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_第1页
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_第2页
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_第3页
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_第4页
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突破卷17城市、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天津河东·一模)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就是来自辐射源(中心城市)的辐射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辐射动力(如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下经过辐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达辐射接受地(周边地区)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成都、西安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完成下面小题。1.总体来看,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较成都弱,从数值上分析西安与成都差距最大的是(

)A.经济质量 B.资金流 C.人流 D.物流2.下列关于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答案】1.C2.A【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安和成都的经济质量差距较小,资金流的差距约为0.7,人流的差距约为0.8,物流的差距约为0.1,所以差距最大的是人流,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级,主要在行政政策方面上产生影响,不能增强服务范围,A符合题意;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能够增强其辐射源强度,B不符合题意;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能够促进西安经济发展,C不符合题意;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造西安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等辐射流,完善辐射通道(交通通道),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点睛】城市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力和发展带动力。辐射能力大致是城市腹地。城市腹地广、经济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潜力大城市辐射功能强。(2024·陕西安康·三模)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典型区域,其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优化是支撑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香港是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下图示意珠三角9市制造业优劣势定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香港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得益于(

)A.制造产业发达 B.区位优势明显C.科技实力雄厚 D.产业体系完善4.珠三角各城市制造业(

)A.产业发展趋同 B.产业分布均衡C.增长优势明显 D.分工趋于合理5.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需要(

)①坚持发展“三来一补”贸易

②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③坚持优势趋同的产业格局

④坚持内外互促循环产业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3.B4.D5.D【分析】3.香港是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核心城市,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功能与区位优势明显,故选B。4.根据珠三角9市制造业优劣势定位可知,珠三角各城市产业在竞争份额、结构份额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结构份额和竞争份额方面,深圳和东莞表现最好,中山、江门和肇庆相对最差;珠海具有单一的结构优势,佛山和惠州具有单一的竞争优势;而广州不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说明珠三角各城市制造业结构差异大,体现出差异化的产业效益、产业基础和竞争力,发展极不均衡,各城市制造业竞争、结构份额差异显著,说明珠三角9市制造业发展各具分工,A、B、C错。故选D。5.“三来一补”贸易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这种贸易模式利润空间小、附加值低,不适宜作为长期发展方向,①错误;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区域产业革新、能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②正确;产业格局优势趋同会导致恶性竞争,③错误;坚持内外互促循环产业链能够提高区域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应注重各城市的精准定位,形成分工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产业格局;应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应着眼以湾区经济为载体,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构建相互支撑、融合创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并充分对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与升级。(2024·甘肃·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图为黄河流域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说明(

)A.河流是水流也是流域能量、物质的输送通道B.黄河的状况能直观反应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C.流域是河流的基础,河流问题的根源来自流域D.河流是流域的主体,河流问题会影响整个流域7.对图中生态功能区核心功能判断正确的是(

)A.A₁-A₄为土壤保持重要区B.B₁-B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区C.C₁-C₂为资源开发重要区D.D₁-D₂为涵养水源重要区8.对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₂—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防治污染B.B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C.C₁一植树种草,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D.D₁—禁牧封育保护水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答案】6.C7.B8.B【解析】6.由已学知识可知,黄河问题主要表现为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和旱涝灾害以及全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受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文的影响,也受流域内的人口与城市、工农业生产等影响,故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说明流域是河流的基础,河流问题的根源来自流域,C正确;“河流是水流也是流域能量、物质的输送通道”,描述的是河流的功能,并没有直接解释题干中“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含义,A错误;“黄河的状况能直观反应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与“河流是流域的主体,河流问题会影响整个流域”强调了河流对流域的影响,而不是流域对河流问题的影响,BD错误。故选C。7.读图,A₁-A₄位于河流的源头,为涵养水源重要区,A错误;B₁-B₃位于秦巴山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区,B正确;C₁-C₂位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为土壤保持重要区,C错误;D₁-D₂位于大城市(省会)及其附近地区,环境容量相对充足、资源较为丰富,为资源开发重要区,D错误。故选B。8.读图,B3位于黄河三角洲,应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A2位于大河源头,宜禁牧封育保护水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A错;C1在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植树,C错误;D1位于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要及时进行表土的回填,同时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持水土、防治污染,D错误。故选B。【点睛】生态功能区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优化准入区。禁止准入区包括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的各级自然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限制准入区主要包括农林业发展和保护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护类、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保护类功能小区,要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禁止新上高污染工业项目,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准入区主要由小范围连片的环境容量相对充足、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区块组成,要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承接产业转移和部分的人口转移,使之逐步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优化准入区主要集中在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深、产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的各县城建成区和工业聚集区,要实行优化开发,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优化城乡布局和产业结构,确保环境功能达标。(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过早去工业化”是指在人均收入水平低、没有完成工业化并实现现代化的情形下出现的去工业化现象。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36.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1.2%,“过早去工业化”特征较为显著,同时出现了工业结构越高端、人口流出越多,而服务业占比提升越快、人口流出越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后出现人口流出增多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技术导向型工业所需劳动力少 B.东部地区就业吸引力增强C.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偏大 D.生活成本上升10.“过早去工业化”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西部地区(

)A.城镇化进程加快 B.老龄化程度加剧 C.人口外流加剧 D.城乡融合加速11.中国应避免“过早去工业化”,其原因有(

)①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②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③中国尚未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业化④中国目前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9.C10.C11.D【解析】9.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后,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高,低技能劳动力难以符合要求,因此人口流出较多,C正确;工业结构高端化,技术导向型工业所需劳动力会增多,A错误;东部地区就业吸引力增强是人口流动的拉力作用,不是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端化的作用,B错误;没有反应生活成本上升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C。10.“过早去工业化”会使经济发展受阻,劳动力收入较低,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导致人口大量流出,C正确;人口大量流出,不利于城镇化,A错误;西部地区生育率较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弱,B错误;“过早去工业化”不利于城乡融合,D错误。所以选C。11.不是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①错误;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过早去工业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②正确;中国还未真正意义上完成工业化,且中国目前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世界上尚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承担这个角色;若“过早去工业化”,中国目前的工业找不到合适的转移地,③④正确。所以选D。【点睛】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二是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三是,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2024·安徽·模拟预测)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节,缓解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水资源短缺,确保供水安全。某学者考虑流域水资源特征,提出刚性、刚弹性和弹性的黄河流域需水分层方法,如图示意黄河流域各省区需水分层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刚性需水包括满足人类生活、生物生存、企业开工生产、河湖基本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水量;刚弹性需水是指提高生活品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发展工业和塑造适宜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弹性需水是指维持生活中的弹性消费、高耗水产业和人工营造高耗水景观所需的水量。1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的配置模式是(

)A.刚性需水配置主要遵循公平原则 B.刚弹性需水不会满足C.优先满足弹性需水 D.弹性需水配置遵循就近原则13.四川刚性需水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流域面积小,水量少C.技术水平低,水污染严重 D.人口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1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河南、山东规划配置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水区距调水工程过远 B.水资源缺口较小C.有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 D.中上游省区截留【答案】12.A13.D14.C【解析】12.读图可知,刚性需水占比最大,且是满足人类生活、生物生存、企业开工生存、河湖基本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水量,故刚性需水配置主要遵循公平原则,A正确;刚弹性需水是提高生活品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发展工业和塑造适宜生态环境的水量,因此会满足,B错误;优先满足弹性需水,C错误;弹性需水耗水量大,故就近原则不能满足水量需求,D错误;故选A。13.由所学知识可知,四川是我国人口稠密区,人口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故刚性需水占比高,D正确;纬度低,蒸发旺盛不是四川刚性需水占比高的主要原因,A错误;四川流域面积较大,水量多,B错误;技术水平低,水污染严重不是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14.由所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河南、山东,故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河南、山东规划配置水量较少,C正确;受水区距调水工程过远、中上游省区截留都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河南、山东两地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水资源缺口较大,B错误;故选C。【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需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024·天津南开·二模)创立于福建晋江的某运动品牌企业,经过近3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体育用品集团。下图为该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2018年以来,该企业的产业转移将会(

)A.减轻成都的环境压力 B.促进晋江的产业升级C.导致上海产业空心化 D.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16.该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利润的最有力举措是(

)A.多品牌产品协同发展 B.制造环节智能化发展C.增加运动员品牌营销 D.加强产品的研发投入【答案】15.D16.B【解析】15.读图可知,成都为迁入地,会加大成都的环境压力,A正确;2018年以后,生产基地迁往成都,而设计、营销、物流中心也迁往上海,均离开了晋江,不利于促进晋江的产业升级,B错误;设计、营销、物流中心迁往上海,不会导致上海产业空心化,C错误;上海科技发达,信息通达度高,设计、营销、物流中心迁往上海,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D正确。故选D。16.多品牌产品协同发展不利于打造品牌效应,也不能降低成本且提高利润,A错误;制造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智能化发展可以提升自动化水平,大大减少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成本且提高利润,B正确;增加运动员品牌营销会增加营销成本,C错误;加强产品的研发投入也会增加成本,D错误。故选B。【点睛】生产领域是智能制造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将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硬智能技术与信息化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云制造、物联网等软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资料智能化供应,生产控制自动化,过程检测智能化,环保和安全网络化控制,产品质量检测数字化,包装配送智能化,促进生产过程优化运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2024·江西赣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黄河下游多地上河,河流落差较中游小,河道呈上宽下窄。河南段多为游荡型河道,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山东段多过渡型和弯曲型河道,过渡型河道主河床摆幅及速率较游荡型河段小,弯曲型河道河床稳定,且沙洲少。河流早年存在汛期“淤河南,冲山东”,非汛期“冲河南,淤山东”的现象。小浪底水库的建设改变了这一状况,也改善了下游黄河沿岸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左图为黄河中下游部分河段示意图,右图为1992-2010年黄河下游河道汛期-非汛期冲淤量变化图(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1)分析早年黄河下游汛期“淤河南,冲山东”的原因。(6分)(2)推断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年份,并说明理由。(6分)(3)指出小浪底投入使用后水库以下至夹河滩一段河床可能出现的变化。(4分)(4)从土壤的角度,说明水库运行对黄河下游沿岸一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4分)【答案】(1)汛期黄河含沙量大,由中游进入下游河南段后,河流落差减小,多为游荡性河道,水流分散,流速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在河南段淤积;进入山东段后河流含沙量减小,河道变窄,水流集中,使得河流水位上升,流速变快,河流携沙能力增大,进而冲刷河道。(6分)(2)2000年。2000年开始,下游河段汛期冲刷量大于淤积量,来沙量减少,说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拦截了泥沙。(6分)(3)初期河道因持续性冲刷,河床变窄、变深,底部沉积物粗化,后期河床侧向摆动幅度减弱,河床逐渐稳定。(4分)(4)黄河及沿岸地带地下水位降低,减轻土壤盐渍化;枯水期水库放水,利于保持沿岸地带的土壤水分。(4分)【分析】本题以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为材料,考查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本题考查冲淤平衡问题,可以从影响冲淤的因素(含沙量、流速、径流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淤河南”说明河南下游河段在汛期时淤积量大于冲刷量。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汛期水流携带大量泥沙,由中游进入下游河南段后,河流落差减小,且多为游荡性河道,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沙能力降低,导致大量泥沙在河南段淤积。“冲山东”说明山东段汛期时冲刷量大于淤积量。经过河南段的淤积,进入山东段后河流含沙量减小,河道变窄,水流集中,使得河流水位上升,流速变快,河流携沙能力增大,进而冲刷河道。因而出现了汛期“淤河南,冲山东”的冲淤特征。(2)本题要根据图中信息来推断水库投入使用时间。读图可知,2000年之后汛期的冲淤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拦截了泥沙,导致汛期下游河段来沙量减少,冲刷量大于淤积量。(3)本题考查河床的变化特征,可以从河床的宽窄、深浅、沉积物颗粒大小、摆动幅度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水库投入使用后,大坝至夹河滩河流冲刷能力增强,下蚀能力增强,侧蚀能力减弱,导致河床变窄、变深。河床底部较细的沉积物也被侵蚀带走,沉积物粗化。最终河床受到束缚,侧向摆动幅度减弱,河床逐渐稳定。(4)本题考查水库建设对下游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可以从土壤盐分和水分等角度来分析。黄河下游沿岸地带在冬春季节易出现土壤盐碱化,水库运行后落差增大,下游河床下切侵蚀强烈,淤积减弱,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减轻土壤盐渍化。枯水期得益于水库的调节,沿岸地带得以灌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开裂。综合以上,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8.(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东盟地区经济发展活跃,能源需求旺盛,北部各国(包括越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电力结构差异大,南部(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东部(包括菲律宾、文莱)各国都以化石能源电力为主。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加强区域内输电网的建设,促进电力互联互通,统筹区域电力资源,区域电力互联网络发展迅速。中国—东盟区域电力互联网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北部电力互联网络,第二是南部电力互联网络,第三是东部电力互联网络,即跨婆罗洲电网,该区域多为岛屿。下图为中国—东盟2007年、2018年电力贸易互联网络示意图。(1)归纳2007年到2018年,中国—东盟电力贸易互联网络的发展变化特点。(6分)(2)分析与北部相比,东盟东部和南部国家间电力贸易联系较弱的原因。(4分)(3)分析东盟建设区域电力互联网络的意义。(6分)【答案】(1)电力贸易互联网络密度增加;电网联系空间范围扩大,向南部扩展明显,印度尼西亚等国新纳入电力贸易体系中;部分国家间电力贸易联系由单向转为双向;出现多个电力贸易互联网络中心(枢纽)。(6分)(2)电网需要跨海,且输电距离远,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东部、南部国家电力结构相似(都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电力互补性较小,互换需求小,电力贸易联系弱。(4分)(3)利于区域内电力资源互补,优化电力供给结构,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提高区域电力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水电、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低碳减排,保护环境;降低用电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增加供电覆盖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分)【分析】本题以中国—东盟电力贸易为材料,考查区域发展差异、能源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据电力贸易互联网络示意图可知,2007年的电力贸易互联网络数量少,集中在北部的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且为单向输电。2018年电力贸易互联网络数量和密度增大;输电网络扩展至印度尼西亚等国,电网联系范围扩大,并且向南部扩展;泰国和老挝、中国和缅甸等国家间由之前的单向贸易转换为双向贸易;2018年的电力贸易互联网络中出现了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电力枢纽。(2)从材料中可知,东盟东部和南部国家以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电力供应稳定,因此互补性小,贸易需求小,贸易联系弱。东盟北部国家大多接壤,输电距离短,建设成本低;东部和南部国家之间大多隔海相望,电网需要跨海,输电距离远,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3)本题可以从能源安全与稳定、经济、生态、社会几个方面去思考,具体分析如下。能源安全与稳定方面电网的互联利于区域内国家不同电力互联结构之间实现“丰枯互济、水火互补”,通过电力网络的调控,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提高区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经济方面由于电力网络互联,增加了电力供应,降低了用电成本,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方面电力网络的互联,可以提高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促进低碳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社会方面电力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大了电力系统的服务范围,增加电力短缺国的电力供应,给之前不具备用电条件的地区或电力不足的地区供电,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19.(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