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533第1章水泥生产概述 4297141.1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4255791.2水泥生产流程简介 420965第2章原料选择与处理 5157652.1原料种类及质量要求 5202502.1.1石灰石 5318712.1.2粘土 5285162.1.3铁矿石 56792.1.4硅石 5116472.2原料破碎与储存 5178552.2.1破碎 678252.2.2储存 6111592.3原料配比设计 62433第3章粉磨工艺 6160003.1生料粉磨 6231023.1.1生料粉磨设备 687133.1.2生料粉磨工艺流程 7225373.1.3生料粉磨操作要点 7129493.2水泥熟料煅烧 7325733.2.1水泥熟料煅烧设备 7201103.2.2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流程 787503.2.3水泥熟料煅烧操作要点 7323253.3水泥粉磨 8210053.3.1水泥粉磨设备 860783.3.2水泥粉磨工艺流程 8225253.3.3水泥粉磨操作要点 89724第4章水泥质量控制 819784.1水泥物理功能检测 8224074.1.1样品准备 8165064.1.2标准稠度用水量 856964.1.3凝结时间 9220144.1.4强度检测 9150444.1.5粉磨细度 9109784.2水泥化学成分分析 981674.2.1氧化钙(CaO)含量 9201404.2.2硅酸三钙(C3S)含量 9161454.2.3硅酸二钙(C2S)含量 9177154.2.4铝酸三钙(C3A)含量 911594.2.5铁铝酸四钙(C4AF)含量 926384.2.6氧化镁(MgO)含量 9171184.2.7烧失量 9153424.3水泥生产工艺控制 9100314.3.1原材料质量控制 9261254.3.2粉磨工艺控制 9234914.3.3烧成工艺控制 1018204.3.4水泥储存与运输 1013652第5章混凝土概述 10227385.1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 10263875.1.1按水泥品种分类 1021915.1.2按强度等级分类 10235665.1.3按用途分类 1091315.1.4按施工方法分类 1022285.2混凝土的功能要求 11244265.2.1工程功能 11239415.2.2施工功能 11249445.2.3环境适应性 113118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53486.1原材料选择与要求 1168216.1.1水泥 11147586.1.2砂 11235536.1.3碎石 1216086.1.4掺合料 12258826.1.5外加剂 12150116.1.6水 128286.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2123526.2.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设计要求。 12116406.2.2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及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水胶比。 1279236.2.3计算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的用量。 12279796.2.4校核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等施工功能指标。 12162126.3混凝土试配与调整 12250176.3.1根据计算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配,测定混凝土的工作功能、强度、耐久性等指标。 125076.3.2若试配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的用量,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12225456.3.3确定最终混凝土配合比,并编制混凝土配料单。 1224786.3.4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原材料变化、环境条件等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 124077第7章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12183967.1混凝土搅拌工艺 12113197.1.1搅拌目的 12220487.1.2搅拌设备 1384937.1.3搅拌时间 13155157.1.4搅拌温度控制 13122277.2混凝土运输与输送 1352247.2.1运输方式 13165937.2.2运输时间 13119027.2.3输送管道 13181567.2.4泵送工艺 13273147.2.5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3173797.2.6混凝土输送后的处理 141977第8章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14141248.1混凝土浇筑工艺 14154548.1.1浇筑前准备 1494278.1.2浇筑方法 14110818.1.3浇筑速度 1483448.2混凝土振捣与成型 1435888.2.1振捣方法 14264758.2.2振捣时间 1464338.2.3成型要求 1485578.3混凝土养护方法 14273178.3.1养护条件 14309828.3.2常见养护方法 1575568.3.3养护时间 15225078.3.4养护质量要求 1511908第9章混凝土质量控制 15248299.1混凝土强度检测 1540189.1.1强度检测方法 15139269.1.2取样与制备 15231099.1.3强度评定 15218599.2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15255429.2.1耐久性检测内容 15239629.2.2检测方法与设备 15216539.2.3耐久性评定 1620349.3混凝土缺陷与防治 1650879.3.1常见混凝土缺陷 16289919.3.2缺陷原因分析 16153879.3.3防治措施 16161969.3.4缺陷处理 169342第10章环保与安全 16687710.1环境保护措施 161204510.1.1粉尘治理 16416710.1.2废水处理 161847910.1.3噪音控制 161200210.1.4固废处理 171125310.2安全生产管理 171943510.2.1安全培训 172622010.2.2安全防护 171022610.2.3安全检查 172859710.2.4应急预案 172998110.3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 17249410.3.1节能措施 172777410.3.2资源利用 172989610.3.3环保生产 17第1章水泥生产概述1.1水泥的定义与分类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由石灰石、粘土等天然原料经过煅烧、磨细而成。它能够在水中形成胶凝性,与砂、石等骨料混合后,经过水化反应,形成坚硬的人造石——混凝土。水泥按其主要成分、生产工艺及功能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硅酸盐水泥: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后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根据熟料中氧化铝含量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2)铝酸盐水泥:以铝土矿、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后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具有快硬、早强、耐腐蚀等特点。(3)硫铝酸盐水泥:以石灰石、粘土、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后硫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强等特点。(4)氟铝酸盐水泥:以萤石、铝土矿、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煅烧后氟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具有快硬、早强、耐高温等特点。1.2水泥生产流程简介水泥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开采与破碎:将石灰石、粘土等原料从矿山中开采出来,经过破碎、筛分等过程,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原料。(2)生料制备:将破碎后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磨细成生料,为煅烧熟料做准备。(3)熟料煅烧:将生料送入水泥窑中进行煅烧,煅烧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水泥熟料。(4)水泥磨细:将水泥熟料与适量石膏一起磨细,制备成水泥。(5)水泥包装与储存:将磨细后的水泥进行包装,储存于仓库中,等待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6)废气处理与环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等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保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2章原料选择与处理2.1原料种类及质量要求水泥生产与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原料主要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硅石等。以下对各类原料的质量要求进行详细阐述。2.1.1石灰石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其质量要求如下:(1)CaCO3含量≥50%,杂质含量≤5%;(2)细度要求:0.08mm筛余≤10%;(3)含泥量≤1%。2.1.2粘土粘土在水泥生产中作为辅料使用,其质量要求如下:(1)Al2O3Fe2O3含量≥20%,杂质含量≤5%;(2)细度要求:0.08mm筛余≤10%;(3)含泥量≤1%。2.1.3铁矿石铁矿石在水泥生产中作为辅料使用,其质量要求如下:(2)Fe2O3含量≥40%,杂质含量≤10%;(2)细度要求:0.08mm筛余≤10%;(3)含泥量≤1%。2.1.4硅石硅石在水泥生产中作为辅料使用,其质量要求如下:(1)SiO2含量≥85%,杂质含量≤5%;(2)细度要求:0.08mm筛余≤10%;(3)含泥量≤1%。2.2原料破碎与储存原料破碎与储存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原料的利用率及水泥质量。2.2.1破碎原料破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原料的粒度,提高其活性。破碎设备主要有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等。根据原料的硬度和粒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破碎设备。2.2.2储存原料破碎后,应进行储存,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原料储存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1)足够的储存容量,以满足生产需求;(2)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原料受潮、结块;(3)便于输送和配料。2.3原料配比设计原料配比设计是水泥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水泥的质量和产量。配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水泥质量标准要求;(2)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3)降低生产成本;(4)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5)考虑环保要求,降低能耗。原料配比设计主要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和硅石的配比。根据原料的化学成分、物理功能、活性等因素,结合实际生产经验,确定合理的原料配比。同时应定期对配比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原料变化和市场需求。第3章粉磨工艺3.1生料粉磨生料粉磨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破碎后的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等原料磨细至一定细度,以满足后续水泥熟料煅烧的质量要求。3.1.1生料粉磨设备生料粉磨设备主要有立式磨、球磨机等。立式磨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磨粉效率高等优点;球磨机则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3.1.2生料粉磨工艺流程生料粉磨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料、原料输送、磨内研磨、选粉、收尘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1)原料配料:根据水泥生产配方,将石灰石、黏土、铁矿石等原料进行精确配料,保证生料成分稳定。(2)原料输送:将配料后的原料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磨机。(3)磨内研磨:原料在磨机内通过研磨介质的作用,被磨细至一定细度。(4)选粉:磨细后的生料通过选粉设备进行分级,粗粉返回磨机继续研磨,细粉进入下一环节。(5)收尘:收集生料粉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保证生产环境符合环保要求。3.1.3生料粉磨操作要点(1)控制磨内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磨机效率和生料质量。(2)合理调整磨机转速、研磨介质填充率等参数,提高磨粉效率。(3)定期检查磨机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3.2水泥熟料煅烧水泥熟料煅烧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主要目的是将生料中的矿物成分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具有水硬性的水泥熟料。3.2.1水泥熟料煅烧设备水泥熟料煅烧设备主要有回转窑、立式窑等。其中,回转窑具有产量大、热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3.2.2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流程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喂料、煅烧、冷却、收尘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1)喂料:将生料通过喂料设备送入窑内。(2)煅烧:在高温下,生料中的矿物成分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水泥熟料。(3)冷却:煅烧后的水泥熟料通过冷却设备进行冷却,以便后续粉磨。(4)收尘:收集煅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保证生产环境符合环保要求。3.2.3水泥熟料煅烧操作要点(1)控制煅烧温度,保证水泥熟料质量。(2)调整喂料速度、煅烧时间等参数,提高熟料产质量。(3)定期检查窑体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3.3水泥粉磨水泥粉磨是将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等辅料磨细至一定细度,以满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施工要求。3.3.1水泥粉磨设备水泥粉磨设备主要有球磨机、立式磨等。球磨机具有粉磨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立式磨则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等特点。3.3.2水泥粉磨工艺流程水泥粉磨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配料、输送、磨内研磨、选粉、收尘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1)配料:根据水泥品种和功能要求,将水泥熟料和石膏等辅料进行配料。(2)输送:将配料后的物料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磨机。(3)磨内研磨:物料在磨机内通过研磨介质的作用,被磨细至一定细度。(4)选粉:磨细后的水泥通过选粉设备进行分级,粗粉返回磨机继续研磨,细粉进入下一环节。(5)收尘:收集水泥粉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保证生产环境符合环保要求。3.3.3水泥粉磨操作要点(1)控制磨内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磨机效率和水泥质量。(2)合理调整磨机转速、研磨介质填充率等参数,提高粉磨效率。(3)定期检查磨机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第4章水泥质量控制4.1水泥物理功能检测4.1.1样品准备在进行水泥物理功能检测前,需按照国家标准GB/T125732008的要求,从不同部位的水泥储存库或包装袋中抽取代表性样品。4.1.2标准稠度用水量参照GB/T13462011标准,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以评价水泥的凝结功能。4.1.3凝结时间根据GB/T13462011标准,测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以保证水泥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相应的强度。4.1.4强度检测按照GB/T176711999和GB/T175811999标准,进行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分别测定3d、7d和28d的强度。4.1.5粉磨细度参照GB/T13452005标准,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以评价水泥的粉磨细度。4.2水泥化学成分分析4.2.1氧化钙(CaO)含量采用GB/T1762008标准,对水泥中的氧化钙含量进行测定。4.2.2硅酸三钙(C3S)含量参照GB/T29972008标准,测定水泥中的硅酸三钙含量。4.2.3硅酸二钙(C2S)含量采用GB/T29972008标准,对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含量进行测定。4.2.4铝酸三钙(C3A)含量参照GB/T29972008标准,测定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4.2.5铁铝酸四钙(C4AF)含量采用GB/T29972008标准,对水泥中的铁铝酸四钙含量进行测定。4.2.6氧化镁(MgO)含量参照GB/T1762008标准,测定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4.2.7烧失量根据GB/T1762008标准,对水泥的烧失量进行测定。4.3水泥生产工艺控制4.3.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水泥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如石灰石、粘土、铁粉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功能等符合生产要求。4.3.2粉磨工艺控制合理调整粉磨工艺参数,如磨机转速、料球比、粉磨时间等,以保证水泥的粉磨细度。4.3.3烧成工艺控制对水泥烧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物理功能。4.3.4水泥储存与运输加强水泥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避免水泥受潮、结块等现象,保证水泥质量稳定。第5章混凝土概述5.1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粗细骨料、水及可能掺加的外加剂组成的建筑工程材料。它是通过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硬化后形成的一种坚硬、耐久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以下几类:5.1.1按水泥品种分类a)硅酸盐混凝土b)矿渣硅酸盐混凝土c)火山灰质硅酸盐混凝土d)粉煤灰硅酸盐混凝土5.1.2按强度等级分类a)低强度混凝土(C15以下)b)中等强度混凝土(C15C30)c)高强度混凝土(C30C60)d)超高强度混凝土(C60以上)5.1.3按用途分类a)结构混凝土b)防水混凝土c)装饰混凝土d)道路混凝土5.1.4按施工方法分类a)预拌混凝土b)现场拌制混凝土c)预制混凝土d)特种混凝土(如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5.2混凝土的功能要求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5.2.1工程功能a)强度: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抗压、抗折、抗拉强度,以满足结构设计要求。b)变形:混凝土应具有较小的干缩、徐变等变形,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c)耐久性: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抗冻、抗碳化、抗侵蚀等功能,以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5.2.2施工功能a)和易性: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塑性,便于施工操作。b)凝结时间:混凝土应具有适宜的凝结时间,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c)泌水性:混凝土应具有较小的泌水性,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5.2.3环境适应性a)节能环保:混凝土应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b)耐火性: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以满足防火要求。c)抗辐射性: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辐射功能,以满足特殊环境要求。注意:以上内容仅作为目录编写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原材料选择与要求6.1.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强度等级、细度、凝结时间等功能指标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6.1.2砂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清洁的河砂或山砂。要求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6.1.3碎石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针片状颗粒含量低的碎石。要求碎石的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6.1.4掺合料根据工程需要,选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掺合料的品质、掺量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6.1.5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减水剂、早强剂等外加剂。外加剂的品种、功能、掺量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6.1.6水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淡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6.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2.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设计要求。6.2.2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及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水胶比。6.2.3计算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的用量。6.2.4校核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等施工功能指标。6.3混凝土试配与调整6.3.1根据计算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试配,测定混凝土的工作功能、强度、耐久性等指标。6.3.2若试配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的用量,直至满足设计要求。6.3.3确定最终混凝土配合比,并编制混凝土配料单。6.3.4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原材料变化、环境条件等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第7章混凝土搅拌与运输7.1混凝土搅拌工艺7.1.1搅拌目的混凝土搅拌的目的是使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充分混合,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功能、力学功能和耐久功能。7.1.2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有间歇式搅拌机和连续式搅拌机。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要求及混凝土功能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7.1.3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工作功能。7.1.4搅拌温度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7.2混凝土运输与输送7.2.1运输方式混凝土运输方式主要有自卸车、搅拌车、泵送等。应根据工程现场条件、施工进度和混凝土功能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7.2.2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和初凝。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搅拌车慢速行驶,减少混凝土颠簸。7.2.3输送管道混凝土输送管道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材质、规格和长度。输送管道应保持畅通,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堵塞。7.2.4泵送工艺泵送混凝土时,应控制泵送压力、流速和输送距离。泵送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泵送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混凝土泵送顺利进行。7.2.5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以下方面:(1)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2)控制混凝土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3)防止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污染;(4)保证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施工现场。7.2.6混凝土输送后的处理混凝土输送完成后,应对输送设备进行清洗,防止混凝土硬化和堵塞设备。同时应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浪费和污染。第8章混凝土浇筑与养护8.1混凝土浇筑工艺8.1.1浇筑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安装正确无误,且符合设计要求。对浇筑部位进行清理,去除油污、垃圾等杂物。8.1.2浇筑方法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保证混凝土连续、均匀地浇筑,避免出现冷缝。8.1.3浇筑速度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分层离析。在高温季节或大面积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8.2混凝土振捣与成型8.2.1振捣方法采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等设备进行混凝土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8.2.2振捣时间控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浆为宜。过度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层离析,不足则会影响混凝土密实度。8.2.3成型要求在振捣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成型处理,保证结构尺寸、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8.3混凝土养护方法8.3.1养护条件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硬化。8.3.2常见养护方法(1)湿润养护:采用湿布、草帘等覆盖物,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2)水中养护:将混凝土结构浸泡在水中,适用于水下工程或高温季节施工。(3)覆盖养护:采用塑料薄膜、养护剂等覆盖物,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8.3.3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及环境条件,确定养护时间。一般而言,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8.3.4养护质量要求保证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避免出现干缩裂缝。同时注意检查养护材料的质量,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第9章混凝土质量控制9.1混凝土强度检测9.1.1强度检测方法混凝土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强度检测主要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圆柱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等方法。对于普通混凝土,通常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检测。9.1.2取样与制备在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制备和养护。取样应具有代表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9.1.3强度评定根据检测结果,按照相关标准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9.2混凝土耐久性检测9.2.1耐久性检测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