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学生版+解析)第17课孤独之旅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生字词;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3.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识记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眺望()觅食()嬉闹()撩逗()狗吠()胆怯()
旧茬儿()戳破()空旷()稠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家底: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嬉闹:
撩逗:
胆怯:
歇斯底里:
仓皇:
活动二: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2019年,长篇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了解背景:
本课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和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活动三:感知内容。
1.这篇小说以杜小康放鸭的见闻和感受为叙事线索,按照“家道中落,被迫放鸭”→“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安排情节。
2.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阶段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他的“孤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3.“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4.鸭群是杜小康最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5.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完课文,我对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我的理解是:
主题思想: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揭示人物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揭示、深化小说的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从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除杜小康的恐谎。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顷()一缕()chān()杂qū()除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改为___改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B.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C.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孩子歇斯底里的朗朗的读书声。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______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______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______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______在水面上。
A.铺夹杂竟然游B.涌掺杂居然浮
C.滚夹杂竟然漂D.奔掺杂居然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B.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C.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而且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没有教养的人。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比喻)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比喻)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拟人)
D.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拟人)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练,终于变得坚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C.《孤独之旅》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毅力需要在寂寞中磨炼,经历了考验才能成人。
D.本文主要反映了农村孩子因贫困辍学的社会问题,讲述了杜小康因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7.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江苏盐城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2019年,长篇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A.郑渊洁B.曹文轩C.《山羊不吃天堂草》D.《草房子》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比喻)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比喻)
C.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对比)
D.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排比)
现代文阅读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①14岁的夏天,马路两边的熊猫堇正在“爆花”。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她的父亲是海员,长年在海上航行,母亲整天忙于工作。在她看来,自己在父母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这让她很自卑。
②暑假,母亲打发杨采采到乡下外婆家。慵懒寂静的下午,杨采采在河边喝梨子糖水。那时的杨采采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
③日子枯燥无味,直到她遇见那个放鹅的少年。
④已是七月,杨采采出神地望着四周如披炽焰的万物,一个放鹅的少年,就那样穿过时光,走进她的视野里。
⑤少年赶着一群鹅过来了。少年很瘦很高,皮肤黝黑。他抓起一把海瓜子,扬起手,空中便多出一道灰绿色的抛物线。“沙沙沙”,每颗都落了地。那群鹅就“嘎嘎嘎”拍着翅膀涌过来。
⑥少年坐在河边,看着他的鹅群。“鹅!"少年突然一声喊,所有鹅都抬起头,屏息侧听,然后“嘎嘎嘎”地回应起来。
⑦这天杨采采很晚才到家,外婆说:“采采,你知道楼下那块荒地被挖了一个大坑吧?"
③“有大坑吗?我没注意。”外婆继续说:“那可不,那块地是有鱼家的吧,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不知道要干啥。"
⑨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二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
⑩“我叫陈有鱼。”
“我听外婆说过你的名字。"
“嗯,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怪他们都说我在做一件蠢事,说我疯了。”
“不会,你的鹅都听你的,这多酷啊。"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陈有鱼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盯着她说:“我养的鹅会飞,能飞很高很高。”
“能飞多高?"杨采采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陈有鱼指了指天,蔚蓝的天空中有半轮残月,像道浅浅的牙印。“能飞到那儿!”说完,他嘿嘿地朝她笑。
杨采采偶尔会听到关于陈有鱼爸爸的事情:他爸爸是养鹅的,整个村子,他爸养鹅最厉害,但他爸在一次台风天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说陈有鱼的爸爸救了三个溺水的人,自己却没能活下来。
从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塘。"
杨采采惊叫一声:“池塘?”
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
雨季提前来了,陈有鱼的池塘也完工了,大雨将池塘蓄满了雨水,附近的树叶都落到池塘中心去了。陈有鱼把鹅都赶去池塘,鹅见到水,开始加快步伐。它们伸长脖子,往池塘边探了探,然后“哗啦”一声,跃入池塘。
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点起火,以便做火的朋友;点起火,好进入沉沉的黑夜:点起火,为了更好地生活……"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决定离开前再去看看陈有鱼的池塘。远远地,她看见鹅群在金色的水面上嬉戏,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闲聊……眼前的一切,安抚了她的焦灼和忧虑。
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上写着:青春最好的年华,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仍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杨采采和陈有鱼两个少年的对话纯真、灵动、充满朝气,让读者感到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B.小说中杨采采的心理经历了“胆怯自卑一寂寞无聊一焦灼、忧虑被安抚一豁然开朗”的成长变化。
C.第段插叙陈有鱼爸爸的事,丰富了文章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为下文写陈有鱼挖池塘做铺垫。
D.第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其直接表现了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10.这篇小说围绕杨采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你阅读全文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暑假,杨采采被母亲打发到了乡下外婆家→①_________;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的焦灼和忧虑被抚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一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2.小说以《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为题,有什么妙处?
13.文中的杨采采和陈有鱼与《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性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假如那个夏天杜小康也来到杨采采的外婆家,他会和两人中的谁成为好朋友?请说明理由。
()
第17课孤独之旅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生字词;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3.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识记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眺望(tiào)觅食(mì)嬉闹(xī)撩逗(liáo)狗吠(fèi)胆怯(qiè)
旧茬儿(chá)戳破(chuō)空旷(kuànɡ)稠密(chóu)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胆怯:胆小,畏缩。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仓皇:匆忙而慌张。
活动二: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2019年,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了解背景:
本课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和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活动三:感知内容。
1.这篇小说以杜小康放鸭的见闻和感受为叙事线索,按照“家道中落,被迫放鸭”→“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安排情节。
远离亲人倍感孤独风雨护鸭学会坚强(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2.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阶段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在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他的“孤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
②无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③无望:“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④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⑤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⑧无聊:带着挽救家道的使命去放鸭,而不是去旅游的,这种精神压力让人恐慌。
⑨无爱:得不到父亲的爱和肯定。
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渲染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这场暴风雨也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3.“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这是细节描写。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4.鸭群是杜小康最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杜小康失学后,去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
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安慰;
在风雨中他保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子下蛋,不仅是放鸭的成果,也是杜小康人生的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在“鸭下蛋了"的惊喜中。
5.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杜小康是一个原来幼稚、软弱,后来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有责任心的孩子。
6.学完课文,我对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我的理解是:
《孤独之旅》题目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揭示人物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揭示、深化小说的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从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除杜小康的恐谎。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顷()一缕()chān()杂qū()除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改为___改为
【答案】
(1)qǐnglǚ掺驱
(2)从→丛谎→慌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
万顷(wànqǐng):数量词,一万顷,形容面积广阔。
一缕(yīlǚ):一丝、一股。
掺杂(chānzá):混杂。
驱除(qūchú):赶走;除掉。
(2)本题考查字形。
芦苇从——芦苇丛;其意思是:指生长着大片芦苇的地方。
恐谎——恐慌;其意思是:因担忧、害怕而慌张不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B.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C.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孩子歇斯底里的朗朗的读书声。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在则用来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本句用来形容芦苇荡面积广大,使用正确;
B.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本句用来形容鸭子没根由地乱窜,使用正确;
C.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本句用来形容父亲对杜小康的请求不予理睬,使用正确;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句用来形容读书声,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故选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______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______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______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______在水面上。
A.铺夹杂竟然游B.涌掺杂居然浮
C.滚夹杂竟然漂D.奔掺杂居然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使用。
第一空,铺,意为展开;涌,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义是像水涌出;滚,翻滚、沸腾;奔,急走,跑。
“绿色的浪潮"形容的是芦苇,从芦苇在风的作用下相对动态的特点可知,“涌”更好体现其状态;
第二空,掺杂,是指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夹杂,搀杂;混杂。彼此相对独立。
句中的“不知名的香草"和“芦叶的清”是混杂一起,分不出彼此。故选“掺杂"。
第三空,居然:(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副)表示出乎意料。
这两个词运用上的主要区别是:“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竟然"的语气较轻,用于主语后。从吃惊的语气来看,“居然”更符合语境。
第四空,游,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浮,漂在水面上;漂,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停,停止、停留。
“游、浮、漂、停"四个字,“浮”更能体现水鸟在水面上轻盈自得的状态。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B.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C.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而且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没有教养的人。
【答案】B
【详解】A.搭配不当,应为“就是杜小康家";
C.关联词语“而且”运用不恰当。本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而且"应为“但”;
D.否定不当,应去掉“没";
故选B。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比喻)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比喻)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拟人)
D.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拟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
A.把阳光下的“蓝羽、紫羽”,比作闪闪发光的“软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B.把“芦苇”比作“绿色的浪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C.“星星在窃窃私语”,赋予星星人的动作和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D.把“芦苇"比作“万重大山”,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判断错误;
故选D。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练,终于变得坚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C.《孤独之旅》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毅力需要在寂寞中磨炼,经历了考验才能成人。
D.本文主要反映了农村孩子因贫困辍学的社会问题,讲述了杜小康因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有误,本文主要反映的不是因贫困辍学的问题,而是杜小康经受磨炼变得成熟的过程。
故选D。
7.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江苏盐城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2019年,长篇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A.郑渊洁B.曹文轩C.《山羊不吃天堂草》D.《草房子》
【答案】B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与积累。
①空,依据“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可知,本文作者是曹文轩。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中兴街道周伙村,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出版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凭借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19年,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故选B。
②空,依据“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可知,这是对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的高度评价。《草房子》以乡村孩子桑桑的视角,回忆了他在油麻地六年的小学时光。在这段人生启蒙的宝贵时期里,他所遇到的人、发生的事以及交杂在其中的各种情感纠葛,与同学、亲人之间还有与人生中那些虽然擦肩而过却刻骨铭心的人。有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故选D。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比喻)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比喻)
C.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对比)
D.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排比)
【答案】C
【详解】C.本句是把“雨后天晴"的天空和其他时段的天空作比较,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C。
现代文阅读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①14岁的夏天,马路两边的熊猫堇正在“爆花”。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她的父亲是海员,长年在海上航行,母亲整天忙于工作。在她看来,自己在父母眼中,像一朵无足轻重的云,这让她很自卑。
②暑假,母亲打发杨采采到乡下外婆家。慵懒寂静的下午,杨采采在河边喝梨子糖水。那时的杨采采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梨子糖水一样平淡无奇。
③日子枯燥无味,直到她遇见那个放鹅的少年。
④已是七月,杨采采出神地望着四周如披炽焰的万物,一个放鹅的少年,就那样穿过时光,走进她的视野里。
⑤少年赶着一群鹅过来了。少年很瘦很高,皮肤黝黑。他抓起一把海瓜子,扬起手,空中便多出一道灰绿色的抛物线。“沙沙沙”,每颗都落了地。那群鹅就“嘎嘎嘎”拍着翅膀涌过来。
⑥少年坐在河边,看着他的鹅群。“鹅!"少年突然一声喊,所有鹅都抬起头,屏息侧听,然后“嘎嘎嘎”地回应起来。
⑦这天杨采采很晚才到家,外婆说:“采采,你知道楼下那块荒地被挖了一个大坑吧?"
③“有大坑吗?我没注意。”外婆继续说:“那可不,那块地是有鱼家的吧,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不知道要干啥。"
⑨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二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
⑩“我叫陈有鱼。”
“我听外婆说过你的名字。"
“嗯,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怪他们都说我在做一件蠢事,说我疯了。”
“不会,你的鹅都听你的,这多酷啊。"杨采采露出羡慕的神情。陈有鱼以一种超然的眼光盯着她说:“我养的鹅会飞,能飞很高很高。”
“能飞多高?"杨采采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陈有鱼指了指天,蔚蓝的天空中有半轮残月,像道浅浅的牙印。“能飞到那儿!”说完,他嘿嘿地朝她笑。
杨采采偶尔会听到关于陈有鱼爸爸的事情:他爸爸是养鹅的,整个村子,他爸养鹅最厉害,但他爸在一次台风天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说陈有鱼的爸爸救了三个溺水的人,自己却没能活下来。
从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陈有鱼爬到高高的土堆上,拿起水壶喝个精光,然后张开细长的双臂箍了一个圆,说:“我要挖一个池塘。"
杨采采惊叫一声:“池塘?”
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
雨季提前来了,陈有鱼的池塘也完工了,大雨将池塘蓄满了雨水,附近的树叶都落到池塘中心去了。陈有鱼把鹅都赶去池塘,鹅见到水,开始加快步伐。它们伸长脖子,往池塘边探了探,然后“哗啦”一声,跃入池塘。
陈有鱼不禁放声歌唱:“蓝天撇下了我,我点起一堆火。点起火,以便做火的朋友;点起火,好进入沉沉的黑夜:点起火,为了更好地生活……"
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决定离开前再去看看陈有鱼的池塘。远远地,她看见鹅群在金色的水面上嬉戏,村民们惬意地在池塘边闲聊……眼前的一切,安抚了她的焦灼和忧虑。
开学季,杨采采去学校的图书馆找资料,偶然在书中翻到一张便笺,纸上写着:青春最好的年华,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那一瞬间,杨采采有些恍惚,她仿佛看见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星空之下,陈有鱼在池塘里一钉耙一钉耙抡得老高的模样。她忍不住勾起嘴角笑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哪怕站在最黑暗的时空,仍可以用自己温柔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杨采采和陈有鱼两个少年的对话纯真、灵动、充满朝气,让读者感到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B.小说中杨采采的心理经历了“胆怯自卑一寂寞无聊一焦灼、忧虑被安抚一豁然开朗”的成长变化。
C.第段插叙陈有鱼爸爸的事,丰富了文章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为下文写陈有鱼挖池塘做铺垫。
D.第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其直接表现了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10.这篇小说围绕杨采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你阅读全文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暑假,杨采采被母亲打发到了乡下外婆家→①_________;暑假即将结束,杨采采的焦灼和忧虑被抚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彼时的杨采采是个并不讨喜的姑娘,瘦仃仃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细长的眉眼,透着诚惶诚恐的胆怯。(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一个少年正灰头土脸地在那个坑里挖土,他像一只勤快的土拨鼠,吃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一筐一筐运到一辆板车上。(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2.小说以《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为题,有什么妙处?
13.文中的杨采采和陈有鱼与《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性格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假如那个夏天杜小康也来到杨采采的外婆家,他会和两人中的谁成为好朋友?请说明理由。
【答案】
D
杨采采遇到陈有鱼,得知陈有鱼坚持挖池塘的原因。杨采采看到便笺纸上的话,想起往事并心生感悟,获得成长。
11.(1)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杨采采身体瘦小、头发枯黄、眉眼细长的形象特点,表现她胆怯自卑的性格特征。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挖土的少年比作一只勤快的土拨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年在坑里挖土时的情态,凸显了少年的勤快、吃苦耐劳。
12.①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暗示文章主旨:告诉我们青春最好的年华,应该像鲸向往大海、鸟向往森林那样,即使处于低谷,不被人理解,也要坚定自己的目标、梦想,乐观向上。(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一:我认为杜小康会和杨采采成为好朋友。两人都经历了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杜小康遭遇家庭变故跟随父亲去放鸭,对未来充满迷茫,面对荒无人烟的芦苇滩,内心充满孤独;杨采采的父母对杨采采疏于关心,杨采采长期处于孤独、迷茫的状态。两人最后都变得目标坚定且内心充满希望:一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坚强且对生活充满希望;杨采采从陈有鱼身上领悟到人要找到明确的目标。(从两人有相同的心境和最后都获得了成长分析,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我认为杜小康会和陈有鱼成为好朋友。两人都经历过生活的变故:杜小康突遭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放鸭;陈有鱼的爸爸为救人去世。两人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吃苦耐劳:杜小康在十几只鸭子走散后,不顾身体的伤痛坚持要将它们找回来;陈有鱼在爸爸去世后,立志完成爸爸的遗愿且为之不辞辛苦。(从两人相似的经历和性格特点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
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第段是对陈有鱼的池塘的环境描写,描写了鹅在戏水时的细节,对鹅戏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鹅在水中的欢乐,侧面衬托出陈有鱼完成爸爸的遗愿后内心的喜悦与满足。选项“直接表现"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0.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①空:结合第⑨段“杨采采并没有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在那个周末的下午,她听到了不寻常的动静”“他和杨采采对视了好几秒,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铲子,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第段“从那以后,陈有鱼就开始日复一日地挖土。村里人都说他疯了,杨采采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第段“陈有鱼点了点头,说:‘我爸说了,你天性是什么样的,就做你欢喜自在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养鹅人,得先给它们建一个池塘。这是我爸的愿望,我要替他完成’"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煤炭物流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股权分配与激励合同
- 2024年度食堂蔬菜配送与冷链物流设备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水泥产业大数据应用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保密合同与职业发展3篇
- 2024年度现代农业土地耕作与有机肥供应合同3篇
- 重难点培优:数轴在有理数中的十大常见应用(解析版)
- 生物基纤维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碳素材料在卫星与火箭制造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2024年网络安全技术检测与维护服务合同
-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零模)英语 含解析
-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上半年招聘87人和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保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01-【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解析版)
- 《外伤性颅内积气》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沪教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南京审计大学《中级财务会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