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他要求
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用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
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第1页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
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
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
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
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
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
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
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的发展
起决定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
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
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
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能改造客
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生理前提
2、环境一一现实基础
3、教育(学校教育)一一主导因素
第2页
4、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使人的身心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双轨制)、单轨学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从结构层次看,具有基础性
2、从教育对象看,具有全民性、义务性和特殊性
3、从教育内容看,具有全面性
4、从教育方式看,具有活动性和趣味性
5、从教育意义看,具有启蒙性
教科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教科书的普适性
4、在教科书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科书之间的衔
接
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社会因素、儿童(学生)因素、学科因素
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1、充分了解学生,努力营造氛围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等,在课堂上努力创设
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参与,促进资源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
与分享平台,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课程实施
中的资源生成。
3、进行合理选择,适度开发利用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适用于教学。教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认真地加以选择,
第3页
且要适度利用,不能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4、及时进行调控,促进资源再生
教师应敏锐的觉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变化,捕捉学生思维火花,善于利用有价值的生
成性资源,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及时做出调控,帮助学生整
理与归纳,促进资源再生。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
3、开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
5、鉴别和利用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
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
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
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
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有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两种具体类型。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
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基本步骤
1、确立活动主题。主体的确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论证形成主题等环节。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经历前期准备活动、小组讨论策划、全班论证完
善等环节。
3、组织实施活动。实施阶段应该遵循学生自主原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活动总结交流。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汇
报材料,并将获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反思平价。
第4页
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
3、示范者(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父母与朋友
6、学习者和研究者
7、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8、学校的管理者
习近平要求教师做到
1、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2、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
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
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教师的在职培训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同伴互助
6、教师的自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第5页
学生为本基本理念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
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终身学习基本理念和解读
基本理念: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
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解读: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
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应当在形成全民学习、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
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我国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倒查法)、引文查找法(跟踪法)、综合查找法。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检索的全面性,即检索要全面。
2、检索的准确性,即检索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为保证取样水平,应遵循四个方面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
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第6页
简述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语义清楚。设计的问题应使研究对性能够正确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对题意的理解应是
唯一的,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来提问。
2、语句简洁。问题的语句形式要简单,通俗易懂。问题的表述形式一般采用不完整的简单
陈述句或简单疑问句。
3、面向对象。问题的语句和措辞要适合研究对象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特点,特别是研究对象
是小学生和幼儿时,就更应考虑研究对象的理解能力,尽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
4、价值中立。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引起权威论断,也不应把个人的认识、观点和价值判
断包含在问题之中,以免对研究对象产生暗示作用,导致特定的、有倾向性的回答。
5、避免社会认可效应。社会认可效应是指研究对象按照社会规范、社会期望进行反应,而
不是反映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回答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等
方面的问题。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应少用是否式问题,可以采用情景式问题或用两难问题代
替。
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定访谈计划。
3、拟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的具体问题和框架,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注意倾听,适时追问,并及时记录访谈内容。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定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平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由此可知,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
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学习的程度。
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和识记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第7页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
依据遗忘规律(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依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复习方式多样化
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6、掌握复习的“量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主要包括算法式策略(尝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2、逆向工作法(逆推法)。3、爬山法。4、类比思维
法。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的情境与表征方式
2、知识经验与迁移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
5、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也制约着问题
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第8页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
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可排成七个等级。1、
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性需要,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
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他把
后三种需要定义为成长性需要,这虽然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社会生活来说
确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
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
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
要得到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3、活动的合理组织:4、个人已有的
经验;5、个人的意志品质。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3、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的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
特性。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
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
觉特性。
第9页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
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和写作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2、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3、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5、身体一运动智力(肢体一运动智能),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人际智力(人际交往智能),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智力(自我认识智能),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8、自然智力,包括认识、感知自然界事物的各种能力。
后来加德纳还假设了第九种可能的智力即“存在智力”,这是一种“沉思关于生命、死
亡和存在等重大问题”的能力。
能力(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努力)。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良好性格的培养
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
气氛;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6、整体性。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
的优势领域等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有多种层次,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群体角度看、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
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从个体角度看,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
平各不相同,2、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3、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在观察前做好观察的准备。
2、在观察中培养观察的技能。
3、在观察后及时总结观察结果。
第10页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3、促进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
4、促进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
5、提高学生选择性注意的能力。
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1、发展小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
2、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发展其意义识记的能力。
3、重视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4、发展小学生有效记忆的策略。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经验。
2、重视表象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
3、交给小学生思维的方法,发展其抽象思维。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3、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4、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
是成人指导或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
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是两个相邻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育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
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
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
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即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必须
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
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第11页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
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他们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
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随机通达教学(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访问教学)
2、支架式教学
3、抛锚式教学
4、认知学徒式教学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寻求支持策略、学业救
助策略)。
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
学习模式。
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相似性
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策略的水平。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者的态度、
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
意识。
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1、事物本身的特性;2、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3、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第12页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5、兴趣耍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6、引导学生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广泛性、实践性、阶段性、模仿性。
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中正确引导
2、注重激励与表扬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发挥家长的作用
5、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影响小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2、内部因素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式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
罚5、价值辨析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和心理策略
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教育方法,提高道德认知;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第13页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小学德育的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
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
自我修养法
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教育的途径
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2、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第14页
3、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3、建立心理辅导室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
性原则5、因材施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
心理相容的氛围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简述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主要措施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认识。
2、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
3、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正确实施奖惩,树立守纪风气。
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
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第15页
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认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
5、有效性原则7、一致性原则8、可接受原则9、因材施教原则10、冷处理原则
11、预防为主原则
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
案、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撰写操行评定、做
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等。
简述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简述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1、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3、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4、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优势和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对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激发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3、树立榜样,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16页
2、积极诱导,鼓励为主。
3、语言准确,内容具体。
4、有的放矢,突出个性。
开展班级活动的方法
1、确定活动主题2、制定活动计划
2、具体准备工作4、班级活动实施
5、班级活动总结
少先队活动的特点
1、教育性2、自主性3、组织性4、趣味性5、实践性6、仓ij造性
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
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5、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课外活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家校合作途径
1、家校互访2、家校通信3、举办家长学校4、建立家长委员会5、召开家长会议6、举
办家长沙龙
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
1、协调教育目标2、认同学校教育方式3、规避不良影响4、建立沟通机制
教师家访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家访目的,制定家访计划。
2、平等对待家长,注意交流方式。
3、客观说明情况,切忌一味告状。
4、注意跟踪反馈,切实巩固效果。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第17页
5、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6、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学内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运用教学方法的要求
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与深度。
2、作业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3、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
4、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5、作业应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但不可牵强附
会。
6、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
1、基于生活2、注重形象性3、体现学科特色4、内含问题5、融入情感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1、明确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
2、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经历。
3、认真筛选丰富的课程资源。
4、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
5、准备教学设备和试操作.
6、做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
7、课堂教学阶段,呈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
1、借助语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2、借助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3、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第18页
4、运用谜语、儿歌、故事、游戏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4、给与学生合理的期望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人格型问题行为、行为型问题行为、情绪型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寻求注意等。
2、教师方面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等。
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4、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习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激发功能)、定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自身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
2、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
3、言语劝说(言语说服)
4、情绪唤醒(情绪的唤起)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第19页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
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3、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3、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功能
1、导向与激励功能2、鉴定与选拔功能3、诊断与改进功能4、反馈与调节功能5、管理
与教育功能
教学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教学评价主要方法
测验评价、非测验评价
教学反思的过程
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验证阶段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发2、自我提问法3、教学诊断法4、比较法5、阅读新知法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信念的发展
2、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3、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4、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
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2、最优化原则3、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可接受性原则4、教学手段设计
的多样化原则
第20页
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3、教学时间设计4、教学措施设计5、教学评价设计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选用教学媒体
3、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5、依据媒体特征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优化组合原则)4、适度性原则5、经济
性原则6、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4、课时5、教学重点6、教学难点7、教学方法、手段8、
教学过程9、作业布置10、板书设计
教案的编写要求
1、要依据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有条理的陈述。
2、要合理的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3、要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面向大多数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要为教学实施留有一定的余地,为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2、课题(标题)分析法3、例题、习题分析法4、学情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四部分。
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温故导入)3、经验导入4、直观导入5、设疑导入6、情境
导入7、审题导入(释题导入)8、故事导入9、游戏导入
巩固练习设计要求
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趣味性。
课堂总结的基本方法
1、归纳法2、比较法3、活动法4、悬念法5、拓展延伸法6、练习法7、游戏法8、提
问法
第21页
课堂总结的要求
1、科学准确2、目的明确3、言简意赅4、富有启发性5、承前启后6、有教育性
文字板书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纲要式板书(提纲式板书)2、词语式板书3、表格式板书4、总分式板书5、线索式
板书6、演算式板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要求
1、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整合
2、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3、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方式
1、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
2、作为创设情境和自主探究的工具
3、作为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
4、作为建构知识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5、作为学习评价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
1、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转让标的及转让价格3篇
- 2024年度企业货物买卖合同3篇
- 就业援助工作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4年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的关键条款3篇
- 2024年二婚婚前财务状况披露协议3篇
- 2024年度标准建筑工程贷款合同样本一
- 2024年城市墙体广告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买卖合同民事起诉书
- 2024年度汽车租赁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花园或花圃的护理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2019版)
- 巨量广告投放培训课件
- 矿井主要灾害事故防治应急避灾知识
- 更年期门诊管理制度
- 声乐基础知识演示课件
- 英语语法题库(294道)
- 物业工程部培训资料全专项文档
- 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测方案
- 2024年供应链可持续性培训资料
- 产品生产工艺说明书
- 石油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