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试题大全-_第1页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_第2页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_第3页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_第4页
初三化学试题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

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

猜想1及理由:______________;

猜想2及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与思考一:

(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观察与思考二:20.7;16(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猜想1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猜想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导致燃烧剧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观察与思考一:(1)蜡烛燃烧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燃烧后观察到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观察与思考二: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20.7%,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16%。;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猜想1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猜想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导致燃烧剧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答案】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D。

3.实验方法多种多样.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灼热的CuO区别CO和CO2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C.用AgNO3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D.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验满【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而二氧化碳不和氧化铜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用灼热的CuO可区别CO和CO2,故能达到目的;B、实验室中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故能达到目的;C、硝酸银和食盐水、稀盐酸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达到目的;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故能达到目的.故选:C.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氦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

【答案】(1)锥形瓶;(2)B;a;abc;(3)CaCO3+2HCl=CaCl2+H2O+CO2↑;④①③②;

【解析】(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2)如果用4K2FeO42Fe2O3+4K2O+3O2↑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故答案为:B;a;abc;(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①从f端通氦气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④①③②;

5.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B.KNO3C.K2CO3D.FeCl3【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鉴别,使用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碳酸钙的沉淀。故选C。

6.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食用加碘盐有助于预防甲状腺肿大B.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答案】C

【解析】A.食用加碘盐有助于预防甲状腺肿大,因缺乏碘元素易导致甲状腺肿大;B.蔬菜和水果富含丰富维生素;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易导致蛋白质变性,不利于人体健康;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牛奶能提供丰富蛋白质和钙。选C

7.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答案】C

【解析】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即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降低空气净化能力;常塑料袋等,会导致白色污染;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选C

8.(7分)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a为活塞,b为支管口。由分液漏斗滴入内置试管的液体量如图所示)。

⑴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⑵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硫酸,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①通过仔细观察,可看到两条试纸出现的相同现象是

,不同现象是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综合分析①和②现象,能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⑶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向内置试管中滴入足量溶液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中锌粒表面有气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7分)

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⑵①两条试纸均由紫色变为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上面的试纸后边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②木条的火焰熄灭

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分)

⑶溶液A挥发出来的物质遇水形成酸,锌粒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略

9.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

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

。(用序号填空)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4)某同学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50g10%的稀硫酸。

①完成本实验除以上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取

mL的浓硫酸,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浓硫酸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C

(2)F

(3)a

(4)①玻璃棒

②8.32

10

偏小

【解析】略

10.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氮气D.氧气【答案】C

【解析】略

1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B

【解析】略

12.加碘食盐里含有碘酸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一1B.+1C.+3D.+5【答案】D

【解析】略

13.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玉树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l∶1∶1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7

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答案】D

【解析】略

14.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NH)(尿素)、(NH)SO和NaNO均可用作氮肥B.加热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磷肥的性质C.区分各种化肥一般先观察外观、溶解性,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D.过度使用化肥可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答案】B

【解析】A答案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铵中含有N故也是氮肥硝酸钠中含有N也是氮肥。A答案正确B答案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和铵态的氮肥反应生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磷肥混合无任何现象C答案区分各种化肥一般是一看、二闻、三溶再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D答案施用化肥时要适量,不能过量过度使用化肥可致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

15.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答案】B

【解析】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能够有效节约用水;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不能使其软化,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能够防止水体污染。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水铸成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17.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D

【解析】A、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正确,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前是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后固体不再减少,所以物质的种类是一种、三种、两种,故C正确;

D、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D.

18.(2015秋•亭湖区校级期末)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B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C除去MnO2中的C通过盛有CuO的硬质玻璃管,加热D区分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

B、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该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在除去碳的同时,增加了新的杂质铜,该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

D、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因此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该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故选:A.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2015秋•青岛校级月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两个氢原子

③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五个亚铁离子

(2)在符号“O”中H正上方的“+1”表示

,H右下角的“2”表示

【答案】(1)①N;②2H;③3CO2;④5Fe2+;

(2)在水中氢元素显+1价;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解析】(1)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符号为:N;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2;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5Fe2+;

(2)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在符号“O”中H正上方的“+1”表示在水中氢元素显+1价,H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0.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答案】C

【解析】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氧气的浓度不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燃烧的产物的颜色和状态、及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划线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答案】(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3)C+2CuO2Cu+CO2↑;

CO2+Ca(OH)2═CaCO3↓+H2O

(4)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解析】(1)因为这个实验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加灯罩是为了聚拢火焰,使温度更高,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提高温度;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试管①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进入试管②中产生气泡;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CuO+C2Cu+CO2↑;

(4)必须要密封的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又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点评】本题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需要高温,所以酒精灯上加网罩,还可以使用酒精喷灯加热;实验操作顺序要考虑到安全原则,所以要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因为铜温度很高,所以要密封防止其被氧化.

22.实验室欲配制50g5%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2)请分别说明上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加以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B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

,游码应

【答案】(1)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2)偏小;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放回砝码盒;移回零处.

【解析】(1)配制50g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2)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放回砝码盒,游码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C.稀盐酸、Fe、Cu、AlD.FeSO4溶液、Al、Cu【答案】A

【解析】A、Cu不能与FeSO4溶液、AlCl3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铝>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Fe不能与AlCl3溶液,说明了活动性铝>铁,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C、Fe、Al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铝与稀盐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则可得铝>铁>H;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D、铝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铝>铁;Cu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健康与自身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密不可分.当人体缺少某种元素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则该元素是(

)A.钙B.镁C.锌D.铁【答案】A

【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镁是人身体内300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镁帮助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是人体骨骼的另一组成成份,缺镁会导致:首先是心情浮躁、沮丧、消沉、焦虑不安、神经质、肌肉无力、心律不整、厌食症等,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

【解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B.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26.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2CO3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4.4(2)21.2%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200g+200g-395.6g=4.4g

(2)解: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0gx

4.4g

106/44=50gx/4.4g

x=21.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

2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D.CO2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答案】D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知二氧化碳一种;故答案选择D

【考点】化学推理

28.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最常用的溶剂;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第三的元素;四个虚线圈中的反应各属于四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

,H

(2)写出化学方程式:C与E的反应

(3)G→F是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G中一定含有

元素(填元素名称)。

【答案】(1)H2O

Al(OH)3

(2)4Al+3O2

2Al2O3

(3)置换

【解析】

B是最常用的溶剂,说明B是水;D、E、F、H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第三的元素,说明均含有铝元素,E能够变为D和F,说明E是铝单质,B能够反应得到C,且C能够和E发生反应,说明C是水分解得到的氧气,所以C与E的反应4Al+3O2

2Al2O3;因此D是氧化铝,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为E是单质,所以G→F是置换反应,A能够得到水和氧气,说明A是过氧化氢,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是水,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说明G中含有氢元素。

【考点】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9.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答案】B

【解析】

A选项镁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选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D选项将毛线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30.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B.58C.82D.140【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铈原子,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因此该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故选:B。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3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红磷燃烧

②加热高锰酸钾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①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④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书写文字表达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①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②由题意反应物为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③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属于化合反应;

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①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④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3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A

【解析】根据前后质量的变化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B反应前是8.7g,反应后为17.4g,质量增加了8.7g,是生成物,C反应前是31.6g,反应后为0g,质量减少了31.6g,D反应前是0.4g,反应后为3.6g,质量增加了3.2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A为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31.6g-8.7g-3.2g=19.7g,故反应可表示为:C→A+B+D,A、故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正确,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19.7g=39.4g,错误,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2,错误,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错误,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3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CaCO3+CO2+H2OB.Mg+H2SO4→MgSO4+H2C.Fe+O2Fe3O4D.C2H5OH+O2CO2+H2O【答案】A

【解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A、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Mg+H2SO4→Mg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Fe+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C2H5OH+O2CO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4.关于H2O、H2SO4、C2H2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2个氢原子B.都含有氢元素C.都含有氢分子D.都含有氢离子【答案】B

【解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A.从物质分子的构成方面可知H2O和C2H2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H2SO4不含氢原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故正确;

C.三种物质中均不含氢分子,故错误;

D.从物质分子的构成方面可知H2O和C2H2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不含氢离子;H2SO4含氢离子,故错误;

故选B.

3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5.80.4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答案】B

【解析】A、X=7.6+2+0.2﹣3.2﹣5.8﹣0.4=0.4,正确;B、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不一定为单质,错误;C、甲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正确;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6﹣3.2):(5.8﹣0.2)=11:14,正确;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6.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答案】C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由于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变,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含量相对来说就少了.故选C.

37.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镁条,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答案】(1)②;(2)③;(3)④;(4)①.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3)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8.A、B、C、D、E已学过的五种常见物质,其中有四种气体,A、B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将物质E通直流电可得到A和C,D和E常温能发生化合反应。由此可以判断:

(1)写出物质化学式:B

、D

(2)A和C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该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3)用一种物质将A、C、D三种物质区别开来,你选用的物质是

【答案】(1)N2;CO2。

(2)H2+O2

→H2O;

(3)燃着的木条

【解析】A、B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将物质E通直流电可得到A和C,则E为H2O、A为O2、B为N2,D和E常温能发生化合反应,D为CO2

【考点】物质的推断。

39.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D.爆炸【答案】B

【解析】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过程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物质的变化

40.甲、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保持不变。故C错误。来。。故D.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D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

41.下列对于化学式“H20”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1个水分子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答案】B

【解析】H20的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

42.鉴别实验室中的下列物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B.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C.水和食盐水→蒸发D.酒精和糖水→闻气味【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均熄灭。故A错误。B.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故B正确。C.水和食盐水→蒸发。故C正确。D.酒精和糖水→闻气味。故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43.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

【解析】液态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氧气液化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但不保持氧气物理性质,所以液态氧与氧气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氧气与液氧

44.阅读下列内容,解答与净化水有关的问题:

(1)用纱网捞起水面上的菜叶、塑料等,该操作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2)净化水时常加入

来吸附小颗粒沉降;硬水不能直接引用,检验硬水的方法是

(3)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原理是:通过氯气与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和氯化钠。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过滤

(2)明矾

加肥皂水震荡后观察泡沫的多少

(3)氯气+亚氯酸钠-----二氧化氯+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NaClO2+Cl2=2ClO2↑+2NaCl)

【解析】用纱网捞起水面上的菜叶、塑料等,该操作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净化水时常加入明矾来吸附小颗粒沉降;硬水不能直接引用,检验硬水的方法是肥皂水。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原理是:通过氯气与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和氯化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气+亚氯酸钠-----二氧化氯+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NaClO2+Cl2=2ClO2↑+2NaCl。

【考点】水的净化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5.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城市道路的两旁,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种典型措施。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一个即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各组成材料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名称,一个即可);不锈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铝比铜活泼

【答案】①

氮气

混合物

2Al+3CuSO4=Al2(SO4)3+3Cu

【解析】试题分析铝合金,不锈钢属于合金,铜丝导线含有金属,都是金属材料,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属于单质的为氮气,不锈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铝比铜活泼所以铝能将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Al+3CuSO4=Al2(SO4)3+3Cu。

【考点】常见的化学知识。

46.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相应的俗名相符的是(

)A.NaOH

烧碱B.Na2CO3小苏打C.CaO

熟石灰D.CaCO3

生石灰【答案】A

【解析】A.NaOH俗称烧碱,正确;B.Na2CO3俗称苏打,错误;C.Ca(OH)2俗称熟石灰,错误;D.CaO俗称生石灰,错误。故选A。

4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和氢气均可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填数字)。

【答案】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或2KMnO4

K2MnO4+MnO2+O2↑)

Zn+H2SO4

ZnSO4+H2↑

E

NaHCO3+HCl

NaCl+H2O+CO2↑

4

3

1

2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或2KMnO4

K2MnO4+MnO2+O2↑);选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氧气和氢气均可选用装置E作为收集装置。(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NaHCO3+HCl=NaCl+H2O+CO2↑:;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发生装置→4,3→1,2→收集装置(填数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原理,收集方法等知识。

48.(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若用S表示物质溶解度,在_____℃时,SA=SB>SC;

(3)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其结果_______;

(4)接近饱和的A、B、C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5)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采用_________方法提纯A。

【答案】(1)25

,(2)t2

,(3)B﹥A﹥C

,(4)C

,(5)降温结晶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若用S表示物质溶解度,在t2时SA=SB>SC;将t3℃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其结果B﹥A﹥C。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所以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接近饱和的A、B、C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的是C;因为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考点】溶解度曲线

溶质的质量分数

49.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0204060溶解度/g27.634.040.0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34.0g

C.2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A错误;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是指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34.0g,B错误;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C错误;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将6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正确。

5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给别的酒精灯点火,防止发生火灾;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故C对。

【考点】酒精灯的使用;称量固体药品;加热液体药品;量液体体积。

点评: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5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是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碱溶液来吸收木炭燃烧产生的

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答案】(1)B

过量

(2)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1/5

不溶于水,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4)二氧化碳

【解析】(1)蜡烛、硫粉燃烧会消耗氧气但同时还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会改变空气的成分,故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只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符合要求,故选B;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过量;

(2)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装置B的燃烧匙的位置过高,不利于完全消耗瓶内的氧气,故A装置较合理;由于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故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所以在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由这六组实验数据可知,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平均为20mL,故在100mL的空气中氧气约占20mL,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熄灭说明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水并不能充满集气瓶说明剩余气体不溶于水;

(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二氧化碳。

52.(2011年湖北武汉,29题)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__

____;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有机物(2)C2H5OH(或C2H6O)(3)CH4+2O2CO2+2H2O

【解析】(1)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甲烷和乙醇都是符合定义的,

(2)醇的化学式都含羟基(-OH),名称与碳原子的数目一致,氢原子数为碳原子数的2倍再加2,故化学式为C2H5OH,

(3)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乙醇汽油等。

53.(2011年湖南株洲,13题)下列哪种试剂能鉴别出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无色稀容液(

)A.石蕊试液B.稀盐酸C.氢氧化钠稀溶液D.氯化钾溶液【答案】A

【解析】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遇盐还是紫色,加入三种溶液中所显的颜色是不同的,故A正确;

B、稀盐酸与硫酸、氯化钠不反应,与氢氧化钾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氯化钠不反应,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氯化钾与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54.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略

55.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CuCl2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答案】B

【解析】根据溶液颜色鉴别出蓝色CuCl2溶液,把CuCl2溶液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时,有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两种无现象,再把其余两种溶液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沉淀消失的加的是稀盐酸,无现象的是硫酸钠溶液。

56.莽草酸(化学式:C7H10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

请回答:

(1)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

g。

(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小于等于15千克15~23千克23~40千克

大于40千克每次用量30mg45mg60mg60mg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

颗。

【答案】(1)7︰10︰5

(2)l0

(3)

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依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可直观得出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7:10:5;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174g×=10g;若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按照表中要求,他每次服用“达菲”的量是60mg,则该患儿一个疗程服用“达菲”的量是5×2×60mg="600"mg,需服用“达菲”胶囊的颗数为:600mg÷75mg/颗=8颗。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式的计算题,通常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这种题目通常计算麻烦一些,所以做题时要务必细心。

57.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氢气属于新能源。选D。

【考点】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点评:化石能源的储备量是有限的,开发新的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58.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____。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____。

(3)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____。

【答案】

Fe+CuSO4===FeSO4+Cu

CaCO3CaO+CO2↑

Ca(OH)2+CO2===CaCO3↓+H2O

【解析】(1)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3)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污染物建筑材料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家具甲醛(CH2O)、甲苯(C7H8)等办公用品O3、电磁辐射等烹饪CO、NO2、SO3、PM10等室内微生物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甲醛有毒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__.

(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

【答案】

烹饪

abc

光、TiO2

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1)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a.甲醛有毒,正确;b.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具有吸附性,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3)依据图一可知,“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6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既是化合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A.铜+氧气氧化铜;_B.二氧化碳+水→碳酸;_C.氢气+氧气水;______D.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_E.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答案】

ACDE

ABCE

ACE

【解析】A中物质和氧气反应且只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B中没有氧参与,生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

C中物质和氧气反应且只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D中有氧气参与,但是生成了两种物质,所以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E该反应中有氧气参与反应,且生成物为一种,故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属于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CDE,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E;既是化合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CE。

点睛:(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但它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因为它只考虑了反应物是不是含有氧,而没有考虑到生成物的问题,其特点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2)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以用通式简明地表示为:A+B→AB.其特点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可以根据以上两点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解答。

61.(1)请从“氧气、氮气、氦气、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以用来制作飞艇的气体是______;②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

③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④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气体是____。

(2)请比较下列物质性质,在答题纸上填上“>”、“="”"或“<”。

①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_____吸入空气;

②等量的双氧水生成氧气的量:加二氧化锰___不加二氧化锰

(3)①液氧

②澄清石灰水

③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

⑤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

氦气

二氧化硫

氧气

氮气

>

=

【解析】(1)①氦气密度小。②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③氧气可供给呼吸。④氮气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2)①二氧化碳含量:人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②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3)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6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做反应容器的是:①试管②胶头滴管③集气瓶④量筒⑤烧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④【答案】C

【解析】由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试管和烧杯;吸取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量度液体体积的是量筒;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故选C。

63.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做以下实验:

(1)将灭火器对准火焰按下开关,火焰熄灭。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将布袋套在灭火器喷口按下开关,布袋内产生白色固体。将固体放入试管中。

①试管口套上瘪气球,气球逐渐变大,微观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倒入水,水像“沸腾”了一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______色。

【答案】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微粒间空隙变大

CO2+H2O→H2CO3

【解析】(1)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是由于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所以使火焰熄灭;(2)①②

64.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答案】D

【解析】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描述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描述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D、加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氨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6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尼龙背包B.塑料瓶C.陶瓷花盆D.手机塑料外壳【答案】C

【解析】A、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陶瓷花盆是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D、手机塑料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C。

6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钢瓶中的氧气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C.液态空气D.二氧化锰【答案】D

【解析】A.钢瓶中的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D。

67.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全过程

⑴请改正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____、____。

(2)操作步骤:①计算: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放在左盘。

③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50mL、100mL);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若用自来水配制,自来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

(3)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条)____、________。

【答案】

瓶塞应倒放

砝码与物体应交换位置

50mL

凹液面最低处

搅拌加快溶解

硬水

肥皂水

量水时仰视、称好的氯化钠转移时洒落

【解析】⑴图中的错误有:试剂瓶盖没有倒放、用温度计搅拌、物码反放,改正方法是:试剂瓶盖倒放、用玻璃棒搅拌、将物体放在左盘,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2)操作步骤:①根据题意可知,溶液配制需要水的体积是47.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3)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原理上原因是①溶质少了,②溶剂多了,具体原因可能是:量水时仰视读数、称好的氯化钠转移时洒落,称量固体时物码反放,烧杯中有水等。

6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答案】D

【解析】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D.

【考点】实验操作

69.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硅B.水C.液氧D.生铁【答案】B

【解析】A、硅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生铁是含碳量2%~4.3%之间的混合物。

故选:B。

点睛: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7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三个条件,所以,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氧气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

【解析】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正确;

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错误;

C、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氢气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错误;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71.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A.①②④B.②③④C.只有③D.①②③④【答案】C

【解析】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氧化物还有一个条件是两种元素组成。故①错误。

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了,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②错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是碱,都可以与酸反应,故③正确。

硝酸铵属于盐,故④错误,

故选C

7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答案】B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