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F/2C/wKhkGWcUtQKAEX4vAAGNqGpT_i0121.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F/2C/wKhkGWcUtQKAEX4vAAGNqGpT_i01212.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F/2C/wKhkGWcUtQKAEX4vAAGNqGpT_i01213.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F/2C/wKhkGWcUtQKAEX4vAAGNqGpT_i01214.jpg)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F/2C/wKhkGWcUtQKAEX4vAAGNqGpT_i01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选修内容[学问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嘉奖耕织;统一度量衡。②政治上:嘉奖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冲突,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②迁都洛阳。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复原和发展。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心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峻的社会危机。(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确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③进行教化、军事方面的改革。(3)影响①主动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②“黑船事务”后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2)内容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心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同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提倡“文明开化”。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育军事人才。(3)影响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心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3.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2)背景:甲午中日斗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传播。(3)内容①政治上:激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给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②经济上:激励发展农工商业,嘉奖创新独创;激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③文化教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高校堂,筹设特地学堂;激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译书局。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4)影响:是一次变法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经典例析]1.(2024·全国Ⅰ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确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爱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依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依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实行的措施。(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清末新政的“新”,将清王朝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做的努力和值得确定的一些举措作为思索的主线。第(1)问,可结合表格信息从设立特地机构、提高商人地位、确立商业的法规章程等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学问,明确传统商业的经营环境、理念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比照表格中的法规、章程,推理出其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即可。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爱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2.(2024·全国Ⅱ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起先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削减30多万。熙宁七年,起先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阅历和才能的人担当。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宋廷起先精简军队,压缩编制”“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选择有作战阅历和才能的人担当……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并结合所学学问作答。第(2)问,评价时要从军事动身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变更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削减军费开支,确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深化拓展]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缘由。(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缘由。(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冲突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气: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干脆缘由。2.推断“改革的结局”的方法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主动作用是否得到维持。留意改革的胜利与失败有两个主要标记: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境况怎样,都能接着下去的改革才是胜利的改革。3.分析“改革成败的缘由”(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气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气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决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4.评价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相识(1)评价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反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确定或否定。(2)规律性相识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需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定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难性和困难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须要改革的措施必需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决的政治魄力。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胜利的根本缘由。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需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综合检测]1.(2024·重庆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西汉宣帝时设常平仓,历代都把常平仓当作一种调剂粮食价格和备战备荒的制度。安史之乱后,刘晏任户部尚书,着手复原改革遭到破坏的常平制度。他在全国各州都建立常平仓,改常平业务由各州县自办为中心干脆经办,削减中间环节。除做好粮食常平外,刘晏在交通不畅的地区,平常时期把盐储备起来,到缺盐的时候就开仓平价售盐,此外,刘晏以政府力气,在扬州和东南各州低价收购各种轻货和土特产品,通过漕运输入京师或其他高价地区出售,同时又在这些地区选购 、运销其他低价土特产品。同时在各道设置巡院,高薪雇佣“疾足”,把各地的灾情丰歉状况,以及商品价格动态传递到京城,“四方物价之上下,虽极远不四五日知,故食货之轻重,尽权在驾驭,朝廷获美利,而天下无甚贵贱之忧。”——据周道生《论刘晏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等(1)依据材料,概括刘晏改革常平仓制度的主要举措。(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刘晏常平仓制度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改常平业务由各州县自办为中心干脆经办,削减中间环节”“在全国各州都建立常平仓”“在各道设置巡院……把各地的灾情丰歉状况,以及商品价格动态传递到京城”“在扬州和东南各州低价收购各种轻货和土特产品,通过漕运输入京师或其他高价地区出售,同时又在这些地区选购 、运销其他低价土特产品”等信息概括。第(2)问,由材料“四方物价之上下,虽极远不四五日知,故食货之轻重,尽权在驾驭,朝廷获美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答案:(1)举措:由中心政府统一管理、干脆经办;扩大常平仓的储备项目;设置特地机构,搜集粮食物资的市场信息;将政府仓储和理财相结合,通过低买高卖获利。(2)影响: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市场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巩固统治;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其经济干预措施为后世供应了借鉴。2.(2024·乐山调研)(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宋经验70余年,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庆历三年,宋与西夏交战接连失利,西北形势惊慌,仁宗遂启用范仲淹,并多次督促其改革弊政,更新时局。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新法要求“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於吏员不足,取於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改革专用词赋和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但各地州、县学纷起,使“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庆历八年,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复原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意在削减冗员。——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范仲淹改革科举制度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庆历新政中新贡举法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等信息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复原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等信息回答。答案:(1)缘由:宋朝吏治积弊深重;北宋政权积贫积弱;原有贡举制度存在缺陷;范仲淹对吏治问题的关注。(2)特点:教化与科举同步改革;留意选拔好用人才;历时短,成效有限;部分举措受到推崇。3.(2024·马鞍山二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晚清州县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运用无确定限度等特点。在人口压力和州县事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摊派不断增长,养廉银不断扣减,州县财政入不敷出,随以经制外加收的方法来解决经费来源。而浮收过多,不仅民生日苦,更加剧了吏治败坏。咸丰同治年间,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动身,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湖北巡抚胡林翼革除一切冗费,将裁减后的浮收补充各衙门以应办会之需。江西巡抚沈葆桢也裁减浮收,明定限制,确定数额,江苏巡抚丁日昌将陋规充公以作为办公之费,方法更为清楚。咸同年间的“公费”改革,将各种陋规裁减,然后归入司库,再按规定数量支取。对澄清吏治、减轻州县负担起到确定的作用,但作用极为有限。——据刘伟、刘魁《晚清州县的办公经费与公费改革》(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咸同年间地方公费改革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咸同年间地方公费改革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办公经费存在着公私不分、运用无确定限度等特点”“州县财政入不敷出”“民生日苦,更加剧了吏治败坏”等信息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一些省的督抚从整顿吏治动身,进行了裁减浮收陋规以定公费的改革”“将各种陋规裁减,然后归入司库,再按规定数量支取”等信息分析。答案:(1)缘由:地方办公经费界限不明;财政困难;百姓负担沉重;吏治败坏。(2)特点:地方政府各自推动;以裁减浮收为重点;规范收费,化私为公。4.(2024·南充一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我国完成了一系列高等教化改革。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化会议确定高等教化的方针任务:“培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汲取具备入学条件的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以培育工农出身的新型学问分子,加入国家建设的行列。”1950年8月,教化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明确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共必修课。1953年10月,政务院又做出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确定》,强调“综合性高校和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心高等教化部干脆管理;为某一业务部门或主要为某一业务部门培育干部的单科性高等学校,可以托付中心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管理”。195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支配的规定》,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参与生产劳动的时间至少为2—3个月,参与的形式有三种。——摘编自《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1)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的基本特点。(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化改革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汲取具备入学条件的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明确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共必修课”“综合性高校……由中心高等教化部干脆管理……单科性高等学校,可以托付中心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管理”“高等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参与生产劳动的时间至少为2—3个月”等信息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对高等教化、培育人才、教化体系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高等教化面对工农大众;留意思想政治教化;实行中心与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重视生产劳动教化。(2)意义:彻底改造旧教化,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化制度;适应时代发展须要,培育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完善了教化体制;探究中国特色高等教化道路,推动我国教化事业科学发展;打破传统体制观念的束缚,有利于发挥高校办学的主动性。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冲突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人们对死亡的恐惊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心情。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验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逝,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干脆地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肃穆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等信息,并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思想解放运动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验了两个阶段”“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改革更为干脆地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等信息,结合“移风易俗”运动的推动力气和主要特点回答。答案:(1)传统主义文化泛滥;不良社会风气盛行,社会资源奢侈严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任答3点)(2)分阶段逐步推行;留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驼绒制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细胞增殖的实验》课件
- 《个体社会化》课件2
- 土壤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新能源二手车练习试卷附答案
- 《高压灭菌器致微》课件
- 《丰子恺漫画欣赏》课件
- 《管理沟通》课件
- 《微波通信原理》课件
- 概率论乘法公式课件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小学英语微课ppt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 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
- 《公共政策分析》课件.ppt
- RNA-seq研究方法与策略-zzz
- 医用耗材分类目录 (低值 ╱ 高值)
-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