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一、选择题1.由于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关于Ca(OH)2性质的实验,不能体现碱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所示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C.Ba(OH)2,CuSO4,CuOD.NaOH,HCl,Ba(NO3)23.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属于盐类 D.稀硫酸与丁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是单质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5.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止水夹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镁粉 B.铜粒 C.木炭 D.硫酸钡6.有下列实验操作:①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②将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③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使其溶解;④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⑤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⑥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⑧给盛有液体的试管、烧杯、蒸发皿加热时,都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其中正确的是()A.全部 B.④⑦ C.①②③⑤⑥⑧ D.③④⑦7.砷(As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有+3价和+5价,因此可以形成两种含氧酸——砷酸和亚砷酸。砷酸的化学式为()A.As2O3 B.As2O5 C.H3AsO3 D.H3AsO48.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A.有酸味的物质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9.盐酸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盐酸,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呈酸性;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若要确定该溶液为稀盐酸,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组合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弹簧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开、关活塞可以随时滴加液体).先关闭b,打开a,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由左侧导管通入,充分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然后关闭a,打开b,一段时间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12.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__________性。(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13.向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镁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14.有些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烘干,水洗,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制作竹片画时就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15.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甲所示,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3)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三、实验探究题16.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生成猜想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3)【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17.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一瓶实验室久置的NaOH溶液变质程度进行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他认为该溶液未变质。(2)乙同学查阅资料获知,Na2CO3溶液遇指示剂变色与NaOH溶液相同,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不正确。乙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他认为已完全变质。写出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他的猜想是。他用如下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猜想: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填化学式)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填化学式)四、综合题18.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g氢氧化钠溶液与50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4练习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A【解析】解:A.稀硫酸显酸性,甲不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B.乙不一定是氧化铜,故B正确;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故D正确。故选:A。4.【答案】C5.【答案】A6.【答案】B【解析】【分析】①根据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应注意的“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即可判断的正误;②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即可判断②的正误;③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步骤即可判断③的正误;④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即可判断;⑤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即可判断;⑥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即可判断;⑦根据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即可判断;⑧根据加热器皿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即可判断.【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因此①不正确;滴管的使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因此②不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放进烧杯里,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并用玻璃棒不停得搅拌,因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在量筒中稀释硫酸,因此③不正确;使用天平称量时:右放砝码,左放物体,因此④正确;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因此⑤不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因此⑥不正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因此⑦正确;给烧瓶,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底部应垫加石棉网,使其均匀受热,因此⑧不正确;故选B.【点评】我们在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而是用灯帽盖灭.若用嘴吹灭易引起酒精灯爆炸.同时,我们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7.【答案】D8.【答案】B9.【答案】C10.【答案】C二、填空题11.【答案】CO,CO2【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根据碳酸盐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先关闭b,打开a,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由左侧导管通入,充分反应后,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被吸收,只剩下一氧化碳;然后关闭a,打开b,一段时间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的试剂和需要分离的气体会发生的反应,然后结合具体装置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解析】解:(1)图乙中曲线AB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13.【答案】(1)Mg+2HCl=MgCl2+H2↑;(2)Mg2+。【解析】解:(1)向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镁至反应完全,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2+H2↑。(2)图中的“”“〇”“”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有镁离子和氯离子”表示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答案为:(1)Mg+2HCl=MgCl2+H6↑;(2)Mg2+。14.【答案】(1)脱水(腐蚀)(2)H2O;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解析】【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浓硫酸中含有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强酸溶液中的酸分子不一定全部电离成离子,酸的强弱是相对的),所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俗称炭化,即腐蚀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殊性质;而在稀硫酸中,硫酸分子已经完全电离,所以不具有浓硫酸的特殊化学性质。【解答】(1)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制作竹片画时就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腐蚀)性,因为浓硫酸中含有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强酸溶液中的酸分子不一定全部电离成离子,酸的强弱是相对的),所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俗称炭化,即腐蚀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殊性质;而在稀硫酸中,硫酸分子已经完全电离,所以不具有浓硫酸的特殊化学性质。(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故答案为:(1)脱水(腐蚀)(2)H2O;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铜不能跟稀硫酸反应15.【答案】(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2)放热;(3)②。【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2)由溶液温度随加入HCl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AB段温度升高,则H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3)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结合图示可知,②是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纸条变红色;(2)放热;(3)②。【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16.【答案】(1)【提出问题1】气泡,CO2+2NaOH=Na2CO3+H2O;(2)【提出猜想】NaOH、Na2CO3;【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二;(3)【提出问题3】①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②大于;(4)【反思交流】将碳酸钠完全除去。【解析】【分析】(1)【提出问题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分析回答;(2)【提出问题2】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据此分析猜想二;【实验探究2】为了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将碳酸钠完全出去,据此分析回答。(3)【提出问题3】①根据玻璃棒的应用分析回答;②根据迕的转化分析(4)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分析回答。【解答】解:(1)【提出问题1】由于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探究1】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2)【提出问题2】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是: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Na2CO3;【实验探究2】要探究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将碳酸钠除干净,所以实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实验探究3】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是反映充分进行。②根据实验流程和反应的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4)【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氧探究是否含有含有氢氧化钠,应将碳酸钠除去,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所以与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除去。故答为:(1)【提出问题1】气泡,CO2+2NaOH=Na2CO3+H2O;(2)【提出猜想】NaOH、Na2CO3;【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二;(3)【提出问题3】①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②大于;(4)【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