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1页
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2页
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3页
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4页
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突破卷16区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河北保定·二模)尉犁—且末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连接尉犁县和且末县,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终点路段分布在农耕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多大风、沙暴和浮尘天气,夏季高温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少雪干冷。下图示意尉犁—且末沙漠公路风沙防治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尉犁—且末沙漠公路北段采用折线形沙障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向多变 B.沙丘移动较快 C.合成输沙量大 D.植被稀少2.尉犁—且末沙漠公路防护带东侧较西侧宽,该防沙体系布局主要考虑(

)①公路走向②主导风向③输沙量④农耕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在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易遭遇风沙威胁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A2.B3.A【解析】1.风向多变,采用折线形沙障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方向的风力,起到更好的防风沙效果,A正确;沙丘移动较快不是采用折线形沙障的主要原因,B错误;合成输沙量大不是采用折线形沙障的主要决定因素,C错误;植被稀少与采用折线形沙障的形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主导风向和输沙量是影响防沙体系布局的重要因素,东侧较宽可以更好地抵御来自主导风向的风沙和较大输沙量,②③正确;公路走向不是主要考虑因素,①错误;农耕区在起点和终点路段,与防护带东西侧宽窄关系不大,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春季多大风、沙暴和浮尘天气,风沙活动频繁,在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易遭遇风沙威胁,A正确;夏季虽然高温干燥,但风沙天气相对较少,B错误;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但风沙威胁不如春季严重,C错误;冬季少雪干冷,风沙活动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A。【点睛】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因此起沙风频率高时,沙尘天气较多;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沙障的走向应该与最大风频或者最大风速的方向相互垂直,才能起到最好的防风效果。(2024·天津·二模)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土壤中的沙尘常被风吹起,飘移距离较远,对空气质量影响大。通过治理,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大大增加,植被高覆盖度的区域达到一半以上。下图示意在4级风力时,保护区沙尘在我国大陆区域的最大影响范围和降落范围。完成下面小题。4.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的主要品种是(

)A.红松 B.芦苇 C.仙人掌 D.柠条5.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而受益最大的省区是(

)A.陕西省 B.湖北省 C.山东省 D.福建省【答案】4.D5.A【解析】4.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属于半干旱地区,恢复植被的主要品种需要适应当地环境,红松为乔木森林,需水量大,A错误;芦苇是水生植物,需要靠近水源,B错误;仙人掌适应更为干旱地区,且对沙尘的阻滞作用弱,C错误;柠条根系发达,枝叶较为繁茂,能够起到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作用,D正确。故选D。5.由图可知,陕西省距离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保护区植被恢复,受益最大,而湖北省、山东省、福建省距离远,影响小,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②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③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2024·江苏·二模)资源型城市,即因资源开采而兴、且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问题,更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图为我国117个资源型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从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地域分布来看(

)A.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 B.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C.西部地区少于东北地区 D.沿海地区少于中部地区7.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距省会或直辖市远近 B.城市的区位和海拔 C.城市的对外开放时间 D.采掘从业人员占比8.资源型城市有效转型措施有(

)A.鼓励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B.加强城市规划,打造特大城市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 D.关停传统工业,塑造芜湖城市【答案】6.D7.D8.C【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地域分布南方地区少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少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多于东北地区、沿海地区少于中部地区,ABC错误,D正确。

故选D。7.距省会或直辖市越近、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地势低平、对外开放时间早,越有利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ABC不符合题意,高质量发展不是走资源开采的老路,因此与采掘从业人员占比关联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8.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C正确。鼓励人口外迁,不利于城市发展,A错误;加强城市规划,打造特大城市不是资源型城市的有效转型方式,B错误;关停传统工业,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资源型城市发展途径: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例如,大庆由生产石油向加工石油的转变。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例如,辽宁省阜新市由开发煤炭向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风电和煤化工的转变。(2024·甘肃张掖·模拟预测)大余县(如图)位于江西省西南端,县域内有钨、锡、铅、钼、铋、稀土等矿藏,其中钨资源居世界之首,有“世界钨都”之称。由于开采历史悠久,钨矿濒临枯竭,品位不断下降。大余县果断摆脱“钨情结”,立足县域实际,明确提出“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新思路。完成下面小题。9.继续开采利用低品位钨矿将导致(

)A.钨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 B.钨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C.钨产品循环利用量降低 D.钨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10.该县矿山生态修复最适宜选育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树种 B.常绿硬叶树种 C.常绿阔叶树种 D.耐寒针叶树种11.该县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合理措施是(

)A.加大锡、铅等资源的开发 B.发展木材加工业C.进口钨矿发展钨产品加工 D.发展现代旅游业【答案】9.B10.C11.D【解析】9.低品位钨矿的单位矿石中含钨量少,故开采成本增加,钨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增加,销售价格会升高,为节省成本等,钨产品循环利用量升高,B正确,CD错误;钨产品的质量受企业控制,不会因为低品位钨矿下降,A错误。故选B。10.大余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树种,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有利于生态恢复,C正确;落叶阔叶树种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绿硬叶树种主要处在地中海气候区,耐寒针叶树种处在高纬度地区,ABD错误。故选C。11.大余县的传统支柱产业是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严重,绿色转型意味着不再重点发展该类工业,AC错误。木材加工业可能对植被造成破坏,且附加值低,B错误。现代旅游业属于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符合“经济转型、绿色崛起”的要求,D正确。故选D。【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转型方向一般是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2024·海南·模拟预测)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存。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同坡度等级区域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坡度范围土壤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面积/104km2比例/%面积/104km2比例/%面积/104km2比例/%≤5°1.4554.920.000.001.4560.415°~8°0.3412.880.014.170.3313.758°~15°0.5018.940.0729.170.4317.9215°~25°0.269.850.1145.820.156.2525°~35°0.072.650.0416.670.031.25>35°0.020.760.014.170.010.4212.三江源国家公园坡度大于3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小主要是由于(

)A.植树造林面积广 B.绝对面积较小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量较少13.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的情况可知(

)A.地形坡度对流水侵蚀影响大 B.植被类型对流水侵蚀影响大C.风力侵蚀对土层厚度影响小 D.人类活动对风力侵蚀影响小14.为了减轻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侵蚀,需要(

)A.减小三江源地区的坡度 B.控制畜牧业的规模C.削减三江源地区的风力 D.实施全面植树造林【答案】12.B13.A14.B【解析】12.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大,流水侵蚀越强,则坡度大的地区流水侵蚀面积占比应越大,但该地坡度>35°的地区流水侵蚀面积占比较小,说明坡度>35°的地区绝对面积小,因此土壤侵蚀面积小,B正确;坡度>35°的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A错误;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侵蚀面积会增大,C错误;三江源国家公园坡度>35°的地区降水量不一定少于其他地区,D错误。所以选B。13.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江源国家公园坡度≤5°的地区风力侵蚀比较严重,而坡度15°~25°的地区流水侵蚀比较严重,因此可以判断地形坡度对流水侵蚀影响大,A正确;表中数据没有体现出植被类型对流水侵蚀的影响,B错误;表中数据没有体现出土层厚度的变化,且土层厚度越薄,受流水和风力侵蚀越严重,C错误;坡度≤5°的地区地势平缓,人类活动量大,对地表破坏相对较严重,对风力侵蚀影响大,D错误。所以选A。14.三江源地区的坡度以及风力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人为减小难度大,AC错误;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水土流失,B正确;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一刀切”式地全面植树造林,D错误。所以选B。【点睛】土壤侵蚀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狭义的土壤侵蚀仅指“土壤”被外营力分离、破坏和移动。根据外营力的种类,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侵蚀的对象也并不限于土壤及其母质,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等。在现代侵蚀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土壤幔蚀的影响日益加剧,它对土壤和地表物质的剥离和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外营力。(2024·广东惠州·一模)岩溶洼地是石灰岩地区一种形似漏斗,空间狭小,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易发区。表层岩溶带是岩溶洼地开发的关键带。下图示意岩溶洼地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表层岩溶带上部(

)A.容易崩塌 B.渗水性强 C.岩层厚度大 D.蓄水量大16.需要重点防控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水源保护区 B.集约利用区 C.混合种植区 D.表层岩溶带【答案】15.B16.C【分析】15.表层岩溶带与地表相连,渗水性较强,B正确。由图可知,表层岩溶带厚度较小,蓄水能力较低,C、D错误。表层岩溶带下部有延时支撑,崩塌灾害较少,A错误,故选B。16.由图可知,混合种植区位于山坡,坡度较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采取农、林、果混合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C正确。水源保护区位于顶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较弱,A错误。集约利用区、表层岩溶带位于岩溶洼地底部,地势低洼,水土流失较轻,B、D错误。故选C。【点睛】岩溶地貌由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工程性缺水,造成干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2024·北京昌平·二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表1黄土高原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2010年至今塬区、坡面、沟道、沙区综合治理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道拦蓄整地,沙区固沙还灌草(1)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变化的特点。(4分)(2)从塬区、坡面、沟道、沙区治理措施中任选两个说明其主要作用。(8分)“大河奔涌,向‘新’而行”,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重视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1年河南与山东签订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协议约定:山东段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在III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3)结合实例,论述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发展战略的意义。(6分)【答案】(1)大致经历5个阶段,具有阶段性;由单一向综合;由局部向整体;分区治理,因地制宜。(4分)(2)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区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塬区地形相对平坦,固沟保塬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坡面退耕还林草:较陡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沟道拦蓄整地:沟道拦蓄泥沙造地,既减少了泥沙汇入河流,减少河流含沙量,又能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沙区固沙还灌草:沙区降水较少,适合灌木、草本生长,固沙还灌草有利于沙区恢复天然植被,减少沙漠化面积。(8分)(3)表现水平分值水平描述水平46-7视角丰富,能够从全流域角度关注不同河段省区发展之间的关系。表达逻辑严谨,实例恰当,条理清晰,地理术语准确。水平34-5视角丰富,能够关注不同河段省区。表达逻辑较严谨,实例较为恰当,地理术语较为准确。水平22-3视角少,仅关注个别省区、河段。表达有一定逻辑,但实例不当。能运用地理术语。水平10-1未作答,无实例,地理术语有错误,表达逻辑较为混乱。首先,黄河上游地区,如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是黄河的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甘肃省的发展以“三强”为抓手,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过度开发和污染行为,可以确保黄河水源的清洁与安全。同时,利用上游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以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次,黄河中游地区,如陕西、山西等省区,是黄河流域的能源和农业基地。山西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础,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抓手。该省的发展战略注重于产业转型和升级。通过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再次,黄河下游地区,如山东、河南等省区,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重地。这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山东省着力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实施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增强科教创新发展动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该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6分)【分析】题以黄土高原的治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表格可知,治理分为五个阶段,治理有阶段性;治理的范围变化:开始以坡面治理为主,过度到沟坡联合,再到小流域治理,说明治理由局部治理到整体治理;治理措施:从开始以工程措施为主,后来以生态治理和自然修复为主,由单一向综合;整个过程,体现分区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2)本题应结合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特点和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回答。塬区固沟保塬:目的是减少沟道水土流失导致塬面积减少,因为黄土高原区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塬区地形相对平坦,固沟保塬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坡面退耕还林草:目的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较陡的坡面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沟道拦蓄整地:沟道拦蓄泥沙造地,目的是减少泥沙对河道的影响,同时增加土地面积,达到双赢的效果,既减少了泥沙汇入河流,减少河流含沙量,又能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沙区固沙还灌草:目的是固沙,恢复植被,保护生态,沙区降水较少,适合灌木、草本生长,固沙还灌草有利于沙区恢复天然植被,减少沙漠化面积。(3)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不同河段的发展战略意义深远且多样。这些河段因地理、气候、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旨在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多重目标。下面结合实例,对黄河流域不同河段的发展战略意义进行论述。首先,黄河上游地区,如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是黄河的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这些地区的发展战略重点在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甘肃以“强科技”为支撑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绿色化:以生态化为原则发展产业落实“强县域”目标:以数字化为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质生产力实现“强工业”目标,甘肃省的发展以“三强”为抓手,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过度开发和污染行为,可以确保黄河水源的清洁与安全。同时,利用上游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以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次,黄河中游地区,如陕西、山西等省区,是黄河流域的能源和农业基地。山西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础,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抓手,坚持山水林四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治理攻坚战。该省的发展战略注重于产业转型和升级。通过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再次,黄河下游地区,如山东、河南等省区,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重地。这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山东省着力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实施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增强科教创新发展动力、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该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18.(2024·广东·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风沙(或雪)流是指当风力达到启动风速时沙粒(或雪粒)随风运动的现象。库木托拜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冬季降水多。克特公路库木托拜沙漠段呈南北走向,路面两旁地形起伏。由于冬季风沙流和风雪流的复合运动,沙漠段常发生风沙—风雪复合灾害,甚至路面被掩埋。当地曾在路段外设置草方格,以达到固沙目的,但在冬季失效。下图反映2016年12月14日沙漠段风向与风速的日变化情况,表格反映不同粒径的积雪和沙粒的启动风速。不同粒径的积雪和沙粒的启动风速粒径(mm)0.1~0.250.25~0.50.5~1>1启动风速(m/s)表层新雪2下层积雪3.7~4.26~8底层沙粒45.66.77.1(1)分析12月14日克特公路沙漠段出现风沙—风雪复合灾害的条件。(6分)(2)从风速及沙粒粒径的角度,分析该日00:00-6:00风沙—风雪流复合运动的形成过程。(6分)(3)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对草方格外围、草方格内侧及路面两旁提出防灾减灾措施。(6分)【答案】(1)途径沙漠地区,具有丰富的沙源,冬季降雪多,雪量大;该日风速大,多时段风速超过启动风速;路面有起伏,且风向与公路近乎垂直相交,风速减弱,风沙(雪)掩埋路面。(6分)(2)00:00-6:00风速逐渐增大,当风速达到2m/s时,表层新雪被风蚀搬运,产生风雪流,下层积雪出露地表;风速达到3.7m/s以上时,下层积雪被风蚀搬运,风雪流加强;随着下层积雪逐渐侵蚀,部分沙粒出露地表;露出地表的小沙粒,随着风速增加(>4m/s时),形成风沙流(风雪流和风沙流呈斑状分布);形成风雪流和风沙流的复合运动,风速达到7.1m/s以上时,风沙流和风雪流的复合运动加强。(6分)(3)措施:在草方格外侧设置多条平行阻沙栅栏,减少风沙和风雪活动输移量;草方格和道路之间种植耐旱植物,减少风蚀并拦截风沙(雪);平整道路两旁起伏地形,减少风沙-风雪流在路面的堆积。(6分)【分析】本题以克特公路沙漠段出现风沙—风雪复合灾害为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态脆弱区的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12月14日克特公路沙漠段出现风沙—风雪复合灾害的条件从沙源、雪源、风速、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沙源:地处沙漠地区,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沙粒,这是形成风沙的物质基础。雪源:冬季降水多,有大量积雪,为风雪流提供了条件。风速条件:12月14日这一天很多时段的风速都超过了不同粒径的积雪和沙粒的启动风速,具备了搬运和移动它们的动力。地形:公路走向与风向近乎垂直,且路面两旁有起伏,这种地形会导致风在经过时速度发生变化,容易使风沙和风雪堆积。(2)由图可知,00:00-6:00时段内风速逐渐增大,随着风速逐渐增大,达到2m/s时,这个风速可以吹动较松软的表层新雪,新雪开始被风携带形成风雪流。当风速继续增大到3.7m/s以上,更强的风力能够侵蚀下层积雪,使下层积雪也开始被搬运,风雪流的规模和强度进一步加大。随着下层积雪不断被吹走,原本被覆盖的底层沙粒就会逐渐露出地表。当风速达到4m/s以上时,小沙粒就会被吹起来形成风沙流,此时风雪流和风沙流同时存在,由于二者的粒径和运动特点不同,所以会呈斑状分布。当风速达到7.1m/s以上时,风力更强,对沙粒和积雪的搬运能力更强,风沙流和风雪流的复合运动也就更为剧烈和复杂。(3)草方格外围设置平行阻沙栅栏,可以在风沙和风雪到达草方格之前就进行阻挡和拦截,减少进入草方格区域的风沙和风雪量,从而降低对公路的影响。草方格内侧种植耐旱植物,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风蚀,同时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挡风沙和风雪的直接冲击,起到拦截作用,避免它们直接冲向路面。平整路面两旁起伏地形,使风在经过时不会因为地形起伏而形成局部的风力变化和漩涡,减少风沙和风雪在此处的堆积,降低对路面的掩埋风险。19.(2024·天津河东·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材料二微山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枢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曾经,这里竭泽而渔,污染严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湖区群众实现了从“靠湖吃湖”到“靠湖养湖”的转变。微山湖上,一首生态保护的新曲唱响,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1)分析枣庄煤炭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