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_第1页
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_第2页
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_第3页
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_第4页
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指南TOC\o"1-2"\h\u8237第1章引言 3324681.1供应链风险概述 3290491.2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意义 392021.3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42747第2章供应链风险识别 4172632.1风险来源及分类 4233232.2风险识别方法 5296802.3风险识别工具 523124第3章供应链风险分析与评估 5253883.1风险分析框架 5267613.1.1风险识别 6156063.1.2风险估计 614223.1.3风险评价 6163503.1.4风险监控 6254973.1.5风险应对 650133.2定性风险评估方法 7144713.2.1故障树分析(FTA) 7224543.2.2事件树分析(ETA) 725653.2.3专家评分法 7219323.2.4德尔菲法 7216133.3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7222033.3.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105133.3.2敏感性分析 7264973.3.3模拟分析 721163.3.4蒙特卡洛模拟 723668第4章供应链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772784.1风险概率评估 8181934.1.1历史数据分析 8263394.1.2专家意见法 8189194.1.3模型预测法 8134054.2风险影响评估 8270454.2.1财务影响评估 877444.2.2运营影响评估 8112084.2.3声誉影响评估 8182004.3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 860544.3.1确定风险概率等级 8132944.3.2确定风险影响等级 953544.3.3构建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 9290374.3.4应用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 915026第5章供应链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 9273645.1风险排序方法 9319935.1.1概率影响分析法 9191165.1.2损失期望值法 9209755.1.3风险矩阵法 9139525.2优先级划分原则 9305715.2.1重要性原则 940355.2.2可控性原则 101605.2.3时效性原则 10242685.2.4资源分配原则 10221965.3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1024725.3.1风险规避 10273825.3.2风险减轻 10148475.3.3风险转移 1040255.3.4风险接受 1013047第6章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10218006.1应对措施概述 1080076.2风险预防措施 11290646.2.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1247976.2.2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1145346.2.3多元化供应链布局 11304056.2.4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水平 1113506.3风险缓解措施 11294926.3.1建立应急预案 11174826.3.2优化库存管理 1127776.3.3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 11108566.3.4提高供应链柔性 11204636.4应急响应措施 11309606.4.1快速响应机制 11324176.4.2应急沟通与协调 12171916.4.3客户关系管理 12117056.4.4供应链恢复与重建 1223239第7章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 1235167.1风险监测方法 1213257.1.1数据采集与分析 12291457.1.2关键绩效指标(KPI)监测 12263767.1.3情景分析 12310607.2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2170457.2.1预警指标选取 1395617.2.2预警指标权重设置 13175757.2.3预警指标阈值设定 13180117.3预警模型与应用 13161467.3.1预警模型选择 13177677.3.2预警模型训练与验证 13253857.3.3预警模型应用 1312564第8章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与评估 13259668.1实施步骤与方法 13294358.1.1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计划 13316698.1.2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 14311908.1.3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 14289838.2应对措施效果评估 14178508.2.1评估方法 14103498.2.2评估指标 14284298.3持续改进与优化 14247578.3.1收集反馈信息 14179478.3.2优化风险应对措施 1415358.3.3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1522657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协调 15171829.1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5211929.1.1风险管理领导机构 1549829.1.2风险管理执行部门 15102039.1.3风险管理支持部门 15140939.2风险管理职责分配 15300239.2.1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职责 15174959.2.2风险管理执行部门职责 1647099.2.3风险管理支持部门职责 16115699.3协同风险管理 16270979.3.1内部协同 16309539.3.2外部协同 1630737第10章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与最佳实践 161721810.1案例分析 172422610.2最佳实践分享 172069210.3供应链风险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引言1.1供应链风险概述供应链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在全球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风险亦日益凸显。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成本增加、质量下降、交货延迟等现象,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运营效益。1.2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意义供应链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分析、评价供应链潜在的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开展供应链风险评估,企业可以:(1)深入了解供应链风险的类型、特征及影响程度,提高风险管理意识;(2)合理分配资源,优化供应链结构,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提高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企业运营稳定;(4)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3应对措施的重要性针对供应链风险,企业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应对措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风险:通过风险评估,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避免风险发生;(2)缓解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3)转移风险:通过合作伙伴、保险等途径,分散和转移风险,降低企业承担风险的压力;(4)恢复与重建:在风险发生后,快速恢复供应链运作,保证企业运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本章的阐述,我们认识到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重要性。本书将详细介绍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方法、流程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实践,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第2章供应链风险识别2.1风险来源及分类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2)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对手策略变化、行业政策调整等,可能影响供应链的市场表现。(3)供应商风险: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间、价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成本增加。(4)物流风险: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能对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5)信息技术风险:信息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网络安全等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信息传递不畅或泄露。根据风险来源,供应链风险可分类如下:(1)外部风险:来源于企业外部的风险,如自然环境、市场、政策等。(2)内部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如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3)操作风险:由于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失误、技术问题等导致的损失。(4)战略风险:与企业战略规划、业务模式、合作伙伴选择等相关的风险。2.2风险识别方法供应链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1)专家访谈:通过与供应链各环节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2)历史数据分析:分析历史数据,挖掘潜在的规律和风险点。(3)流程分析法: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潜在风险。(4)情景分析法:构建不同情景,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5)SWOT分析法:分析供应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识别风险。2.3风险识别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运用以下工具进行供应链风险识别:(1)风险清单:列出供应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分类。(2)风险评估矩阵: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因果图: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关键风险因素。(4)鱼骨图:又称石川图,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根本原因。(5)网络图:展示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分析风险传递路径。通过以上方法与工具,企业可以更全面、深入地识别供应链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第3章供应链风险分析与评估3.1风险分析框架供应链风险分析框架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影响供应链运作的潜在风险。本节将介绍一个全面的风险分析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3.1.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涉及对供应链各环节潜在风险的全面梳理。在此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1)供应风险:供应商质量、交货时间、供应商产能、供应商合作关系等;(2)需求风险:市场需求波动、客户满意度、订单变化等;(3)运营风险: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系统等;(4)财务风险:汇率波动、利率变化、融资成本、资金周转等;(5)法律与合规风险:法律法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环保要求等。3.1.2风险估计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风险估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概率:基于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影响:分析风险事件对供应链运作的具体影响,包括成本、时间、质量等方面;(3)风险暴露:结合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风险暴露值,以衡量风险的大小。3.1.3风险评价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价,以确定优先管理的风险。风险评价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暴露值,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2)风险承受度:分析企业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3)风险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3.1.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和预警。风险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指标: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实时监测风险变化;(2)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3)信息共享:加强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提高风险应对能力。3.1.5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对企业的影响。3.2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定性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意见、历史数据和经验,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定性风险评估方法:3.2.1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识别和分析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各种因素。3.2.2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与故障树分析相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3.2.3专家评分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风险概率、影响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分和排序。3.2.4德尔菲法通过多轮匿名调查,收集专家意见,逐步达成共识,从而对风险进行评估。3.3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3.3.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3.3.2敏感性分析分析关键风险因素变化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敏感因素。3.3.3模拟分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以评估风险的影响。3.3.4蒙特卡洛模拟基于随机抽样方法,模拟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第4章供应链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4.1风险概率评估供应链风险概率评估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以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链风险概率进行评估:4.1.1历史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供应链风险事件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概率进行分析,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4.1.2专家意见法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针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分,从而得出风险概率评估结果。4.1.3模型预测法建立供应链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等,通过输入相关风险因素数据,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4.2风险影响评估供应链风险影响评估是对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4.2.1财务影响评估分析风险事件对供应链各环节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影响,以货币价值衡量风险损失。4.2.2运营影响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对供应链运营效率、产能、交货期等方面的影响,以量化指标衡量运营损失。4.2.3声誉影响评估分析风险事件对企业声誉、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进行评估。4.3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是一种将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的工具,有助于企业识别和排序高风险事件。以下介绍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的构建方法:4.3.1确定风险概率等级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专家意见法或模型预测法,将风险概率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4.3.2确定风险影响等级结合财务影响、运营影响和声誉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将风险影响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4.3.3构建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将风险概率等级和风险影响等级进行交叉组合,形成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通过矩阵,企业可以直观地识别出高风险区域,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指导。4.3.4应用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企业根据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对识别出的高风险事件进行优先级排序,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同时定期更新矩阵,以适应供应链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第5章供应链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5.1风险排序方法为了有效识别和管理供应链风险,合理的风险排序方法。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风险排序方法:5.1.1概率影响分析法概率影响分析法通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该方法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高概率高影响、高概率低影响、低概率高影响、低概率低影响。5.1.2损失期望值法损失期望值法是基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以及潜在的损失金额进行排序。计算公式为:风险损失期望值=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损失金额。5.1.3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通过构建一个矩阵,将风险按照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对风险进行排序。该方法适用于识别和评估多种类型的供应链风险。5.2优先级划分原则在风险排序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原则对风险进行优先级划分:5.2.1重要性原则优先考虑对供应链运营产生严重影响的风险,如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损害企业声誉的风险。5.2.2可控性原则优先关注企业能够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风险。5.2.3时效性原则对于发生概率较高且近期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风险,应优先处理。5.2.4资源分配原则根据企业资源状况,合理分配风险应对资源,优先处理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5.3风险应对策略选择针对不同优先级的风险,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5.3.1风险规避对于高优先级的风险,企业应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如更改供应商、调整库存策略等。5.3.2风险减轻对于中等优先级的风险,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如建立备用供应商、加强供应链协同等。5.3.3风险转移对于较低优先级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5.3.4风险接受对于最低优先级的风险,企业在评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接受风险,但需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应对措施。第6章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制定6.1应对措施概述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是保证供应链稳定、高效运作的关键环节。本章将从风险预防、缓解及应急响应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制定有效的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保证供应链的持续运作。6.2风险预防措施6.2.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通过收集和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提前发觉风险隐患,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6.2.2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等手段,降低合作伙伴间的信用风险。6.2.3多元化供应链布局合理规划供应链布局,降低对单一供应商、单一物流渠道的依赖。通过多元化布局,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6.2.4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灵活性,降低信息风险。6.3风险缓解措施6.3.1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各类供应链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资源配置。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6.3.2优化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优化库存结构。通过实施库存共享、动态调整库存策略等手段,降低库存风险。6.3.3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供应链资金压力。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降低供应链资金风险。6.3.4提高供应链柔性提高供应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通过优化生产计划、调整供应链结构等手段,降低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风险。6.4应急响应措施6.4.1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紧急采购、临时调配资源、调整生产计划等。6.4.2应急沟通与协调加强应急沟通与协调,保证供应链各环节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协同作战。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环节的应急处理能力。6.4.3客户关系管理在风险发生时,及时与客户沟通,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灵活调整交货期、提供替代产品等手段,降低客户满意度下降的风险。6.4.4供应链恢复与重建在风险得到控制后,迅速启动供应链恢复与重建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第7章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7.1风险监测方法供应链风险监测是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数据分析,以识别潜在风险,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风险监测方法:7.1.1数据采集与分析(1)收集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数据、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2)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情况。7.1.2关键绩效指标(KPI)监测(1)确定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绩效指标。(2)设定合理的阈值,对KPI进行实时监控。(3)对超出阈值的KPI进行分析,找出风险源。7.1.3情景分析(1)构建不同供应链风险情景。(2)分析各情景下的风险影响因素及程度。(3)为风险应对提供参考。7.2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是预警工作的基础,应全面、科学、动态地反映供应链风险。以下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7.2.1预警指标选取(1)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因素。(2)结合专家意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预警指标。7.2.2预警指标权重设置(1)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权重。(2)结合实际业务,调整权重分配。7.2.3预警指标阈值设定(1)根据历史数据和行业标准,设定预警指标的合理阈值。(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阈值。7.3预警模型与应用预警模型是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工具,有助于企业及时发觉并应对风险。7.3.1预警模型选择(1)根据供应链特点和预警需求,选择合适的预警模型。(2)常见预警模型包括:灰色模型、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7.3.2预警模型训练与验证(1)利用历史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训练。(2)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功能。7.3.3预警模型应用(1)将预警模型应用于供应链风险监测。(2)根据预警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3)持续优化预警模型,提高预警效果。第8章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与评估8.1实施步骤与方法8.1.1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计划在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风险应对措施的目标和预期效果;(2)确定责任人和实施时间表;(3)分配所需资源;(4)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8.1.2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1)按照计划执行风险应对措施,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2)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3)保持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措施实施的顺利进行。8.1.3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1)设立监测指标,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2)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发觉潜在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8.2应对措施效果评估8.2.1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的风险状况;(2)分析风险应对措施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3)评估措施实施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8.2.2评估指标(1)风险发生率: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供应链中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2)风险损失程度: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供应链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3)供应链绩效: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变化;(4)相关方满意度: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相关方对供应链服务的满意度。8.3持续改进与优化8.3.1收集反馈信息(1)定期收集相关方对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的反馈意见;(2)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和改进点。8.3.2优化风险应对措施根据反馈信息和评估结果,对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调整和改进措施计划;(2)加强责任人和团队的培训与指导;(3)优化资源配置;(4)完善监测与预警机制。8.3.3形成持续改进机制(1)建立持续改进的制度和流程;(2)鼓励相关方积极参与改进活动;(3)定期对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与评估进行回顾,保证持续改进。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协调9.1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关键。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提高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9.1.1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目标,监督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并对重大风险事件进行决策。9.1.2风险管理执行部门设立风险管理执行部门,如风险管理部或供应链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应对及跟踪等工作。9.1.3风险管理支持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如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应积极配合风险管理执行部门,提供所需数据和信息,共同推进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9.2风险管理职责分配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分配,保证各部门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清晰,提高协同工作效率。9.2.1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职责(1)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目标;(2)审批风险管理计划;(3)监督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4)对重大风险事件进行决策;(5)定期评估风险管理效果。9.2.2风险管理执行部门职责(1)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2)组织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工作;(3)制定风险应对措施;(4)跟踪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5)定期提交风险管理工作报告。9.2.3风险管理支持部门职责(1)提供供应链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2)配合执行部门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工作;(3)落实风险应对措施;(4)向风险管理执行部门反馈风险应对效果。9.3协同风险管理协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共同参与供应链风险管理,形成合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9.3.1内部协同(1)加强内部沟通,保证各部门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和关注;(2)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