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高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 B.C. D.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时间比较长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D.作用范围相对局限3.肺炎双球菌的DNA中碱基T约占32%,关于肺炎双球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后A约占32% B.RNA中A约占32%C.DNA中(A+G)/(T+C)=1 D.DNA中C约占18%4.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B.中国是参与此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C.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3条染色体的DNA序列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5.果蝇(2n=8)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科研人员将XEY的雄蝇和XEXe的雌蝇杂交产生F1,F1中偶然发现一只三体果蝇XeXeY。该三体在形成配子时,性染色体中任意两条联会后分离,另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其他变异)()A.该三体果蝇的出现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Xe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B.该三体果蝇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C.该三体果蝇与正常果蝇杂交,子一代中出现三体果蝇的概率为1/2D.该三体果蝇的细胞中最多会出现18条染色体6.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D.植物细胞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7.土豆的块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3种,若让红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则F1全为红色块茎土豆植株。若让上述F1自交,则F2中红色块茎土豆植株、黄色块茎土豆植株和白色块茎土豆植株分别有120株、31株和10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豆块茎颜色不同可能是由细胞液中色素不同引起的B.土豆块茎的颜色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C.F2的红色块茎土豆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1/3D.让F2中的黄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子代出现黄色块茎土豆植株的概率为3/48.(10分)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A器官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二、非选择题9.(10分)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在细胞分裂分化,细胞程序性死亡,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某科研人员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EBR)预处理对大豆的耐高温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时间/d大豆产量组别111519232731正常对照组22.019.215.312.11018.9高温处理组22.910.38.16.54.43.2EBR预喷施后高温处理组22.421.123.424.124.224.8EBR预喷施后常温处理组22.314.616.217.218.317.1(1)BR在植物体内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低”或“较高”),植物体内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分泌BR的腺体。经观察发现,EBR处理过的大豆茎秆高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说明EBR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了大豆植株对高温的耐受性。(3)BR作为信息分子,会与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4)EBR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等优点。10.(14分)下图1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a、b表示有关的物质。图2为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2)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C中___________。(3)图1中如果b代表O2,则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Na+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5)图二中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若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___________(填“加速”或“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11.(14分)研究人员对小鼠的酒精成瘾机制进行了研究。(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时期处理成瘾前期第1~3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期第6~19天无限量供应水和15%酒精成瘾后期第20~22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据图可知,丙组小鼠的行为特点是_____,说明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_____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利用光遗传技术进行检验,实验组相关处理是第一组_____、第二组_____(填选项前字母)。A.以甲、乙组小鼠为实验材料B.另取接受过铃声训练的小鼠为实验材料C.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氯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钠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E.进行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F.在第4~5天和23~26天进行光激发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上述研究的应用前景_____。12.酵母菌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YPD进行培养。YPD又叫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其配方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酵母膏是指采用新鲜酵母为原料,经酶解自溶、分离过滤、浓缩而得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色的膏状物。请回答:(1)YPD中为酵母菌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一位同学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土壤中的酵母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选用后者测定菌体密度时,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对酵母菌的扩大培养过程中,将发酵液稀释107倍后,每个平板使用0.1毫升进行接种,理论上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________时,可认为发酵液达到每毫升6×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杂交组合,可以根据杂交组合中的遗传图解进行解答,或者根据产生的配子进行判断,再根据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得出正确的答案。【详解】A、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A正确;B、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B正确;C、由于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B,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A和B的基因,后代不会有Aabb的个体,C错误;D、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C。2、B【解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反应速度迅速的是神经调节,A错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B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错误;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相对局限,D错误。3、B【解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分子为双链结构,A=T,G=C,RNA分子为单链结构。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则DNA复制后的A约占32%,A正确;B、由于RNA为单链结构,且RNA是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来,故RNA中A不一定占32%,B错误;C、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C正确;D、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则A=T=32%,G=C=(1-2×32%)/2=18%,D正确。故选B。4、C【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A正确;B、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其中中国是参与此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B正确;C、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DNA序列,C错误;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D正确。故选C。5、B【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三体果蝇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多,不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XEY×XEXe,则该三体果蝇XeXeY的出现是因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e基因没有分离导致,A正确;B、三体果蝇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整条染色体变异不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错误;C、该三体果蝇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XeXe、Xe、XeY、Y,与正常果蝇杂交,后代有1/2的概率是三体果蝇,C正确;D、三体果蝇含有9条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在有丝分裂后期出现18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B。6、C【解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受精卵分化程度低,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全能性最高,A正确;B、生物体内的体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程度高,因此全能性不能表达,B正确;C、卵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卵细胞的全能性相较于受精卵低,两者全能性不同,C错误;D、植物细胞在离体状态及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个体,能表现出全能性,D正确。故选C。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称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土豆块茎颜色的不同可能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A正确;B、题干中F2的分离比为12:3:1可判断出,土地块茎的颜色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可假设相关基因分别为A、a、B、b),B正确;C、F2的红色块茎土豆占12份,其中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1/3,C正确;D、F2中的黄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aaB_×aabb),黄色块茎土豆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子代出现黄色块茎土豆植株(aaB_)的概率为1/3+2/3×1/2=2/3,D错误。故选D。8、C【解析】分析图形:该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图.其中,A为下丘脑,B为甲状腺,C为浆细胞,D为T细胞,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中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B、A为下丘脑,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参与体液调节,神经部参与神经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正确;C、C为浆细胞,其来源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分化,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也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C错误;D、由图可知,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较低②.没有③.EBR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2)增强(3)①.受体②.(特定)基因(4)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高温会使大豆产量下降;EBR预喷施后高温处理可以缓解高温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甚至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若是EBR预喷施后常温处理,大豆产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温处理组,但低于EBR预喷施后高温处理组。【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所以BR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植物中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植物激素是某些部位的细胞产生的。EBR处理过的大豆茎秆高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EBR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小问2详解】对比高温处理组和EBR预喷施后高温处理组的数据可知,EBR增强了了大豆植株对高温的耐受性。【小问3详解】BR作为信息分子,会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小问4详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掌握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答题。10、(1).D(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D(4).神经—体液—免疫(5).反射(6).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7).(一定的)流动性(8).加速【解析】分析图1可知,A和D之间、A和C之间为双向箭头,A和B之间以及B和C之间为单向箭头,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內液。分析图2可知,突触前膜吸收的钙离子可促进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详解】(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根据分析可知,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D细胞内液。(2)A为组织液、C为血浆,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图1中如果b代表O2,由于氧气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而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所以D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是最低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当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Na+内流导致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5)图二中过程①为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突触前膜对钙离子吸收增加,则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速率会加快。【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以及兴奋传递的过程,考查内环境和兴奋传递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兴奋传递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1、①.条件反射②.反射弧③.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④.突触⑤.BCEF⑥.BDEF⑦.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具体描述无论在有无苦味物质时的酒精摄入情况亦可,结果要与前面分组对应)⑧.研究人脑是否有类似机制,预测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瘾;开发能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这种反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图中显示丙组小鼠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说明丙组小鼠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丙组小鼠的相关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成瘾。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为了探究上述推测的正确与否,设计实验,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相关神经元是否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实验相关处理是第一组BCEF、第二组B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