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杨浦高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为二倍体玉米培育成多倍体植株的过程。在筛选多倍体幼苗时,需观察统计幼苗1、幼苗II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对观察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制片时轻轻按压使根尖细胞分散成单层C.在显微镜下选择根尖成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D.统计幼苗I和幼苗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B.蓝藻和黑藻都是原核生物,两者细胞中均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为大分子物质,释放方式为胞吐B.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真核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突变后的基因都能传递给子代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会导致性状改变5.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6.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C.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液中D.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7.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但将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土壤中,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的碳储量,减缓了温室效应的加剧C.有机肥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属于碳循环的过程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农田中施加氮肥8.(10分)下列有关人口增长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经济发达地区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中甲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过程,DNA独特的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保证了该过程能够准确地进行。(2)图中乙过程是__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3)参与丙过程的⑤是__________。10.(14分)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二道防线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填写非特异性免疫或者特异性免疫)(2)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与宿主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3)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①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11.(14分)运用所学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_____。A.乙酸B.乙醇C.吲哚乙酸D.乙烯(2)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3)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端,即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4)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由于芽能产生_____。12.下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下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3)研究人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对观察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后再观察,A正确;B、制片时轻轻按压使根尖细胞分散成单层,避免细胞多层重叠,不利于观察,B正确;C、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应该选择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C错误;D、统计幼苗Ⅰ和幼苗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对比观察幼苗Ⅱ是否已经成功诱导染色体加倍,D正确。故选C。2、C【解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黑藻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C、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无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生物膜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膜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错误。故选C。【点睛】3、B【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反复分枝,分子末端膨大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详解】A、神经递质为小分子物质,A错误;B、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会导致突触后膜膜面积增大,C错误;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4、C【解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B错误;C、基因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所以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C正确;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所以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故选C。5、B【解析】黄色圆粒(YyRr)自交F1中:F1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色圆粒):一显一隐(黄色皱粒):一隐一显(绿色圆粒):双隐(绿色皱粒)=9:3:3:1。①双显(黄色圆粒):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②一显一隐(黄色皱粒):1/16YYrr、2/16Yyrr;③一隐一显(绿色圆粒):1/16yyRR、2/16yyRr;④双隐(绿色皱粒):1/16yyrr。【详解】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错误;B、黄色圆粒(YyRr)自交F1中,单独看Y/y,Y:y=1:1,单独看R/r,R:r=1:1,因此,其产生的精子中,YR:yr=1:1,B正确;C、F1产生的YR的卵细胞的数量要少于YR的精子数量,C错误;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6、C【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详解】A、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A正确;B、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稳态,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B正确;C、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可能会出现在淋巴液中,C错误。D、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D正确;故选C。7、A【解析】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详解】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能变成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同时释热能,但热能是生物无法利用的能量,而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可作为肥料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显然,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矿质营养,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因而增加了土壤的碳储量,与秸秆焚烧过程相比,减缓了温室效应的加剧,B正确;C、有机肥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属于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中的过程,是碳循环的一个环节,C正确;D、氮虽然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农田中施加氮肥,因为农作物的产量被人们从农田中收走减少了进入土壤中的氮元素,因而需要不断施肥,D正确。故选A。8、D【解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详解】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非洲,A错误;B、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增长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B错误;C、人口发展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所以并不是人口发展越慢越好,C错误;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双螺旋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①.转录②.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核糖体【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图乙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小问1详解】图中甲过程是DNA复制,该过程以DNA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利用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形成2个相同的DNA分子,该过程中,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该过程能够准确地进行,因此DNA复制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是一模一样的。【小问2详解】图中乙过程是转录,发生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该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除C-G、G-C,T-A外,还有A-U,形成的产物是RNA,因此该过程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小问3详解】参与丙翻译过程的⑤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点睛】熟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的场所、条件、原料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①.一②.非特异性免疫(2)①.细胞免疫②.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3)①.细胞因子②.抗体③.⑤④.细胞外液⑤.神经—体液调节【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所以可以利用康复者的血清对患者进行治疗。【小问1详解】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是由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完成的,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T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小问3详解】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②是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浆细胞,即⑤,其功能是分泌抗体。物质B是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抗体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细胞外液。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直接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11、(1).C(2).两重性(3).上(4).下(5).生长素【解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故选C。(2)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