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与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485第1章火力发电技术概述 3243781.1火力发电原理及分类 4245031.2火力发电厂主要设备 4273801.3火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478第2章煤炭燃烧与环保技术 5172812.1煤炭燃烧过程及污染物 5140332.1.1煤炭燃烧基本原理 546262.1.2煤炭燃烧过程 5237882.1.3污染物机理 5127952.2煤炭清洁燃烧技术 5285862.2.1煤炭洗选技术 599742.2.2煤粉燃烧技术 5315452.2.3燃烧优化技术 5282722.3环保排放控制技术 5269982.3.1脱硫技术 5195382.3.2脱硝技术 5292242.3.3除尘技术 5304262.3.4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686662.3.5烟气脱汞技术 6252212.3.6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621679第3章气体燃料发电技术 6138593.1天然气发电技术 6114273.1.1概述 6287943.1.2天然气发电原理 618213.1.3天然气发电设备 6215513.1.4天然气发电技术的发展 6214323.2煤气化发电技术 650693.2.1概述 6324303.2.2煤气化原理 7182053.2.3煤气化发电设备 7295173.2.4煤气化发电技术的发展 7154083.3沼气发电技术 780283.3.1概述 725063.3.2沼气发电原理 7262023.3.3沼气发电设备 7138383.3.4沼气发电技术的发展 711257第4章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 770634.1热力系统概述 859644.1.1热力系统基本构成 8185424.1.2热力系统工作原理 8318674.1.3热力系统主要功能指标 8116294.2热力系统优化 822984.2.1热力系统设计优化 8271614.2.2热力系统运行优化 8283114.2.3热力系统设备改造 881904.3能效评价与节能技术 9276104.3.1能效评价 9209914.3.2节能技术 917553第5章新能源发电技术概述 9141575.1新能源种类及其特点 949815.1.1太阳能发电 9263275.1.2风能发电 9261945.1.3水力发电 9100965.1.4生物质能发电 9246005.1.5地热发电 9209985.2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10145235.2.1发电效率不断提高 10242125.2.2集成化和规模化发展 10288775.2.3智能化和远程控制 10147865.2.4储能技术的应用 10325695.3新能源发电政策与市场 10123555.3.1国家政策支持 10126815.3.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0262315.3.3投资和产业布局 10316415.3.4国际合作与交流 1017890第6章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165676.1太阳能光伏原理及组件 11223776.1.1太阳能光伏原理 11164146.1.2光伏组件 11308466.2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11119256.2.1系统设计原则 1127166.2.2系统设计步骤 11265776.3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11306646.3.1系统运行 1178866.3.2系统维护 1231729第7章风力发电技术 12105217.1风力发电原理及设备 12251817.1.1风力发电原理 1223127.1.2风力发电设备 1280817.2风力发电场设计与优化 12303477.2.1风力发电场设计 12131317.2.2风力发电场优化 12173267.3风力发电并网技术 13234387.3.1风力发电并网原理 1387077.3.2风力发电并网技术要求 13104497.3.3风力发电并网关键技术 1314480第8章水力发电技术 13176088.1水力发电原理及分类 13138128.1.1水力发电原理 1321518.1.2水力发电分类 14104588.2水电站设计与建设 1489748.2.1设计原则 14309728.2.2建设流程 14255988.3水轮发电机及辅助设备 14279708.3.1水轮机 141348.3.2发电机 14204128.3.3辅助设备 15175458.3.4检修与维护 151670第9章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15185119.1生物质能资源及利用方式 15289029.1.1生物质能资源分类 15239969.1.2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1546309.2生物质发电技术 15144369.2.1直接燃烧发电 1680879.2.2生物质气化发电 16120529.2.3生物质液化发电 16304779.2.4生物质成型燃料发电 16109489.3生物质发电厂运行与管理 16245529.3.1运行管理 16138479.3.2环境保护 16244229.3.3能源管理 1631184第10章混合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162297610.1混合能源发电系统 17559710.1.1混合能源发电概述 172084510.1.2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典型结构 17101210.1.3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 172404410.2智能电网技术 172247910.2.1智能电网概述 173211510.2.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7474510.2.3智能电网与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融合 171675310.3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 171067110.3.1能源互联网概述 17506210.3.2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171023410.3.3混合能源发电与能源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18第1章火力发电技术概述1.1火力发电原理及分类火力发电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最终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发电机旋转,从而产生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原理:燃料在锅炉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发电过程中,蒸汽冷凝成水,水再被泵送回锅炉重新加热,形成闭合循环。火力发电分类:(1)按燃料种类:煤电、气电、油电等;(2)按锅炉参数: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等;(3)按热效率:低热值、中热值和高热值火力发电。1.2火力发电厂主要设备火力发电厂主要包括以下设备:(1)锅炉:用于燃料燃烧产生蒸汽的设备,是火力发电的核心设备;(2)蒸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发电机旋转;(3)发电机:将蒸汽轮机传递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冷却塔:冷却凝结水,提高热效率;(5)除尘器、脱硫器、脱硝器等环保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6)热力系统:包括给水泵、加热器、除氧器等,为锅炉提供合格的给水;(7)电气系统:包括变压器、配电装置、电缆等,负责电能的传输和分配。1.3火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1)高效节能: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环境污染;(2)清洁环保:采用低硫、低氮燃料,配备高效脱硫、脱硝设备,实现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3)智能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4)大型化: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火力发电机组,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单位投资成本;(5)燃气发电: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燃气发电在火力发电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第2章煤炭燃烧与环保技术2.1煤炭燃烧过程及污染物2.1.1煤炭燃烧基本原理煤炭燃烧是火力发电厂能量转换的核心过程。本章首先介绍煤炭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煤炭的组成、燃烧化学反应、热量释放等。2.1.2煤炭燃烧过程详细描述煤炭在锅炉内的燃烧过程,包括煤粉制备、燃烧器喷射、煤粉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燃尽等环节。2.1.3污染物机理分析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及其机理。2.2煤炭清洁燃烧技术2.2.1煤炭洗选技术介绍煤炭洗选技术,包括重力分选、浮游分选、离心分选等,以提高煤炭品质,降低污染物排放。2.2.2煤粉燃烧技术阐述煤粉燃烧技术,包括煤粉制备、燃烧器设计、燃烧过程控制等,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2.2.3燃烧优化技术介绍燃烧优化技术,如分级燃烧、富氧燃烧、低氮氧化物燃烧等,以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燃烧。2.3环保排放控制技术2.3.1脱硫技术详细讲解湿法脱硫、干法脱硫等脱硫技术,以及脱硫副产物的处理和利用。2.3.2脱硝技术介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脱硝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2.3.3除尘技术阐述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除尘技术,以降低颗粒物排放。2.3.4联合脱硫脱硝技术介绍同时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法、氧化法等。2.3.5烟气脱汞技术阐述烟气中汞的去除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湿法氧化等,降低汞排放。2.3.6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介绍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方法,以保证排放控制效果,降低设备故障率。第3章气体燃料发电技术3.1天然气发电技术3.1.1概述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发电技术具有污染小、效率高、启动快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1.2天然气发电原理天然气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燃气轮机发电和燃气内燃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是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燃气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燃气内燃机发电则是将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3.1.3天然气发电设备天然气发电设备主要包括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发电机、余热锅炉等。燃气轮机和燃气内燃机是天然气发电的核心设备,其功能直接影响发电效率。3.1.4天然气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然气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具备大型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3.2煤气化发电技术3.2.1概述煤气化发电技术是一种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料,再利用气体燃料发电的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清洁、节能等特点,有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3.2.2煤气化原理煤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高压、缺氧条件下转化为可燃气体(如合成气、水煤气等)的过程。煤气化过程中,煤炭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为气体燃料,同时实现硫、氮等杂质的脱除。3.2.3煤气化发电设备煤气化发电设备主要包括煤气化炉、气体净化装置、燃气轮机、发电机等。煤气化炉是煤气化发电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功能对煤气化效果和发电效率具有重要影响。3.2.4煤气化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煤气化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具备大型煤气化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煤气化发电技术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3沼气发电技术3.3.1概述沼气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质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发电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3.3.2沼气发电原理沼气发电是利用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粪便等)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内燃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较高的热值。3.3.3沼气发电设备沼气发电设备主要包括生物质发酵装置、沼气净化装置、内燃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等。生物质发酵装置是沼气发电技术的核心,其发酵效果直接影响沼气的产量和质量。3.3.4沼气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沼气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沼气发电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机废水处理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沼气发电技术将继续向高效、环保、规模化方向发展。第4章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4.1热力系统概述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是火电厂运行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辅助设备等。其主要功能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本章将从热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4.1.1热力系统基本构成热力系统主要由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组成。这些设备通过管道、阀门等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系统,实现热能的高效转化。4.1.2热力系统工作原理热力系统工作原理可概括为:燃料在锅炉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后的蒸汽通过凝汽器凝结成水,再经过加热器加热后,重新回到锅炉内循环使用。4.1.3热力系统主要功能指标热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包括:热效率、发电效率、汽耗率、热耗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热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和节能效果,对于评估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具有重要意义。4.2热力系统优化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需要对热力系统进行优化。热力系统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热力系统设计优化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热力系统的整体布局、设备选型、热力参数匹配等因素,以实现热力系统的高效运行。4.2.2热力系统运行优化运行优化主要包括燃烧优化、汽轮机调节优化、给水回热系统优化等。通过调整运行参数,提高热力系统的运行效率。4.2.3热力系统设备改造针对热力系统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设备改造,如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汽轮机汽耗率等,以提高整体热力系统的功能。4.3能效评价与节能技术对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进行能效评价和采取节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4.3.1能效评价能效评价主要从热力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入手,分析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4.3.2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给水回热系统优化、热泵技术应用等。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火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本章对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5章新能源发电技术概述5.1新能源种类及其特点5.1.1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其特点为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储量巨大。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两种技术。5.1.2风能发电风能发电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的一种方式。风能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风能发电技术包括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5.1.3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可再生、清洁、调节功能好等优点。水力发电技术包括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潮汐能电站等。5.1.4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生物质资源(如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通过燃烧、气化、发酵等方式产生热能,再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特点为可再生、减排、资源循环利用。5.1.5地热发电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资源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清洁、稳定、可再生等优点。地热发电技术包括干热岩发电、热水发电和蒸汽发电等。5.2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趋势5.2.1发电效率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等设备的效率不断提升。5.2.2集成化和规模化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逐渐向集成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如风光互补发电、多能互补发电等,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5.2.3智能化和远程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融入智能化和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发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2.4储能技术的应用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了新能源发电的并网功能。5.3新能源发电政策与市场5.3.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支持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5.3.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新能源发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5.3.3投资和产业布局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产业布局逐渐完善,形成了从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到项目建设的完整产业链。5.3.4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第6章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6.1太阳能光伏原理及组件6.1.1太阳能光伏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从而产生电压和电流。6.1.2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主要由光伏电池、边框、背板、玻璃、EVA胶膜等部分组成。其中,光伏电池是核心部分,负责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根据电池材料的不同,光伏组件可分为硅晶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6.2光伏发电系统设计6.2.1系统设计原则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2)根据用户需求和投资预算,合理选择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3)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4)考虑系统扩展性和维护性。6.2.2系统设计步骤(1)确定系统容量和负载需求;(2)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3)设计光伏阵列布局,确定组件安装方式;(4)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包括电缆选型、保护装置等;(5)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支架、基础等;(6)进行系统功能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6.3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与维护6.3.1系统运行光伏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以下方面:(1)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如电压、电流、温度等;(2)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如输出功率、效率等;(3)系统整体功能,如发电量、损耗等;(4)天气状况,如光照强度、温度等。6.3.2系统维护为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应进行以下维护工作:(1)定期检查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保持组件表面清洁,提高发电效率;(3)检查电气连接,保证接触良好;(4)定期进行系统功能检测,评估系统运行状况;(5)针对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系统安全。第7章风力发电技术7.1风力发电原理及设备7.1.1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利用风的动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进而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定律,当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在发电机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最终输出电能。7.1.2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等部分。其中,风力发电机是核心设备,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两大类。7.2风力发电场设计与优化7.2.1风力发电场设计风力发电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选择风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合适的地区;(2)风力发电机选型:根据当地的风资源条件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3)布局:合理布置风力发电机,降低尾流效应,提高发电效率;(4)电气系统设计:包括集电线路、升压站、配电装置等电气设备的设计。7.2.2风力发电场优化风力发电场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改进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控制策略等,提高发电效率;(2)降低运维成本:采用智能化运维系统,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3)提高风力发电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电气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等,提高风力发电场的运行稳定性。7.3风力发电并网技术7.3.1风力发电并网原理风力发电并网是指将风力发电场产生的电能接入到电网中,与电网实现互联互通。并网原理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电能质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等方面。7.3.2风力发电并网技术要求风力发电并网技术要求如下:(1)有功功率控制:根据电网调度要求,调整风力发电场的有功功率输出;(2)无功功率控制:保持风力发电场与电网的电压稳定,满足电网对无功功率的需求;(3)电能质量:保证风力发电场输出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如电压波动、谐波等;(4)低电压穿越:当电网发生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风力发电场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以保证电网的稳定性。7.3.3风力发电并网关键技术风力发电并网关键技术包括:(1)变流器技术:采用双向变流器,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精确控制;(2)控制策略: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风力发电场与电网的稳定运行;(3)监控与保护技术:对风力发电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运行安全可靠。第8章水力发电技术8.1水力发电原理及分类8.1.1水力发电原理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水轮机将水流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8.1.2水力发电分类水力发电根据水电站的建设形式和利用水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坝式水电站:以拦河坝形成水库,调节水源,提高水位,以获得较大的水头和流量。(2)引水式水电站:通过引水渠道或隧洞将水源从上游引入电站,利用水头发电。(3)混合式水电站:兼有坝式和引水式特点,既设有拦河坝,又通过引水渠道或隧洞输送水源。(4)潮汐电站:利用潮汐涨落产生的位能进行发电。8.2水电站设计与建设8.2.1设计原则水电站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环保;(2)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3)优化工程布局,提高发电效率;(4)兼顾灌溉、防洪、旅游等综合利用。8.2.2建设流程水电站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工作:开展地形测量、地质勘察、环境影响评价等;(2)设计阶段: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3)施工阶段:进行主体工程、辅助工程、设备安装等;(4)调试与运行:完成设备调试,投入运行。8.3水轮发电机及辅助设备8.3.1水轮机水轮机是水力发电的核心设备,根据工作水头和流量选择合适的水轮机型号。常见的水轮机有冲击式水轮机、反击式水轮机等。8.3.2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水轮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水力发电中常用的发电机类型有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等。8.3.3辅助设备水电站辅助设备主要包括:调速器、励磁系统、水轮机控制系统、高低压开关设备、电缆、变压器等,以保证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8.3.4检修与维护定期对水轮发电机及辅助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保证设备功能良好,提高电站运行效率。主要检修内容包括:设备检查、润滑、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等。第9章生物质能发电技术9.1生物质能资源及利用方式生物质能是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能源作物等。9.1.1生物质能资源分类(1)农业废弃物:包括稻草、稻壳、玉米秸秆、麦秸秆等;(2)林业废弃物:包括锯末、树皮、枝桠等;(3)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有机垃圾、塑料、纸张等;(4)生物质能源作物:如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源植物等。9.1.2生物质能利用方式(1)直接燃烧:将生物质能资源进行干燥、压缩等处理后,直接作为燃料进行燃烧发电;(2)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能资源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转化为可燃气体,再进行发电;(3)生物质液化: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生物质能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4)生物质成型燃料:将生物质能资源压缩成固体燃料,用于发电或供热。9.2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液化发电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发电。9.2.1直接燃烧发电直接燃烧发电是利用生物质能资源作为燃料,通过锅炉燃烧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该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9.2.2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是将生物质能资源转化为可燃气体,再利用燃气发电机组进行发电。该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气化装置、燃气发电机组等设备。9.2.3生物质液化发电生物质液化发电是将生物质能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再通过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等设备进行发电。该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液化装置、内燃机或燃料电池等设备。9.2.4生物质成型燃料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燃料,通过锅炉燃烧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该技术与直接燃烧发电类似,但燃料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