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_第1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_第2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_第3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_第4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5课)(2022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三制)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

1.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知道细胞的构成,并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植物细胞的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L能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

2.能在探究活动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知道了身边常见的生命体并对生命形式,对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学生通过通过

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

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

1.[PPT1出示]出示课题《细胞》。

2.[PPT2出示]出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模式图,橡皮泥的图片。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什么生物吗?

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回答,这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PPT3出示]出示草履虫的细胞模式图。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并补充草履虫相关的知识。

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2.[PPT4出示]出示植物细胞模式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细胞,并介绍植物细胞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补充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PPT5出示]出示胡克的照片。

1、指导学生认识胡克,知道胡克自制显微镜并观察到木栓细胞。

2、[PPT6出示]出示施莱登、施旺照片。

3、教师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认识施莱登、施旺两位科学家,并让学生知道这两位科学家创立

细胞学说。

4.[PPT7出示]小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

[PPT8出示]活动二,观察生物体的细胞。

1.[PPT9出示]出示显微镜的结构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认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等重要

部件。

2.[PPT1011121314出示]出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PPT15出示]出示血细胞、肌肉细、叶子的薄壁细胞图片。

[PPT16出示]口腔上皮细胞、鸭跖草的下皮细胞、水蕴草细胞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让学生观察以上细胞的不同。

[PPT17出示]出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对比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让学生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

而动物细胞没有。

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记录,得出结论。

三、总结拓展

1.[PPT21出示]拓展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

【教学后记】

2.像与不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人、动物、植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异同。

2.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知识,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家人的异同。

2.能在思维导航的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观察并发现人、动物、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

上,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

1.[PPT1出示]出示课题《我像谁》。

2.[PPT2出示]出示活动准备。

3.[PPT3出示]出示2幅全家福照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自然界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有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请看这两家人是

谁?你感到神奇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提出疑问。

4.谈话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围绕着他们一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

以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像自己的父母。这是什么原因呢?同

学们想不想知道?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找一找自己身体特征和家人的异同。

出示问题:你与家人的体貌特征有什么异同?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家里观察自己与爸爸、妈妈身体特征的异同。下面谁来汇

报一下你是怎样调查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做出评价。

教师总结:对,我们的长相都是有的地方像父母,有的地方与父母有差异,即使双胞胎之间

也有不同。在科学上,我们与父母长相相似的现象叫什么吗?(板书:遗传)科学家研究表明,

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活动二:研究动植物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2

1.[PPT15出示]动植物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我们人类中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植物中有没有呢?

2、学生猜想、举例。

让学生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以上对动物的研究,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动物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自由活动:比较相同与不同

1.[PPT18出示]出示小结。

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分别对人、动物、植物进行了研究,现在谁能把我们以上的发现进一

步概况一下?

学生回答: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板书:生物

界普遍现象)

【教学后记】

3.灭绝的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体验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

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中对证据、落实推理以及运动想象建立假设的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

已有知识对恐龙灭绝原因作出假设性解释。

[科学知识]知道观察和研究化石是了解古代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化石为依据认识恐龙及

恐龙的灭绝;了解恐龙灭绝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教学重点】以化石为依据探究恐龙的发现过程及恐龙的灭绝;

【教学难点】能运用已有知识对恐龙灭绝原因作出假设性解释。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

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恐龙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它们自由自在,盛极一时,称霸地球

长达1亿5千万年之久。

1、展示恐龙图片资料谈话: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恐龙的图片,哪位同学想展示一

下你所搜集的成果呢?(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微课程《恐龙》。

谈话:我们知道恐龙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在大约6500万年前,也就是人类出现以前,恐龙

就灭绝了,没有人见过活恐龙,那么我们要去研究已经灭绝的生物,是通过什么研究的呢?K板

书:化石X

科学家们根据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出恐龙生活的年代以及恐龙的生活习性,科学的再现了

恐龙生活的场景,老师这里有一些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教师广播教学,播放微课程《恐龙》)

交流想法,引出探究主题

谈话:大家看了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以及科学家形象的恐龙的生活场景,有什么问题和想

3

法?(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或是说出想法)

设计意图: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探究,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

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比较有研究价值,受课堂时间限制,我们只选择“恐龙是怎样被发

现的”和“恐龙是怎么样灭绝”的这两个问题重点研究。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现代最快捷、内容最

丰富的网络开始研究吧!K同时将问题板书出来》

2、以网络为途径,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谈话:请大家看电脑屏幕上的网页。恐龙的发现一栏中收藏不少有关恐龙发现的小故事和恐

龙化石的图片;恐龙的灭绝栏目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如果你觉着老师网页上的资料不够

多,你可以在“我们的发现”栏目中利用因特网进行搜索。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将资料的关键

字、来源、关键词进行记录,有助于同学们进行汇报与交流。

3.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三、总结拓展

1.[PPT出示]拓展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等生物灭绝的原因。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微生物

4.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1.指导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细菌和病毒的信息。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流感和痢疾等疾病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

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对细菌和病毒不陌生,但认识上很模糊,对它们的大小、分类、与人类关系缺乏深入思

考和系统认识,有一定难度,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

务。

【教学过程】

一、情境聚焦,发现问题

1.单元导读,整体感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微生物?哪里有微生物?为什么称之为微生

物?

2.发现本单元中主要学习的几种微生物。

3.师:谈谈你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引入并板书课题《细菌和病毒》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细菌和病毒

1.资料展示: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4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2.认识细菌

指导学生观察细菌的形状、颜色、分布等。

小组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模拟细菌繁殖,体会细菌繁殖速度之快。

教师引导根据细菌的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类。

师生总结:细菌很小,繁殖很快,细菌分三类。

3.认识病毒

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状、结构等。

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病毒结构的异同。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根据病毒的寄主,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

师生总结: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分三类。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探究: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细菌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食品发酵、增加土

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和食品腐败属于有害

的一面。

2.探究:病毒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病毒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制成疫苗生物制药

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属于有害的一面。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教师安排活动指向: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去一部分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

后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

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

【教学后记】

5.蘑菇和木耳

【教学目标】

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一类微生物;知道平菇和香菇等食用菌有食用和

药用价值。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蘑菇和木耳的信息。

3.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蘑菇和木耳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蘑菇和木耳都是食用菌,都属于微生物。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对蘑菇和木耳都属于微生物会有疑惑,观察的规范性上也需要教师指导帮扶,本课活动

内容不多,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总结,发挥好活动手册的应有作用。

5

【教学过程】

一、导学发现,问题聚焦

1.安排学生分组整理自己带来的蘑菇和木耳,适时点评小组表现和课堂准备情况。

2.教师导学,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发现总结2个问题(PPT出示):观察蘑菇和木耳,他们也是微生物吗?生活中还

有哪些常见的多种多样的食用菌,有什么用处?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观察蘑菇和木耳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交流蘑菇和木耳的特征,完成活动手册P18“我观察到

的蘑菇和木耳”,

2.小组汇报、交流。

3.师生总结:可以采用看、摸、闻等方式,可以借助放大镜全面细致的进行观察,可以借助

镜子撕开蘑菇和木耳,观察其内部结构。

4.对学生表现组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和引导。

(二)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多种多样的食用菌,又什么价值?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然后完成活动手册P18“我认识的食用菌”,教师组织

学生自我评价和点评。

2.师生总结;平菇、香菇、猴头菇、银耳、虫草菌都是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都属

于微生物。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拓展探究活动指向:我了解的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

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

评价。

【教学后记】

6.发霉和防霉

【教学目标】

1.知道馒头发霉的条件,了解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方案,初步具有实验设计的能力和

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只有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3.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探究物体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

霉。

4.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认识到人类与微生物相互影响、相

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馒头发霉的条件和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方案。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小学生对于发霉现象一般熟视无睹,没有深入思考发霉原因和防霉措施,教法上要从学生身

6

边的馒头、衣物发霉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进而设计方案探究发霉条件,顺利完成学

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学发现,问题聚焦

1.教师导学,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发现总结3个问题(PPT出示):发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馒头在哪些条件

下容易发霉?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发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教师出示发霉的馒头等其他食品、衣物的图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发霉的原因。

2.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发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霉菌是否存在对生活有利的

方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甜面酱、酱油、豆腐乳、豆瓣酱等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发现霉菌对我们有利的一

面。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3.师生小结: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

也可以利用霉菌制作面酱等食品,所以说,霉菌与我们的生活有功有过。

(二)探究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馒头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霉探究实验方案。

3.教师出示方法指导:控制好实验条件,每天按时观察,把馒头发霉的情况记录下来(出示

活动手册P19)

4.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5.师生总结:温暖潮湿的空气中馒头容易发霉。

(三)探究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1.引导学生根据馒头容易发霉的情况进行思考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

3.教师出示防霉措施的图片

4.师生总结: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因此,防止发

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技术。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1.教师给出活动指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防霉新技术。

2.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搜集资料。

3.提醒学生及时完成活动手册。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

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

评价。

【教学后记】

7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7.秋季星空

【教学目标】

1.知道秋季星空与春季星空不同;知道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2.会使用活动星图,能用已知的星座或活动星图找寻并认识星空中的更多星座。

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进行中长期的观测活动,培养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意识。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

【教学重点】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教学难点】用已知的星座或活动星图找寻并认识星空中的更多星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春季和夏季星空,对中长期观察己经有了基础,对大熊星座北斗七

星、小熊星座北极星、狮子座、天鹰座、天蝎座、天琴座等星座有了认识,对制作使用观星箱观

测星空也有体验。以此为基础,迁移至秋季冬季星空的观测、交流、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主要星座和观测方法。

2.师出示星空图及电子课本图PPTo

3.生总结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引出秋季星空并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交流我们的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季星空图,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观察记录。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星座春夏星空能出现,但在秋季星空中看不到。有些星座在三个季

节都能看到。

(-)认识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1.教师出示仙后座的亮星组成、星座范围与星座图绘等图片,学生将仙后座的神话故事传

说。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仙后座的亮星组成,描述仙后座的外形特点,熟悉仙后座亮星的排布。

3.展示秋季北极星附近的星图,引导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与仙后座的位置关系,发现通过北斗

七星和北极星找到仙后座位置的方法。

(三)利用活动星图,认识更多星和星座

1.学生小组内观察活动星图,交流活动星图的结构和特点。

2.师生认识活动星图各部分的正确名称。

3.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并尝试使用星图。

4.播放活动星图的使用教学视频,学习活动星图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5.教师提出后用活动星图惯性的任务,并引导学生交流记录的方法,在横线上填写星座的名

称。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1.提出观察星空的活动指向:对照活动星图观察夜空,认识更多的星座;选定星座,继续利

用观星箱观测一个月,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制订简单的观星计划。

3.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在与惯性相

匹配的方格纸上等。

4.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8

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

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

价,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教学后记】

8.冬季星空

【教学目标】

1.知道冬季星空与春季秋季星空不同;知道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了解制作星座放映器的

方法。

2.能基于所学知识,学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的方法;会使用制作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了解

的星座。

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进行中长期的观测活动,培养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意识。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

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知识,学会寻找猎户座与天狼星的方法;会使用制作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了解的

星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春夏秋季星空,有了基础。以此为基础,迁移至冬季星空的观测、交流、

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秋季星空主要星座和活动星图使用方法。

2.师出示冬季星空图及电子课本图PPTo

3.生总结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引出冬季星空并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交流我们的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冬季星空图,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观察记录。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认识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1.教师展示猎户座图片,学生讲解猎户座的神话故事传说。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猎户座的亮星组成,描述外形特点,熟悉亮星排布。

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4.通过视频了解天狼星,以及我们目前常用的命名星星的方法一一拜耳命名法。

5.师生交流利用猎户座的亮星寻找天狼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猎户座的同时,关注天狼

星的位置,观察天狼星。

9

(三)做个星座放映器,介绍自己的星座

1.认识星座放映器。

2.制作星座放映器。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学生选做一个星座,设计制作星座放映器。

3.展示汇报。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1.继续利用观星箱观测猎户座,记录观测结果。

2.引导学生完善观星计划。

3.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在与惯性相

匹配的方格纸上等。

4.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

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

价,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教学后记】

9.变化的星空

【教学目标】

1.知道星空的周年运行规律。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观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对星座多日相同时间位置变化的记录进

行分析、比较,得出星空运行的规律。

3.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树立中长期的观测活动。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

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星空的周年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

能对星座2日相同时间位置变化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星空运行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春夏秋东四季星空,对星空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也对中长期观察有了经

验和基础,本节重在归纳整理、总结规律,交流、归纳总结星空运动规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

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观测星空的动力,认识到大气污染、光污染会影响星空观测,树立环境

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聚焦,发现问题

教师出示四季星空的图片,引导发现问题:春夏秋冬,美丽的星空都在发生变化着,你知道

有哪些变化规律吗。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观察记录,找出星座的位置变化规律

10

1.学生初步交流一年来在每天相同时间观察星座的记录。

2.师生交流,分析星空的运行规律。

3.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4.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星座的年运行规律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了解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规律。

(二)预测未来星座的位置、方向

1.教师提出一个月后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有什么变化?

2.观察不同季节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引导学生判断未来星座的位置、方向。

3.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4.针对一个熟悉的星座,推测另一个时刻这个星座的方向。

三、拓展活动,探究延伸

1.了解古人对恒星的认识。

2.完善观星计划。

3.继续观星,观测要求:观星箱的位置不能改变、每天固定位置、固定观测时间、认真记录

在与惯性相匹配的方格纸上等。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

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

价,计入课堂分组评价表。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

10.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

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能尝试从

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合理的解

释。

3.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

4.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

会发展。

[分层目标]

L发展性目标: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适

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11

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教学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找出明暗的部分,引出“昼、夜”,描述昼夜交

替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出现呢?

二、鼓励猜想,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白天黑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天体有关系呢?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太阳

和地球。什么情况下是白天,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呢?假如与太阳、地球有关,它们怎样运动才会

出现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呢?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假设性解释,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

(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2)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公转。

(3)太阳不动,地球不自转但围着太阳公转。

(4)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4.教师小结: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人类现在可以用哪些方法对地球进行观察研究呢?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到地球外面去看看、用望远镜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研

究。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

人了太空,可以到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但是这些方法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

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2.教师小结:用手电简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作模拟实

验。现在有了“太阳”,也有了“地球”,说明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什么位置?

教师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下实验方法。

3.学生讨论方法后汇报。

四、模拟实验,汇报交流。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汇报。

教师汇总小组的结论,将有争议的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存在争议的假设,并请同

学上台模拟演示有争议的假设。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航,排除不合理的假设,得出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

形成的。

五、了解地球自转

1.教师引导学生先结合教科书中的思维导航进行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方式,

再结合文字结论、地球自转图示或《昼夜交替现象》相关微视频,进一步明确地球是怎样自转

的。

2.教师结合傅科摆实验资料卡,播放微视频《傅科摆》,使学生理解人类探索地球自转的历

史。

六、拓展延伸

查找资料,了解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样长,查找关于昼夜长短的资料,并记录来源。

【教学后记】

12

11.四季更替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总结出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能设计并完

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3.对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四季更替模拟实验时,

愿意沟通交流。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

发展。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能设计并完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适用学

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纳

总结出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能设计并完成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4个地球仪、白炽灯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播放短视频: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提出问题: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

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四季更替的秘密。

[设计意图]唤醒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地球公转的特点

(一)提出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四季更替形成原因的猜测。

师生小结:四季更替与地球的自转、地球距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怎样公转的?地球公转的特点有哪些?

(二)探究地球公转。

1.根据北斗七星一年四季斗柄指向图、猎户座逐日西移图,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观点,围

绕以下3个问题推测地球公转的特点:①一年中,许多星座逐日西移,说明什么?②一年后,星座

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什么?③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说明什么?

2.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对问题做出大胆猜测。

3.教师出示地球公转视频资料并总结: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公转时地轴

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对地球公转形成系统认识,为研究四季更

替的形成做好铺垫。

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更替的成因

(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直射与斜射的不同。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四季最大区别是温度的不同,而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照

射。

2.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比较黑板上的光斑,认识

到直射时光斑小,斜射时光斑大,同样多的光线分布在大小不同的平面上,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

的量就不一样。

3.师生总结:太阳斜射时光线弱,太阳直射时光线强。

(二)设计四季形成模拟实验。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模拟地球公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提示: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地球上同地点绕太阳公转一周,是否产生直射、斜射、冷

13

热交替、四季变化,可以在地球仪上先找到我们家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竖立一根标杆,再在同

经度的赤道上竖立根标杆,让“地球”围着“太阳”公转,“地轴”方向保持不变,这样观察起

会更0

3.教师课件出示“方法指导”,学生按方法指导的步骤开始实验观察。

(三)分组实验,交流共享。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当地球运行到A、B、C、D位置时,从标杆的影子长

短变化判断太阳光线直射与斜射的变化,做好记录。

2.学生交流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

3.教师用微视频再现四季的成因: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

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

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形成。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上还会出现四季吗?

学生分组用排球做地球公转模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如果地球的地轴不是倾斜的,就不会出现四季。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后记】

12.影长与季节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层

1.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做好探究影长与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

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3.对影长变化与季节变化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大胆质疑,愿意合作与交流。

4.了解古代人们为认识季节变化规律所做的努力,意识到圭表发明、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

发展。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能做好探究影长与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

息,表述探究结果。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知道一年四季中,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能做好探究影长与

季节关系的观察活动,并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教学准备】找一根竖直固定的细长杆,正午12时测量影长,每周一次,连续4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我们观察过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也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

变化。那么,你们测量过自己影子的长度吗?昨天和今天的同一时刻,阳光下自己的影子的长度

是一样的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的季节,同-物体正午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吗?接着板书课题:《影长

与季节》。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影子长度变化的问题,为课堂探究

14

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研究实践,探索问题

活动一:探究正午影长与季节的关系。

1.教师提出问题:不同季节,同-物体正午影子的长度一样吗?

2.学生小组交流。主要内容为:

(1)课前4周,在不同日期正午12时同一地点测量、记录的铅笔影长变化情况。(2)交流生

活经验:夏天站在教室门口(北向的)能被晒到,冬天就晒不到了。(3)交流资料,发现夏至的影子

比冬至短。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出示北半球某一地区“二分二至”正午时旗杆影长的统计表。

5.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

6.结合统计图,师生交流不同季节的影长变化规律:每天正午时的影长变化一夏至最短,秋

分居中,冬至最长,春分居中。

7.教师播放-一年四季影长变化规律的视频。

8.师生小结:一年四季正午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北半球,夏至影子最短,过了夏至

影子由短变长;冬至影子最长,过了冬至影子由长变短。这种变化每年循环一次。

9.教师总结:像这种“通过分析、比较-年中同物体正午影长的数据,将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

化规律总结出来,就是在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课前观察与测量等不同的途径获得第一手材料,并对相

关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得出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利用圭表识季节。

1.教师提出问题:“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季节的?”

2.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圭表的作用。

3.学生借助课本图片和阅读探究资料全面认识圭表。

4.师生小结:圭表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圭平卧在正南正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

立在圭面南端。根据圭面的刻度,可以知道表影的长度。

5.根据圭表影长,判断季节。

[设计意图]借助各种手段将古人研制圭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

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拓展活动

尝试制作圭表并利用它测定二十四节气。

[设计意图]重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对影长与季节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激发学生

持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后记】

13.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模拟实验,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

3.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质

疑,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完成探究活动。

15

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

展。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通过模拟实验,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适用学生:A、B

2.基础性目标: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知道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和相对大小。能基于所学的知

识,通过模拟实验,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三球仪、篮球、网球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每天都经历太阳的升起与落下。你们知道地球是怎

样运动的吗?它的运动方向、周期是怎样的?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那么月球又是怎样运动

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月球、地球和太阳是怎样相对运动的。

1.讨论、交流月球、地球和太阳是怎样相对运动的。

教师谈话: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月球、地球运动的方式和周期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搜

集的信息和大家分享。

待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搜集的相关资料,继续引导学生概括、描述月球和地球是怎样运动

的。

2.学生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相对运动。

教师谈话:请3名同学分别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通过游戏的方式模拟它们之间的相对运

动,其他同学观察。

(学生进行模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模拟,你们有什么收获?这个模拟活动还存在什么问题?

3.通过三球仪进行模拟实验。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了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来认

识一个能够准确模拟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运动的科学仪器一三球仪。

(教师介绍三球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分小组演示。一名同学操作,大家共同观察:月球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

周期和方向。记录员做好记录,并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小组间相互补充。)师总

结:通过这个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月球自转的同时也在

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活动二:了解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知道太阳很大,它究竟有多大呢?月球比地球小,它相当于地球的几分之

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资料卡了解下。

(学生阅读资料卡,圈画出重点数据,交流自己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大小的认识。)教师

提问:借助资料卡,我们能更准确地了解“三球”的大小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

物体来替代。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师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而且用生动

形象的方法了解了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关系。

四、拓展活动

16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指向: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球、地球和太阳运动到一条

直线上时可能会发生的天文现象。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

14.斜面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2.能基于所学知识,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简单的斜面,能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设计控制

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3.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增强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意

识。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种省力的简单机械。能用木板等材料搭建简单的

斜面,能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设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

【教学准备】长木板、有关斜面应用的图片;5N测力计、(50厘米长、10厘米宽木地板)、

小车、钩码、三角板、记录单、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王伯伯想把一辆摩托车搬到车棚里,可是棚子有台阶,想把摩托车推进去很费

力,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对斜面作用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搭建木板,搭建木板有什么作用?像图中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就构成

了一个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叫做斜面。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三要素:长度、高度、坡

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实验探究一:使用斜面是否省力

提出问题:使用斜面有什么作用?

生猜想:更便捷,省力……

1.认识实验器材,主要是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4.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7.对比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得出共同的结论:运用斜面可以省力。

[设计意图]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中观察什么,记录什

么,怎样沿斜面拉小车,如何准确读数,都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记

17

录的习惯。不要单纯地为了做实验而做,而是通过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现象和数据,为结论的得出

提供理论依据。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准确,要多次进行实验,分析多个小组的数据,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二:什么斜面更省力?

创设情境:王伯伯找到一短一长两块木板,选哪一块更好呢?

提出问题:当高度相同,长度不同时,斜面的省力程度是否相同。到底哪种斜面更省力?

学生猜想。

梳理实验探究二的实验方案。当高度相同,长度不同时,哪个斜面更省力?斜面长度相同,

高度不同时,哪个斜面更省力?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

分析这两组实验报告单的数据,你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斜面省力的效果不一样。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长度越长越省

力;当斜面长度相同时,斜面高度越低越省力。师生总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设计意图]实验完成后要充分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成果,结合各小组记录的现象和数据,

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证据做支撑。对于不同小组

出现不同的数据要给予肯定,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允许误差的存在,多次实验减小误差。

三、联系生活拓展活动

斜面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吗?

列举残疾人通道、楼梯、菜刀、斧头、拉链、盘山公路等。

两种不同的螺丝钉比较,让学生总结得出螺纹越密越省力。

出示盘山公路,为什么要这么修路。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

思考:骑车上坡时,怎样走更省力?

教师小结:走S形相当于增加了斜面的长度,所以更省力。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斜面,服务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简单机械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便利,生活中处处是科学,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科学原理,以此增强学生学

习科学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大胆创新的精神,用所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教学后记】

15.杠杆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

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

自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杠杆作用的实验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知道杠杆的作用和用途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感受杠杆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18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测力计;剪刀、钳子、镜子、核桃夹、羊角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前录制的视频(行车途中路遇大石头,利用木棍和小石头讲大石头撬开)。引导学

生说出这其中蕴藏着什么科学原理,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用真实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初步认识杠杆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杠杆,看看哪几个点起关键作用?(生说)

生活中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可能说省力)

所有杠杆都能省力吗?(生猜)

(二)探究杠杆的作用

1.设计实验方案

介绍实验材料:钩码(充当重物),杠杆尺和测力计

生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师巡视,询问每个小组的方案并适时引导

让学生上台借助老师的教具汇报实验方案

出现怎样的结果证明猜想是对的?(引导学生说如果拉力比物重小,说明杠杆省力;如果拉

力比物重大,说明杠杆费力)

出示温馨提示,以及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2.实验探究一

生动手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实验成果(请多组学生上台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师将三种情况的图示粘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不难分析得出杠杆的原理。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记录数

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这也是进行实验最主要的目的。对于同一情况下出现不同的数据要

给予肯定,允许误差的存在,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多次测数据以减小误差。

3.实验探究二

同学们真棒!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杠杆原理。这个结论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像科学家们

那样反复验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一个结论进行验证。

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二),告知学生如何记录

生动手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实验成果(请多组学生上台展示)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杠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原理吗?(介绍阿基米

德的事迹)

三、生活中的杠杆

举例,小组合作,选择几种工具研究一下它们是哪种杠杆。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某工具属于哪一类型的杠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工具属于那种杠杆。

四、课外拓展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杠杆原理还被应用在了艺术领域,欣赏平衡术表演。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生活的思想。

【教学后记】

19

16.滑轮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3.对滑轮的结构、功能表现出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质疑,以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

路,并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4.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分层目标]层

1.发展性目标: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

用。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难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作用。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滑轮若干、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用真实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

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

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

(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

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得出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