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在做引体向上时,手上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组织液 B.淋巴 C.细胞液 D.细胞内液2.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细胞b是B细胞,细胞c是T细胞C.物质乙能进入被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中,与病毒特异性结合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科研人员使用某种化学药剂处理水稻,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携SW1基因的新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了生物的性状B.培育“IR8水稻”新品种的全过程中,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在育种时,携SW1基因的新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子代全为既高产又抗倒伏的个体D.“IR8水稻”拥有高产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4.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中含有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2 B.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5、4C.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2、1 D.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4、45.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1所示,在图中a处给予适宜刺激时,发生图2、3所示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膜电位画法有错误的是图3B.图2兴奋部位膜内外均有Na+、K+C.图1可说明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外侧两点间电位相等D.图2中兴奋部位会形成局部电流,直接原因是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同6.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不同C.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某些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D.胞间连丝在相邻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顶端弯钩是双子叶种子黑暗条件下萌发后,幼苗的下胚轴顶端形成的弯曲结构。顶端弯钩与闭合的子叶共同保护脆弱的幼苗顶端分生组织,促进萌发幼苗出土。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茉莉素与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用MS培养液(植物生长的完全培养液)、乙烯、茉莉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茉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顶端弯钩的弯曲程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3)茉莉素与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协同作用”或“效果相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8.(10分)某种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多年生植物,其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雌花位于植株茎秆中部周围,该植物籽粒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易感病(E)对抗病(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现有一植株Q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易感病:非糯性抗病:糯性易感病:糯性抗病=6:3:2: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物的雄花位于植株顶部的意义是________,该植物花着生位置的特性是________的结果。(2)植物Q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不存在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若要确定F1中某非糯性抗病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快速检测的实验方法,实验的思路是_________。9.(10分)2020年3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防控科研工作时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难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类彻底战胜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当前,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行了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意味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__________道防线。(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4)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__________。(5)若新冠病毒疫苗已研制成功,且需要两次接种,即第一次接种产生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10.(10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获得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育种。(2)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和结论。)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人在饥饿寒冷刺激下,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____________,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机体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减少热量的散失,导致面色苍白。参与上述调节的组织和器官,在神经系统中有大脑皮层、_____________、垂体,内分泌腺主要有____________和肾上腺等。人在寒冷刺激时注意力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在做引体向上时,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A正确。故选A。2、D【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乙分别是淋巴因子和抗体,因此该过程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详解】A、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物质甲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B错误;C、物质乙是抗体,不能进入被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中,C错误;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记忆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D。3、A【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SW1基因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A正确;B、科研人员使用某种化学药剂处理水稻,产生了新基因SW1,说明该过程还存在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携SW1基因的新品种作为亲本与其它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这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在育种时,该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故子代不全为既高产又抗倒伏的个体,还需进行筛选,C错误;D、“IR8水稻”拥有高产和抗倒伏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4、D【解析】A、烟草核酸有DNA和RNA,烟草花叶病毒只含RNA,噬菌体只含DNA,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1,A错误;B、DNA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有4种核糖核苷酸,故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4、4,B错误;C、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1、1,C错误;D、DNA有4种碱基:ATCG,RNA有4种碱基:AUCG,二者有3种碱基相同,故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4、4,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图1表示刺激a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图2表示兴奋传至左侧接线柱,左侧接线柱位置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指针向左偏转,图3表示动作电位传至右侧接线柱位置,右侧接线柱位置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图示只画了右侧接线柱部分膜电位发生了变化,上半部分的膜电位也应该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图中膜电位画法有错误的是图3,A正确;B、图2兴奋部位膜内外均有Na+、K+,Na+、K+在膜两侧的分布不均是膜电位产生的基础,B正确;C、图1指针不偏转,可说明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外侧两点间电位相等,C正确;D、图2中兴奋部位会形成局部电流,直接原因是细胞膜内、外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D错误。故选D。6、C【解析】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高等植物细胞才存在胞间连丝。【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其不能进入线粒体内,所以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A正确;B、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载体蛋白,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B正确;C、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其具有选择性,不是自由进出,C错误;D、胞间连丝是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特殊通道,对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对照(2)①.减少②.丙与甲相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丁与甲、乙相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3)①.效果相反②.乙组比甲组弯曲程度大,丙组比甲组弯曲程度小【解析】图中表示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现象的影响,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小问1详解】实验中甲组没有添加乙烯和茉莉素,所以作为空白对照。【小问2详解】将甲组和丙组进行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说明茉莉素可以减少顶端弯钩的弯曲程度。【小问3详解】将甲乙丙三组进行比较,乙组添加乙烯比甲组弯曲程度大,丙组添加茉莉素比甲组弯曲程度小,说明茉莉素与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关系是效果相反。【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物质对“顶端弯钩”产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8、(1)①.有利于传粉②.长期自然选择(或长期进化)(2)①.AaEe##EeAa②.6③.AAEE、AaEE、aaEE④.基因E纯合时致死(或含有基因E的花粉和含有基因E的卵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3)待该植株开花后,分离花粉,对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花粉的颜色,(或统计呈蓝色和红褐色花粉的数量及比例)【解析】植株Q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易感病∶非糯性抗病∶糯性易感病∶糯性抗病=6∶3∶2∶1,F1中非糯性∶糯性=3∶1,易感病∶感病=2∶1,所以Q的基因型是AaEe,且EE致死。【小问1详解】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也有利于植株传粉,着花的位置是长期自然选择或长期进化的结果。【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Q的基因型是AaEe,由于EE致死(基因E纯合时致死),所以F1基因型有3×2=6种;不存在的基因型有AAEE、AaEE和aaEE。【小问3详解】由于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性抗病植株基因型有AAee或Aaee,因此待该植株开花后,分离花粉,对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花粉的颜色。如果花粉全为蓝色的,则是AAee,如果既有蓝色又有红褐色,则基因型是Aaee。【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根据题干的比例判断出基因型,和致死的基因是该题的难点。9、(1).第一和第二(2).效应T细胞(3).浆或效应B(4).抗体(5).吞噬细胞(6).体液免疫(7).保护易感人群(8).第二次接种的疫苗会与第一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被清除【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大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第二道防线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某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意味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所凝集,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体液免疫。(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特异性免疫属于体液免疫。(4)易感人群接种该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5)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后,需要两次接种,即第一次接种产生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其原因是第二次接种的疫苗会与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被清除。【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单倍体(2).C(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方法1: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的F1,再让F1自交的F2,统计子代性状表现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后代性状表现(5).方法1: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方法2: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是两亲本杂交后,再让子一代自交,属于杂交育种;B组是两亲本杂交后,用子一代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C组用γ射线处理亲本,进行人工诱变,属于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1)B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