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单元15.影响人类的里程碑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探索宇宙》课题15.影响人类的里程碑课时1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学习内容及要求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⑫关注天文学的新发现,了解我国天文事业的进展⑬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类型和应用,了解开发太空资源和外层空间面临的挑战,关注我国空间站建设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1.意识到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质2.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3.意识到有的科技产品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科学思维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探究实践1.会制作“科技改变世界”的知识卡片。2.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火的使用、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推广对世界而改变巨大的信息。3.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结论。态度责任1.表现出对科技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学重点选择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产品。选择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产品。教学难点如何界定“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如何界定“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各种技术产品的图片和视频、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准备;记录笔和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预设5分钟)1.交流:同学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方便,平时大家是怎样出行的呢?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呢?是什么让我们拥有了如此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呢?2.出示课本47页的一首小诗:学生自由读一读,想一想科技有什么作用?预设:科技让周围的世界有了新的面貌,科技让我们实现了梦想。3.科技改变了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体会科技在改变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的科技发明。4.板书课题: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二、创设活动交流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产品1.提供轮子、蒸汽机和互联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供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后思考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轮子、蒸汽机或互联网,会出现怎样的情形?(1)小组内交流问题。(2)结合图片及其他材料讲解:①轮子的发明:车轮的最伟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有了轮子,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运输方式,进而为以后的机械时代奠定了基础。②蒸汽机的发明: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发为各个领域带来了一种有效而强大的动力。③互联网的发明: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共享海量信息。2.选一选,说明理由。(1)学生在纸、印刷术、电话、汽车、飞机、化肥青霉素这几种科技产品中选择对人类影响最为巨大的一种,并说明自己的理由。(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选择及理由。(3)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①印刷机的发明: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②电话的发明:使人类的沟通能力加强了,使社会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节约了沟通的成本,而且节省了沟通的时间。③飞机的发明:为人类交通运输开辟了一个新坐标,催生了航空运输业,是人类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革命,从此人类真正插上了“翅膀”,完成了飞翔天空的夙愿。④青霉素的发明:青霉素的发明凿动了抗生药家族的诞生,人类进入了合成药的新时代,终结了人类的大敌之一瘟疫。⑤化肥的发明:人类打开了从生物圈获取能量和物质的一个通道,使人类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3.提问:上述科技产品的发明表明了什么?(小组内交流)预设:这些产品是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产品。是科技推动了产品的发明,产品发明又推动了科技进步。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比较两份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目录,找出它们共同认定的项目1.出示两本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发明书目,介绍这些伟大的发明。2.提出问题:这些发明是否够资格入选?(1)学生阅读后,先进行小组内交流,找出共同的项目。(2)然后每组选名学生汇报。(3)指导讲解。共同的项目:电、青霉素、纸、飞机、指南针、互联网、蒸汽机3.组织讨论:假如没有这项发明?编制资料卡1.制作知识卡片:找出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做一张“它如何改变世界”的卡片。(1)讲解卡片的内容。知识卡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这个产品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发明者是谁?第二部分描述这个产品发明的过程;第三部分是这个产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从影响时间的长远、影响范围的广度和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度来表述。(2)收集资料,开始制作。(3)小组内交流分享。(4)各组推荐比较好的全班分享。2.出示49页下面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了解三种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是什么?这种产品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卡片又是如何做出来的?预设:图片1,青霉素。青霉素的发明结束了细菌性传染病无法治疗的时代。图片2,蒸汽机。蒸汽机车比马车快,而且载人载物多,使人和货物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图片3,互联网。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3.请同学们也学着这三种卡片的样式,制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发明的卡片。预设:纸、飞机、电、指南针等。(1)飞机。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自从飞机发明之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运载工具,他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纸张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电。电是蒸汽时代之后最伟大的发明,电的应用成就了工业的第2次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交往形态等等。(4)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形成,为人类识别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人类了解地磁场开拓了先河,为军事、航海、航空、旅游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拓展延伸,总结阅读资料卡,了解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事件1.引导: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几项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2.出示课本50页“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的文字资料,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资料,想一想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科技发明成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3.全班交流预设:火的发现与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利用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火的发现和使用”是原始农耕社会对能源的开创性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火车和轮船的发明,促使物质运输的全球化。“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信息的全球共享。小结:在我们现阶段,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真正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小到工作、娱乐、学习,大到商业、政治、社会,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些科技发明中有的影响特别巨大,例如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等,这些发明成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人类科技发明方面的知识,体会他们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五、练一练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一、选择题1.1814年,英国的()把蒸汽机装到车上,发明了火车。A.瓦特B.富尔顿C.斯蒂芬森D.爱迪生2.1946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诞生。A.中国B.美国C.英国D.日本3.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是()发明的。A.爱迪生B.爱因斯坦C.瓦特D.富尔顿4.被誉为“发明大王”的是()。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瓦特D.富尔顿5.右图是()它的发明和利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A.飞机B.印刷机C.蒸汽机D.汽车判断题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科技发明,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人们尽管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遵选重大发明与发现,但最终认定的产品目录是一致的。()3.蒸汽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4.轮子的科技含量不高,不能把它看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5.瓦特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参考答案1.A2.B3.A4.B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产品→技术→影响人类文明八、课堂反思《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根据课件教学,本节课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比较各种科学技术产品和手段,回忆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科技产品,比较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能源科技、通讯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生化技术、交通技术的各类技术产品对自己的影响。通过了解农业科技、建筑科技和工业科技这三个领域中最重要技术产品的诞生及推广,知道技术产品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过程。但这些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存在往往是习以为常和见怪不怪的,学生不会想到正是这种技术产品的普及也意味着技术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是种彻底的改变。这些活动将进一步拓展和结构化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拓展对科学技术的认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技改变生活》单元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课题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课时1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1.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2.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科学思维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3.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4.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2.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结论。3.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卡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态度责任1.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3.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化肥的知识,意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一些化肥的知识,意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了解液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培养做好对比实验和观测记录的能力。了解液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培养做好对比实验和观测记录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和视频。学生小组准备;高浓度营养液一份,烧杯、量筒等,阳台无土栽培材料每组一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预设5分钟)一、传统农业的问题1.(展示学生体验活动的照片)昨天我们大家都去体验了一下农民伯伯的工作,瞧你们玩得多开心,那除了开心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2.学生汇报:辛苦;晒;热……3.谈话:虽然很辛苦,但是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中国就是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那你知道我们祖先是怎么走向农业发展的吗?4.观看视频《中国农业起源》5.提问:农业是我们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起点,我们之前所体验的主要是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进行手工劳动,这是祖先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自给自足,这就是比较传统的农业(板书:传统农业)。结合你们的经验,说说这样的传统农业存在什么问题?6.学生汇报: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产量比较低……7.追问:产量比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8.学生汇报:可以往土壤里增加肥料……9.那么肥料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肥料与农业)[设计意图:经过前期的活动体验,学生会对下地种田比较有感触,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农业的问题,聚焦人造肥料的作用,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二、创设活动二、探究人造肥料的发展1.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落叶腐烂可以肥田,并且开始利用泥粪。泥粪是一种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包括淤泥、塘泥、河泥、湖泥,以及其他肥泥。2.欧洲人跟你们一样,谈粪色变,从来不在庄稼上直接施用人畜粪便,而且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是土地因为年复一年地种庄稼变得越来越贫瘠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3.学生猜测4.提问:可以用什么代替粪便?农业肥料又是怎么发展的呢?请你们阅读资料并补充记录单上的时间轴上的信息。5.学生领取资料卡片和记录单,分组完成信息整理。6.学生展示汇报成果,教师适时展示图片介绍:为了解决欧洲人的耕地贫瘠问题,李比希另辟蹊径,经过10多年的实验,终于发现:氮、磷、钾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些元素不但可以从人畜粪便中加以提取,还可以利用其他物质予以人工合成。1840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人工合成的氮肥、钾肥、磷肥。实践证明这些肥料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李比希被称为“农业化学之父”。有了李比希的发明才有了后来人造肥料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1901开始利用化肥,当时主要用到的是氮肥、磷肥、钾肥这些单质肥,直到1998年,中国的复合肥料技术拉开帷幕,开启中国化肥改革历程,7.那么人造化肥带来了什么样的益处?(板书“人造”)8.生交流: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费力、提高作物抗病力……9.师适时展示图片8.人造肥料对作物产量起到了多大的影响?我们来对比一下1978年与2007年的作物产量和化肥使用量。这样看起来比较复杂,我们来计算一下,近年粮食产量增长了2亿吨,化肥投入量增加了2078万吨,即1吨肥约增产了10吨,粮食主要经济作物产量从9778万吨增加到82312万吨,增长8.4倍,用肥增长了1678万吨,1吨化肥约增产了43吨经济作物。由此也可以看到,化肥为农产品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9.有了化肥,要需要不需要传统的绿肥或农业肥料了吗?化肥有什么弊端?10.师生交流: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重金属增加、导致土壤酸化加剧,pH值变化太大等问题。农家肥料依然是农业上一个重要的肥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该科学施肥,注重农家肥料与化学肥料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设计意图:农业化肥的发展,是学生比较少关注的,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感受人造化肥的发明意义重大,本活动意在拓展学生的认知,初步了解一些化肥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益处和负面作用。利用时间轴整理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信息整理能力,意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三、认识和体验无土栽培1.当然人造肥料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更改变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耕作施肥模式,你们知道农业耕作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生回答:水培/无土栽培。3.是的,大家都知道,传统农业中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因为作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中的养分,可以说,农业与土壤是密切相关切的。而自1929年格里克教授试种一株无土栽培番茄成功以来,作物栽培终于摆脱自然土壤的束缚,(板书:无土栽培)这得益于人造肥料的创造,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这就为农业走向现在化发展提供支撑。(板书:现代农业)4.提问:你对无土栽培了解多少?学生讨论、汇报5.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无土栽培?6.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进行无土栽培?7.学生阅读课本无土栽培方法,并交流讨论分工。8.温馨提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适量的材料,体验过程中不要弄脏桌面和地板,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桌面。9.学生领取材料分组进行无土栽培体验。10.刚刚同学们都完成了植物的无土栽培,那谁能来说一说无土栽培与有土栽培的不同?11.学生交流、汇报。12.无土栽培是一种高科技种植方式。它的肥料是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基质种类比较多;种植方式成本较高,对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但产量也非常高。因而,种植面积较小,目前只有少数的蔬菜瓜果和名贵花卉是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有土栽培则是沿续了几千年的种植方式。植物主要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来自于土壤,栽培方式投资小,虽然产量比不上无土栽培,但适合种植的面非常广,所以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大宗粮油作物、树木、果树均采用有土栽培。13.那你们认为在这里面加入营养液是有必要的吗?为什么?14.生:有必要,营养液能为植物提供养分,让植物更好地生长。15.那要如何证明,是营养液在起作用呢?而不是水或者其他物质原因?16.生:设置对比实验,再弄一个没有营养液的水培装置,对比两个植株的生长情况。17.那这个对比实验,需要注意什么?18.生:实验公平性,植株品种、大小、生长状况要一样生:生长环境要一样生:要坚持观察并记录……19.播放视频,观看操作方法。20.生领取实验材料及记录单,完成对照组的设置21.(展示记录单)那么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四周时间里认真观察对比植株各方面生长情况。[设计意图:现代农业正在普及和推广具有独特优势的无土栽培,学生不仅可以关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由此意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经历一次完整的无土栽培活动,了解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体验无土栽培的技术含量。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了解液体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培养做好对比实验和观测记录的能力。]四、拓展延伸,总结1.人造肥料对现在农业起什么样的作用?2.师生交流:因为人造肥料的发展造就了作物产量的增长、耕作方式的改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能。3.观看视频《现代农业》,谈谈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4.播放视频5.师生交流6.小结:回眸1998年以来中国化肥产业改革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化肥工业一路辉煌的背后,飘扬着一面科技自主创新的大旗。科技发展让众多新型肥料品种的诞生,不仅使中国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更改变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耕作施肥模式,可见科技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未来的农业发展如何呢?[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巩固可以进一步理解科技发展将会使传统农业在管理、资源利用以及效益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五、练一练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一、选择题1.人造肥料是()发明的。A.布鲁斯B.弗莱明C.袁隆平D.李比希2.下列不用作无土栽培基质的物质是()。A.岩棉B.泥炭C.珍珠岩D.畜粪3.下列不属于现代农业范畴的是()。A.收割机收割B.大棚生产C.无土栽培D.畜力牵4.无土栽培的核心技术是()。A.水量的多少B.光照的条件C.容器的选择D.营养液的配制5.水培植物的营养主要来自()。A.水B.土壤C.人造肥料D.阳光判断题无土栽培优点很多,它可以完全替代有土栽培。()无土栽培可以实现在海岛、高原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廉价的秸秆、玉米芯等农产废弃物也可以作为无土栽培基质。()人造肥料的发明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增长,促进了耕作方式的改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能。()5.人造肥料没有任何害处。()参考答案1.D2.C3.D4.D5.C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八、课堂反思《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根据课件教学,学生意识到科技产品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对现代农业的认知,不知道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在日新月异。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科技发展将会使传统农业在管理、资源利用以及效益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通过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同,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环境、条件、人员有什么不同,比较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具体着眼于了解肥料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阅读资料和实际操作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来完成。第三部分是一个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家庭的阳台,运用无土栽培的方式,栽种一株植物。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调查和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技改变生活》单元17.钢筋混泥土与现代建筑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课题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课时1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⑥知道科学对技术与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初步认识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越来越密不可分,高度融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1.了解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规模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一样。2.知道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起承重、抗压等作用。3.能够列举钢筋混凝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科学思维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探究实践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知道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的区别。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态度责任乐于与他人共同合作,并结合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出实验结论。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模拟制作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型,并进行承重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理解纸蛇的转动是因为热空气流动造成的。2.理解大自然中冷热空气的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石膏蛋、锤子。学生小组准备;石膏粉、沙子、石子、水、油、砖块、刷子、预制块模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预设5分钟)1.叙述:今天的科学课堂,我们将一起走进现代建筑业,在场的各个小组们将化身工程小队,一起来完成今天的学习。2.师:想要成为一支合格的工程小队,首先要考考大家对于建筑业的认识,谁能说一说,从古至今你知道哪几种类型的建筑,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3.学生畅所欲言4.教师小结,播放视频介绍古、现代建筑发展过程。5.提问:观察古代到现代的建筑,结合你对于古、现代建筑的了解,说一说古代、现代建筑之间的差别?(教师出示时间轴)6.学生汇报:建筑的形式变得多样、出现了高层建筑……(形制、风格、材料……)7.教师结合时间轴,追问:从这张图片中,你是否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为什么90年代至今,建筑物的高度变高了,出现高层建筑?而古代的人民却无法建造出来呢?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借助电子平板),找出原因:与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有关。[设计意图:从古、现代的建筑发展历史入手,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差别,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发现建筑材料的改变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创设活动1.师出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拟材料,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这两块材料呢?2.生:看哪一块有钢筋、用手掰一掰……3.请学生用所说的方式上台体验、分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4.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分辨出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在刚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内部有无钢筋。5.师: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种建筑材料(课件出示),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1900年之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如今,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了。可以说,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结合刚刚的发现,你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普通混凝土不能用来建造高楼呢?6.生:可能是因为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能起到承重、抗压的作用。7.师:科学探究讲求证据,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呢?8.生:可以动手制作模拟模型,进行验证。9.师:我们该如何制作模型呢?刘老师准备了工地上建筑工人浇筑混凝土的视频,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做。10.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如何制作模型。1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1)使用什么材料?(石膏粉、石子、沙子模拟水泥,铁丝模拟钢筋)(2)如何比较?制作相同规格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在其两端架起一定高度后,垒上砖块,每次垒一块砖,直至预制块断裂。待预制块断裂后,记录数据,并观察预制块的破碎程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施对比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初步了解钢筋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1.教师播放制作视频,讲解如何制作预制块并进行对比。2.动手制作预制块,并使用教师事先制作好的预制块进行对比实验。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借助投屏工具把所有小组的数据放大展示并分析)。4.讨论:铁丝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承重、牢固)5.得出结论:与混凝土相比,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强、强度较大(抗压性强)6.讨论:还能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块的抗压程度吗?可以怎么做?[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钢筋的作用之后,通过“砸金蛋”的环节,引入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寻找身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认识到如今钢筋混凝土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四、拓展延伸,总结1.过渡:通过比较我们认识了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作用,刘老师要给刚刚表现最好的小组一个特殊的奖励——砸“金蛋”。2.砸金蛋活动:教师事先准备两枚不同的金蛋,一枚为石膏蛋,另一枚加入铁丝,请学生上台分别敲击两个“金蛋”。3.学生观察两个破碎的“金蛋”,发现加入铁丝的金蛋完整程度更高。4.教师叙述:这个特殊的金蛋其实与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历程十分相似,我们共同来了解这则故事。(播放视频)5.小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经验积累。园丁莫尼尔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最终发明了钢筋混凝土。5.提问:科技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前人不断地试验、验证,不断地累计经验。如今,钢筋混凝土已经随处可见,你能说一说钢筋混凝土还能用在哪里吗?6.学生:大厦、大桥、隧道、大坝……7.叙述:从古至今,人类的住房经历了岩石结构、全木结构、砖木结构、钢混结构这样的演变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师们设计的未来建筑,(播放视频)想一想,未来的建筑会是什么样的呢?五、练一练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一、选择题1.钢筋混凝土是放有()的混凝土。A.石头B.钢筋C.水泥D.沙子2.如右图,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的作用是()。A.增加混凝土厚度B.增加混凝土美观度C.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D.增加混凝土长度3.建筑上用到的钢筋混凝土是由()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拌和而成的。A.石子、沙、水泥浆和水B.石子、沙、水泥浆和气孔C.石子、沙、水泥浆和钢筋D.石膏粉、沙、水泥浆和铁丝4.钢筋混凝土是()发明的。A.牛顿B.伽利略C.爱迪生D.约瑟夫·莫尼尔5.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落成。A.英国B.中国C.美国D.日本判断题1.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大。()2.做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重对比实验时,用竹片代替铁丝实验效果同样,因此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也可以用竹片代替钢筋。()3.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抗压,但是它的造价非常昂贵。()4.法国园丁约慧夫·莫尼尔是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权获得者。()5、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参考答案1.C2.A3.C4.A5.A1.×2.√3.√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钢筋混凝土推动推动现代建筑业八、课堂反思《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根据课件教学,本节课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比较各种科学技术产品和手段,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用双手创造》单元、二年级下册《打开工具箱》单元的学习,对于人工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从建筑业的角度出发,来叙述钢筋混凝土对于建筑业的重要性。本课教学内容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比较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不同,通过比较意识到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对于高层建筑的出现的意义和价值。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通过观察混凝土块和钢筋混泥土,了解混凝土的组成,由此比较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不同。第三个内容是阅模拟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作对比测试实验,了解这两者的抗压性能塑形等方面的不同,体会钢筋在其中的作用。第四个活动是调查和阅读,通过调查了解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业中的广泛使用。通过阅读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从古、现代的建筑发展历史入手,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差别,调动学生的已有经发现建筑材料的改变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实施对比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验,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初步了解钢筋混凝上在抗,压强度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在认识了钢筋的作用之后,通过"砸金蛋"的环节,引入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寻找身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认识到如今钢筋混凝土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技改变生活》单元17.钢筋混泥土与现代建筑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课题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课时1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⑥知道科学对技术与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初步认识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越来越密不可分,高度融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1.了解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规模以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不一样。2.知道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起承重、抗压等作用。3.能够列举钢筋混凝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科学思维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探究实践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知道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的区别。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态度责任乐于与他人共同合作,并结合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出实验结论。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模拟制作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型,并进行承重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理解纸蛇的转动是因为热空气流动造成的。2.理解大自然中冷热空气的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石膏蛋、锤子。学生小组准备;石膏粉、沙子、石子、水、油、砖块、刷子、预制块模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预设5分钟)1.叙述:今天的科学课堂,我们将一起走进现代建筑业,在场的各个小组们将化身工程小队,一起来完成今天的学习。2.师:想要成为一支合格的工程小队,首先要考考大家对于建筑业的认识,谁能说一说,从古至今你知道哪几种类型的建筑,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3.学生畅所欲言4.教师小结,播放视频介绍古、现代建筑发展过程。5.提问:观察古代到现代的建筑,结合你对于古、现代建筑的了解,说一说古代、现代建筑之间的差别?(教师出示时间轴)6.学生汇报:建筑的形式变得多样、出现了高层建筑……(形制、风格、材料……)7.教师结合时间轴,追问:从这张图片中,你是否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为什么90年代至今,建筑物的高度变高了,出现高层建筑?而古代的人民却无法建造出来呢?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借助电子平板),找出原因:与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出现有关。[设计意图:从古、现代的建筑发展历史入手,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差别,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发现建筑材料的改变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创设活动1.师出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拟材料,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这两块材料呢?2.生:看哪一块有钢筋、用手掰一掰……3.请学生用所说的方式上台体验、分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4.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分辨出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在刚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内部有无钢筋。5.师: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种建筑材料(课件出示),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1900年之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如今,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了。可以说,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结合刚刚的发现,你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普通混凝土不能用来建造高楼呢?6.生:可能是因为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能起到承重、抗压的作用。7.师:科学探究讲求证据,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呢?8.生:可以动手制作模拟模型,进行验证。9.师:我们该如何制作模型呢?刘老师准备了工地上建筑工人浇筑混凝土的视频,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做。10.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如何制作模型。1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1)使用什么材料?(石膏粉、石子、沙子模拟水泥,铁丝模拟钢筋)(2)如何比较?制作相同规格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在其两端架起一定高度后,垒上砖块,每次垒一块砖,直至预制块断裂。待预制块断裂后,记录数据,并观察预制块的破碎程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施对比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初步了解钢筋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三、游戏活动,验证猜想1.教师播放制作视频,讲解如何制作预制块并进行对比。2.动手制作预制块,并使用教师事先制作好的预制块进行对比实验。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借助投屏工具把所有小组的数据放大展示并分析)。4.讨论:铁丝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承重、牢固)5.得出结论:与混凝土相比,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强、强度较大(抗压性强)6.讨论:还能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块的抗压程度吗?可以怎么做?[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钢筋的作用之后,通过“砸金蛋”的环节,引入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科技进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寻找身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认识到如今钢筋混凝土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