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177第1章引言 3131941.1农村旅游背景与意义 3266631.1.1农村旅游背景 4147741.1.2农村旅游意义 4131311.2农村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 416491.2.1发展现状 4279631.2.2发展趋势 430813第2章农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5143082.1调查方法与技术 5143952.1.1调查方法 554802.1.2调查技术 5211142.2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 540702.2.1资源分类 5251942.2.2评价体系 6205962.3资源潜力分析 69652.3.1市场潜力分析 699752.3.2经济潜力分析 696362.3.3社会文化潜力分析 6209292.3.4生态环境潜力分析 629228第3章农村旅游规划与设计 628443.1旅游规划原则与目标 6226293.1.1旅游规划原则 6215473.1.2旅游规划目标 7292213.2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7286133.2.1空间布局 735703.2.2功能分区 7218123.3产品设计与创新 895383.3.1产品设计 8250983.3.2产品创新 82446第4章农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829114.1市场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 899894.1.1市场分析 846604.1.2目标市场定位 8291674.2营销策略组合 871294.2.1产品策略 9317354.2.2价格策略 9221434.2.3渠道策略 9227714.2.4促销策略 9213424.3品牌建设与推广 9304524.3.1品牌建设 9192304.3.2品牌推广 9275364.3.3品牌维护 926203第5章农村旅游产品开发 922495.1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9131845.2产品创新与升级 10240735.3产品组合策略 1031824第6章农村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 10117776.1服务质量管理理论 102106.1.1服务质量的定义 10267286.1.2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1126816.1.3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11284116.2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186456.2.1评价指标 11264086.2.2评价方法 11168136.2.3评价结果应用 1197926.3管理制度与规范 11326576.3.1管理制度 11297466.3.2服务规范 1249986.3.3质量监督与投诉处理 12276第7章农村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2195147.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30837.1.1保障旅游资源质量 1248027.1.2满足游客需求 12282357.1.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15537.1.4传承乡村文化 1349397.2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控 13130337.2.1环境影响评价 13285107.2.2防控措施 13216317.3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3205617.3.1完善政策法规 14110567.3.2创新旅游产品 14327027.3.3加强社区参与 1487027.3.4强化监测与评估 14115737.3.5拓展融资渠道 14158第8章农村旅游人才培养与教育 1416408.1人才需求与培训 1459928.1.1需求分析 14220148.1.2培训内容与方法 14315978.1.3培训体系构建 1414668.2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 14236688.2.1教育体系 1418138.2.2课程设置 1529958.3人才激励机制 15321338.3.1政策支持 15167658.3.2企业激励 1581868.3.3社会认同 15248988.3.4个人发展 1513155第9章农村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5139589.1产业链结构与要素 15200229.1.1产业链环节 15150529.1.2产业链主体 16218359.1.3产业链支撑体系 16131809.2产业链协同发展 16257459.2.1建立健全协同机制 16123639.2.2优化产业链布局 16108509.2.3加强产业链主体合作 16301389.2.4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 16129329.3产业链优化策略 16319039.3.1延伸产业链条 16179409.3.2提升产业链质量 17140359.3.3优化产业链环境 17286579.3.4培育产业链新动能 1729028第10章农村旅游政策与法规 171652310.1政策体系与支持措施 17437010.1.1政策体系概述 171855310.1.2财政支持政策 171600010.1.3税收优惠政策 1755010.1.4土地政策 17580810.1.5金融扶持政策 17219510.2法规建设与监管 183138510.2.1法规建设概述 18279010.2.2国家法律法规 181192510.2.3地方性法规 182834310.2.4行业标准 182916910.2.5监管机制 18353510.3政策创新与建议 181440310.3.1政策创新 181297710.3.2政策建议 18第1章引言1.1农村旅游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农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资源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1.1农村旅游背景我国对农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这为农村旅游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1.1.2农村旅游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餐饮业等,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旅游的发展促使当地及农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传承农耕文化:农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2农村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发展现状我国农村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日趋丰富,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农村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不完善等。1.2.2发展趋势(1)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未来农村旅游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2)产业链延伸:农村旅游将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与农业、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3)品牌化发展:农村旅游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4)绿色可持续发展:农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5)科技创新:农村旅游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第2章农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2.1调查方法与技术农村旅游资源调查是发展农村旅游的基础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村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技术。2.1.1调查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农村旅游资源的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文件、规划报告、学术论文等,为实地调查提供基础信息。(2)实地调查法:通过现场勘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旅游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分布情况。(3)专家咨询法:邀请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提供专业意见。(4)SWOT分析法:分析农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为旅游资源评价提供依据。2.1.2调查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农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景观特征等信息。(2)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为调查与评价提供支持。(3)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爬虫、数据挖掘等技术,收集游客评论、旅游攻略等数据,分析农村旅游市场的需求与趋势。2.2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农村旅游资源,需构建一套完善的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2.2.1资源分类根据农村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条件等。(2)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3)农业旅游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景观、农业体验等。(4)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包括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农业等。2.2.2评价体系农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价值:评价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等。(2)资源条件:评价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3)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经济收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4)环境质量:评价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2.3资源潜力分析通过对农村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其发展潜力,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2.3.1市场潜力分析分析农村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目标客户群体等,预测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2.3.2经济潜力分析评估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就业机会、产业链带动等。2.3.3社会文化潜力分析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化传承、民俗保护、社区参与等。2.3.4生态环境潜力分析评估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保护、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等。第3章农村旅游规划与设计3.1旅游规划原则与目标3.1.1旅游规划原则农村旅游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2)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特色、文化底蕴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旅游规划。(3)参与性原则: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经营,共享旅游发展成果。(4)差异化原则:发挥农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5)综合性原则: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3.1.2旅游规划目标农村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农村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融合发展。(4)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3.2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3.2.1空间布局农村旅游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根据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交通设施。(2)资源分布: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旅游吸引力。(3)市场需求: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4)环境保护:保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3.2.2功能分区根据农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域:(1)核心游览区:集中展示农村旅游资源,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2)休闲度假区: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等服务。(3)体验参与区:让游客参与农村生产、生活,体验乡村风情。(4)生态保育区: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5)配套服务区:提供旅游咨询、购物、交通等配套设施和服务。3.3产品设计与创新3.3.1产品设计农村旅游产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差异化原则:突出农村旅游资源特色,打造独特旅游产品。(2)市场需求原则: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3)参与性原则:鼓励游客参与农村生产、生活,提高游客满意度。(4)综合性原则: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3.3.2产品创新农村旅游产品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拓展旅游产品类型,如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2)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产品。(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创新旅游体验方式。(4)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培训等新型旅游产品。第4章农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4.1市场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4.1.1市场分析农村旅游市场营销应从市场需求、竞争态势、消费者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要了解当前农村旅游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市场趋势等;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价格策略、市场占有率等,找出差距和优势;研究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消费能力等,为后续营销策略提供依据。4.1.2目标市场定位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明确农村旅游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可以将目标市场细分为以下几类:城市居民、家庭亲子、企事业单位团队、老年养生等。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4.2营销策略组合4.2.1产品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农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注重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4.2.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可采用市场渗透定价、竞争定价、价值定价等方法,同时考虑淡旺季、节假日等因素,灵活调整价格。4.2.3渠道策略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旅行社、电商平台等拓展销售网络。加强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合作,提高市场覆盖率。4.2.4促销策略运用广告、公关、活动、网络营销等手段,提高农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参与。4.3品牌建设与推广4.3.1品牌建设塑造独特的农村旅游品牌形象,如绿色、生态、健康等。加强品牌内涵建设,提升品牌价值。4.3.2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户外广告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4.3.3品牌维护持续关注消费者反馈,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加强品牌监管,维护品牌形象,保证品牌可持续发展。第5章农村旅游产品开发5.1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业体验型:以农作物种植、养殖、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业生产过程。(2)民俗文化型:以农村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为核心,展示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3)生态观光型:以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吸引,开展徒步、骑行、摄影等旅游活动。(4)康体养生型:以温泉、森林、空气负氧离子等资源为特色,发展养生、保健、康复等旅游产品。(5)红色旅游型:以革命历史、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5.2产品创新与升级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乡村旅游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与升级:(1)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3)加强跨界融合,如农业与教育、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推出新型旅游产品。(4)注重可持续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品品质。5.3产品组合策略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需采取以下产品组合策略:(1)差异化策略:根据不同游客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2)品牌化策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3)组合营销策略: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4)季节性策略:针对不同季节,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延长旅游旺季。(5)线上线下结合策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营销与线下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游客满意度。第6章农村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6.1服务质量管理理论6.1.1服务质量的定义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满足顾客需求、期望的程度。在农村旅游领域,服务质量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率。6.1.2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农村旅游服务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环境保护等。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农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整体竞争力。6.1.3服务质量改进策略提高农村旅游服务质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硬件水平。(2)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员工培训。(3)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4)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6.2服务质量评价体系6.2.1评价指标农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指标:(1)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2)服务水平:包括导游服务、景区管理、游客满意度等。(3)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4)旅游产品:包括产品创新、产品特色、产品多样性等。6.2.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考察、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农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6.2.3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应用于以下方面:(1)指导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发展。(2)为旅游企业改进服务提供依据,提高服务质量。(3)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6.3管理制度与规范6.3.1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1)旅游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旅游产品质量。(2)旅游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流程和标准。(3)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4)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游客安全。6.3.2服务规范农村旅游服务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导游服务规范,提高导游素质。(2)餐饮服务规范,保障食品安全。(3)住宿服务规范,提供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4)交通服务规范,保证游客出行安全。6.3.3质量监督与投诉处理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日常检查。同时设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保障游客权益。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农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第7章农村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旅游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环境保护在农村旅游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1.1保障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因素,而良好的环境质量是旅游资源质量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旅游资源的原生态、自然美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7.1.2满足游客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农村环境,能够满足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7.1.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支持。同时通过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可以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农民收入。7.1.4传承乡村文化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乡村文化的完整性,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尊重当地民俗风情,保护乡村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7.2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控为降低农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7.2.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旅游项目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旅游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水资源、空气质量、土壤、野生动植物等的影响。(2)评估旅游项目对当地社会文化、景观风貌、居民生活等的影响。(3)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证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7.2.2防控措施(1)生态保护:加强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生态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2)污染防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旅游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旅游项目,避免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4)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7.3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农村环境、实现旅游业长期发展的关键。以下为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7.3.1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范旅游开发行为。7.3.2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绿色、生态、文化等新型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7.3.3加强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分享旅游发展成果,提高其环保意识。7.3.4强化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村旅游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旅游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时调整环境保护措施。7.3.5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企业、社会等多方资金支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8章农村旅游人才培养与教育8.1人才需求与培训8.1.1需求分析农村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旅游人才需具备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农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本节主要分析当前农村旅游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8.1.2培训内容与方法针对农村旅游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旅游基础知识、服务技能、市场营销、农业科普等。培训方法应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8.1.3培训体系构建建立完善的农村旅游培训体系,包括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多元化培训渠道,为农村旅游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支持。8.2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8.2.1教育体系构建包括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旅游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8.2.2课程设置根据农村旅游人才需求,设置以下课程:(1)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农业科普知识等;(2)选修课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民俗文化、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等;(3)实践课程:乡村旅游策划与组织、乡村旅游服务与接待、实地考察等。8.3人才激励机制8.3.1政策支持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旅游人才发展,如提供培训补贴、税收优惠、创业扶持等。8.3.2企业激励企业应根据农村旅游人才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晋升通道和福利待遇,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8.3.3社会认同通过媒体宣传、表彰优秀农村旅游人才等方式,提高社会对农村旅游人才的认同度,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8.3.4个人发展为农村旅游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专业培训、学历提升、跨行业交流等,助力人才成长。第9章农村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9.1产业链结构与要素农村旅游产业链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到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产业链条。其结构与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1.1产业链环节(1)农业生产环节:包括种植、养殖、渔业等,为旅游提供特色农产品;(2)农产品加工环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3)旅游服务环节: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4)旅游产品开发环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体验项目。9.1.2产业链主体(1)农业生产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等;(2)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3)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4)及相关部门:负责政策支持、产业规划和监管。9.1.3产业链支撑体系(1)基础设施: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2)技术支持:农业技术、旅游服务技术等;(3)政策环境:政策支持、产业扶持政策等。9.2产业链协同发展农村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具体措施如下:9.2.1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协同效应。9.2.2优化产业链布局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产业链布局,发挥区域特色。9.2.3加强产业链主体合作鼓励产业链主体之间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9.2.4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和旅游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9.3产业链优化策略针对农村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9.3.1延伸产业链条(1)拓展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