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19/wKhkGWcVu92ACvOqAAKtq9vZYik188.jpg)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19/wKhkGWcVu92ACvOqAAKtq9vZYik1882.jpg)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19/wKhkGWcVu92ACvOqAAKtq9vZYik1883.jpg)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19/wKhkGWcVu92ACvOqAAKtq9vZYik1884.jpg)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19/wKhkGWcVu92ACvOqAAKtq9vZYik1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手册TOC\o"1-2"\h\u7828第1章农业种植概述 396591.1农业种植的意义与发展 3323881.1.1农业种植的意义 3326101.1.2农业种植的发展 464731.2我国农业种植现状与趋势 4316131.2.1我国农业种植现状 4299121.2.2我国农业种植趋势 4229931.3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领域 425849第2章作物生长基础知识 5198962.1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529512.2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5260802.3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626549第3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628233.1土壤类型与特性 6215873.1.1土壤分类 655313.1.2土壤特性 654843.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7147013.2.1土壤肥力评价 7224593.2.2土壤肥力提升 7163373.3土壤管理与保护措施 7227173.3.1土壤管理 730403.3.2土壤保护 825714第4章播种与育苗技术 84454.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8322664.1.1土壤准备 8289364.1.2种子处理 8294554.2播种技术与方法 8255734.2.1播种时间 8217104.2.2播种深度 9325804.2.3播种方法 9291904.3育苗技术与常见问题解析 9179874.3.1育苗基质 9315364.3.2育苗方法 9250704.3.3常见问题解析 93543第5章作物施肥技术 9224355.1作物施肥原则与要求 920085.1.1施肥原则 9112325.1.2施肥要求 10188215.2常见肥料种类与特性 1072445.2.1有机肥料 1015375.2.2化学肥料 10131105.2.3生物肥料 11315625.3施肥技术与方法 11184025.3.1基肥施用技术 11306715.3.2追肥施用技术 11231265.3.3叶面施肥技术 11393第6章灌溉与水分管理 11282996.1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1212196.1.1水分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12271826.1.2水分缺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174126.1.3水分过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08176.2灌溉技术与设备 12110546.2.1地面灌溉 12250216.2.2喷灌 12218396.2.3微灌 12188886.2.4节水灌溉设备 1226.3水分管理策略与节水技术 12242776.3.1水分管理策略 13185656.3.2节水技术 136384第7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3244317.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1310557.1.1病害识别 1338977.1.2虫害识别 1375167.1.3诊断方法 13214527.2农业防治措施 14957.2.1选用抗病品种 14296157.2.2轮作与间作 14134607.2.3田园清洁 14203727.2.4合理施肥与灌溉 1469057.3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 148447.3.1化学防治 14193857.3.2生物防治 142932第8章作物收获与储藏 14270618.1作物成熟度判断与收获时机 14320768.1.1作物成熟度判断 15254478.1.2收获时机 1527218.2收获技术与方法 1550558.2.1手工收获 1565798.2.2机械收获 1527838.2.3无人机收获 15147038.3作物储藏条件与管理 16179068.3.1储藏条件 16154948.3.2储藏管理 165734第9章新型农业种植模式 16230729.1间作、套作与轮作 16154459.1.1间作 16269389.1.2套作 1653529.1.3轮作 16133059.2设施农业与立体农业 1712549.2.1设施农业 1726699.2.2立体农业 17186579.3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 17144929.3.1生态农业 17244719.3.2有机农业 1725044第10章农业种植案例分析与实践 171036610.1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案例 17500910.1.1水稻种植案例 171342910.1.2小麦种植案例 171049510.1.3玉米种植案例 172256610.2经济作物种植案例 171275410.2.1棉花种植案例 18181410.2.2油菜种植案例 182287910.2.3蔬菜种植案例 181676110.3特色作物种植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 181145110.3.1甘薯种植案例 183250110.3.2茶叶种植案例 18415110.3.3中药材种植案例 181454710.3.4实践经验分享 18第1章农业种植概述1.1农业种植的意义与发展农业种植作为人类获取食物和原材料的主要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种植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还包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1.1.1农业种植的意义(1)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种植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农业种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满足了人们对营养、健康、美味的需求。(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种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有助于保护土壤、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1.2农业种植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制度:从单一种植向多样化、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制度发展。(2)种植技术:从人力、畜力耕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3)种植品种:通过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手段,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4)种植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转变。1.2我国农业种植现状与趋势1.2.1我国农业种植现状(1)种植面积: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阔,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产量: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升。(3)结构:我国农业种植结构逐渐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种植比例趋于合理。(4)区域分布:农业种植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种植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种植水平逐渐提高。1.2.2我国农业种植趋势(1)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2)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创新。(3)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农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3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领域农业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种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2)经济作物种植:包括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3)饲料作物种植:包括豆科、禾本科等饲料作物的种植技术。(4)特色作物种植:包括茶叶、烟草、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的种植技术。(5)设施农业: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6)休闲农业:结合旅游业发展,开展农业观光、体验、科普等活动。(7)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8)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种植管理水平。第2章作物生长基础知识2.1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吸水膨胀,突破种皮,萌发出土。(2)幼苗期:种子发芽后,作物进入幼苗期,此时作物生长迅速,根系和地上部分逐渐发育。(3)营养生长期:幼苗期后,作物进入营养生长期,此阶段作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4)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的进行,作物逐渐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作物开始花芽分化、抽蕾、开花、结果。(5)成熟期:作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果实逐渐成熟,籽粒充实。2.2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适温范围。(2)光照:光照对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3)水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作物需水量因种类、生长期和气候条件而异。(4)土壤:土壤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不同土壤类型对作物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5)肥料:肥料是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6)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对作物生长也有一定影响,过大的风速可能导致作物倒伏。2.3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碳、氢、氧:这三种元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主要通过空气和水分获取。(2)氮:氮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磷:磷参与作物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4)钾:钾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5)钙、镁、硫:这三种元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钙参与细胞壁形成,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硫参与蛋白质和酶的合成。(6)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锰、硼、钼等,虽然作物对它们的需求数量较少,但对作物生长和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3章土壤管理与改良3.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3.1.1土壤分类我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形态、发生和地理特征,分为以下几类:(1)地带性土壤:包括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等;(2)非地带性土壤:包括水稻土、石灰土、盐土等;(3)人为土壤:包括黑土、潮土、灌淤土等。3.1.2土壤特性土壤特性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1)土壤质地: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比例,对土壤肥力、水分保持和作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2)土壤结构:指土壤中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微生物活动;(3)土壤孔隙:指土壤中的空隙,包括大孔隙、小孔隙和微孔隙,对土壤水、肥、气、热的保持和传递具有重要作用;(4)土壤温度: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一般而言,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525℃;(5)土壤湿度: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直接影响。3.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3.2.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评价是对土壤供肥能力、保肥能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综合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2)土壤肥力指数: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计算土壤肥力指数,评价土壤肥力水平;(3)土壤生产力评价:通过作物产量、品质和生长状况,评价土壤生产力。3.2.2土壤肥力提升提升土壤肥力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1)有机肥施用: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化肥施用:合理施用化肥,补充土壤养分,满足作物需求;(3)土壤调理剂应用:改善土壤质地、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肥力;(4)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层次结构,增加土壤孔隙,提高土壤肥力;(5)轮作与间作:合理搭配作物种类,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土壤病害。3.3土壤管理与保护措施3.3.1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旨在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生产力,主要包括:(1)耕作制度: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如翻耕、免耕等;(2)覆盖作物残体: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排水:防止土壤渍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5)土壤生物活性调控: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生物活性。3.3.2土壤保护土壤保护是防止土壤资源退化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1)水土保持: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减少土壤污染;(3)农药合理使用:减少农药残留,保护土壤生态环境;(4)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田生态平衡。第4章播种与育苗技术4.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4.1.1土壤准备在播种之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其适合种子生长。具体措施包括:(1)深翻松土:深翻土壤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2)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施加有机肥、磷肥、钾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3)平整土地:保证土地表面平整,有利于播种均匀。4.1.2种子处理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以下处理:(1)选种:选用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2)消毒: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以利于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发芽率。4.2播种技术与方法4.2.1播种时间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气候条件和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4.2.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适宜,以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氧气。一般而言,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4.2.3播种方法(1)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适用于种子较小或播种面积较大的作物。(2)点播: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将种子点在土壤中,适用于种子较大或需要精确控制株距的作物。(3)条播:在土壤中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适用于需要行播的作物。4.3育苗技术与常见问题解析4.3.1育苗基质选用适宜的育苗基质,要求质地疏松、保水性好、透气性强,有利于幼苗生长。4.3.2育苗方法(1)营养土育苗:将种子播在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盘或育苗杯中。(2)水培育苗:利用特制的育苗盘,使种子在水中发芽,待幼苗长出后再移栽。4.3.3常见问题解析(1)出苗不齐:可能原因包括种子质量、播种深度、土壤湿度等,需针对性地进行调整。(2)幼苗徒长:可能由于光照不足、温度过高等原因,应适当调整光照和温度条件。(3)病虫害发生:加强育苗环境的通风、透光,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4)移栽成活率低:注意幼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进行移栽,以提高成活率。第5章作物施肥技术5.1作物施肥原则与要求5.1.1施肥原则作物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土施肥: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量;(2)平衡施肥:保证作物所需各类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避免单一元素过量或不足;(3)适时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把握施肥时机,提高肥料利用率;(4)深施覆土:将肥料施入土壤一定深度,减少肥料挥发,提高利用率;(5)安全施肥:合理选用肥料,防止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5.1.2施肥要求(1)施肥量:根据作物需肥量、土壤肥力水平和肥料利用率,确定适宜的施肥量;(2)施肥时期:掌握作物关键生育期,分次施肥,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3)施肥方法:选用适宜的施肥方法,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土壤,提高利用率;(4)施肥间隔:根据肥料种类和作物生长速度,合理安排施肥间隔,避免过量施肥。5.2常见肥料种类与特性5.2.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包括堆肥、绿肥、畜禽粪便等,具有以下特性:(1)来源广泛,成本较低;(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养分全面,肥效持久;(4)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生物肥力。5.2.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具有以下特性:(1)养分含量高,肥效快;(2)施用方便,易于控制;(3)成本相对较低;(4)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等问题。5.2.3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料、菌肥等,具有以下特性:(1)提高土壤生物肥力,促进作物生长;(2)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3)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4)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5.3施肥技术与方法5.3.1基肥施用技术基肥是指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主要作用是提供作物生长初期的养分需求,改善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技术如下:(1)施用时间:播种或移栽前12周;(2)施肥方法:深施覆土,施肥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3)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肥料特性确定。5.3.2追肥施用技术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求补充施用的肥料。追肥施用技术如下:(1)施用时期: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确定;(2)施肥方法:可采用条施、穴施、叶面喷施等;(3)施肥量: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和肥料特性确定。5.3.3叶面施肥技术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施在作物叶片上,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叶面施肥技术如下:(1)施用时期:作物生长旺盛期;(2)施肥浓度:根据肥料种类和作物种类确定;(3)喷施方法:均匀喷施在叶片正面和背面,避免高温时段喷施。第6章灌溉与水分管理6.1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分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合理供水是保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6.1.1水分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水分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等生理过程。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6.1.2水分缺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分缺乏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作物病虫害,降低作物抗逆性。6.1.3水分过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氧气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呼吸,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同时过多水分还会引发土壤盐渍化,影响作物生长。6.2灌溉技术与设备合理灌溉是保障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灌溉技术与设备。6.2.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但缺点是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6.2.2喷灌喷灌是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喷灌节水效果显著,适用于多种作物。6.2.3微灌微灌是将水通过微灌设备(如滴灌、微喷灌等)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具有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等优点。6.2.4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包括自动灌溉控制系统、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灌溉水源净化设备等,有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灌溉。6.3水分管理策略与节水技术合理的水分管理是保障作物生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水分管理策略与节水技术。6.3.1水分管理策略(1)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生育期进行灌溉。(2)采取轮灌制度,避免土壤盐渍化。(3)优化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4)结合降水、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等因素,制定灌溉计划。6.3.2节水技术(1)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3)利用保水剂、覆盖材料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水分需求。(5)利用再生水资源,降低淡水消耗。第7章病虫害防治技术7.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种植者需掌握病虫害的典型特征,以便准确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本节主要介绍病虫害的识别要领和诊断方法。7.1.1病害识别(1)根据病害症状分类:如斑点、腐烂、萎蔫等。(2)观察病害发生部位:叶、茎、根、果实等。(3)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等。7.1.2虫害识别(1)根据害虫形态分类:如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2)观察害虫为害特征:如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钻蛀式为害等。(3)了解害虫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取食等。7.1.3诊断方法(1)田间调查:定期进行田间调查,收集病虫害信息。(2)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虫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病虫害种类。(3)专家咨询:向农业专家咨询,获取权威诊断意见。7.2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主要通过优化栽培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7.2.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7.2.2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7.2.3田园清洁清除田间病残体、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7.2.4合理施肥与灌溉合理施肥、灌溉,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7.3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7.3.1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喷洒时间,避免产生药害。(3)合理轮换使用农药,减缓病虫害抗药性。7.3.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主要方法如下:(1)天敌昆虫: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2)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3)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通过本章学习,种植者应掌握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保障。第8章作物收获与储藏8.1作物成熟度判断与收获时机作物成熟度是决定收获时机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对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节主要介绍如何判断作物的成熟度,以及收获的最佳时机。8.1.1作物成熟度判断成熟度判断主要包括外观、生理和化学指标。具体方法如下:(1)外观指标:观察作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以确定其成熟程度。(2)生理指标:测定作物种子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以及种子的发芽率。(3)化学指标:测定作物中的糖分、酸度、维生素C等含量。8.1.2收获时机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判断,选择以下时机进行收获:(1)完全成熟期:作物达到最佳成熟度,品质和产量最高。(2)适宜成熟期:在完全成熟期前后,根据作物特性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3)提前或延后收获:针对特殊气候或市场需求,适当提前或延后收获。8.2收获技术与方法收获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收获技术和方法。8.2.1手工收获适用于小面积或特殊作物,如蔬菜、水果等。手工收获应遵循以下原则:(1)轻拿轻放,避免损伤作物。(2)及时收获,减少损失。(3)合理分工,提高效率。8.2.2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机械收获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减少损失,提高产量。(3)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8.2.3无人机收获针对特殊地形或作物,如高山茶园、果树等,无人机收获具有以下优势:(1)灵活性强,适应复杂地形。(2)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收获效率。(3)降低作业风险,保障安全。8.3作物储藏条件与管理作物收获后,储藏条件和管理对保持其品质和延长保质期。本节主要介绍作物储藏的条件和管理方法。8.3.1储藏条件(1)温度:根据作物特性,选择适宜的储藏温度。(2)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作物受潮或失水。(3)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4)光照:避免强光直射,防止作物褪色和老化。8.3.2储藏管理(1)分类储藏:根据作物种类和成熟度,进行分类储藏。(2)清洁卫生:保持储藏环境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作物储藏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防潮、防晒、防虫: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作物受潮、晒伤和虫害。(5)适当通风:根据气候变化,调整通风条件,保持作物新鲜。第9章新型农业种植模式9.1间作、套作与轮作9.1.1间作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周期相近的作物。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同时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本章将详细介绍间作的优势、适宜作物组合及注意事项。9.1.2套作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或分期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周期不同的作物。套作可以充分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本节将重点介绍套作的原则、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9.1.3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整木家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行业发展现状调查、竞争格局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 Unit 3 Learning better(复习课件)三年级英语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PEP版·2024)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种薯品牌授权与营销推广合同3篇
- 《隧道监理概述》课件
- 《酒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柏威夏寺案讲座》课件
- 《颅脑断面解剖》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1,8-辛二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导演聘用合同正式(2024版)
- 焊接加工成本算表
- DL∕T 712-2010 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选材导则
- (2024年秋季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 血液透析安全注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5G-A通感一体应用场景研究 2024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性能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旅游学概论(第五版)课件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 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记录表
- 2024年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排列五历史开奖数据(2004年11月至2013年7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