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1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2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3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4页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前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本书涉及到哪些法律部分?为什么?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民法劳动法诉讼法民法总则编人格权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继承编婚姻家庭编目标1.知道何为民法,了解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感悟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课标: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具体案例,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科学认识民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懂得维护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重要性。3.通过评析具体案例,阐释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意义,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第一目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小明还是个胎儿,他有继承、接受赠与的权利吗?小明7岁,他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一款游戏充了3000元,小明的妈妈能够追回这笔钱吗?小明16岁,出门旅游在高铁上遇到了“霸座”者,小明还能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吗?小明19岁,他遇到突发心脏病昏倒的大叔,急忙上前救人,由于用力过度,不慎压断了大叔的一根肋骨。小明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吗?小明26岁,他租住的房子的房东要把房子转卖给他人,通知小明立即搬走,小明该怎么办?小明56岁,他的父亲患病去世,小明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以书面形式,将父亲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小明有权将父亲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吗?小明68岁,他在小区遛狗时忘记拴狗绳,小狗咬伤了小区里的孩子小刚。监控显示小刚有故意激惹小狗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小明需要承担责任吗?小明80岁,他自感身体不好,决定立下遗嘱。打印遗嘱时,他请了三位朋友做见证人。小明这样立下的遗嘱有效吗?

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一个人出生时就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在他未成年时,监护人保护其人身、财产权利,使其顺利地生活、学习和成长;成年之后,他具备了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可以自主地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买卖商品、租赁房屋等,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财产关系;他要结婚、生育,从而形成婚姻家庭关系;在他去世之后,还会发生财产继承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的内容(是什么)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注意:①

民法调整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不是相互隶属、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服从等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区别于刑法、行政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思辨训练: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1.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李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3.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4.某老师因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5.邓伦与上海税务机关

√×√××国家机关能否作为民法的主体?行使公权力,如收税、罚款,则不归民法;与其他民事主体从事民事交易时,适用民法。(一)民法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注意:①

民法调整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②民法调整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③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注意:①

民法调整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②民法调整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③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1.民法的内容(是什么)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一)民法2.民法的重要性(为什么)(1)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2)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3)民法典: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二)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限制、无三种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资格。(有没有资格。例如: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例如:自然人受年龄、智力限制)注意: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名词点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①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行为;民事行为需符合其年龄和智力;实施的民事行为需法定监护人同意、追认、代理;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任何民事活动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其民事活动要由其监护人代理(二)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2)民事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案例分析所有权关系物(静态)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债权关系行为(动态,具体行为)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被告归还原告借款。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人身关系人身利益李某在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二)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3)民事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体系民事法律关系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物权股权……所有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监护权(即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等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①材料中的失主有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小林父母的观点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②“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道德层面的拾金不昧。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01体现: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02第二目解析民法基本原则酷爱诗词的吕晓峰、张瑞峥夫妇,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北雁云依”,去办理户口登记时,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燕山派出所以孩子姓氏必须随父姓或母姓为由,不予上户口。为此,吕晓峰夫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确认被告燕山派出所拒绝以“北雁云依”为姓名办理户口登记的行为违法。解析民法基本原则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含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原因(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