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与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857第1章煤炭资源概述 3167241.1煤炭的形成与分类 3235831.1.1褐煤 486601.1.2烟煤 468231.1.3无烟煤 4281081.2煤炭的分布与储量 4105431.2.1我国煤炭分布特点 4203551.2.2我国煤炭储量 4118401.3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419279第2章煤炭开采与加工 4320022.1煤炭开采技术与方法 5284732.1.1地下开采 5237612.1.2露天开采 5309132.2煤炭洗选与加工 588262.2.1煤炭洗选 5270402.2.2煤炭加工 5205892.3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与治理 530042.3.1环境影响 5239042.3.2治理措施 59646第3章煤炭利用技术 6320633.1煤炭燃烧技术 6277893.1.1煤炭燃烧基本原理 6261993.1.2煤炭燃烧设备 6258053.1.3煤炭燃烧优化 674543.2煤炭转化技术 6131833.2.1煤炭气化技术 6253583.2.2煤炭液化技术 7108093.2.3煤炭焦化技术 724023.3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7274853.3.1煤炭洗选技术 7119623.3.2煤炭脱硫技术 7127133.3.3煤炭脱硝技术 7263583.3.4煤炭固废处理技术 723858第4章能源管理体系 717324.1能源管理概述 7146414.1.1能源管理的内涵 7227034.1.2能源管理的目标 8187714.1.3能源管理的原则 8286064.2能源管理体系构建 888074.2.1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8112284.2.2能源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8127034.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9262684.3.1认证流程 9119734.3.2注意事项 913087第5章煤炭市场分析 964065.1煤炭市场供需分析 9128335.1.1供需现状 9233745.1.2影响因素 9172755.1.3未来趋势 10236245.2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10267755.2.1成本因素 1080525.2.2市场供需 1019655.2.3政策调控 1020475.2.4国际煤炭价格 10321955.3煤炭市场竞争格局 1049225.3.1企业竞争 1076165.3.2区域竞争 10204485.3.3品种竞争 1027928第6章能源政策与法规 10165346.1我国能源政策概述 10130206.1.1政策背景 1128786.1.2政策目标 11215476.1.3政策措施 1192416.2煤炭行业政策分析 1144476.2.1煤炭政策背景 11232476.2.2煤炭政策目标 1144556.2.3煤炭政策措施 1184016.3能源法律法规体系 12218066.3.1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12234756.3.2主要能源法律法规 12151066.3.3能源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 1227503第7章煤炭企业运营管理 12149267.1煤炭企业组织结构 1229947.1.1高级管理层 125597.1.2中层管理层 12124537.1.3基层管理层 13147667.1.4技术部门 13170947.1.5职能部门 13221667.2煤炭生产管理 13314427.2.1矿井建设 13266957.2.2采矿工艺 13260737.2.3生产计划与调度 13240657.2.4安全生产 1368817.3煤炭销售与物流管理 13195597.3.1煤炭销售管理 13140317.3.2物流管理 1452087.3.3质量管理 1462547.3.4信息化管理 147498第8章煤炭安全生产管理 14260558.1煤矿安全生产概述 14101918.1.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4279478.1.2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484278.1.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4183348.2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 14259508.2.1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 1439718.2.2煤矿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571938.2.3煤矿安全装备应用 15219418.3煤矿安全管理与培训 15188028.3.1煤矿安全管理 1542218.3.2煤矿安全培训 1522538.3.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1523285第9章煤炭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522749.1煤炭环境保护 15207069.1.1环境保护概述 1517239.1.2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5292009.1.3煤炭环境保护措施 1597649.2煤炭企业节能减排 1645149.2.1节能减排概述 16148879.2.2煤炭企业节能技术 16146019.2.3煤炭企业减排技术 16263059.3煤炭绿色开采与利用 16254609.3.1绿色开采技术 1633229.3.2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16240549.3.3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1615622第10章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478110.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16155710.2煤炭行业科技创新 172688510.3煤炭行业未来展望 17第1章煤炭资源概述1.1煤炭的形成与分类煤炭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之一,其形成过程始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沼泽森林。这些森林在地质历史长期埋藏、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了煤炭。根据煤炭的变质程度,可将其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1.1.1褐煤褐煤是煤炭中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其含水量较高,热值较低,燃烧时火焰较长。褐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云南等地。1.1.2烟煤烟煤是煤炭中变质程度中等的一种,热值较高,燃烧时火焰较短。烟煤在我国分布广泛,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1.1.3无烟煤无烟煤是煤炭中变质程度最高的一种,具有高热值、低硫、低磷等特点,燃烧时几乎无烟。无烟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西、贵州等地。1.2煤炭的分布与储量煤炭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我国煤炭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根据我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约为1145亿吨,占全球煤炭资源总量的13.3%。1.2.1我国煤炭分布特点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总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是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份,南方地区煤炭资源相对较少。1.2.2我国煤炭储量我国煤炭储量较大,但可采储量相对有限。截至2018年底,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622.9亿吨,其中,经济可采储量为431.4亿吨。1.3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煤炭在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煤炭行业需加强能源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第2章煤炭开采与加工2.1煤炭开采技术与方法2.1.1地下开采煤炭地下开采主要包括房柱式、长壁式及短壁式开采等方法。各类开采方法有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在选择开采方法时,需综合考虑煤层厚度、倾角、地质构造等因素。(1)房柱式开采:适用于煤层厚度较大、倾角较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2)长壁式开采:适用于煤层厚度较大、倾角较小、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情况。(3)短壁式开采:适用于煤层厚度较小、倾角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2.1.2露天开采露天开采主要包括剥离、采煤、排土三个阶段。根据地形、煤层厚度及倾角等条件,可采用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拉斗铲倒堆等开采方式。2.2煤炭洗选与加工2.2.1煤炭洗选煤炭洗选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矸石、灰分、硫分等有害杂质去除,提高煤炭质量的过程。主要包括跳汰、浮选、重介质等洗选方法。2.2.2煤炭加工煤炭加工主要包括破碎、磨煤、筛分、成型等过程。加工后的煤炭产品可分为原煤、精煤、块煤、末煤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2.3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与治理2.3.1环境影响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破坏:地下开采导致地表沉陷、裂缝;露天开采破坏地形、植被。(2)水资源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体污染。(3)大气污染: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4)生态环境破坏:煤炭开采破坏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2.3.2治理措施针对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土地复垦: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平整、植被恢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水资源保护:加强矿区水文地质调查,优化矿井排水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3)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废气治理,保证达标排放。(4)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恢复矿区生态环境。(5)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第3章煤炭利用技术3.1煤炭燃烧技术3.1.1煤炭燃烧基本原理煤炭燃烧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煤炭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能。煤炭燃烧过程主要包括干燥、热解、氧化和还原四个阶段。3.1.2煤炭燃烧设备煤炭燃烧设备主要包括锅炉、焚烧炉等。在选择煤炭燃烧设备时,应根据煤炭品种、燃烧方式、热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1.3煤炭燃烧优化为提高煤炭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燃烧优化:(1)合理配煤,保证煤炭质量稳定;(2)改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3)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实现燃烧过程自动化;(4)加强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3.2煤炭转化技术3.2.1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气化技术是将固体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等气化方式。煤炭气化具有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优点。3.2.2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是将固体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煤炭液化可以提高煤炭的能源密度,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3.2.3煤炭焦化技术煤炭焦化技术是将煤炭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其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的一种技术。煤炭焦化过程中,可获得焦炭、焦油、粗苯等化工原料。3.3煤炭清洁利用技术3.3.1煤炭洗选技术煤炭洗选技术是通过物理方法对煤炭进行分选,去除矸石、硫铁矿等杂质,提高煤炭质量。煤炭洗选可降低原煤中硫分、灰分等有害成分,减少燃煤污染。3.3.2煤炭脱硫技术煤炭脱硫技术是降低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干法脱硫、湿法脱硫等。脱硫后的煤炭可显著减少大气污染。3.3.3煤炭脱硝技术煤炭脱硝技术是降低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技术。3.3.4煤炭固废处理技术煤炭固废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粉煤灰利用、煤矸石处置、脱硫石膏利用等。通过合理处理煤炭固废,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4章能源管理体系4.1能源管理概述能源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全面性的管理活动,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大户,加强能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将从能源管理的内涵、目标、原则等方面进行概述。4.1.1能源管理的内涵能源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能源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4.1.2能源管理的目标(1)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3)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4.1.3能源管理的原则(1)法制原则:遵循国家能源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能源管理活动的合法性。(2)系统原则:从企业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能源管理。(3)科学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能源管理,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4.2能源管理体系构建能源管理体系是煤炭企业实现能源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阐述。4.2.1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步骤(1)制定能源管理方针:明确企业能源管理的目标和方向。(2)建立能源管理组织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和权限。(3)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包括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效率评价、能源节约措施等方面的规定。(4)实施能源管理措施:根据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管理活动。(5)监测与评价: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6)持续改进:根据监测与评价结果,不断优化能源管理体系。4.2.2能源管理体系关键环节(1)能源消耗统计:准确统计能源消耗数据,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2)能源利用效率评价:分析能源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3)能源节约措施:制定并实施能源节约措施,降低能源消耗。(4)能源绩效考核:建立能源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4.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煤炭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信誉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介绍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和注意事项。4.3.1认证流程(1)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2)提交认证申请。(3)进行现场审核。(4)颁发认证证书。(5)实施认证后的监督审核。4.3.2注意事项(1)认证机构的选择:选择具有权威性、信誉良好的认证机构。(2)认证准备:认真准备认证所需资料,保证认证的顺利进行。(3)现场审核:积极配合认证机构的审核工作,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4)持续改进:根据认证结果,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第5章煤炭市场分析5.1煤炭市场供需分析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市场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煤炭市场供需进行分析。5.1.1供需现状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在供给侧,国家通过去产能、环保政策等手段,有效控制了煤炭产量;在需求侧,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增速放缓。总体来看,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5.1.2影响因素(1)政策因素:对煤炭行业的政策调控对市场供需产生重要影响,如去产能、限产、环保政策等。(2)经济因素:宏观经济状况、下游行业发展态势等都会影响煤炭需求。(3)运输因素: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对煤炭供需及价格产生重要影响。5.1.3未来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但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深入推进,煤炭消费量将逐渐减少。5.2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煤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成本、市场供需、政策调控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煤炭价格形成机制。5.2.1成本因素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税收成本。成本因素对煤炭价格具有基础性影响。5.2.2市场供需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煤炭价格的关键因素。当煤炭供应紧张时,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降。5.2.3政策调控通过去产能、限产等政策调控手段,影响煤炭市场供需,进而影响煤炭价格。5.2.4国际煤炭价格国际煤炭价格波动也会对我国煤炭价格产生影响,尤其是进口煤的价格。5.3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煤炭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体现在企业竞争、区域竞争和品种竞争等方面。5.3.1企业竞争煤炭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量、成本、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大型煤炭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5.3.2区域竞争不同区域的煤炭资源禀赋、运输条件和市场需求状况不同,导致区域间煤炭竞争格局存在差异。5.3.3品种竞争煤炭品种竞争主要表现在动力煤、焦煤和无烟煤等不同品种间的竞争。各品种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对煤炭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影响。第6章能源政策与法规6.1我国能源政策概述6.1.1政策背景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1.2政策目标我国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6.1.3政策措施为达成上述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1)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能力;(2)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3)实施能源节约优先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技术水平;(5)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市场体系;(6)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能源发展空间。6.2煤炭行业政策分析6.2.1煤炭政策背景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其政策制定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针对煤炭行业进行了系列政策调控,旨在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6.2.2煤炭政策目标煤炭行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6.2.3煤炭政策措施为实现煤炭政策目标,我国采取以下措施:(1)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2)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3)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4)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价格机制;(5)加强国际合作,拓展煤炭产业对外发展空间。6.3能源法律法规体系6.3.1法律法规体系概述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为核心,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6.3.2主要能源法律法规主要能源法律法规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6.3.3能源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为保证能源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加强了能源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明确了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保障了能源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各级及能源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能源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能源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为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煤炭企业运营管理7.1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其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7.1.1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负责企业的战略规划、决策和领导。主要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7.1.2中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负责企业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包括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7.1.3基层管理层基层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生产作业和现场管理,包括矿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等职务。7.1.4技术部门技术部门负责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安全生产,包括地质勘探、采矿设计、工程技术等岗位。7.1.5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各项支持服务,包括行政、人事、财务、审计、采购等部门。7.2煤炭生产管理煤炭生产管理是煤炭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1矿井建设矿井建设是煤炭生产的基础,包括矿井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矿井建设应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7.2.2采矿工艺采矿工艺是煤炭生产的关键,包括钻探、爆破、采煤、支护、通风等环节。企业应根据矿产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采矿工艺。7.2.3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煤炭生产管理的核心,包括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进度控制、设备维护等。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计划与调度体系,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7.2.4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应急预案,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7.3煤炭销售与物流管理煤炭销售与物流管理是煤炭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7.3.1煤炭销售管理煤炭销售管理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客户管理、合同签订、价格制定、售后服务等环节。企业应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7.3.2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包括煤炭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企业应合理规划物流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7.3.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煤炭销售与物流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煤炭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7.3.4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煤炭销售与物流管理的效率,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销售、物流、财务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第8章煤炭安全生产管理8.1煤矿安全生产概述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本节主要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概述。8.1.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定的安全生产压力。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降低了煤矿发生率。8.1.2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8.1.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监管、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社会监督等方面。各级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煤矿安全生产格局。8.2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措施及装备应用。8.2.1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包括矿井通风、防灭火、防治水、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粉尘防治等方面。8.2.2煤矿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煤矿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包括:矿井通风、防灭火、防治水、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粉尘防治、机电安全等。8.2.3煤矿安全装备应用煤矿安全装备包括: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矿井救援装备等。这些装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3煤矿安全管理与培训煤矿安全管理与培训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从煤矿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8.3.1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等。8.3.2煤矿安全培训煤矿安全培训旨在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8.3.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第9章煤炭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9.1煤炭环境保护9.1.1环境保护概述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节主要介绍煤炭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及主要任务。9.1.2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煤炭开发过程中对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9.1.3煤炭环境保护措施从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