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号10524学号21013001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孙颖培养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导师姓名及职称周少华教授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服装设计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18日学校代号:10524学号:21013001密级: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孙颖导师姓名及职称:周少华教授培养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专业名称:设计艺术学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峰教授Nandan,GuangxiBaikuyaoEthnicCostumesResearchbySUNYING//.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10//.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13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TextileScienceandTechnologyInCostumeDesignintheGraduateSchoo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SupervisorProfessorZhouShaohuaJune,2013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人类悠久的发展历史中,服饰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把关于美的观念都铭刻于服饰当中,让服饰具有着艺术和历史的双重魅力。我们从服饰的演变过程,能够清晰地看出时代发展的痕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意识和精神心态的变化。在我国大的服饰文化体系中,少数民族服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各少数民族生活艺术的写照,高度融合了少数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人文风情等社会特征,形式各异的民族服饰呈现着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生存方式。白裤瑶是一支因服装而得名的瑶族支系,民族文化古老而奇异灿烂。历史上,白裤瑶先民较早的脱离了瑶族大母体,长期居于深山腹地,致使其服饰与其他瑶族支系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符号。而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磨洗后,白裤瑶服饰依旧古朴、独具风格,保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着白裤瑶人民特有的审美情操。白裤瑶服饰是白裤瑶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白裤瑶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瑶山不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白裤瑶服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探知白裤瑶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心理、审美情操、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大量民族文化元素,以来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的风格样式。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首先对白裤瑶民族的历史源流及自然、人文生境进行详细梳理,展现其传统服饰发生、发展所依托的生态系统;再结合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对其服饰文化内容展开详尽解析,归纳出白裤瑶服饰材料、工艺、色彩纹样、结构款式等不同元素的特点,并对影响白裤瑶服饰文化形成的因素及传统服饰本身所体现的多层文化特征进行总结。在本次毕业课题研究中,笔者十分注重对白裤瑶传统服饰型制的研究,并结合人体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努力探寻人类着衣之初服装型制的结构特点和形成原因,希望能为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中设计、制作应用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关键词:白裤瑶;传统服饰;服装工艺;民族文化I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AbstractInthelongdevelopmenthistoryofhumans,clothingisanindispensableconstituentpartofhumanculture.Humansengraveconceptsaboutbeautyonclothingandprovideclothingwithdoublecharm-artisticandhistoricalcharm.Fromtheevolutionprocessofclothing,wecanclearlyseethetraceoferadevelopment,developmentofsocialproductiveforcesandthechangeofhumans’aestheticconsciousnessandmentalattitude.InthelargesystemofclothingcultureinChina,minoritycostumeplaysaveryimportantrole.Itistheportrayaloflivingartofvariousminoritynationalitiesandhighlyintegratessocialcharacteristicssuchaspoliticalsystem,religiousbelief,moralideaandculturalcustoms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minoritynationalities.NationalcostumesindifferentformspresenttheuniquesurvivalmodeofminoritynationalitiesindifferentregionsBaikuyaoisasublineoftheYaonationality,whichgotitsnameduetocostume.Ithasancientandgloriousnationalculture.Inthehistory,ancestorsofBaikuyaowereearlyseparatedfromthelargeparent-Yaonationalityandlivedinremotemountainsandhinderlandforalongtime,makingitscostumegreatlydifferentfromothersublinesoftheYaonationality.Itdevelopeditsownnationalsigns.Afteralongtime,thecostumeofBaikuyaoisstillsimpleandunsophisticatedwithauniquestyle.Itretainsdistinctive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profoundvitalityandpresentstheuniqueaestheticsentimentofBaikuyaopeople.BaikuyaocostumeisthecrystalofcollectiveintelligenceofBaikuyaopeople,thetreasureoftraditionalcultureofBaikuyaonationalityandanagelessartisticforminYaoshanMountain.Throughin-depthstudyonBaikuyaocostume,wecanrealiz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Baikuyaonationalitysuchasthehistoricalorigin,nationalpsychology,aestheticsentimentandreligiousbeliefandmeanwhiledrawalotofelementsofnationalculturesoastoenrichthestyleofmodernclothingdesignThispaperfirstdescribesthehistoricaloriginandnaturalandhumanisticenvironmentofBaikuyaonationalityindetailbasedonfieldsurveyandpresentstheecosystemthat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itstraditionalcostumedependson;analyzesthecontentofitsclothingcultureindetailincombinationwiththetraditionalculturalbackgroundofBaikuyaonationalityandsummarizescharacteristicsofvariouselementssuchasmaterial,process,colorandpatter,structureandstyleofBaikuyaocostume,factorsinfluencingtheformationofBaikuyaoclothingcultureandmultipleII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ulturalcharacteristicsreflectedbythetraditionalcostume.Inthisgraduationsubjectstudy,theauthorpaysmuchattentiontotheresearchonthestyleofBaikuyaotraditionalcostume,endeavorstoexplore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dformingreasonsofclothingstylewhenhumansfirstgotdressedincombinationwithprofessionalknowledgesuchashumanengineeringandexpectstoprovideanewangleofviewfortheresearchofethnicelementsonmodernclothingdesign,manufacturingandapplicationKeywords:Baikuyao;traditionalclothing;clothingcraft;nationalcultureIII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课题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对白裤瑶服装穿着方式、图案、色彩等的研究21.3.2.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旅游价值的研究31.3.3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31.4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思路41.4.1研究对象.41.4.2研究思路.41.5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构41.6研究方法51.6.1文献分析法51.6.2文化人类学研究法5第二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历史文化背景概述62.1南丹白裤瑶民族发展历史.62.2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特征与自然崇拜62.3南丹白裤瑶民族生活习俗.72.4南丹白裤瑶民族经济72.5南丹白裤瑶民族建筑艺术.82.6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历史的研究.92.6.1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历史起源92.6.2南丹白裤瑶服饰的历史演变.92.7本章小结10第三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实地调查.113.1调查区域.1111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3.2调查区域概况113.3调查内容.113.4调查内容分析.123.4.1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种类构成123.4.2南丹白裤瑶族民族服饰图形分类.383.4.3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布料433.4.4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序433.4.5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手工艺技法.453.5调查内容总结??南丹白裤瑶服饰的主要特点493.5.1南丹白裤瑶服饰造型特点.493.5.2南丹白裤瑶服饰种类区分.493.5.3南丹白裤瑶服饰色彩搭配特点493.6本章小结50第四章南丹白裤瑶服饰特征体现多层文化514.1形成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特征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影响514.2南丹白裤瑶服饰与信仰文化的关联性524.2.1服饰体现的祖先崇拜524.2.2服饰体现的自然崇拜524.3南丹白裤瑶服饰元素与身份识别的关联性.524.4本章小结53第五章结论.545.1课题创新之处545.2课题研究成果与展望54注释56参考文献.57致谢58附录: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922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白裤瑶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更是一个以服装而得名的瑶族支系,与苗族同源,从宋代开始就已生活聚居在黔桂边境的广西南丹里胡、八圩一带,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人口仅3万余人,是一个十分弱小而顽强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白裤瑶较早的脱离瑶族大母体,且长期居于深山地域,属于较少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的封闭民族。近期民族发展进程中,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尊重,自然演进的过程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保留了原始氏1族公社时期的残余形态,因此本民族许多古老文化特征都得以传承和保留。白裤瑶漫长的历史和独特奇瑰的文化,酿就了特有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态,这种文明与文化,转存成为一种符号,凝注于服装之中。白裤瑶服装绚丽多姿,工艺精湛,尤以样式古朴著称。经元明清传承至今已有千年之余,是南方少数民族保留的最古老样式之一。直到各民族服饰交流、互渗、同化十分频繁的今天,白裤瑶服饰仍显得与其他民族和社会十分的“格格不入”,它的独特魅力,仍“固执”的突出耸立在社会生活中,散发着人类着衣之初的文化气息,形成和镌刻了古老民族最初质朴的审美意识和民俗事象。如今,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已经认定白裤瑶是“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瑶族服饰”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服饰是白裤瑶人们追求精神愉悦及审美情感走向图案化视觉语言的具体表现,是民族情感的表示和记录。作为瑶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瑶族人民的历史,展现着当地的风情,饱含瑶文化的精髓,更体现着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传承,有着非常独到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寻找民族文化记忆最具有说服力的物证,是瑶族文化得以呈现和延续的关键点。领略它的艺术美以及朴素纯真的品格,可以体会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给现代服饰设计许多启迪,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因此本文希望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做深入研究,以求探寻白裤瑶民族服饰的整体构成特征和构成脉络。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本文在基于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经济、生存环境等人文背11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景下,以白裤瑶聚居最为集中的、服饰类型最丰富的广西南丹里胡瑶族乡的民族服饰为对象,进行合理科学的实地调研,对其服装的穿着方式、平铺展示、服饰色彩、制作方法、配饰等知识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归纳,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分析白裤瑶古老服装型制。最终,整理出有关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的构成特征和构成脉络的整体性资料,得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操作指导意义的学科专业性调查内容。1.2.2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的调查、分析和归纳整理,从保护文化体系的角度阐述当地特色民族服饰的视觉文化信息和艺术风格,打破以往对民族服饰纯粹欣赏的文物形态,找出白裤瑶服饰特征所体现多层文化,对应其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应用,对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宝库和更好的继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意义。除此之外,课题还具有学科专业性、系统性作用和整合、揭示学科理论的价值,以更好的展现白裤瑶传统民族风情,揭示中华民族艺术古老的审美意识、深厚的文化理论价值和内涵,并希望对现代艺术、现代设计有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作用。1.3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已有较多学者做出了研究。研究区域除桂西北南丹县里胡、八圩瑶族乡地区,还包括贵州黔东南荔波县瑶山乡、桂西北金城江区、河地拔贡乡等白裤瑶主要分布地区;研究主题多从白裤瑶服饰文化的由来历史、服饰穿着方式、图案色彩美学及象征意义、当地旅游价值、文化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程度等多角度来进行的。以下,笔者通过对白裤瑶服饰穿着方式、图案、色彩的研究、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旅游价值的研究、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3.1对白裤瑶服装穿着方式、图案、色彩等的研究廖军、许星合作的《黔东南荔波地区白裤瑶服饰艺术探析》,通过对荔波地区白裤瑶的民族历史、生活方式、民族服饰等的实地调研,对白裤瑶刀耕火种、自织自染的生活方式做了详尽的描述,并论述了服饰图案的由来与崇拜祖先信仰自然的关联性。廖明君在《五彩衣裳??白裤瑶服饰文化》一文中,阐述了有关白裤瑶服饰由来的远古传说,男子便装、盛装的制作方法,女子春夏秋冬服装类别,以及白裤瑶人民从养蚕到纺纱,织布的过程,更对白裤瑶独创的粘膏树蜡染工艺22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程做了详尽描述。王小营、徐建德撰写的《瑶服饰图案的美学特征??以广西南丹县白裤瑶为例》一文中,将构成服装的重要元素??图案,分别从造型秩序、内容组成和色彩构成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白裤瑶服饰图案的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强调了白裤瑶族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温远涛在《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意义与象征》一文中,从白裤瑶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原始文化特征等方面研究白裤瑶服饰的人类学意义,论述白裤瑶服饰所阐释的古老的民族文明形式。李运涛所写的《白裤瑶,一个民族的奇迹》一文中,讲述了白裤瑶这个中国绝无仅有的原始部落的由来和历史传说,更着重讲了当时广西白裤瑶聚居地的生活环境和人民生存困境等。1.3.2.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旅游价值的研究江日青在《桂西北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一文中强调了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鲜明的特色,非常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是品味极高的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白裤瑶服饰文化旅游,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乐等方面的需求,有利于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传承,对桂西北旅游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衣玮在《在保护中开发广西南丹白裤瑶风情旅游》一文中,分析了白裤瑶目前旅游开发的程度,认为白裤瑶在今后的开发中要更为慎重,避免造成庸俗化,未雨绸缪的保护开发可使南丹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民族生态旅游”。1.3.3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河池学院的韦静涛撰写的《白裤瑶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一文论述白裤瑶服饰是在古老的艺术土壤中萌芽,亦在现代民族艺术中成长,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服饰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其有效利用和发展。创新过程中除了要保留原先的民族服饰的精华,更要努力发展出新的民族服饰文化。综上所述,目前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学术成果,以上所述文献资料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资料和理论依据。但总的来讲,对于白裤瑶服饰的衣着种类、穿着方式、服饰图案及色彩等几大要素的综合性、全面性的文字材料比较欠缺。因此,对白裤瑶民族服饰做客观的、科学性的实地调研,分析、整理、归纳相关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能够更好的展现白裤瑶传统民族风情,展现少数民族文化意蕴,更具有整合、揭示学科理论的价值。33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1.4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思路1.4.1研究对象依据“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这一选题,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有:1人物:南丹白裤瑶服饰的生产者(手工艺者)、使用者(白裤瑶的瑶民、学者等)。2事件: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过程、有关服装型制和图案纹样的故事传说、当地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重要节日活动、婚礼葬礼仪式等的过程。1.4.2研究思路依据“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这一选题,论文需要研究、分析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是:白裤瑶服饰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型、色、质、图案、制作材料、制作过程。需分析的主要问题有:(1)南丹白裤瑶民族的发展历史、人文概况、民族经济等内容有哪些;(2)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的起源发展历史;(3)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中的生存环境和民族发展史、民族崇拜影响服饰形成都体现在哪些方面;(4)社会环境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大环境是否对白裤瑶服饰文化产生影响,该如何避免现代文化对白裤瑶民族文化的过度同化。基于以上主要问题,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是:对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进行实地考察,以白裤瑶民族整体的历史文化内容为背景,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来去分析白裤瑶服饰文化的特点,总结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影响,从而得出白裤瑶服饰特征体现的多层文化。1.5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白裤瑶服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白裤瑶民族历史文化背景概述。从白裤瑶民族发展历史、民族经济、建筑艺术、民族民间艺术以及白裤瑶服饰的起源和发展等方面着手,总结归纳白裤瑶服饰特点和文化内涵。第三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实地调研报告。通过对白裤瑶研究资料的梳理,结合对里湖瑶族乡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从便装、盛装的角度区分服饰种类,44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分析白裤瑶男、女服饰的型、色、质特点以及制作过程。第四章,白裤瑶服饰特征体现的多层文化。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归纳出白裤瑶服饰是其民族生活与民族情感的升华。第五章,结论。说明课题创新之处,并对整个课题做研究成果总结和未来展望。1.6研究方法1.6.1文献分析法结合文献资料,对白裤瑶民族服饰发展演变的历史及现状、服装特征等做整体的了解和分析,寻找瑶族服装的构成脉络,并整理有代表意义的素材,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1.6.2文化人类学研究法1实地调研法:进入广西南丹白裤瑶族聚集地进行实地调研,亲身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向手工艺者学习并参与制作,对调查内容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分析,收集有代表意义的实证素材。2访谈法:能够与南丹里湖瑶族乡的当地瑶民及专家学者直接交谈,了解白裤瑶人民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努力解读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3分析归纳法:收集白裤瑶服饰的各要素资料,根据实物种类、类别和表意进行分类并建立资料数据库。55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第二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历史文化背景概述2.1南丹白裤瑶民族发展历史白裤瑶,自称“朵努”,从宋代开始就已经生活在南丹一带,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余下分散在车河、小场镇以及河池市拔贡拉河、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多,属瑶族的一个分支,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白裤瑶的族源何在?《河池地区民族概览》第120页写道:“《隋书地理志》中的‘其男子着白裤衫,斑布裙,皆无鞋履',实际上所指的是‘挪'支系中的南丹和河池西北部地区的‘东挪'方言的瑶族。至于瑶族先民比较早的分布地域,‘当聚居湘江、资江、沅江流域之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地区',特别是‘挪'的瑶族先民来源就更远些。这几支瑶族进入河池地区的路线也各异。自称为‘挪'的瑶族先民的迁徙路线是由我国西北部迁往东部,又由东部西迁,然后再由西部往东南迁,2约宋初时到达河池地区。”2.2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特征与自然崇拜南丹白裤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由于本民族人口不多,少与外界交流,本民族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不易被非本民族人知晓。白裤瑶对非本民族的语汇也不愿过多了解。白裤瑶的文化相对封闭,保留在初始状态。从他们的服装及行为规范不难看出,本民族有自己丰厚的文化积淀,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观。文化特征中的自然崇拜特别明显。他们崇拜自然力,对所有不能解释的事物,都认为是值得崇拜和敬畏的。如天上会有雷鸣,大树能为人遮蔽风雨,这些事物都不是人可为之,所以只能无条件的崇拜。以这些事物的性格特点作为人生必须具备的气质,表现为办事雷厉风行、不屈不饶、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白裤瑶注意学习和模仿自然物。以能模仿、接近自然为人生最大乐趣。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认定雉(原鸡)是最有准信的灵物,是光明的使者。于是,白裤瑶以雉的优点作为人生准则,以雉的毛色作为服饰参照标准,按照雉发、花羽、翘尾、白肚腿、花爪脚等特点的制作服饰,于是得出花背、白裤等独具特色的服装,人们注意到雌雉的毛色与雄雉的毛色有显著不同之处,也注意到雉在不同季节的毛色外观有一定的区别。于是,白裤瑶的服饰也随季节、场所不同而出现些许变化。66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南丹白裤瑶民族生活习俗白裤瑶的生活习俗几乎保留着纯自然状态,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光明磊落可以示人的,无隐私可言。从恋爱到结婚,从生育到死亡,处处都展现了纯真的自然,没有哪一个细节需要掩饰。婚姻方式是自然的一夫一妻制,没有门户等级的尊卑之分。恋爱是充分自由的,而且是女子占主动地位。父母没有强作儿女婚姻的决断者。婚礼简朴而隆重,使所有参与者都沉浸在欢乐和兴奋之中。白裤瑶举行的葬礼,无论规模大小,都具有强烈的悲壮气氛。葬礼选择在秋末冬初举行。所有与逝者生前交往过的人都前往参加葬礼。打铜鼓是葬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在空旷的场地上安放好木鼓和铜鼓,在若干面铜鼓的轰鸣声中,木鼓声显得格外脆响。击木鼓者跳起打老猴舞《勤泽格辣》,通过舞蹈表达对送葬者的谢意及对死者的怀念。在打铜鼓的时候,没有人哭泣,人心都被鼓声猛烈的震撼着,脑海里无法产生一丝杂念,思维都被铜鼓声净化了。图2-1:南丹白裤瑶婚礼图2-2:南丹白裤瑶葬礼图2-3:南丹白裤瑶铜鼓舞2.4南丹白裤瑶民族经济南丹白裤瑶民族处在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地处岩溶峰丛地貌,水源缺乏,旱地较多,水田较少。玉米、小米是主要粮食,其次是水稻、荞麦等。水田、山地一般离村寨有4至5里路,白裤瑶一般在田边建有简易房屋,称为“牛棚”,在此养牛,劳作。1950年以前,南丹地区尚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虎、豹、熊、鹿随处可见。白裤瑶的男子人均一枪,加上三叉、长刀,凭着精诚的团结和原始的平等,足以对抗任何凶猛的野兽。发现猎物时,一呼百应,勇往直前。获得猎物时,来者有份,见着有分。农业的生产方式是粗放的,以刀耕火种为主。所谓刀耕火种,即先把一片山林放倒,晒上一段时间,使被砍到的草木稍干,然后放一把火焚烧,待灰烬冷却,即将种子直接播散,随后就在这片种植地旁搭棚住守。77广西南丹白裤瑶民族服饰研究由于南丹地区山多人少的特点,白裤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理论与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 《教育政策法规解析》课件
- 2025年安徽省畜类产品买卖合同
- 2025合作伙伴解除合同协议书
- 2025商场店铺设计与装修合同协议书范本
- 催收心态培训大纲
- 《高中校园生活感悟》课件
- 《华南瑰宝丹霞山》课件
- 企业年度环保培训课件
- 问题链设计在高阶思维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 销售立项申请表
- YC/T 322-2018片烟气调贮存养护技术规范
- 迈瑞麻醉机介绍精品课件
- GB/T 20441.4-2006测量传声器第4部分:工作标准传声器规范
- GB 255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结冷胶
- GA/T 966-2011物证的封装要求
- 全套课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双心治疗课件
- 广东省肇庆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缓和医疗精品课件
- 儿童功能性独立评定量表(WeeFIM)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