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如梦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如梦令》,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二、目标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背诵本词。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重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四、注释

《如梦令》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如梦令:词牌名。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五、词意

(我)常常回忆起那次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兴尽才驾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池的深处。(我)奋力把船划出去,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

六、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

“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前期的词多写悠闲的生活,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

2、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八、问题探究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参考: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参考: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参考: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4)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

参考:

“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藕花深处"的画面: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荷湖争渡"的画面:想象“争渡,争渡”的画面,这个用力划桨的少女是个怎样的性情啊?

“惊飞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5)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九、诗歌主旨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词人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十、课堂小结

1、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答案

【基础过关】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济南人,(朝代)女词人,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日暮②莲藕③鸥鹭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溪亭:

(2)日暮:

(3)藕花:

(4)争渡: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

3、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

2、《如梦令》中,写词人兴尽欲归、误闯花丛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如梦令》中,写词人焦急寻出路,却惊飞鸥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诗词赏析。【2019·安徽初二期末】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具体什么时间?

5.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2019·四川中考真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1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13.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如梦令》,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018·甘肃初三月考】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4.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5.“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1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2019·上海中考模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居士。

18.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

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三)阅读《如梦令》,回答小题。【2019·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三月考】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9.结合“一夜”“遍”,理解画线句子的内涵。

20.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四)诗歌赏析。【2019·江苏初三期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1.结合“试”字,分析词人询问花事时的心理。

22.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赏析其妙处。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2019·甘肃中考模拟】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

〔注〕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4.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2017·上海初二期末】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渓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25.这首小令所写时节是()

A.早春B.暮春C.盛夏D.初冬

26.下列作品中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天净沙秋思》___B.《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D.《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七)诗歌鉴赏。【2018·浙江初三期末】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诗中“暗香"、“消魂”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8.下面两诗句都出自李清照的词,请简要说出它们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①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2018·全国初二单元测试】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ì):雪后转晴。

29.“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30.“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2019·北京初二期末】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②苏辙B.①《渔家傲》②苏轼

C.①《如梦令》②苏轼D.①《渔家傲》②苏辙

3.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2011·江西中考真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8.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9.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2018·湖北初二月考】

(甲)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一)(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甲乙两文都是李清照的________(体裁),“星河欲转"这里指______。

11.请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谈谈这两首词作在风格和内容情感上的区别。

【迁移拓展】

李清照诗词欣赏(一):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欣赏(二):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这两首词,你能说说两首《如梦令》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比较: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选材不同。

小结:同样的词牌,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词。

两首《如梦令》均为33字,在有限的语言之间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答案

【基础过关】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济南人,(朝代)女词人,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宋代婉约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日暮②莲藕③鸥鹭

【答案】①mù②ǒu③ōulù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溪亭:

(2)日暮:

(3)藕花:

(4)争渡:

【答案】

(1)溪边的亭子。

(2)黄昏。

(3)荷花。

(4)奋力把船划出去。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

3、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记溪亭日暮

2、误入藕花深处

3、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溪亭”“暮"“藕”“滩"鸥鹭”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

2、《如梦令》中,写词人兴尽欲归、误闯花丛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如梦令》中,写词人焦急寻出路,却惊飞鸥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溪亭"“暮”“藕"滩”“鸥鹭"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诗词赏析。【2019·安徽初二期末】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具体什么时间?

【答案】夏季傍晚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分析回答即可。结合“藕花”可以得出是夏季,结合“日暮"可以得出是傍晚。

5.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

【答案】常记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分析回答即可。结合“常记溪亭日暮”的“常记"可以得出是在回忆往事。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映了词人早年生活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自然的感情。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分析。结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妇人翻译: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诗句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二)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2019·四川中考真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1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案】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解析】考查对词的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语言平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据此作答即可。

13.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考查对词中情感变化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争渡,争渡”体现了她“误入藕花深处"之后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最后“惊起一滩欧鷺”由焦灼转向了豁然开朗。据此作答即可。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如梦令》,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018·甘肃初三月考】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4.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易安居士婉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宋词在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

15.“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鉴赏诗歌要注意从诗歌意象、诗歌表达的感情、写作的背景等方面去理解,特别要注意古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1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

【解析】鉴赏诗歌要注意从诗歌意象、诗歌表达的感情、写作的背景等方面去理解。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2019·上海中考模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居士。

【答案】易安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8.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

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答案】D

【解析】A“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B“浓睡”说明选项“难以入睡"错。C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侍女的意思是海棠花还是像昨天未下雨之前那样繁盛。所以选项“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理解错误。

(三)阅读《如梦令》,回答小题。【2019·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三月考】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9.结合“一夜”“遍”,理解画线句子的内涵。

【答案】“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不信”春天已经来了,过了“一夜"、面对“遍生”的“芳草"却不能不信。“一夜”,见出时间之短,“遍"字见出春来之速,“一夜遍生芳草”以满园春草,大声宣告春天已经大踏步到来的消息。

20.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花瓣散落在芳草地上,“花外斜阳"也正斜照在池塘边红绿相映的芳草地上,“芳草”、“落红"、“池上”、“斜阳”,至此已自然地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单纯而又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阳图》。从中可以看出李梦阳独特的审美情趣,说明他热爱生活、富于生活情趣。C项说“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是不恰当的。故选C。

【点睛】李梦阳,明代人。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四)诗歌赏析。【2019·江苏初三期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1.结合“试"字,分析词人询问花事时的心理。

【答案】一个“试”字,贴切入微地表现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品析。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22.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赏析其妙处。

【答案】对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2019·甘肃中考模拟】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

〔注〕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赏析。“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意思是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运用拟人表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据此作答即可。

24.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答案】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思想感情。“春住!春住!”意思是呼唤春天的驻足,运用反复,表现了作者惜春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六)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2017·上海初二期末】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渓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25.这首小令所写时节是()

A.早春B.暮春C.盛夏D.初冬

【答案】B

【解析】由“凭阑袖拂杨花雪"可知这首小令所写时节是暮春。杨花飘落的时节正是暮春。

26.下列作品中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天净沙秋思》___B.《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D.《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答案】D

【解析】D项《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由登楼引起了“春愁”,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

(七)诗歌鉴赏。【2018·浙江初三期末】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诗中“暗香"、“消魂”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案】⑴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2)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理解其意思,然后即可知某个指定词语的意思。根据这首词下阙的意思“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来解答词语的意思即可。

28.下面两诗句都出自李清照的词,请简要说出它们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①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答案】《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生活夏日游玩的欢快心情。《醉花阴》表达作者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如梦令》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表达了她早期生活夏日游玩的欢快心情。(2)《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表达作者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2018·全国初二单元测试】

如梦令·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ì):雪后转晴。

29.“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答案】宁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意境的理解能力。“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正是周围环境安静,作者才能听到一声鸣橹所惊起的寒鹭纷飞的声音,这里以动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安静。

30.“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主旨的解读能力。冬日汉江上本极静谧,忽然船桨击水,寒鹭惊飞,与积雪的远山相映,平添不少江山生趣,这景色实难描画,遂使诗人产生留连忘返的想法。末句“数遍溪南烟树”运用细节描写,更表达了作者的这一情感。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2019·北京初二期末】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和辛弃疾。

A.①《如梦令》②苏辙B.①《渔家傲》②苏轼

C.①《如梦令》②苏轼D.①《渔家傲》②苏辙

【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歌创作风格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识记。《渔家傲》一词写梦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隐喻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而《如梦令》则是用写实的方法来创作的。由此可推断出,梁启超评价的词是《渔家傲》。“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据此可知,答案为B。

3.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