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巧刷易混易错学案(含答案)(3)文言文阅读
易错点分析:
翻译的规范思路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翻译前要瞻前顾后,弄通文意,遵循“句不离段"的原则,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第二步,由点及面,逐项突破。以词语、句式、句意为核心,先字字对译实词,再分析虛词,然后落实句式。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第三步,通读检查,防止错漏。翻译完成后要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误译、漏译,是不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有没有语病。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该博,文章典雅,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遣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
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十三年秋,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微信超然客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
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武宗即位,以纂修国史,趣召赴阙,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
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B.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C.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D.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觐:古代宾礼之一,源于周代,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为觐”,合称为朝觐。
B.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曰崩;诸侯王死,唐以后也指二品以上官员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民死曰死。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与门下省、尚书省并称“三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D.辟:是汉代选拔任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公府、州郡任用属吏;皇帝征召任用称“征”,二者合称“征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构学问渊博,文才丰赡。他从小聪明,文章典雅;受贾居贞器重,被延请成为他儿子的老师;任职翰林院,多有撰写。
B.王构富有谋略,勇于担当。他对朝廷事务多有谋划;办案能平冤昭雪;出外办事过了期限,他主动担责,最终因此被朝廷免职。
C.王构为人正直,不惧权贵。执政者想同意搜刮民众的提议,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有人倚仗权贵作恶,他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D.王构爱惜人才,乐当伯乐。他是三朝元老,慧眼识才并乐于推荐,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有名于当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遣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
(2)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
5.王构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请简要概括。
2.文言文阅读。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至其城下,犹闻弦诵之声。为其守礼义之国,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以示鲁父兄,鲁乃降。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春正月,诸侯王皆上疏,请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B.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C.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D.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掌治安、诉讼、旅宿等事。
B.弦诵,乐歌声与读书声,泛指学校教学活动。语本《礼记》:“春诵,夏弦。"
C.皇帝,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号。自周始,天子称皇帝,之前多称帝或王。
D.运筹,制定策略,谋划。筹本为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后代指谋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不愿渡江,因为他觉得兵败是上天要灭亡他,况且当初他与八千子弟渡江西征,现在仅剩他一人生还,他无脸面再见江东父老。
B.在与汉军厮杀中,项羽身遭十余处创伤,他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买自己的头颅,还有分封万户之地的赏赐,就送了个人情给吕马童,自刎而死。
C.高起等人认为高帝不吝啬,只要臣子有功劳,就一定酬报他,项羽却妒贤嫉能,残害功臣,因此失去天下。高帝否定了他们的意见。
D.高帝认为张良、萧何、韩信皆为人中英杰,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们,但能重用他们,这就是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群臣心悦诚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马童面对项羽,(把他)指给中郎骑王翳看,说:“这就是项王。”
5.楚地都被平定后,唯独鲁县拒不投降。汉王本来打算屠城,后来为何改变了主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能文章,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B.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C.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D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昭仪,为中国古代后宫妃嫔的一种。昭仪始置于西汉元帝时期,当时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魏、晋至明均设置。
B.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之为世祖。
C.诏,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谶,指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也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著有《新论》,但由于生活中作风随便,平易近人,不注重举止威严,所以常受排挤攻击。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谦虚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想要与他结交之前,他曾上书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5.哀帝时期,桓谭如何帮助傅氏渡过劫难,保全了性命?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线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征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征对曰:“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B.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C.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D.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谥号,这里的太宗指的是唐太宗。隋朝末帝杨广的谥号是“炀"。
B.衣冠,本指衣服和帽子,引申为缙绅、名门世族,文中指其前所言“朝贤君子”。
C.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后借指文章。古时文职官员常随身带刀笔,故称“刀笔吏"。
D.黜陟,亦作“绌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亦指褒贬。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要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简官员,任用官员不在多,在于用人得当。
B.唐太宗指出,乐工杂艺之人,若技艺超群,只可赏赐钱帛,定不能给他们官爵。
C.唐太宗发现吏部选官只看文才而不知德行,等几年后他们劣迹暴露,虽加处罚,但百姓已受害。
D.魏征认为选用官员定要审慎考察其品行,太平年间,必须任用德才兼备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
(2)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5.唐太宗为什么引用“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这句话?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B.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C.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D.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丁艰,即遭遇丧事。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
D.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B.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替蔡时鼎洗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5.陆光祖练达朝章、不阿皇权,文中哪一件事能体现他这两个特点?请指出并予以简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B
3.B
4.(1)当时(朝廷)派遣丞相伯颜攻打宋朝,(皇帝想)先下诏谴责宋朝,命令王构草拟诏书进奏,世祖(读后)特别高兴。
(2)(他们)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出发,限期在年底回朝复命。
5.①到黄河以南核查案件时,王构为很多人平反昭雪。②执政官想采纳建议,想方设法向百姓征收田赋时,王构极力劝阻,使之没有施行。③王侯的侍从下属仗势横行,王构上报朝廷,使其被放逐,被侵占的学田得以归还。④灾荒之年,官府向百姓索要借贷的粮食,王构为百姓请求延期缴纳。
解析:1.原句为“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据本句关涉到的几个对象“诸王从者"民”“构"学田为牧地所侵者”可排除A、B、D三项,“久之"是放句首的时间名词。
2.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3.据原文“会桑哥死,乃免”可知“最终因此被朝廷免职"错。
4.(1)关键词:让:谴责;进:进奏;省略部分至少补出一处。(2)关键词:补主语“他们”;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期:限期。
参考译文:
王构字肯堂,是东平人。年少时就聪明有悟性,气度深沉庄重。学问渊博,行文有典据且雅正,刚成年就因词赋写得好而中选,任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同他见面就很器重他,并让自己的儿子跟从他学习。(王构后来)被授予翰林国史院编修的职位。当时(朝廷)派遣丞相伯颜攻打宋朝,(皇帝想)先下诏谴责宋朝,命令王构草拟诏书进奏,世祖(读后)特别高兴。
宋朝灭亡后,王构同李槃一起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到杭州收取宋三馆的藏书图册、太常及天章阁所藏的礼器和仪仗,将这些物品带回京师。凡是他所推荐和选拔的人,都是当时的名士。十三年秋天,(王构)回到京师,入朝觐见皇帝,调任应奉翰林文字,升任修撰。当时丞相阿合马被强盗杀死,世祖也已觉察到阿合马的奸恶,于是再度以和礼霍孙为丞相,革新政务,王构参与谋划了诸多的事情。他历任吏部、礼部郎中,到黄河以南核查被押在狱的罪犯,其中很多人被平反昭雪。改任太常少卿,制定了亲享太庙的礼节。恰逢桑哥担任丞相,让(王构)同平章卜忽木检查审核燕南的钱谷财政情况,并督办那里拖欠的赋税。他们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出发,限期在年底回朝复命。客第二年春季他们返回,住宿在卢沟的驿站中,估量此行已超过了期限,将会有不可预测的祸事发生,(王构)对卜忽木说:“假如要被治罪的话,我将自担其罚,不连累您。"恰逢桑哥死去,他们才免于被治罪。朝廷有旨命他出京到江西选拔人才。(王构回京)进入翰林院,任侍讲学士。世祖去世,王构负责撰写谥册。
成宗登上帝位,(王构)由侍讲担任学士,编纂实录,书编完后,他参议中书省事务。当时南方有士人上书陈述各种好处并请求朝廷不择手段(向老百姓)收取田赋,执政的官员想接受这一建议。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同进言认为此事不能做,他们的辩解十分有力,此事才没有被施行。(王构)因患病回到东平家乡。很久之后,被起任为济南路总管。不少王侯的侍从下属依仗主子的势力在州县横行,百姓没有人敢跟他们对视,王构将此事上报了朝廷,(朝廷)把这些侍从下属放逐到了北方边境地区。被牧地所侵占的学田,王构都予以处理并归还。官府将粮食借贷给老百姓,碰上灾荒年官府却不断地要求百姓偿还借贷,王构为百姓请求在笫二年交纳。
武宗登帝位后,因要编写国史,紧急征召王构入朝,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王构曾先后在三朝做官,熟悉台阁的典制,凡是有关皇帝的谥册册文都是由他撰写定稿的,朝廷中每当有重大事情商议时,必定要向他咨询。他喜欢推荐贫寒出身的读书人,省台、翰林先后征召(他所举荐的),不下几十人,(他们)后来都身居要职,闻名于当时。
2.答案:1.D
2.C
3.C
4.(1)江东虽然狭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够可以称王了。
(2)马童面对项羽,(把他)指给中郎骑王翳看,说:“这就是项王。”
5.汉王从弦歌、诵读声中看出鲁县是信守礼义的地方,当地百姓能为君主尽忠死节,于是改变了主意。
解析:1.“于谷城"是“葬项王”的后置状语,表示“葬"的地点,不能断到下句开头,排除AB.“哭之而去”语意已完整,“诸"是“项氏枝属”的定语,不能断到上句结尾,排除BC.“略在楚者"是一个整体,作“诸民”的后置定语,不能将“在楚者"断到下句开头,排除AC.故选D.
2.“自周始”不对,应为“自秦始"。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为“始皇帝”。
3.“高帝否定了他们的意见"曲解文意。从下文高帝所说的“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来看,高帝并没有否定他们的意见,只是认为他们的意见不全面,没有说到最关键的地方。
【参考译文】
这时,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将船只停靠在岸边,等待他上船,对项王说:“江东虽然狭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也足够可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也无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除我之外)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悯我,拥戴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心中就不感到惭愧吗!”于是将所乘的骓马赐给亭长,命令骑兵统统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数百名汉军,他自己也身受十多处创伤。(项羽)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友吗?"马童面对项羽,(把他)指给中郎骑王翳看,说:“这就是项王。”项王于是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买我的头颅,分给上万户的封地,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楚地全部被平定了,唯独鲁县仍不投降。汉王率领天下兵马,打算屠灭它。(大军)抵达鲁县城下,仍然听到弦歌、诵读之声。因为它是信守礼义的国家,为自己的君主尽忠死节,(汉军)便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县父老看,鲁县这才投降。汉王用安葬鲁公的礼节(楚怀王起初封项羽为鲁公)将项王埋葬在谷城,亲自为(他)发丧举哀,哭悼一番后才离去。对项王的旁系亲属都不杀害。把项伯等四人都封为列侯,赐姓刘氏。被掳掠到楚国的百姓,都准许他们回去。春季正月,诸侯王都上疏,请求推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汉王于汜水之北即皇帝之位。高帝向西建都于洛阳。夏季五月,高帝在洛阳南宫设宴,说:“各位列侯、各位将军,不要对我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取得天下是何原因?项氏失去天下又是何原因?”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掠地,谁攻取了城池、占领了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妒,对贤能的人怀疑,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帝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帷幕中拟定作战策略,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英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仅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群臣都心悦诚服。
3.答案:1.C;2.B;3.A;
4.(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曲不正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士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之术求取主人欢心。
(2)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自我修养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
5.①提醒傅氏防备他人驱使的医巫和在外寻求的方术。
②劝谏皇后的父亲遣散门客,谦虚谨慎。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三句间形成顶真修辞;“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结构上词性、字数相对应。据此排除A、D两项。“夫”作为句首发语词,之前应该停顿;“有国之君"是“俱欲兴化建善”的主语,二者之间不宜断开;“然而"引领下文,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之前应该断开。故排除B项。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开国的帝王,子孙以其功最高,称之为世祖”错,“世祖"是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一般是开国之君或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有的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原因分析不当,原文“而惠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意思是“却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因此多次被人排挤攻击”,可知受排挤的原因是“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无罪:无罪之人。正人:正直之士。求:求取。(2)多通:广泛结交。贻致:招致。谢遣:辞谢遣散。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句予以概括。原文“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意思是“皇后年轻,很少经历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方术,这不可不防备”,由此可概括出“防备他人驱使的医巫和在外寻求的方术";原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意思是“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自我修养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由此可概括出“劝谏皇后的父亲遣散门客,谦虚谨慎”。
【参考译文】
桓谭字君山,是沛国相县人。桓谭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郎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作风随便,平易近人,不注重举止威严,却喜欢诋毁那些平庸而迂腐的儒生,因此多次被人排挤攻击。
哀帝、平帝年间,(他的)职位没有超过郎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做了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沉默寡言,很不得志。桓谭进言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而他的妹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会出现当年卫子夫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大惊,说:“你说得对,但是该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曲不正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士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之术求取主人欢心。皇后年轻,很少经历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方术,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地位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讥评非议,不如辞谢遣散门客,务必坚持谦虚谨慎,这是自我修养端正家风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府中常住的宾客,入宫禀报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暗中指使太医令真钦,让他寻求傅氏的罪过。于是朝廷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关在诏狱时一无所获,才释放了他,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说桓谭的名声,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前上书给董贤,陈说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董贤没有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位,征召桓谭等待任命。后来大司空宋弘举荐桓谭,(桓谭被)授任议郎给事中,他就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利弊,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在于辅政大臣的作用。辅佐大臣贤明,才智杰出的人就会充满朝廷,而治理能合乎时务;辅佐大臣不贤明,议论就不合时宜,而举措多有失误。作为围家的君主都想关教化建善政,然而败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没有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谶语,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谶语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谶书。"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谶书不是经典。皇上大怒道:“桓谭非议圣上无视国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很久才得以赦免。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丞,他内心失意不乐,在赴任途中病死,时年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著书论述当代现行政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给朝廷,世祖称赞此书。《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把它续写完成。元和年间,肃宗到东部巡行视察,到达沛国,派使者到桓谭墓上祭祀,乡里以之为荣。
4.答案:1.A
2.A
3.A
4.(1)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
(2)任用了正直的人,做好事的人都会得到劝勉;错用了坏人,不做好事的人就会争相钻营求利。
5.①证明自己“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观点。②较前文《诗》《书》中的引例更生动形象,能让房玄龄等更清楚地明白“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这个道理,确定官员职位,选拔任用贤才。
解析:1.“其善者"作“得”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和D项。“其善者"和“其不善者”相对,应在“纵"之前断开,故排除C项。
2.A项,“太宗,谥号”说法错误。“太宗"是庙号。
3.A项,“唐太宗认为……”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1段“故《书》称……‘官不必备,惟其人’"可知,这句话是唐太宗引用的《尚书》中的话。
4.(1)将:打算,想要。依:依照,按照。辟召:因才高名重受人举荐,而被征召授以职位。(2)……者:判断句,……的人。劝:勉励,奖励。竞:争相。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的根本在于审慎。要根据(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所以《尚书》说:‘只选取贤良和有才能的人做官。’(《尚书》)还说:‘官员不在多,在于用人得当。’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如果)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也认为不根据才能选择官员,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诗经》有言:‘参谋的人(如果)太多了,在决策的时候反而不知所从。’孔子也说:‘(官员)不处理政务,官吏怎么会得到精简呢?’何况‘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块狐狸腋下的皮毛’。现在应当更换减少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了。你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确定官员的人数。”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倘若有乐师、工匠、杂艺之类的人技艺超过同辈,只可以赐给钱财丝帛奖赏他们的能力,一定不可过度奖赏,授予他们官职,(从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材并肩站在一处,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最近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此人的文才(是否出众),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或处死,但是对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人才呢?"杜如晦回答说:“西汉和东汉选拔的人才,(他们的)美德都闻名乡里,成为众人的楷模,(然后)他们被州郡推荐(到朝廷),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选拔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魏征说:“古人说过,君主必须根据官职来选择合适的人,不能轻率任用。我现在办一件事,就被天下人看到;说一句话,就被天下人听到。任用了正直的人,做好事的人都会得到劝勉;错用了坏人,不做好事的人就会争相钻营求利。奖赏和功绩相当,没有功劳的人就会自动退避;惩罚和罪恶相称,坏人就会有所戒惧。由此可知绝不可以轻易进行赏罚,用人更需要慎重选择。"魏征回答说:“知人善任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是很难的,所以在考核劳绩、决定官员升降时,要察看他的善恶表现。如今想寻求人才,必须仔细察访他的品行。如果了解到他真是好的,然后才可任用,假如此人不会办事,只是才力不够,还没有什么大害处,错用了坏人,假使他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H/T 1440-2023黑蒜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自动化设备租赁及升级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养殖基地饲养员职责规范合同3篇
- 2025年度科研仪器融资租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特色文化房屋无偿使用及文化传承合同2篇
- 2025年度幼儿园园长任期品牌形象塑造与宣传合同3篇
- 电影衍生品开发与销售二零二五年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科技企业高管海洋资源开发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开设特色小吃店合同书3篇
- 2024年度陶瓷产品代理销售与品牌战略合作协议3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9:“5领导作用-5.3创新战略”(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版旅游景区旅游巴士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剪映入门教程课件
- 四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汇总
- 供应链管理中的分销环节培训课件
- JGJ_T491-2021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最新中石油带压作业技术规程
- 南京华兴数控产品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