异:通过巨额冲销,消化以前年度的不良或不实资产,为未来期间的盈利营造空间。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深中华、万家乐、济南轻骑,详见第五章。[案例分析:南方证券带来的为难[9]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9]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券商倒闭事件从一个侧面戏剧性地展现了上司公司“各取所需〞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乱象。表2-4是截至2003年12月31日多家参股南方证券的上市公司计提投资减值准备的情况:表2-4上市公司对南方证券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差异(单位:亿元)股票简称投资余额计提情况年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金额比例上海汽车3.963.96100%15.1614.55%首创股份3.960.5915%4.049.08%东电B股2.201.8082%6.0910.14%四川长虹1.30002.401.84%邯郸钢铁1.100.5247%6.268.63%万鸿集团0.830.7590%-7.68N/A海王生物0.770.2330%0.442.51%中原油气0.490.2755%5.2212.16%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南方证券生死不明的2003年,对其投资的上市公司依据各自的估计和判断,计提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迥然不同。譬如,并列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投资额均为3.96亿元,上海汽车因利润充盈计提了100%的减值准备,而首创股份的计提比例仅为15%;计提比例较高者还有盈利情况较好的东电B股(计提了80%以上的减值准备)和巨亏的万鸿集团(洗大澡似地计提了90%的减值准备)。当然,减值准备计提额的多少并不仅仅受上司公司当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经营战略(如上表中忙着筹备去香港上市的海王生物的计提比例也明显偏低);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如2005年4月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因坚持将某上市公司委托某证券公司购置国债的6000万元投资款的减值准备计提比率提高到80%,而在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重压下惨遭解聘)。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现实中,按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局部确认减值却很难操作,对计提金额的合理性也难有统一的验证标准,这就滋生了利润操纵空间。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减值准备远不是管理层根据准则要求计算出的一个简单数字,其背后隐含着公司经营战略、业绩目标、大股东利益取向、当地政府财政意志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把握的较量。(四)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过错更正》准则,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包括自愿变更和强制变更)或发生重大会计过错时,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或重大会计过错的影响数在以前年度进行反映。而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则采用未来适用法,将变更的影响数在当期及以后各期反映。财政部公布的这一准则,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过错更正的区分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清楚,给一些上市公司滥用这个准则的规定以粉饰其报表提供了时机。典型做法是,成心混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或者将会计估计变更解释为重大会计过错,滥用追溯调整。滥用追溯调整的另一种手法是将会计舞弊解释为会计过错,以逃避被监管部门处分的命运。因为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是否连续两年亏损(此时其股票就要实行特别处理)和三年连续亏损(此时其股票就要退市),判断标准以上市公司首次对外报告数为准,不受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过错更正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发现以前年度存在着会计舞弊,必须进行追溯调整,且是否连续亏损以追溯调整后的利润表为依据。因此,将会计舞弊诠释为会计过错,就可防止其股票被特别处理或退市。〔案例分析5:数字游戏的首创股份[10]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10]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表2-5列示了首创股份2003年和2004年主要经营业绩指标的比照。表2--5首创股份主要经营指标(单位:万元)时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200323,42015,5168,1426,692200431,27520,26052,15049,046增长比例34%31%540%633%与2003年相比,首创股份2004年的经营业绩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在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仅增长30%左右,补贴收入等非经营性收益根本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竟攀升了6倍多!2005年4月8日,首创股份年报公布的当天,股票市场当即对这一重大利好做出积极反应,首创股份放量涨停。首创股份究竟在2004年发了什么横财?从首创股份2004年报的如下阐述,我们不难窥视出该公司的“发财秘笈〞。“本公司以3.96亿元投资参股的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因违规违法经营等原因于2004年1月2日被行政接管,据此本公司在2003年度报告中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5,940万元。本着稳健经营的原则,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过错更正》规定,公司将长期投资补提减值准备33,660万元,作为重大会计过错处理在本报告期对2003年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调增了2004年年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3,660万元,调减了2004年年初留存收益33,660万元,其中,调减了200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28,611万元,盈余公积5,049万元。〞可见,首创股份的奇迹源自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过错〞更正。如果剔除这一非常事件的影响,该公司2003年和2004年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应为:会计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2003477424629220045215049046增长比例9.23%5.95%从540%到9%,633%到6%,到底哪个数字才是首创股份经营业绩的真实写照,应当是不言而喻的。首创股份追溯补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近年来被诸多上市公司采用,很有代表性。该案例引出的问题很直接:补提的减值准备能否作为重大会计过错更正追溯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估计误差是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作为会计过错更正处理?将补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前期过错追溯调整,其合理性值得疑心。上市公司之所以将以前年度少提的减值准备作为本年度的会计过错,常见的辩白理由是使资产发生减值的事项在以前年度已经发生了,以前年度没有使用已存在的信息或是曲解了已存在的信息。但这一论点在新修订的IAS8中显得苍白无力。IAS8明确要求对前期会计过错进行追溯调整,但也规定了追溯调整的“无法实施条款〞,包括:(1)无法确定追溯调整的影响;(2)采用追溯调整要求对管理层在某个前期的意图做出假设;或(3)采用追溯调整要求对金额进行重大估计,且不可能客观地区分与以下估计有关的信息:①该估计提供了关于上述金额被确认、计量或披露日存在事实的证据;并且②该估计在上述期间的财务报表授权发布时已能做出。可见,在更正前期金额时,“不管是对管理层在某个前期的意图做出假定还是估计其在前期确认、计量或披露的金额,事后聪明都是不可行的。〞(IAS8)而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进行追溯调整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被禁止的事后聪明。试问:这些上市公司是怎么根据本期的资产状况精确地估计出其在前期报表发布日该确认多少的减值准备呢?即便能够计算出来,其计算参数也不可防止地包含了对管理层前期意图的主观假定和对计提金额的重要估计。因此,对减值准备计提额的更正采用追溯调整是无法实施的,按照IAS8,会计主体应从最早可行的日期开始以未来适用法对其加以调整。〔案例分析:“知错必纠〞的TCL通讯[11]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11]本案例引自黄世忠、叶丰滢撰写的“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2003年3月29日,TCL通讯公布了整改报告,对高达15,485万元的重大会计过错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后,TCL通讯2000年度由盈利2,632万元变为亏损8,356万元。这份整改报告在当时备受争议,因为该公司1999年已出现17,984万元的巨额亏损,如果2000年再亏损,就要被扣上ST的帽子。那么,TCL通讯此举是否是“先撒谎、后认错〞,借以逃避其股票被特别处理的下场呢?表2-6列示了TCL通讯1998-2002年的经营业绩:表2-6TCL通讯经营业绩(单位:万元)19981999200020012002(调整前)(调整后)净利润304-17,9832,631 -8,3562,15427,638从上表看,TCL通讯1998至2001年的净利润可谓一波三折。特别是从1998年的微利到1999年的巨亏,会计数字昭显操纵的巨大可能。这里,我们重点关注2000年调整前后的利润数字。TCL通讯列出的8项重大会计过错变更事项是:(1)2000年及以前年度少计减值准备6,949万元及942万元;(2)2000年度多计收入约426万元;(3)2000年度及以前年度少转本钱2,265万元及350万元;(4)2000年度少计所得税费用300万元;(5)2000年度及以前年度少计广告费用1,915万元及77万元;(6)2000年度少计研发费用1,200万元;(7)2000年度未抵销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的未实现利润,造成多计利润约840万元。(8)2000年度少计其他费用221万元。上述会计过错累计调减2000年度及以前年度利润1.55亿元(其中2000年度调减1.4亿元)。一连串的疑问也随之产生:TCL通讯进行过错调整的日期是2003年3月,而过错调整的期间是2000年度及以前,对于收入确认、本钱费用计量如此重要的会计实务,何以在2000年前是一个做法,2001至2002年后又幡然醒悟,准确得分毫不差?就算2001、2002年采用了正确的收入本钱费用确认计量方法,为何不在当时就更正过错,偏偏等到监管部门的四道整改令下达,才痛心疾首地悔过?另外,错报上亿元的2000年报是如何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2003年的追溯调整又是如何通过注册会计师认定的?对于所谓的“重大会计过错〞,只要是公司管理层检讨认错,就可以不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惩办了吗?答案当然是否认的。法律上,犯罪后自首有处分从宽一说,但从未有就此免责的条款。重大会计过错更正同样应遵从这个根本的道理。否则若上市公司频繁地借会计过错更正之名,行会计舞弊之实——需要的时候先“明知故犯〞、再“知错不改〞,继而选择适当的时机“痛改前非〞,不断“变脸〞的对外报告又怎么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经营业绩呢?上述案例是将会计舞弊诠释为会计过错的典型。诚然,会计舞弊与会计过错都会导致报表的错报漏报,但二者的区分也是一目了然的。会计舞弊属于成心行为,会计过错属于非成心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之所以频频将显而易见的会计舞弊当作会计过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证券市场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我国的再融资、股票特殊处理、退市和复市,与上市公司首次对外报告的净利润为基础。因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过错进行的追溯调整,既不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连续计算,也不影响再融资和上市资格的认定,但发生会计舞弊的更正时,则必须重新计算经营业绩,重新认定再融资和上市资格。可见,会计舞弊与会计过错具有迥然不同的经济后果。此外,对于会计过错更正,相关的配套规定也不明确。譬如,上市公司在本年度发现上个会计年度存在着重大会计过错,且严重影响了上一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股东、高管和员工根据上一会计年度错误的净利润已经分配的股利、奖金和福利,是否也应当进行追溯调整?投资者根据上一会计年度错误的净利润做出的错误决策而遭受的损失,又如何追溯调整?向谁追溯调整?如果不对这些关乎财富公平分配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然对会计过错的滥用肆无忌弹。鉴此,相关部门应当对成心混淆会计舞弊和会计过错的行径、对频繁发生重大会计过错的行为加强监管,追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法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不受会计过错和会计舞弊的侵害。(五)借助补贴收入,编造经营业绩出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财政补贴数额巨大,有的补贴没有正当理由,往往是“业绩不够,补贴来凑〞。表2-7列示了2004年度20家上市公司的补贴收入及其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资料,这些统计资料足以彰显知名目繁多的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奉献〞程度。表2-72004年补贴收入位居前20名的上市公司单位:人民币万元序号公司简称政府补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占非经常性损益的比例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1首创股份42,447.0145,096.8494.12%49,045.9286.55%2深高速14,091.1613,643.80103.28%48,456.4029.08%3TCL集团12,653.2620,093.0162.97%24,520.5151.60%4长春经开10,458.697,099.89147.31%3,999.13261.52%5赣粤高速8,985.326,487.43138.50%36,874.9324.37%6东北高速8,628.00-13,885.16-62.14%-12,547.80-68.76%7巴士股份8,415.067,788.58108.04%16,060.6352.40%8福建高速8,000.005,640.68141.83%39,494.3720.26%9青岛啤酒7,558.621,112.04679.71%27,972.4227.02%10群众交通6,770.417,125.4495.02%23,109.7929.30%11中华企业6,441.868,539.4675.44%21,618.0129.80%12建发股份6,246.676,410.5997.44%30,949.8320.18%13吉林敖东6,121.285,917.14103.45%11,684.8552.39%14东方航空6,063.6830,244.8320.05%53,634.2111.31%15大地基础5,937.767,059.9884.10%1,889.41314.26%16ST农化5,345.707,375.2472.48%796.53671.12%17扬子石化5,313.012,440.32217.72%467,859.701.14%18晨鸣纸业5,259.165,060.11103.93%50,372.1310.44%19焦作鑫安5,000.024,588.59108.97%85.985815.29%20亚泰集团4,792.513,753.31127.69%10,585.0845.28%合计184,529.18181,592.10101.62%906,462.0320.36%从上表可以看出,政府补贴对上述20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创造,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长春经开、大地基础、ST农化和焦作鑫安等四家上市公司甚至会发生“业绩变脸〞的现象。这种或多或少带有“官商勾结〞烙印的粉饰行径,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必须保持警惕,睁开慧眼,才能“雾里看花〞。[案例分析:用心良苦的财政补贴]1997年新疆某政府给新疆友好(商业零售企业)1,550万元的补贴。该项补贴占该公司税前利润的48%。应当说,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或从地方经济开展的角度出发,对特定行业的特定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是无可非议,但向以零售业为主营业务,且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的新疆友好提供巨额补贴就令人匪夷所思了。从该公司1995至1997年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21%、10.03%、10.47%(当时配股的条件是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到达10%)的事实以及1998年度顺利实现配股的战略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这笔补贴的真实目的,政府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六)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曾被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前主席利维特严加斥责,并被他讥讽为“合并魔术〞:“最近几年,各行各业都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我今晚谈的不是权益结合法与购置法的问题。一些公司除了采用购置法(这将导致较低的未来盈利)外,别无选择。但那是一些公司难以容忍的结果。那么,它们做了些什么?它们将收购价格中越来越多的局部划分为‘未完工’研究与开发支出,因此,你们可以猜想到,这局部金额可以作为‘一次性’费用予以注销,排除了对未来盈利的拖累。同样麻烦的是为未来经营费用设立大额负债以维持未来盈利。所有这些都是以收购为幌子。〞[12][12]阿瑟.利维特(ArthurLevitt)1998年9月28日在纽约大学法律与商务中心发表的题为《数字游戏》演讲。收购兼并不仅在美国如火如荼,在我国也日趋普遍。在我国,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常见的手法包括:(1)躲避购置法,选用权益结合法;(2)操纵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将被并购公司购置日前的利润转移到购置日后的会计期间[13]亿安科技就是利用收购兼并操纵购置日前后经营业绩的典型。1999年6月,亿安科技与其第一大股东广东亿安科技开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广东万燕集团42.19%股权。亿安科技丑闻曝光后,监管部门对亿安科技的稽查发现,万燕集团[13]亿安科技就是利用收购兼并操纵购置日前后经营业绩的典型。1999年6月,亿安科技与其第一大股东广东亿安科技开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广东万燕集团42.19%股权。亿安科技丑闻曝光后,监管部门对亿安科技的稽查发现,万燕集团1999年1至6月的毛利为233.13万元,毛利率为5.26%,而7至12月毛利为2034万元,毛利率为25.74%。为何上下半年差异如此之大?调查外表,亿安科技指示万燕集团以实际支付日为依据来划分上下半年应承当的1999年全年中央电视台广告费3391.73万元,由此上半年承当费用为29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