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过万重山漫想》授课日期
教材《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作者穿行三峡,
神思飞越,追根溯源,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接着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
一个”;又想到当前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拓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漫想,讴歌知
分析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学情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尽量有机插入与课文主旨有关的新信息,引导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点拨分析理解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运用各种
分析感觉,发散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给“表现”的机会,体验研读文本后的
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样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一寻找关键语句。
目标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之美。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
进的首创精神。
重点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难点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回方授课提纲:
游三峡生日关想雄、险、奇现在
时间:早
第一个穿文t三峡的人工具:陋
压力:大过去
许许多多少J第一个远古
后代会崇苞《我们未来
出三峡感手黎悦现在
课外作业:
1、课后熟悉全文
2、抄写词语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三峡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那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礁滩接踵,峰插
云天。美丽壮观的景色总能让人神采飞扬,神思飞越,这或许也是千百年
来人们喜爱三峡的原因。古今中外,众多的文人墨客都曾为三峡的美景所
折服,留下许多动人的篇章。李白就曾用一首《朝辞白帝城》表达自己遇
赦东归是的欣喜欢快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面
对三峡奇景,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
重重的特点。“漫想”是随意、不受约束的畅想。
二、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
1、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并画线。
本文1、2段是第一部分。略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描写了船出
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值得玩味的语句是“太阳隐去,只
偶然透过青朦胧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
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和“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
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设置了倘恍迷离
的意境,引起人们的通思。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漫想”。
第二部分包括第3〜9段,“漫想”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
第3段,“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深感三峡美
景难以摹状,“头脑里一无所有”,暗示了文章下面的内容不在于写景观。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一一第一个穿过
三峡的是谁?”围绕这第一个人,会生发出许多新的思索,这便是作者“漫
想”思路的起点。
第4段,“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延展开去。”“漫想”
的思路展翅飞翔。那第一个,“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当时,他
“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5、6两节连贯、自然。
第7段“再想下去”。由物质条件写到了当时的舆论的阻力。接下来8、
9两段想象他“拿起竹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第三部分,包括10〜12段。“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发展向前的历史。
第四部分是13、14、15、16段。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思路由往昔回到现实,畅想今日和未
来。
第五部分,最后两小段。“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
感到的喜悦。”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是“漫想”的终点。
明确:
第一部分(1、2段)实写过万重山。
第二部分(3〜9段)作者的''漫想",由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2段)仍是''漫想"一一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远
古,想到人类历史。
第四部分(13〜16段)作者继续''漫想"一一由历史回到现实,又想到
未来。
第五部分(17.18段)''漫想"的终点一一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
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2、生自读第1、2自然段,概括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明确:景物特点:雄、险、奇。
(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
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面对这些雄奇的景色,作者的有什么样的反映?
(“头脑里一无所有”-----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明确:触景生情,即景生思。这些神奇的景物犹如投进作者心中的石块,
“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作者的思绪潮水般喷涌而出,联想到“第一个穿
过三峡的是谁?”(设问句)
3、接下来,作者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的延展开去。”文
章的哪几个部分是围绕“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展开的?分别提到了哪些
内容?
明确:5-9自然段。
(1)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时间(比春秋战国还要早一些)
(2)使用的工具。(独木船:陋)
(3)他遇到的一些什么样的外界舆论压力?(见课文,压力大)
(4)第一个穿过山峡的人是怎样想的呢?(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
的世界。意志坚定)
4、想到这里,作者的思绪是否停滞不前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飞到了两三百万
年前。
“人类的历史。。。翎毛”。这里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形象生动。“人类的历史”,说明了思路过渡的方向。
作者联想到两三百万年前的许许多多的“第一个”。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作者
通过相似联想而展开思维,因为所有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具有和第一个穿过
三峡的人相似的特点:他们都面临前人未开发的未知领域,面临前所未有
的困难,拥有前人未有的勇气和信念。这样,作者的思路从一个具体的人
扩散,上升到一个层面,一个涵盖了历史发展的哲理,歌颂了这种不畏艰
难的首创精神。
5、写到这里,文章似乎应该结束了,作者却并未停笔,而是任思绪继续
延展到千百年后。今天是对过去的超越,而未来必然是对今天的超越,因
止匕,未来的人必将“崇敬我们的精神”。至此,作者完成了他丰富的联想。
6、齐读最后一部分。思考: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明确:用景物描写及作者的心理活动结束。
作用:(1)首尾呼应,对照鲜明。由壮丽雄奇之景而引发联想,用恬静淡
雅之景而出境。
(2)自由飞翔的沙鸥衬托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7、最后一段中的喜悦意指什么?
明确:(1)是穿过三峡,游览美景的喜悦。(2)是思接千载的喜悦。
8、点出作者漫想的线索。
明确:现在-过去-远古-未来-现在
小结:全文结构紧密,思路清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放开视野,在现实与
想象中自由驰骋,纵贯古今,气势非凡,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驾驭
语言的能力。
课题《过万重山漫想》授课日期
教材《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作者穿行三峡,
神思飞越,追根溯源,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接着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
一个”;又想到当前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拓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漫想,讴歌知
分析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学情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尽量有机插入与课文主旨有关的新信息,引导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点拨分析理解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运用各种
分析感觉,发散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给“表现”的机会,体验研读文本后的
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样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一寻找关键语句。
目标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之美。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
进的首创精神。
重点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难点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回L授课提纲:
过万重山漫想
分析第一音B分两小段的思路(1-2段)
分析第二音6分(3〜9段)
分析文章与1三部分(10〜12段)
课外作业:
1、学生读第3段,找出直接说明作者思路的句子。这些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2、学生读第7段,找出说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一节同前文有什么联系。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们一旦面对奇景,惊叹之余,总喜欢追根溯源,遥想当年。这是很自然
的联想。看长城,会想秦始皇时代人们是怎么造长城的。同样,过三峡,
也会想到很多很多。想象力的丰富奇幻,思路的活泼开阔,是与一个人的
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刘征(原名:刘国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
和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的想象是依
据历史知识的推理,有根有据地想象的。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确是思路开阔的重要条件。
二、分析第一部分两小段的思路。
1.学生读第1段,画出重点语句,说说本段内容。
明确:“小时候”和“直到今年”对应,“一向”“神往”和“直到今年”
“才有机会第一次”对应。本段突出了“穿过三峡”向往已久,可贵。
2.学生读第2节,说说分几层意思。
明确:八句话,扣住题目“过万重山”。分三层。
1、2句是总写。
3、4句是具体写。
5〜8句用设问句由观景过渡到“漫想”。仔细揣摩3、4句,“夹江两岸
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峙云霄”的和“横枕江面”的是远景;“迎面扑来”
的和“转瞬即逝”的是近景。写山之近景也是侧面写江流的狂暴、湍急。
“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入伸出发光的手臂”是写具有神奇
色彩的阳光,也是写高山耸峙。抓住了景物特色,引人遐想。
三、分析第二部分(3〜9段)。
1.学生读第3段,找出直接说明作者思路的句子。这些语句的作用是什
么?
明确:“面对这奇景”“头脑里一无所有”只是作者欲擒故纵,意在暗示,
下面的内容并不着急写景。“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
跳了出来:一一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转向写思绪,是作者“漫想”
思路的起点。由“第一个”人串连以下几段。
2.学生读第4段。各句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前两句一正一反,强调确有“第一个”。“后来的无数个”既强调了
“第一个”开拓精神之伟大,也是下文的伏笔(见第11段)。“我的思绪,
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延展开去。”紧承上节。是“漫想”思路的
延展。
3.学生读第5段,想一想在意思的衔接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使用资料又
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写第一个人“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
在衔接上,先写大禹的传说,又写《禹贡》的文献资料,再写秦设置巴郡
蜀郡的史实。按历史年代先后来写,衔接紧密。
作者使用古代文献资料,信而有据,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这显示了作者渊
博的学识。
,,似乎”“大约”等词表现了严谨的态度,避免了主观武断。
4.学生读第6段,这一段使用什么资料?这一段内容与前一段有什么关
系?
明确:这一段是写第一个人“他穿过三峡是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作者用较多文字来写南宋画家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是“木船”,“大得
很”,“篱工舵师有十几个”,“巨浪狂扑”尚且“船舷鼓侧,生死在毫发间”,
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而由此上溯到周秦时代,交通工具“也许只有原
始的独木船了。”两相对照,用“简直难以想象”和“就是毫不含糊地这
么做的。”讴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古人超凡的勇气。这绘画史上的资料不
仅使本段文采鲜明,而且也显示了作者多方面的学识。
这一段与上一段联系紧密,由“什么时候”推断到那时简陋的交通工具。
5.学生读第7段,找出说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一节同前文有什么
联系。
明确:“再想下去”。表明了作者的思路。想到“第一个”之前的许多个人,
有“折回的”、有“遇险的”。由此引出了一些人的议论甚至阻挠。“然而”
“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栩栩如生,展
现了他的从容、坚毅,讴歌了他的自信和决心。
前几段是写“第一个”所面临的物质条件的困难,这一段写舆论的阻力是
精神方面的障碍,面对这两方面的困难,他“微微一笑……”更突出了他
至刚至勇的精神。
6.学生读8、9两段,回答问题。
①第8段的作用是什么?
②第9段有几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③本段中最重要的语句是哪几句?
④这一段与前几段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第8段是过渡段。由“第一个”人的行动写到他的思想。
“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值得认真思考。“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人
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不知道”决不是说他对面前的艰险一无
所知,而只是在强调他知道那接踵而来的艰险是难以预料的。“也没有想”,
更不可片面理解为他只凭意气去瞎闯、蛮干,“没有想”只是意在强调他
明知有险阻,却义无反顾,置之度外,决不为困难所吓倒,决不会畏首畏
尾,顾虑重重。读第四个“如果遇险”,上面的意思已十分明确。
本段中最重要的话是最末二句:“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
于是,他用竹竿一点,独木船开动了……”“只是想”突出了他的唯一信
念,他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走出来”面向新的“生活的世界”去求发展。
本文写于1980年12月,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国家政治。
经济正面临重大的转折。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想想80年代以后国家的的
是谁?”转向写思绪,是作者“漫想”思路的起点。由“第一个”人串连
以下几段。
这一段与前几段内在联系合乎逻辑,是由客观条件写到主观精神,珠联壁
合,相得益彰。
四、分析文章第三部分(10〜12段)。
学生读10〜12段回答问题: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三段的
内在联系。
明确:"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表明作者的思路,由“第
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而飞向更加博大的时空。
第10段由“望着茫茫的江水”想到三峡的形成,使用了科学史料。由“无
穷无尽”的源头,“无止无休”的流动和“不盈不溢”的去处,想到“洋
洋东去”的江水,“逝者如斯”。进而想到了“人类的历史”,“此时忽如栖
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清清楚楚尽在眼前。此种浓缩
历史于笔端的思路是自然引出的,合情合理,并无突兀之感。
第11段遥想两三百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用了三个“第一个”,回顾了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这一句应看作文中饱含哲理的一座奇峰。
第12段“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四种情况,自
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六种态度: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绊不住历史的
脚步。这一段是从反面说,历史向前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可以与第9
段中的“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遥相呼应,蕴含深远之意。
以上三段,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宏观的人类历史,揭示规律,
蕴含哲理,文采生动。
五、、结束语
同学们,原本带有神秘与幻想之感的21世纪已充满竞争气息地站在我们
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你在“一课一得”中能对“三峡精神”写点新
的注脚吗?让我们拿起新的武器一一科学技术去穿越更多的“三峡”!
课题《过万重山漫想》授课日期
a一祠—《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散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立意深刻。作者穿行三峡,
神思飞越,追根溯源,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接着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
一个”;又想到当前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拓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漫想,讴歌知
分析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学情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尽量有机插入与课文主旨有关的新信息,引导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点拨分析理解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运用各种
分析感觉,发散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给“表现”的机会,体验研读文本后的
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样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一寻找关键语句。
目标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之美。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
进的首创精神。
重点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难点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回t授课提纲:
分析文章41四部分(13〜16段)
分析文章41五部分(17、18段)
归纳本文白J中心意思
体会三峡忆J像征意义
课外作业:
1、句子仿写
2、写一篇随想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分析文章第四部分(13〜16段)。
学生读13~16段,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一部分与前面一
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13段由遥想人类发展史回到眼
前的葛洲坝工地,”一派热火朝天”。
14段由葛洲坝联想到更多的“葛洲坝”,更多的新的“三峡”,更有千万
未来的“三峡”。想到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正在向着当今和未
来的无数新的“三峡”进军。
15段坚定不移地肯定,我们必胜。
16段畅想千百年后,那时人们会崇敬今人的创业精神。而作者的文章,
未来的人会评价“这个人,没有说谎。”风趣、隽永。
这一部分由人类历史又想到当今和未来,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明确和得
到深化。
二、分析文章第五部分(17、18段)。
1.学生读17、18段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对本部分内容的
理解。
明确:17段“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
平旷”语意双关,(可与14段“抖弹昨日的恶梦,瞩望明日的晨光”相
呼应)境界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18段“船已经穿过三峡”与题目“过万重山”呼应。“我感到了第一个
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作者思路的终点。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格式一设计方法
- 趣味阅读教学小学版
- 赠与合同协议签订步骤
- 软件改进合同文本
- 进口核桃采购合同样本
- 违规保证书背后的故事
- 酒店人才输出服务合同
- 酱香型白酒零售合同
- 重新认识地理的世界
- 钢板焊接采购协议
- 国际市场营销PPT
- 第二章第三节职业工效学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 基因治疗课件最新版
- 2023年苏州太仓临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云南大理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冲刺卷V(3套)答案详解
- 企业财产保险基础知识
-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主题班会
- 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 TH6340B卧式加工中心鼠牙盘式分度工作台机械设计
-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