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其形成过程为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幼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死亡的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上述真菌与蝙蝠蛾幼虫的关系属于()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原始合作2.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3.人受到惊吓时,机体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同时还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下列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后者不需要C前种方式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4.下列有关不同生物群落生物的叙述,均错误的一项是()①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并能充分利用光能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开放的多数是虫媒花③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芽有鳞片,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⑤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⑥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易位导致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且对生物自身都是不利的C.不同品种的豌豆杂交会因基因重组而产生新基因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一般由基因重组导致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所示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对芽生长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如图开展萘乙酸(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往往在正式实验之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农业生产上用浓度较小的萘乙酸溶液适宜采用_______法处理,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地弯曲部位除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植物的向光性对植物叶片生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8.(10分)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免疫过程,m、n代表相关免疫器官,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n表示的场所是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2)在图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形成e、d、k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3)在图2中,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在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其中表示抗原X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的曲线是________。判定的依据是在第8天注射抗原X时刺激了图1中_______(填字母)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________(填字母)。(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器官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___________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生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__________组动物体内能完好保存,当我们再次输入__________后结果就与对照组一样了。9.(10分)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表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编号1234567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0(清水)10-1410-1210-1010-810-610-4平均根长(cm)2.22.83.64.86.35.03.1(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2)对于黄豆根、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________,图二中对生长素更敏感的是__________。如果黄豆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通过一定方法测得黄豆幼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_。(3)图一的结果说明植物各种激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其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4)根据预实验得到的数据,在浓度___________之间再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10.(10分)下面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d、e、f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_____。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传递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它是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3)图乙中兴奋在A和B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1)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已知III-13致病基因只来自于II-8,则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此时II-6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甲病基因,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详解】真菌侵入幼虫体内后,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而自身可在来年夏季萌发,因此,属于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的现象,即寄生。故选C。2、B【解析】A.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①处插入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②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AG,对应谷氨酸,B正确;C.③处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C错误;D.④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D错误;3、C【解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详解】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后者也需要依赖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B错误;C、前种方式为神经调节,其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C正确;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慢,因此持续时间长,D错误。故选C。4、B【解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详解】①在热带雨林中,高大乔木生长繁茂,其中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从而获得光能,①正确;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多风,开放的多数是风媒花,②错误;③落叶阔叶林中植物的芽具有鳞片,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③错误;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利于吸收水分,④正确;⑤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如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⑤错误;⑥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因此,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⑥正确。故选B。5、D【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不一定都是不利的,B错误;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D、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一般由基因重组导致,D正确。故选D。6、C【解析】1、由图可知,甲可能为草本植物,乙可能为灌木,丙可能为乔木。2、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造成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植物:光照强度;动物:食物、栖息场所等。森林群落分层的意义在于减缓竞争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详解】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甲、乙、丙之间有重复的生态位,所以有竞争关系。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分层的意义在于减缓竞争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C、退耕还林后群落一般会有以下发展:低矮的草本藤本植物----中等高度的草本乔本灌木----高大的乔本植物。但是在这个演替过程中,只有谁更占优势,而没有谁灭绝谁的问题。由图中也可以看出,除了最开始乙丙两群落没有出现的时期之外,其他时候三个群落都是共存的,C错误;D、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稳定性越来越高,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促进②.促进(2)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①.浸泡②.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4)①.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②.有利于植物叶片吸收更多阳光,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不同浓度对植物各器官的影响(促进或抑制生长)是不同的。对不同器官来说,都有各自对应的使生长最旺盛的生长素浓度,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依次减弱。【小问1详解】图中看出,中间横轴以上表示促进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图中看出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探究萘乙酸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往往先设计预实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小问3详解】在农业生产上用浓度较小的萘乙酸溶液适宜采用浸泡法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的注意事项: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②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③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小问4详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于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植物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叶片吸收更多阳光,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的积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8、①.骨髓②.f、Y③.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④.B⑤.k⑥.Y⑦.m⑧.排斥反应⑨.实验⑩.T淋巴细胞【解析】(1)图1所示过程为体液免疫,n表示的场所是骨髓,其中Y为抗体,f为淋巴因子,二者均为免疫活性物质。(2)在图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形成e、d、k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3)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注射抗原Y属于初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慢、数量少,对应曲线C;而注射抗原X属于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所以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对应曲线B。(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图1中m胸腺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排斥反应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生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实验组动物体内能完好保存,当我们再次输入T淋巴细胞后结果就与对照组一样了。【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1).吲哚乙酸(2).两重性(3).不同(4).根(5).大于m小于2m(6).脱落酸(7).10-10~10-6

mol/L【解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对于黄豆根、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一般不相同。根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然后是茎,所以图二中对生长素更敏感的是根。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小于2m大于m。(3)由图一可知,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减少,说明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4)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时,平均根长最长,但不能说明浓度10-8mol/L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10-10-10-6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进一步实验。【点睛】本题借助图表,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和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功能,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和表格,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0、(1).反射(2).效应器(3).负电位(4).神经递质(5).高尔基体(6).细胞膜(突触前膜)(7).胞吐(8).改变(9).单向(10).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结构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有神经节)、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