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学课件 经典理论_第1页
心理咨询学课件 经典理论_第2页
心理咨询学课件 经典理论_第3页
心理咨询学课件 经典理论_第4页
心理咨询学课件 经典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咨询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主要介绍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classicalpsychoanalysis)2024/10/215(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1856-1939)(一)精神分析史第一阶段(1890-1920)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开始第二阶段(1920-1937)结构学说的成熟第三阶段(1937-1958)后弗洛伊德学派的兴起(二)精神分析基本理论能量学的观点核心概念:创伤。它发生在过强的情感来袭超过个体所能维持的心理平衡的能力时,而把情感压抑在潜意识中。2、精神动力学观点核心概念:本能移置作用性本能性心理发展。2024/10/2110(一)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stages)阶段年龄性敏感区主要发展任务(潜在冲突来源)固着后的成人性格特点口腔期oralstage0-1口,嘴唇,舌头断奶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依赖他人肛门期analstage1-3肛门上厕所的训练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相反性蕾期phallicstage3-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相处潜伏期latencystage6-12无特定区域防御机制的发展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生殖期genitalstage12-18生殖器成熟的性亲密行为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2024/10/2111(二)人格适应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Phares,1991)性心理发展阶段成人时的表现升华反向作用口唇期吸烟、贪吃、接吻、贪喝、注重口腔卫生、嚼口香糖渴求知识、幽默、讽刺、机警、成为食品或酒类品尝专家说话小心谨慎、饮食追求时尚、禁饮酒、不喝牛奶肛门期喜欢解大便,极端肮脏喜爱绘画或雕塑,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精打细算极度恐惧污物,整洁癖,近乎吝啬的节俭,过分规矩,脾气暴躁性蕾期经常手淫,爱调情,男子气表现喜爱诗歌,钟情,喜欢表演,追求成功对性的清教徒式的态度,过分羞怯3、地质学观点核心概念:心理结构潜意识系统原发过程次发过程自我防御机制2024/10/21141、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理论)意识

consciousness

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主要作用是检查。2024/10/2115无意识或潜意识

unconsciousness

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包含早期被压抑的愿望,其中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并非所有的无意识都是童年事件经验的压抑,也有些无意识源自种族天赋遗传经验。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3、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等表现。2024/10/2116无意识的真实性催眠梦日常生活中错误的行为灵感和直觉某些心身疾病精神分析治疗效果2024/10/2117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三者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意识领域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手的患者。4、结构学的观点基本概念: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2024/10/21202、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

id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

ego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superego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2024/10/2121三我结构的比较本我自我超我性质生物心理社会来源遗传经验文化取向过去现在过去层次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原则快乐现实道德理性非理性理性不合逻辑实质主观客观主观2024/10/2122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自我(ego)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精神分析的宗旨就是要确保哪里有本我,哪里就有自我5、起源学的观点外界创伤事件性本能内处心理世界的相互关系后弗洛伊德学派强调环境环境因素和人际关系。(三)症状的形成神经官能症精神病边缘人格1、神经官能症的形成核心概念:创伤、冲突、防御机制挫折--外显退化--正退化(被压抑的原始欲望增加)--真正的神经官能症--焦虑--妥协--神经官能症。2、精神病症状的形成挫折--外显退化--正退化(无客体状态)--(虑病,试图以身体为客体)--以精神病的形式尝试重建与重整。二、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即人际关系。"客体"(object)这个词,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所引用的一个技术性字眼,单纯指的是可以去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比较广义的讲,则是指作为另一个人其感受或驱力的客体(对象)或标的物之重要关系人或事物。(一)梅兰尼·克莱茵基本理论梅兰尼·克莱茵(MelanieKlein)生于维也纳,但移居伦敦。在1930到1940年间,她和苏格兰爱丁堡的费尔邦(W.R.D.Fairbairn)彼此影响理念并出版著作而开始了客体关系理论的不同思潮。1.客体关系理论主张:1.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在于「寻求关系的建立」。

2.个体在早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经验(尤其是与照顾者之间的互动经验)是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他人的心理意象、情绪发展与亲密关系发展的基础。

3.早期的亲子互动型态对于个人生命脚本的发展具关键性的影响,且会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重现。

4.语言发展前的幼儿,其生命经验并不是空白的。亦即:凡经验过必留下记忆。

客体---个体以外,能满足个体需求的

重要他人或事物。

客体表征(objectrepresentation)

---个体对重要客体(母亲)的内化映

(1)心理机制理想化与贬抑:

内射(内摄)(Introjection)

--婴儿会幻想将他们对外在客体的知觉与经验纳入自己体内。最早从母亲的乳房开始。

内射开始于婴儿的第一次吸奶,他会希望妈妈的乳房和自己的身体合而为一。起初,婴儿会内射美好的客体,纳入以作为对抗焦虑的保护。然而婴儿有时也会内射不好的客体,以便控制他们。

投射(Projection)

意指:一种会把个人想法或情绪加诸于他人身上,以为别人有此情绪或想法的幻想。

分裂(Splitting)

意谓:把不相容的冲动分别开来。为了要把好的与不好的客体分开,ego自己必须分裂。

这种分裂的机制可以使人们看到他们自己的正反两面、判定自己行为的好坏、区分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相识者。但如果分裂是过度的、没有弹性的,则将会产生病态的压抑。

投射认同(ProjectionIdentification

)

意指:婴儿把他们不能接受的有关自己的部分分隔开来,并将它们投射到另外一个客体上,然后再以一种改变或曲解后的形式内射回自己身上。个体从客体的响应认同了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一部份。

(2)发展状态-分裂妄想状态(Schizoid-Paranoid)、(1)妄想分裂状态□在生命最早的几个月,婴儿开始与好乳房和坏乳房接触。这些满足和挫败的交替经验使得存在於婴儿世界中非常脆弱的自我(ego)感受到威胁。□婴儿天生毁坏性的冲动(死亡本能)使他们產生了藉由咬、撕裂和毁灭的方式来破坏乳房的幻想。□「分裂」的心理机制运作:1.为了同时容忍对同一客体所拥有的这些感受,ego会產生分裂(splitting),ego保留部份的生之本能与死之本能,而这两种本能也都有部份偏向乳房。婴儿会渴望保有理想的乳房在自己的内在,以保护自己免於被迫害者灭绝。

3.婴儿在生命最初的3到4个月发展他们的妄想分裂状态。在这期间自我对於外在世界的知觉是主观的、幻想的。因此,迫害感只是婴儿的妄想(他们并非基於任何外在世界真实的或立即的危险)。

6.婴儿倾向於将积极的价值依附於营养和生之本能,将负面的价值依附於毁坏和死之本能。将世界分裂为好和坏的这种二分方式为日后提供了一个对於单独个人矛盾感觉发展的原形。忧郁的状态

1.大约在第五、第六个月开始,婴儿开始视外在客体为一整体并能同时看到好和坏的方面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

2.儿童对於母亲发展了较为实际的影像并且瞭解到母亲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她好的和坏的一面。而ego也已经成熟到可以容忍一些自己的消极毁灭的感觉而非只是将他们往外投射。

3.此时的婴儿因为害怕可能会失去母亲,所以,婴儿需要保护母亲使她远离自己之前投射到母亲身上的毁灭性的冲动和力量所带来的危险。但婴儿的ego已经成熟到足以瞭解自己缺乏保护母亲的能力,因此婴儿会对自己先前对母亲毁灭性的冲动感到有罪恶感。对於害怕失去喜爱的客体的焦虑感和想要破坏那个客体的罪恶感於是就构成了Klein所说的忧鬱状态。

5.由於婴儿将母亲视为整体而且是处於危险中,於是他们会同理母亲的感受,同理心的发展是一种对於他们未来人际关係会有助益的特质。

6.当儿童幻想他们已经对先前犯罪念头作了补偿以及当他们觉察到母亲会在每次离去之后再回来时,沮丧状态将会消失。

7.当忧鬱状态消失了,儿童将会终止在好母亲与坏母亲之间的分裂。

8.如果忧鬱状态没能完整的消散,可能会造成缺乏信任感、对於失去喜爱的人的病态悲伤和一些其他的心理违常。(二)客体关系理论对边缘人格障碍的解释与治疗澄清诠释包容性和共情自体得到重建适当限制三、自体心理学海因兹·柯胡(HeinzKohut),在维也纳出生,拥有无懈可击的精神分析资历,他在芝加哥渡过其绝大部分的专业生涯。在1970年他专业生涯的最高颠峰,出版了自体心理学的相关书籍,激起精神分析学界的喧然大波从而改变精神分析的思潮。自体心理学家探索的是早期关系如何形成自体及自体的结构;他们更强调自体(self)重于自我(ego)或自体再现(selfrepresentations)或本能(instincts)。几个基本概念自恋自体自我客体转变内化作用自恋:

弗洛伊德(1914/1957)曾从驱力模式和力比多观点来描述自恋。自恋因此涉及本能能量从外在客体的一种抽退以及力比多在自我中的一种投注。这个在自我中的投注意味该人无法去爱他人或和他人关联,是自体吸收(陷溺)的(self-absorbed)。自体宽广的界定自体,认为是"一种单元,空间上连贯且时间上持久,它是开始激活的中心以及对(各种外在)印象的一个接收者"(Kohut,1977,p.99)。这使得自体成为关系的中心点以及传统上归属于自我所执行功能的主动积极经理者(activeagent)。自体客体(selfobject):

柯胡(1971,p.xiv)界定"自体客体"为那些被经验为自体部分的人们或客体或为自体服务而用来提供自体发挥功能的人们或客体。转变内化作用

柯胡提到一个内化的类似过程,叫做“转变的内化作用",藉该过程自体客体各面向被吸收纳入孩童的自体中。科胡特对于自恋的定义: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而且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1971、1978)自体客体:是被自体经验为其自身的一部分,并为自体发挥某些重要心理功能的客体。自体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以理想为前导,以抱负为动力,以才智和技能去投入生活,从中获得成就,体验到意义,原是每个健康人的正常追求。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治疗最初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以及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等人的儿童强迫性恐怖症的模型都是行为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的典范。当时已有很多人试图用以解释人的行为和精神异常现象,并对此作了矫正和治疗的尝试。但由于当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因而行为治疗还无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领域中独立的体系和方法被推广和传播开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CS(节拍器声)

无反应(建立前)UCS(食物)UCR(流唾液)第二阶段CS(节拍器声)(建立中)+UCR(食物)UCR(流唾液)第三阶段CS(节拍器声)UCR(流唾液)(建立后)第二节华生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城外的一个农民家庭。1894年,考入格林威尔的伏尔曼大学,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行为研究,这些研究都为他行为主义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3年,在安吉尔和唐纳森的指导下,以《动物的教育》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08秋,到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哲学与心理系任教授,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霍布金斯大学工作期间,除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应征入伍外,华生一直致力于发展他的行为主义。JohnBroadusWatson,(1878~1958)二、理论应用

——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第一个提出看似异常的行为是经过条件反射而学习获得的学者。

1920年华生和其实验助手雷纳(Rayner)进行了小艾尔伯特与小白鼠的经典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斯金纳箱按照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化原理,认为行为的发生都是“强化”的结果。假如以往没有常常受到“强化”,那么,相应的行为就不会出现。在精神疾病领域里,强迫症的许多行为表现以及疑病症和癔病的许多异常的补偿性症状都是通过想象(即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来获得强化的例子。总之,不良的强化作用往往是各种不良的或异常的行为发生的根源。但是,积极的和良好的强化作用则可以成为改变各种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六节班杜拉1925年生于加拿大;1949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2年在爱荷华(Iowa)大学获博士学位;1974年,他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他因以研究者、教授和理论家的身份领导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而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AlbertBandura1925~(二)交互作用论行为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人与环境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彼此影响,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情境变量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就是个别差异的原因。情境(E)个人(P)行为(B)观察学习四个阶段:注意过程,只有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辨别出其重点并认识到其特征时,才能通过观察来学习。保持过程,看到某个榜样的次数并不多,为了再现榜样的行为,必须记住它。我们是以“心象表征系统”(imaginalrepresentationalsystem)和“言语表征系统”(verbalrepresentationalsystem)两种方式在记忆中来将榜样行为的重要线索进行编码的。动作再现过程,将先前编码的心象和言语线索转化为动作的再现。动机过程,虽然没有强化也可以发生观察学习,但对榜样的注意是会受到动机的影响,而且我们是否作出所观察的,也会受到动机的影响。第三节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也称为现象学的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y)。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到了60、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响巨大、影响深远。二、马斯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需要层次论1、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马斯洛是以似本能(instinctoid)的假定来界定基本需要的概念的。在他看来,人的需要可以区分为两类: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马斯洛指出,物种的等级越高,似本能的需要或冲动就越明显。越是高级需要,越带有人性特征。

基本需要的层次发展根据基本需要的似本能假设,马斯洛提出了一种强调人性积极向上的动机理论,即基本需要的层次发展学说。需要可以分为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层次,它们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自我实现论1、自我实现的含义从总体上说,可以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资或称之为天数、命运和禀性,定义为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2、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以及对历史上和当代著名学者、文艺家和政治领袖等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16种人格特征。3、自我实现的机制与途径(1)增加向成长方向的矢量。(2)充分缩减成长畏惧。(3)充分缩减向安全方向的矢量。(4)充分增加对安全、防御、病态和倒退的恐惧。(三)心理治疗论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心理治疗的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

患者基本需要的满足;患者自我认识的改善良好社会的建立二、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生平罗杰斯(1902-1987)一生著述颇丰:《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咨询和心理疗法:新近的概念和实践》;《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学习地自由》;《择偶:结婚及其选择》;后期又把把兴趣转向交朋友小组方面。罗杰斯的理论体系罗杰斯的人性观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问题。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本性的,人性是善的。对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罗杰斯表现的就很奇特:当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坚持决定论,相信人的行为有规律可循;但当他以一个治疗者出现的时候,他有感觉到人的确享有自由。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涵义是指“那些有结构的、和谐的概念完形,其组成是对于主格我或受格我的特征的知觉以及对主格我或受格我与他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的知觉,以及与这些知觉有关的价值观念”。自我人格发展1、积极关怀的需要人都有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获得关注、赞赏、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人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赏自己。2、价值的条件价值条件能广泛影响人格发展,他们会替代、干预机体评价过程,从而阻止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当价值条件比机体评价过程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时,个体的人格会受到损害。3、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无条件的积极看待,就会使人得到自我实现和健康发展。信任潜能、诚实、尊重、同情心。4、自我的一致性和威胁人的一生都在维护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一致性;一致的会整合到自我概念。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罗杰斯于40年代初首次提出“无指示疗法”1950年前后,发展为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的重点放在促进来访者内心的变化上。治疗家要做到三点: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和设身处地地理解。60年代以后,罗杰斯发现在个人咨询中行为改变的潜力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得到发挥。于是以交朋友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咨询便成为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69第四节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如何知觉、学习、记忆和思考问题的科学。(一)凯利的归因模型

(1)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1.区别性: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一名今天迟到的员工是否经常表现得自由散漫、违反规章纪律。如果行为的区分性低,则观察者可能会对行为内部归因;如果行为的区分性高,则活动原因可能会被归于外部。

2.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例如,如果一名员工并不总是上班迟到,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行为的一贯性较低;而如果她每周都迟到两三次,则说明行为的一贯性高。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

3.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比如,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高,我们对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果走相同路线的其他员工都准时到达了,则应认为该员工的迟到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