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读某区域聚落的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A.城镇数量的变多B.城镇规模的扩大C.交通线密度的增大D.耕地面积的削减2.图中发展成为城镇的村庄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A.位于区域的中心B.位于河流的沿岸C.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D.位于平原地区答案:1.D2.C解析:第1题,城镇化进程表现为城镇增多,城市规模扩大,交通网络愈加发达,但耕地面积的削减可能是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不肯定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结果。第2题,图中城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干、支流交汇部位,交通便利,最易发展成为城市。城镇化水平滞后程度=(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读表,完成3~4题。地区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甲86.325.2乙37.841.4丙44.956.0丁67.849.33.城镇化水平滞后最严峻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4.甲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北京 B.贵州 C.四川 D.广东答案:3.C4.A解析:第3题,城镇化水平滞后程度=(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计算可知,丙地城镇化水平滞后最严峻。第4题,甲城镇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而贵州、四川和广东各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相差不大。下图为1986—2015年我国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改变图。读图,完成5~6题。5.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改变的主导因素是()A.产业布局 B.交通拥堵C.居民素养 D.生活水平6.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改变趋势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A.大气质量改善 B.河道水质净化C.空间结构优化 D.地域范围扩大答案:5.B6.A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为公共交通比重上升,小汽车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主导因素是交通拥堵;产业布局和居民素养对人们出行方式影响较小;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比重增加。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近年来小汽车比重下降,汽车尾气排放量削减,城市大气质量得到改善;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对河道水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地域范围影响不大。随着城镇化的推动,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改变。读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7~8题。7.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影响较大的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8.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优势表现在()①补充地下水②缩短径流汇合时间③增加空气湿度④解决城市缺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7.D8.C解析:第7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面硬化程度上升,阻碍了自然状态下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增加。第8题,读图并对比可知,小区雨水开发利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增加了绿化带和渗水道路。绿化带具有很好的截水渗水作用,渗水道路可加速下渗,两者在延长径流集聚时间的同时,可有效补充地下水;绿化带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地表径流的削减和地下水的补充,会肯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和缺水问题,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改变图。(1)依据材料一可推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城镇化水平渐渐;城镇化发展速度较。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产业结构改变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3)针对北京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镇化发展。答案:(1)增加增大提高快(2)城镇化的推动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非常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主动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养;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镇化水平渐渐提高,而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缘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其次、三产业比重上升,其缘由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带动其次、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良性发展起着主动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选考素养提升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读图,完成1~3题。伦敦、东京、纽约三城市1880—2005年人口规模增长统计图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图1.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城市依次是()A.东京纽约伦敦B.东京伦敦纽约C.伦敦纽约东京D.伦敦东京纽约2.促进城市进入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的主要缘由是()A.制造企业外迁 B.家庭汽车普及C.城市人口剧减 D.城市经济衰退3.②城市从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渐渐演化成另一种新的城市居住模式的时间约在()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C.1970—1980年 D.1980—1990年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城镇化起步时间最早,故伦敦早期的城市人口数量最多,对应曲线③;东京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应曲线①;纽约城镇化比伦敦晚,但比东京早,对应曲线②。第2题,中、上层阶级居住在郊区,而贫民、蓝领居住在中心城市及内层郊区,反映出郊区环境较中心城区好,故制造业在该阶段并未外迁;由此也说明中、上层阶级仍需回中心城区办公,即中、上层阶级搬迁至郊区后的生活成本上涨,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呈良性发展。据图可知在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时,中、上层阶级只是搬迁到近郊和远郊区,并未离开城市行政范围,故该阶段只是城市人口在城市内部的分布出现分化,而非城市人口数量剧减。家庭汽车普及,使中、上层阶级摆脱有轨交通的束缚,从而能在城区和郊区之间自由来回,形成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区的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第3题,低密度充满型城市居住模式阶段的城市人口并未削减,甚至有增加;因此纽约这类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削减时,就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读图可知,纽约人口削减的时间出现在1970年至1980年,即纽约在1970年至1980年进入新的城市发展阶段。下图为我国城市街道建筑物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缓解城市()A.交通拥堵 B.热岛效应C.住房惊慌 D.大气污染5.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最可能影响城市的()A.用地规模 B.交通布局C.等级职能 D.服务种类答案:4.D5.A解析:第4题,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有利于缓解城市大气污染;城市街道没有加宽,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街道两侧楼层降低,不能缓解住房惊慌;城市人口、工业等没有削减,释放的热量没有削减,不能缓解热岛效应。第5题,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街道两侧楼房层数少,占地面积扩大,可能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只是道路两侧楼房高度改变,不影响交通布局;城市等级不变,服务种类、等级职能不会发生改变。6.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过程的差异。(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答案:(1)城镇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英国比中国早;城镇化水平从30%发展到50%经验的时间英国比中国长,城镇化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解析:第(1)题,据图中中国和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可知,英国城镇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约是182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间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