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素养评价(二)(专题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斗争后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工业起先萎缩 D.起先了对外经济交往【解析】选B。鸦片斗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更,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选B。【补偿训练】《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更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丢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选A。材料说明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更,故A与题意相符。2.(2024·泰安高一检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斗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斗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解析】选B。19世纪六七十年头,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符合题意。3.(2024·常德高一检测)李鸿章说:“古今国力,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局 D.轮船招商局【解析】选D。A、B、C中的企业均为军事工业企业,目的都是“自强”,解除;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目的在于“求富”,符合题意,故D正确。4.(2024·沧州高一检测)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诱导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政府提倡与激励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故①正确;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故②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故③错误;政府提倡与激励出现于民国初年,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5.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运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渐渐消逝D.民族织布业大量运用洋纱【解析】选D。题目中的材料主要体现了洋纱进口渐多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民族织布业大量运用洋纱,D正确。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包括川、楚等地,故A表述错误;B中“萎缩”、C中“消逝”的说法过于肯定,故解除。【补偿训练】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激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选A。甲午斗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添加机器、生意畅通、聘请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正确。6.(2024·全国Ⅱ卷)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解析】选A。从柱状图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正确;柱状图数据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故B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故C错误;柱状图数据不能得出中国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的结论,故D错误。7.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安排大纲案》规定:“在目前国际状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平安地带而设置之。”该安排旨在 ()A.发展重工业增加国防力气B.缓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D.变更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解析】选C。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创办工业的地点“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平安地带”,并未提及发展重工业增加国防力气,故A错误;发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间为1929—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平安地带而设置”只会带来新的工业分布不均衡,故D错误。故选C。8.(2024·荆州高一检测)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更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可能是 ()A.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解析】选A。依据图片信息可知,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不断下降,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A正确;B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C不符合史实,解除;D不是最主要的缘由,解除。9.(2024·枣庄高一检测)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统计项目1937年1942年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18%58%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4.4%78%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7.3%49%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快速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解析】选C。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起先于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斗争,国民政府以及重要工业迁到重庆,并且实行战时体制,故出现了重庆的工厂、资本、工人急剧增加的状况,故C正确,D错误。10.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选D。张謇兴办实业受到限制从根本上是因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D正确。11.(2024·亳州高一检测)据《解放日报》报道,今日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解析】选D。依据材料,该时期美国货大量涌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是解放斗争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故D正确。12.(2024·扬州高一检测)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F2包括“实业救国”思潮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F1>F2C.中日甲午斗争后的初期F2>F1D.F1主要指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解析】选B。“实业救国”思潮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阻力,故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动力大于阻力,故B正确;中日甲午斗争后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应当是动力大于阻力,故C错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只是其中一方面,故D错误。【补偿训练】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快速发展【解析】选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晰楚的,始终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好像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生怕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在20世纪30年头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剑桥中国晚清史》(1)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缘由。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12分)(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8分)(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晰楚的,始终到现在还是那些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有关;据“乡村里的人口好像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与小农经济有关。其次问可结合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回答。第(2)题,回答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即可。第(3)题,材料三“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说明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肯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易错点拨】(1)缘由: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的流淌和市场的发展,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肯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14.(2024·信阳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斗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起先推行货币制度改革。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限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自鸦片斗争后到19世纪70年头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