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_第1页
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_第2页
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_第3页
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_第4页
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预案TOC\o"1-2"\h\u3253第一章:总则 3194511.1编制依据 3315931.1.1法律法规依据 3135831.1.2政策依据 4167031.1.3实践经验 4323781.1.4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148051.1.5预防为主,注重灾前预防工作 495471.1.6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4261831.1.7科学救援,安全高效 417771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 4320391.1.8指挥部组成 4256441.1.9指挥部层级 570091.1.10指挥部设置地点 5112991.1.11总指挥部职责 595151.1.12分指挥部职责 532901.1.13救援力量分工 580381.1.14协作机制 61321第三章:预警与响应 6197431.1.15预警体系 6218071.1.16预警级别划分 6312541.1.17预警响应 6320711.1.18救援响应 6252021.1.19预警信息共享 7228921.1.20预警响应协调 7268821.1.21预警与响应培训 725825第四章:救援队伍与装备 763471.1.22队伍组建原则 7205221.1.23队伍组建流程 750341.1.24装备配备原则 890941.1.25装备配备种类 8243971.1.26培训内容 8149951.1.27培训方式 819170第五章:抗洪抢险救援行动 925011.1.28预警响应 9151301.1.29队伍集结 9258091.1.30救援装备检查 9223941.1.31物资准备 9300181.1.32现场评估 9110291.1.33救援行动部署 9191431.1.34救援行动执行 971971.1.35协同作战 9314971.1.36现场清理 10309571.1.37物资回收 10135671.1.38队伍休整 1037061.1.39总结经验 103105第六章:通信与信息保障 1069991.1.40通信设备与设施 1086761.1.41通信网络与信号保障 10193621.1.42通信人员与培训 10185331.1.43信息收集 1134821.1.44信息处理 11202741.1.45发布渠道 11193771.1.46发布内容 11295831.1.47发布原则 1116465第七章:后勤保障 11306341.1.48物资储备 11308971.1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抗洪抢险救援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充足供应。 11165341.2物资储备种类包括:救援器材、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燃料、食品、药品等。 1219001.2.1物资调度 1264102.1设立物资调度中心,负责抗洪抢险救援期间的物资调度工作。 12114512.2根据救援任务需要,及时调整物资分配,保证救援队伍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 12264262.2.1物资运输 12106173.1保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12220763.2对重要物资实行优先保障,保证救援队伍的物资需求得到优先满足。 12233913.2.1医疗队伍 12143001.1建立专业的医疗救护队伍,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等。 12297301.2医疗救护队伍需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熟悉抗洪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医疗救护任务。 12188941.2.1医疗设施 12272072.1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等。 1285962.2在救援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站,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12312222.2.1医疗救护流程 12237143.1制定完善的医疗救护流程,保证救援过程中伤员的及时救治。 12320223.2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救护效果。 12241903.2.1住宿保障 12239161.1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 12299271.2配备必要的住宿设施,如帐篷、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 12144861.2.1饮食保障 12149322.1保证救援人员饮食安全,提供营养丰富、卫生健康的食物。 12197482.2建立临时食堂,配备专业厨师,保障救援人员的饮食需求。 1244232.2.1卫生保障 13166593.1加强救援现场的卫生管理,保证环境卫生、生活用水安全。 13100503.2配备卫生防疫人员,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354893.2.1心理健康保障 1393144.1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13307224.2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135365第八章:安全防护 13274134.2.1安全教育与培训 13175324.2.2救援装备与设施 13155914.2.3现场安全管理 13158624.2.4应急处理 13213234.2.5安全宣传与教育 138824.2.6紧急疏散与安置 14136854.2.7医疗救护与防疫 14243744.2.8心理援助 14197234.2.9环境保护意识 147554.2.10现场环境保护 14248224.2.11生态修复与补偿 143562第九章:演练与培训 1480734.2.12目的 1463804.2.13演练原则 15314694.2.14演练内容 1580884.2.15演练时间及地点 15291834.2.16参演单位 1562124.2.17培训目标 15289224.2.18培训内容 15226424.2.19培训方式 1542684.2.20考核目的 1545544.2.21考核内容 16286714.2.22考核方式 1621476第十章:预案管理与修订 167964.2.23预案管理机构 1685564.2.24预案管理制度 16195854.2.25修订时机 17234014.2.26修订程序 17224434.2.27预案实施 1770814.2.28预案监督 17第一章:总则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国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消防队伍抗洪抢险救援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1.2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抗洪抢险工作的决策部署(2)各级及有关部门关于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政策措施1.1.3实践经验(1)总结我国消防队伍在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2)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抗洪抢险救援理论和技术第二节编制原则1.1.4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开展抗洪抢险救援工作(2)充分发挥消防队伍的专业优势,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救援行动1.1.5预防为主,注重灾前预防工作(1)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及时掌握灾害信息(2)做好抗洪抢险救援准备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1.1.6统一指挥,协同作战(1)建立健全抗洪抢险救援指挥体系,保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2)加强与各级有关部门和民间救援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1.1.7科学救援,安全高效(1)坚持科学施救,保证救援行动安全、高效(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救援效能第三节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消防队伍在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的组织指挥、力量部署、救援行动、后勤保障等方面。各级消防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本预案不适用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第一节指挥部设置1.1.8指挥部组成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由消防大队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科室负责人、消防中队负责人及必要时的其他相关人员组成。1.1.9指挥部层级(1)总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抗洪抢险救援工作。(2)分指挥部:根据救援任务需要,设立若干分指挥部,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救援工作。1.1.10指挥部设置地点(1)总指挥部设置在消防大队指挥中心,便于与上级部门、各救援力量及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2)分指挥部设置在救援现场附近,便于指挥调度现场救援力量。第二节指挥部职责1.1.11总指挥部职责(1)制定抗洪抢险救援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2)统一指挥、协调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保证救援力量合理分布。(3)审批救援物资调配方案,保证救援物资充足、及时。(4)定期召开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汇报会,掌握救援进展情况。(5)负责与上级部门、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1.1.12分指挥部职责(1)负责本区域内的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指挥、调度本区域内救援力量,保证救援任务高效完成。(3)及时报告本区域内救援进展情况,为总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4)配合总指挥部做好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使用。第三节分工协作1.1.13救援力量分工(1)消防大队:负责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总体协调、指挥,以及救援力量的调度。(2)消防中队:负责具体救援任务的实施,包括人员搜救、排水排涝、物资转运等。(3)消防站:负责本辖区内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与当地社区等的沟通协调。1.1.14协作机制(1)建立抗洪抢险救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救援力量的实时调度和指挥。(2)加强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掌握实时汛情、灾情信息。(3)建立抗洪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4)加强与当地社区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第三章:预警与响应第一节预警级别1.1.15预警体系为有效应对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消防队应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包括气象预警、水位预警、地质预警等,保证及时掌握各类灾害信息。1.1.16预警级别划分(1)气象预警: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将气象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种气象灾害。(2)水位预警:根据水位监测数据,将水位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正常、警戒、危险、特别危险四种水位状况。(3)地质预警: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将地质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种地质灾害。第二节响应流程1.1.17预警响应(1)蓝色预警:消防队进入备战状态,加强值班备勤,密切关注预警信息。(2)黄色预警:消防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救援准备工作。(3)橙色预警:消防队全面进入救援状态,组织力量进行救援。(4)红色预警:消防队启动紧急救援机制,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援工作。1.1.18救援响应(1)救援队伍出动:根据预警级别,消防队迅速组织相应数量的救援队伍,携带救援设备,赶赴现场。(2)现场救援: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搜救、疏散、排险等工作。(3)救援协调:消防队与当地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救援工作。(4)救援结束: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后,消防队撤离现场。第三节预警与响应协调1.1.19预警信息共享消防队应与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1.1.20预警响应协调(1)预警期间,消防队应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救援需求,协调救援力量。(2)救援过程中,消防队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保证救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救援效率。(3)救援结束后,消防队应与相关部门总结经验,完善预警与响应机制。1.1.21预警与响应培训消防队应定期开展预警与响应培训,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预警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同训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第四章:救援队伍与装备第一节救援队伍组建1.1.22队伍组建原则救援队伍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快速响应:保证队伍能在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快速抵达救援现场。(2)专业素质:队伍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协作配合:队伍内部成员之间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保证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1.1.23队伍组建流程(1)选拔队员:根据救援任务需求,选拔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体能要求的队员。(2)队伍编组:将队员分为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责和任务。(3)队伍训练:定期组织队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体能锻炼,提高救援能力。第二节救援装备配备1.1.24装备配备原则(1)实用性:救援装备应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满足救援任务需求。(2)先进性:装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以提高救援效率。(3)安全性:装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1.1.25装备配备种类(1)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卫星电话等,保证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畅通。(2)水上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用于水上救援。(3)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防暴雨衣、防水鞋、安全帽等,保护救援人员安全。(4)搜索设备:包括无人机、红外热像仪等,用于搜索失踪人员。(5)救援工具:包括破拆器材、千斤顶、拖车绳等,用于现场救援。第三节救援技能培训1.1.26培训内容(1)救援理论知识:包括救援法律法规、救援原则、救援流程等。(2)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水上救生、破拆救援、高空救援等专业技能。(3)体能训练:提高队员的体能素质,保证在救援过程中具备足够的体力。(4)协作训练: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提高救援效率。1.1.27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使队员掌握救援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队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救援技能。(3)情景模拟:模拟救援现场,让队员在真实环境中锻炼救援能力。(4)经验交流:邀请有经验的救援人员分享救援心得,提高队员的救援水平。通过以上培训,保证救援队伍具备较高的救援能力,为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抗洪抢险救援行动第一节救援行动准备1.1.28预警响应(1)接到气象、水利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抗洪抢险救援预案。(2)组织相关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救援任务和重点区域。1.1.29队伍集结(1)根据救援任务,迅速集结消防队伍,明确各救援小组职责。(2)保证救援队伍具备充足的救援装备、物资和通信设备。1.1.30救援装备检查(1)对救援车辆、舟艇、救生器材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完好。(2)对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保证安全。1.1.31物资准备(1)根据救援任务,提前准备生活、医疗、防疫等物资。(2)做好物资调配,保证救援行动中的物资供应。第二节救援行动实施1.1.32现场评估(1)到达救援现场后,立即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救援重点。(2)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受灾群众需求。1.1.33救援行动部署(1)根据现场评估结果,制定救援行动方案。(2)明确各救援小组任务,保证救援行动有序进行。1.1.34救援行动执行(1)救援队伍按照任务分工,迅速展开救援行动。(2)救援过程中,严格遵守救援操作规程,保证安全。1.1.35协同作战(1)与其他救援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2)加强与当地社区、志愿者等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救援工作。第三节救援行动结束1.1.36现场清理(1)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环境整洁。(2)对受损设施进行评估,协助当地开展修复工作。1.1.37物资回收(1)收集救援行动中剩余物资,做好回收、整理和归档。(2)对损坏的救援装备进行维修或更换。1.1.38队伍休整(1)救援队伍结束任务后,进行休整,恢复战斗力。(2)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1.1.39总结经验(1)救援行动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总结经验教训。(2)完善抗洪抢险救援预案,提高应对类似灾害的能力。第六章:通信与信息保障第一节通信保障1.1.40通信设备与设施(1)保证消防队配备完善的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卫星电话、对讲机等,以满足抗洪抢险救援现场通信需求。(2)在消防队基地设立通信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现场通信工作。(3)建立与当地公安、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络,保证信息畅通。1.1.41通信网络与信号保障(1)加强与运营商合作,保证抗洪抢险救援期间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信号覆盖。(2)针对重点区域和时段,采取临时增设通信基站、优化网络配置等措施,提高通信质量。(3)配备移动通信指挥车,保证现场通信指挥的便捷性和灵活性。1.1.42通信人员与培训(1)配备专业的通信人员,负责现场通信设备的调试、维护和保障。(2)定期组织通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通信保障能力。第二节信息收集与处理1.1.43信息收集(1)建立与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获取洪涝灾害预警信息。(2)派遣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设备,对受灾区域进行空中侦查,获取实时灾情信息。(3)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受灾群众需求及救援进展情况。1.1.44信息处理(1)建立信息处理中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类。(2)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3)针对重要信息,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第三节信息发布1.1.45发布渠道(1)通过消防队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救援动态、灾情信息、防范措施等。(2)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3)利用现场广播、宣传车等方式,向受灾群众发布救援信息。1.1.46发布内容(1)客观、准确地发布灾情信息,避免恐慌情绪传播。(2)发布救援队伍、物资调配、志愿者报名等信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援。(3)宣传抗洪抢险救援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弘扬正能量。1.1.47发布原则(1)保证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受灾群众隐私。(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第七章:后勤保障第一节物资供应1.1.48物资储备1.1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抗洪抢险救援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充足供应。1.2物资储备种类包括:救援器材、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燃料、食品、药品等。1.2.1物资调度2.1设立物资调度中心,负责抗洪抢险救援期间的物资调度工作。2.2根据救援任务需要,及时调整物资分配,保证救援队伍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2.2.1物资运输3.1保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提高物资运输效率。3.2对重要物资实行优先保障,保证救援队伍的物资需求得到优先满足。第二节医疗救护3.2.1医疗队伍1.1建立专业的医疗救护队伍,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等。1.2医疗救护队伍需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熟悉抗洪抢险救援过程中的医疗救护任务。1.2.1医疗设施2.1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等。2.2在救援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站,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2.2.1医疗救护流程3.1制定完善的医疗救护流程,保证救援过程中伤员的及时救治。3.2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救护效果。第三节生活保障3.2.1住宿保障1.1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1.2配备必要的住宿设施,如帐篷、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1.2.1饮食保障2.1保证救援人员饮食安全,提供营养丰富、卫生健康的食物。2.2建立临时食堂,配备专业厨师,保障救援人员的饮食需求。2.2.1卫生保障3.1加强救援现场的卫生管理,保证环境卫生、生活用水安全。3.2配备卫生防疫人员,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3.2.1心理健康保障4.1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4.2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为救援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第八章:安全防护第一节救援人员安全4.2.1安全教育与培训(1)救援人员在上岗前需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救援技能、安全防护知识及操作规程。(2)定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保证其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4.2.2救援装备与设施(1)救援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救生衣、头盔、防滑鞋等。(2)救援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救生艇、救生圈、救生绳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4.2.3现场安全管理(1)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现场前,应详细评估风险,制定安全防护措施。(2)救援现场应设立安全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3)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保证自身安全。4.2.4应急处理(1)救援人员遇到突发情况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2)救援现场发生意外伤害时,立即组织现场急救,并尽快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第二节受灾群众安全4.2.5安全宣传与教育(1)救援队伍应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受灾群众的安全意识。(2)救援人员应向受灾群众普及抗洪抢险知识,指导其正确应对灾害。4.2.6紧急疏散与安置(1)救援队伍应协助部门开展紧急疏散工作,保证受灾群众有序转移至安全地带。(2)救援现场应设立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4.2.7医疗救护与防疫(1)救援队伍应配合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护工作,保证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治。(2)救援现场应加强防疫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4.2.8心理援助(1)救援队伍应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援助。(2)协调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第三节环境保护4.2.9环境保护意识(1)救援人员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2)救援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4.2.10现场环境保护(1)救援现场应设置临时废弃物收集点,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2)救援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化学品等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4.2.11生态修复与补偿(1)救援结束后,应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生态环境。(2)根据实际情况,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演练与培训第一节演练计划4.2.12目的为保证消防队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队伍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演练计划。4.2.13演练原则(1)实战性原则:演练应贴近实战,模拟真实灾害场景,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2)安全性原则:保证演练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协同性原则:强化各参演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整体救援效率。4.2.14演练内容(1)演练科目:抗洪抢险救援、水域救援、紧急疏散、物资保障等。(2)演练流程:预警发布、队伍集结、现场救援、善后处置等。4.2.15演练时间及地点(1)演练时间:每年定期举行,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演练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洪涝灾害易发区域进行。4.2.16参演单位(1)消防队伍:负责抗洪抢险救援、水域救援等任务。(2)相关部门:如水利、气象、交通、医疗等,负责提供相关信息及支持。第二节培训内容4.2.17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消防队员熟练掌握抗洪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能力。4.2.18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洪涝灾害特点、预警信号识别、救援设备使用等。(2)技能训练:水域救援、紧急疏散、物资保障等实际操作技能。(3)协同作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整体救援效率。4.2.19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2)实操培训:结合实际救援场景,进行模拟演练和实操训练。(3)互动交流:组织经验丰富的队员分享救援经验,开展互动交流。第三节考核评估4.2.20考核目的通过考核评估,检验消防队员抗洪抢险救援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实战做好准备。4.2.21考核内容(1)知识测试:洪涝灾害基础知识、预警信号识别等。(2)技能测试:水域救援、紧急疏散、物资保障等实际操作技能。(3)协同作战能力评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