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使用抗PD﹣1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PD﹣1抗体可直接杀死癌细胞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C.抗PD﹣1抗体作用于T细胞而不作用于癌细胞D.PD﹣L1蛋白和PD﹣1蛋白均可与抗PD﹣1抗体结合2.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3.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可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憨尿”,说明排尿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小脑5.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B.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D.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6.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7.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实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眉螺类沙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4鹤鹬16786403600502525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3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陵荒草带,宽度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A.四种鸟类觅食生境的策略不同,其中青脚鹬的觅食范围更宽B.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C.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因它们都捕食螺类D.描述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需要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食物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8.(10分)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人平台期后,进人平稳下降阶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B.CO2、S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D.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二、非选择题9.(10分)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顶勾(如图1),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为研究生长素(IAA)与顶端弯曲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图2为科研人员测定的不同实验组顶勾内外侧细胞长度的结果,并推测不同浓度的IAA可能通过TMK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3)。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种子萌发时,顶端产生的IAA运输到下胚轴的过程为_______运输,该过程_______(填“是”或“否”)需要消耗能量。(2)根据图2推测,tmk突变体比野生型顶勾弯曲角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TMK基因的作用是使下胚轴顶勾处的弯曲角度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3)根据图3分析:当IAA浓度较高时,_______被剪切,然后该物质进入细胞核,使_______磷酸化,最终抑制了_______,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10.(14分)下列是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上述实验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___________(填尖端或尖端下部)(2)上述实验中,甲组起___________作用。(3)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乙、丙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直立生长B.不生长不弯曲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4)甲、丁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后,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这是由于向光侧与背光侧的某种化学物质分布____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称为___________,其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作用。11.(14分)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来源于_______。(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分别是___________kJ·m-2·y-1、______________________kJ·m-2·y-1。(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按照理论上最高的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增加100kJ,则需要的生产者同化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kJ。(5)图中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图中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能量之中。12.图1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回答:(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某一区域,进而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_____,使下丘脑中的_____兴奋性降低,进而在神经垂体中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_____、分化为记忆细胞和_____细胞。(4)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5)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6)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7)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人体感染HIV后,两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_____,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A、抗体具有专一性,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抗PD-1抗体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T细胞重新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并不是抗体直接杀死癌细胞,A错误;B、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B错误;C、据题意,抗PD-1抗体作用于T细胞而不作用于癌细胞,C正确;D、只有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可与抗PD-1抗体结合,D错误。故选C。2、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C是生产者,A和B都是消费者,且B的数量先于A的数量减少和增加,说明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根据ABC三个曲线可知,种群B在5到7年期间,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导致数量下降;A和B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群落是指这一个地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对应的食物链为C→B→A,故A正确;B、种群B在3~7年数量下降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有关,故B正确;C、由于B和A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正确;D、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而A、B、C三个种群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故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A、该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A正确;B、农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B正确;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尤其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C【解析】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详解】A、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可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错误;C、排尿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大脑,D错误。故选C。5、C【解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如果神经递质不能释放,则兴奋不能传至突触后膜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详解】A、依题意可知: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中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所致,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确;C、由题意知,阻滞突触间隙的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因此钙离子内流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神经—肌肉接头是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接触的部位,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D正确。故选C。6、B【解析】一玉米幼苗水平放置固定在支架上,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玉米幼苗各部位均匀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该幼苗茎和根的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在根部均匀分布,根水平生长。暗室内的光源通过透光孔照射到该幼苗的茎部,导致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茎的背光侧生长速度快,所以茎向下弯曲生长。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以题意中的“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和图示中的“光源位置”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和植物茎的向光性的原因分析作答。7、B【解析】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均有出现;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头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故4种水鸟中,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最窄,A正确;B、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B错误;C、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的觅食生境和食物种类都有交叉,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既有食物上的竞争也有空间资源的竞争,C正确;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描述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需要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食物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D正确。故选B。8、B【解析】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详解】A、目前由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大于消耗量,因此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仍在增加,A正确;B、SO2引起酸雨,不是全球气候变暖,B错误;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大气中CO2,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C正确;D、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温上升,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极性##主动②.是(2)①.tmk突变体比野生型顶勾弯曲处内侧细胞长度更大②.增大(3)①.TMK蛋白C端②.蛋白X③.促进生长基因的表达(转录)【解析】1、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环节。【小问1详解】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其原因是:种子萌发时,顶端分生组织产生的IAA运输至下胚轴处,该过程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小问2详解】据图2分析,三种植株顶勾弯曲处外侧细胞长度基本相同,这是细胞水平的检测,但内侧细胞长度野生型最短,tmk突变体最长;由此说明,tmk突变体顶勾弯曲度改变的原因是其顶勾弯曲处内侧细胞生长加快所致。由于转入TMK基因的tmk突变体的内侧细胞长度处于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可推测TMK基因的作用是使下胚轴顶勾处的弯曲角度增大。【小问3详解】分析图3可知,在IAA浓度较高时,TMK蛋白C端可以被剪切,该物质进入细胞核,使蛋白质X发生磷酸化,抑制促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最终使生长因子的合成减少,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点睛】本题通过实验主要考查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的两重性、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1).尖端(2).对照(3).B(4).A(5).不均匀(6).生长素(7).促进【解析】1、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尖端,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向光侧生长素少,则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植物弯向光源生长。2、分析题图可知,甲弯向光源生长;乙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不弯曲;丙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锡箔罩,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但是存在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丁存在尖端,且尖端能接收到单侧光照,弯向光源生长。【详解】(1)丙、丁两组的变量是锡箔罩遮盖的位置,丙组锡箔罩遮盖尖端,尖端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丁组锡箔罩遮盖尖端一下,弯向光源生长。上述实验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上述实验中,甲组是自然状态下的,是对照组。(3)乙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不弯曲,故选B;丙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黑纸罩,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射,但是存在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直立生长,故选A。(4)甲、丁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后,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这是由于向光侧与背光侧的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分布少,背光侧分布多,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称为生长素,其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1、①.太阳光能和有机物输入②.1.12×105③.1.8×104④.14.3⑤.13.9⑥.2500⑦.0.5【解析】分析题图: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外界有机物输入,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根据题图数据,先推算出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0.05+0.25+2.1+5.1=7.5×103kJ/m2•y-1,再推算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05+0.25+2.1+5.1-5+4+9+0.5=16×103kJ/m2•y-1(包括外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2kJ/m2•y),最后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0.05+0.25+2.1+5.1-5+4+9+0.5-2+70+23+3=110×103kJ/m2•y-1,进而计算相关传递效率。【详解】(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包括太阳光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由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同化量为(5.1+2.1+0.25+0.05)×103kJ·m-2·y-1=7.5×103kJ·m-2·y-1,其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7.5-5.0)×103kJ·m-2·y-1=2.5×103kJ·m-2·y-1,则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2)×103kJ·m-2·y-1=18×103kJ·m-2·y-1,其中来自生产者的同化量为(18-2)×103kJ·m-2·y-1=16×103kJ·m-2·y-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23+70+3+16)×103kJ·m-2·y-1=112×103kJ·m-2·y-1=1.12×105k·m-2·y-1,植食性动物同化量为18×103kJ·m-2·y-1=1.8×104kJ·m-2·y-1。(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104÷(1.12×105)×100%≈14.3%;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