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物质的特性-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1页
第4章物质的特性-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2页
第4章物质的特性-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3页
第4章物质的特性-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4页
第4章物质的特性-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特性【章末测试巧练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23七上·义乌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会发生的是()A.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定保持0℃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点不会低于100℃【答案】B【解析】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升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正确;

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块可以吸热升高到冰的熔点,但是无法从房间内继续吸热,因此冰块不会熔化,故C错误;

水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因此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故D错误。故选B。2.(2023七上·义乌期末)小军想称取25g的某固体,按正确步骤操作时出现了如图示的情况,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A.调节平衡螺母 B.放入部分固体C.取出部分固体 D.取下5g砝码后移动游码【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即说明左盘物体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在左盘加入部分固体,直到天平平衡即可。故选B。3.(2023七上·义乌期末)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华【答案】A【解析】飞机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而周围空气温度较低,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得的白白的尾巴。故选A。4.(2023七上·义乌期末)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答案】A【解析】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位置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罐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当用去一半后,它的质量减半,根据公式ρ=mV可知,它的密度减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5.(2023七上·绍兴期末)下列现象能作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A.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C.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D.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D【解析】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都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B、C不合题意;

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6.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C.物体体积越小,密度一定越大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答案】D【解析】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错误B.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错误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多少无关,C错误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多少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D7.我们常常借助”模拟实验”开展研究。下列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A.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B.乙:用橡皮泥一分为二探究细胞分裂的特点C.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答案】C【解析】A.甲用篮球模拟地球,使用了模拟实验,A错误B.乙用橡皮泥模拟细胞分裂,使用了模拟实验,B错误C.丙是通过观察气体颜色来探究扩散,没有使用模拟实验,C正确D.丁用黄豆和芝麻模拟分子以及分子间的空隙,使用了模拟实验,D错误故答案为:C8.(2023七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答案】A【解析】当烧杯中的水熔化一半时,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应该为100℃。当试管中的冰温度到达熔点100℃时,它不能从烧杯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故选A。9.(2023七上·上虞期末)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总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B.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后,质量就变小了C.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D.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就大【答案】C【解析】A.物体的质量取决于其密度和体积的乘积大小,而不是只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A错误;

B.物体被拿到月球上后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错误;

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所以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

D.物体的质量取决于其密度和体积的乘积大小,而不是只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3七上·南浔期末)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B.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降低C.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析】A.冰中加盐降低了冰的熔点;B.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C.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不加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摄氏度,故易出现小水珠;故答案为:D11.(2023七上·兰溪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给铜片加热;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过程没有伴随物理变化B.步骤②当中蜡烛熔化、掉落都是化学变化C.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这一物理性质D.步骤③中火柴燃烧,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答案】D【解析】A、步骤①中酒精燃烧过程中存在酒精的挥发,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步骤②当中蜡烛熔化、掉落均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步骤①中酒精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步骤③中火柴燃烧,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3七上·德清期末)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估测法,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篮球框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米B.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厚度约为1毫米C.一个羽毛球的质量约为300克D.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1立方分米【答案】A【解析】A.篮球框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米,故A正确;

B.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厚度约为1厘米,故B错误;

C.一个羽毛球的质量约为10克,故C错误;

D.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8立方厘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2七上·余杭月考)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他用了50g、10g、5g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量完毕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A.63.5gB.64g C.65g D.66.5g【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1g。

砝码的质量为:50g+10g+5g=65g;

当砝码和物体放错位置时,物体的质量为:m物=m砝码m游码=65g1g=64g。故选B。14.(2022七上·余杭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中可知,水的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变化是()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根据图像可知,温度从8℃到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公式ρ=m15.(2022七上·余姚竞赛)如果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1234A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多足类虾B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玉米C性质物理性质毒性水银的毒性D动物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乌贼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无脊椎动物包括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如虾)和昆虫纲。虾不属于多足类,A错误;

B.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符合,B正确;

C.性质包括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毒性属于化学性质,所以C错误;

D.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包括乌贼,D错误;故答案为:B.16.(2022七上·海曙月考)小宁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偏左;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则下一步操作应该是()A.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B.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调C.不取出最小砝码,将螺母向右调D.不取出最小砝码,将游码向右调【答案】B【解析】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右盘砝码的质量偏小。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右,说明此时砝码的质量偏大。由于此时没有再小的砝码使用,因此需要拿走这个最小的砝码,然后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即可。故选B。17.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可能发生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也会发生化学变化D.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发生物理变化时,肯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8.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雾霾天气时有大量极细微的颗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我们看不到构成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答案】D【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中间有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雾霾天气时有大量极细微的颗粒悬浮在空中,这些颗粒肉眼可见,肯定不是分子,当然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故C错误;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我们看不到构成墨水的分子在运动,只能看到颜色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19.(2020七上·新昌月考)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A.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B.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C.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D.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答案】D【解析】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均属于模拟实验,而探究“分子间有空隙”,用“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模拟,效果不佳,不能形象生动模拟分子间有空隙,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一架天平的最大测量值是200g,有四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量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取出砝码)()A.100g↓、20g↓、20g↓、5g↓B.100g↓、50g↓↑、20g↓、20g↓、5g↓C.100g↓、50g↓↑、20g↓、20g↓、10g↓↑、5g↓D.50g↓、100g↓、50g↑、20g↓、20g↓、5g↓【答案】B【解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根据四个选项可知,首先放入100g的砝码后,此时天平还是左盘重,接下来将50克放下又拿起,说明物体质量小于150克。那放下两个20克之后已经140克了,就无需再放下10克来试了,因为20+20+10=50,结果必然是加10克后多了,右盘下沉,因此10克不需加,直接试5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21.(2023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测得的冰块质量(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答案】仍然平衡;未调平;偏大【解析】(1)冰块熔化后水后状态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因此此时天平仍然平衡。

(2)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前天平未调平。

(3)由于使用前游码没有归零,因此计算出物体的质量时,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可知,测得冰块质量偏大。22.(2023七上·长兴期末)桔子是我们常见的水果。(1)我们食用的桔子属于器官(选填“营养”或“生殖”)。(2)某同学利用家中厨房秤测量桔子质量,如图所示,该桔子质量是kg。【答案】(1)生殖(2)0.093【解析】(1)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我们吃的桔子属于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1千克=1000克;桔子的质量是93g,等于0.093千克;23.(2023七上·南浔期末)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是球,空心部分体积是cm3。【答案】乙;4.5【解析】甲球的密度=m甲v甲=12816=8g/cm3,乙球的密度为24.小可为测量如图所示的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mL。测量步骤①测盒和酸奶的总质量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测量数据238.7g151.3g227.3g【答案】1.15×103;200【解析】(1)喝掉部分酸奶的体积等于所加纯净水的体积,

即V喝奶=V加水;m喝奶ρ奶=m加水ρ水;

238.7g−151.3gρ奶=227.3g−151.3g1g/cm25.(2020七上·诸暨期末)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冰箱如图。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是;为了使简易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种方法即可)。【答案】水蒸发;吸热;增大蒸发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合理即可)【解析】(1)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2)纱布袋边缘浸在水里会吸盆里的水,从而使整个纱布袋保持湿润,所以篮子上罩纱布袋的目的:增大蒸发的表面积;

(3)为了使简易冰箱制冷效果更好,可以采取的措施:放在阴凉通风处。26.(2021七上·永康期末)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在﹣209.9℃、1.01×105帕的压强下,氮气可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合成氨气。根据上述信息,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空格内: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描述的颜色,为物理性质;

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气味,为物理性质;

③比空气稍轻,描述的密度,为物理性质;

④在﹣209.9℃、1.01×105帕的压强下,氮气可变成雪状固体,描述的状态,为物理性质;

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描述的溶解性,为物理性质;

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为化学性质;

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氢气合成氨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为化学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⑤;属于化学性质的为⑥⑦。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4分)27.(2021七上·金东期末)小明发现不同品种的石榴甜度不一样,汁的浓度也不一样,因此想测一下石榴汁的密度。(1)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0g;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石榴汁,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内添加砝码。当放入最小的5g砝码时,天平右端下沉,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直到天平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石榴汁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④用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石榴汁的密度为kg/m3。(2)分折实验过程,小丽认为,在步骤③中,由于烧杯中的石榴计有残留,会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她提出只要将(1)中的实验步骤顺序稍作调整,就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则合理的顺序应该是。【答案】(1)将5g砝码拿下来,向右移动游码;1.12×103(2)偏大;②③①④【解析】(1)②放入最小的5g砝码后,天平右端下沉,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大,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将5g砝码拿下来,向右移动游码。

④根据甲图可知,烧杯和石榴汁的总质量m总=(50g+10g)+2.4g=62.4g;

那么量筒内石榴汁的质量:m=m总m杯=62.4g40g=22.4g;

根据乙图可知,石榴汁的体积V=20cm3;

则石榴汁的密度:ρ=mV=22.4g20cm3=1.12g/cm3=1.12×10328.(2023七上·慈溪期末)利用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直至天平平衡。(2)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是。(3)若上述实验中所用10g的砝码有磨损,则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填“大”或“小”)。(4)完成上述实验后还想准确称取5克食盐,于是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进行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下一步正确的操作是。【答案】(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62.4g(3)大(4)减少称量物【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则天平的左盘重,右盘轻,因此操作为: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根据图乙可知,砝码质量为:50g+10g=60g,而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2.4g,因此物体的质量为:60g+2.4g=62.4g。

(3)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10g,那么将磨损的10g砝码放入后,还需要移动游码才能平衡,因此测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大。29.(2023七上·南浔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实验步骤如下:①取两只规格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②将两只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并插入温度计,读出水和煤油的初始温度;③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6分钟,观察并记录每分钟水和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2)该实验通过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并绘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在该图上描绘出煤油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答案】(1)秒表(2)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相同时间内温度升高的多少)(3)【解析】(1)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计时工具;

(2)通过每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映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

(3)加热时间相同时,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故煤油温度上升的多,故直线在水的上方。30.(2022七上·金东期中)项目式作业——论证分子运动实验活动中,小金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现象分析】(1)氨气是由构成;(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4)【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1)(氨)分子(2)(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进行对照(4)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解析】(1)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

(2)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B杯液体变成红色,乙装置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反思交流】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目的是进行对照;

(4)【改进创新】小金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如图丙实验,往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31.(2021七上·普陀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萘,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冰的温度/℃54321001234萘的温度/℃7274767880808080828486(1)如图丙是某时刻冰的温度,该温度为。(2)由实验过程和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冰和萘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填变化情况)。(3)在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填“寻求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答案】(1)4℃(2)不变(3)寻求普遍规律【解析】(1)根据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冰的温度为4℃。

(2)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0℃,萘在熔化时温度保持80℃,则:冰和萘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在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求普遍规律。32.(2021七上·柯桥月考)冬天,给道路上的积雪撒融雪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于是小明同学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其熔化特点与纯冰不同。于是小明用纯水、淡盐水和浓盐水制得质量相同的“纯冰”、“淡盐冰”和“浓盐冰”,装入相同的试管中,并在相同热源条件下同时对三支试管加热,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绘成如图所示(其中:①“纯冰”,②“淡盐冰”,③“浓盐冰”)。(1)“纯冰”、“淡盐冰”和“浓盐冰”三者都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加热到5分钟时,装有“浓盐冰”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3)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含盐浓度越高的冰,比热容越(选填:“大”或“小”),熔点更(选填:“高”或“低”)。【答案】(1)晶体(2)固液共存(3)小;低【解析】(1)三者都有固定的熔点,故“纯冰”、“淡盐冰”和“浓盐冰”三者都属于晶体。

(2)加热到5分钟时,装有“浓盐冰”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含盐浓度越高的冰,比热容越小,熔点更低。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33.(2023七上·德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1)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图甲图像说明该湖面的冰块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由图甲可知,等质量的水当温度为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大C.因为水的反常膨胀,虽然表面的水结冰,但湖底的水可能还是液态,利于水中生物越冬(2)水不仅在液态时密度随温度变化有反常现象,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化也会出现反常现象。小德妈妈在网上购买了如图丙所示的三个塑料制冰模具,每个模具内部容积为500厘米3。现小德用模具盖好盖子制冰,为了使制冰时模具及盖子不变形且不顶开盖子,则小德每次用这三个模具制冰时加入水的总体积最多为多少?(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答案】(1)C(2)解:V盒=500cm3×3=1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