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未来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新未来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B.导光能力强,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C.生活中常用聚乙烯制成的薄膜来包装水果、蔬菜等食物D.北京冬奥会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答案〗D〖解析〗【详析】A.焰色试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B.由于导光能力强,能传导各种信号,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B正确;C.聚乙烯无毒、耐化学腐蚀、耐寒,可制成薄膜,作为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C正确;D.火炬燃烧时,不仅放出热量,还发光,故火炬燃烧时化学能不仅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D错误;故选D。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为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醛基C.乙醇空间填充模型为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答案〗A〖解析〗【详析】A.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B错误;C.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C错误;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棉花、羊毛等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所有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均呈黄色D.加热条件下,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详析】A.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但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C.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C错误;D.加热条件下,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能与新制,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D。4.如图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比稳定B.和反应生成吸收的能量为C.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B〖解析〗【详析】A.中的氮氮三键断开需要吸收更多能量,比稳定,A错误;B.和反应生成吸收的能量为(946+498-632×2)kJ=,B正确;C.吸热反应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错误;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B。5.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和含碳量相同②碳原子数不同的直链烷烃一定是同系物③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④邻二甲苯和液溴在光照下取代产物可能为⑤鉴别己烯和苯:向己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详析】①最简式均为,含C量相同,均为92.3%,①正确;②碳原子数不同的直链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则互为同系物,②正确;③相同C原子个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③正确;④邻二甲苯和液溴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产物是甲基上的氢被溴原子取代,而不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④错误;⑤己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可以用酸性溶液己烯和苯,⑤正确;①②③⑤正确;〖答案〗为A。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B.中L层的电子数目为C.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目为D.和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答案〗B〖解析〗【详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相当于含有,含有氢原子,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A正确;B.中L层的电子数目为,B错误;C.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目为,C正确;D.密闭容器中,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D正确;故〖答案〗为:B。7.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乙醇和乙酸B.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除去中的溴单质D.除去酒精中的水〖答案〗D〖解析〗【详析】A.乙醇和乙酸相互溶解,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将乙烯氧化成,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B错误;C.单质溴易溶于,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错误;D.水和乙醇互相混溶,但沸点不同,除去酒精中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D正确。〖答案〗选D。8.元素性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也有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B.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降低D.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困难〖答案〗C〖解析〗【详析】A.碱金属元素随着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强,元素的金属性增强,A正确;B.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元素对应的单质的熔沸点升高,B正确;C.碱金属元素随着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的程度越剧烈,C正确;D.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弱,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困难,D正确;故〖答案〗为:C。9.的转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两种金属催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将分别转化为和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转化为的路径中,只涉及碳氧键的断裂和氧氢键的形成B.在转化为两种产物的路径中,都是作还原剂而被氧化C.在转化为的过程中碳、氧原子的利用率为100%D.两个转化路径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详析】A.由图可以看出,转化为的路径中,涉及碳氧键的断裂和氧氢键的形成,还有碳氧三键的形成、氢氧键的形成,A选项错误;B.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在转化为的路径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B选项错误;C.在转化为的路径中,中的C和O全部进入中,碳、氧原子的利用率为100%,C选项正确;D.两个转化路径中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和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也为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答案〗选C。10.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可以验证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B.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分枝酸可以和发生加成反应D.分枝酸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答案〗A〖解析〗【详析】A.分子中的羟基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不能验证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A错误;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碳碳双键、羟基等官能团,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B正确;C.该分子含有3个碳碳双键,分枝酸可以和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D.该分子含有2个羧基,1个羟基,分枝酸与足量钠反应,生成,D正确;故选A。11.为有效降低含氨化合物的排放量,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合作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电池,将含氨化合物转化为无毒气体,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增强B.电流由A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B电极C.同温同压时,转移相同的电子数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D.右侧电极反应式为〖答案〗B〖解析〗〖祥解〗氨气失去电子,电极A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二氧化氮得到电子,右侧电极B是正极,正极电极反应:,据此回答;【详析】A.根据右侧正极电极反应:,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增强,A正确;B.A为负极,B是正极,电流由B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A电极,B错误;C.根据分析,结合两电极电极反应式,、,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4:3,C正确;D.根据分析,右侧电极反应式为,D正确;故选B。12.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已知:,的沸点高于,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X“萃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B.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碘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D.步骤Y后下层液体不可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祥解〗由流程可知,海带浸取液中通入氧气调节溶液pH,得到含I2的水溶液,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l2的CCl4溶液,方案甲是直接蒸馏得到碘单质,方案乙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得到上层溶液中是NaI和NaIO3,步骤Y为反萃取,分液下层为四氯化碳,上层中加入H2SO4溶液发生归中反应得到I2的水溶液,操作Z为过滤,得到粗碘蒸馏提纯得到纯净碘单质,以此解答该题。【详析】A.步骤X“萃取”时,因乙醇与水互溶,则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A错误;B.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得到I2的水溶液,B正确;C.I2的沸点高于,则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C错误;D.步骤Y为反萃取,分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可在步骤X中循环使用,D错误;故选B。1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在c点均达到最大值B.反应物浓度:c点小于b点C.段速率增大的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D.时,的转化率:段小于段〖答案〗A〖解析〗【详析】A.反应在c点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未达平衡,没有达到最大值,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物浓度:c点小于b点,B正确;C.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C正确;D.段更大,相同时间的转化率更大,D正确;故选A。14.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与庚的连线上),戊、己元素在空气中含量分别为第一、第二,辛是比乙的原子序数小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金属性:辛>乙>丙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辛、丙、戊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D.元素甲的单质一定可以和元素己的单质反应生成过氧化物〖答案〗D〖解析〗〖祥解〗由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元素在空气中含量分别为第一、第二,则戊为N元素,己为O元素,结合位置可知,甲为可能为H或Li元素,丁为C,庚为F,乙为Mg,丙为Al,辛是比乙的原子序数小的同周期主族元素,辛是Na。【详析】A.金属性:Na>Mg>Al,A正确;B.非金属性:F>O>N,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Na、Al、N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C正确;D.若甲为锂,其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D错误;故选D。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溶液,滴加溶液,充分反应,根据溶液中既含又含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探究溶液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的和,一支试管中加入的和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C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乙烯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酸性溶液是否褪色D比较S和的非金属性强弱向溶液中通入,观察溶液中的现象〖答案〗B〖解析〗【详析】A.取溶液,滴加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溶液过量,不能通过溶液中既含又含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A错误;B.由题知的浓度相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对分解是否有影响,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不能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乙烯,C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越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适合用于S和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D错误;故〖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现有部分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所示:元素信息Q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W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简单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Y一种单质可用于供给呼吸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第三周期中碱性最强M单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其氢氧化物表现出两性LM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J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2)Y、Z、L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3)元素L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J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4)用电子式表示由Z和J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5)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与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学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由14个Q的原子和6个W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7)与元素X同主族且处于第5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__。〖答案〗(1)(2)(3)弱(4)(5)(6)5(7)51〖解析〗Q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W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C,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则X为N,Y为供给呼吸的氧气,Z元素的碱在第三周期碱性最强,则Z为Na,两性金属M为Al,电子层数为3,M层为6,则L为S,J化合价最高为+7的短周期元素为Cl,以此分析;(1)同周期中,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减小,同主族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故〖答案〗为:Na;(2)Y的离子为O2-,Z为Na+,L为S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答案〗为:S2-;(3)同周期原子,原子序数增大,青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答案〗为:弱;(4)Na与Cl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型化合物;故〖答案〗为:;(5)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溶于碱;故〖答案〗为:;(6)由14个Q的原子和6个W的原子构成的分子C6H14,为己烷,5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5(7)N为7号元素,第3周期8种元素、第4周期、第5周期18种元素,则第5周期第ⅦA--51号元素;故〖答案〗为:51。17.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醛。为揭示该变化过程,某实验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资料查询】I.乙醇的沸点为78.5℃;II.乙醛有刺激性气味,沸点为20.8℃。实验探究】(1)把一端弯成螺旋状光亮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里,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反复操作几次,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物质产生。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2)用如图装置完成乙醇反应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在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①烧杯甲中盛放热水,其作用是____;烧杯乙中盛放冰水其作用是____。②加入药品后,点燃酒精灯给铜网加热,打开止水夹,鼓入空气。③实验过程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完毕后,试管a中收集到少量有刺激性气味的产物乙醛。实验二:在没有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④关闭止水夹,为使乙醇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⑤乙醇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作催化剂及250~35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在试管a中也收集到产物乙醛,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归纳总结】(3)写出乙醛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____。(4)上述实验揭示了乙醇催化氧化的本质。当乙醇转化成乙醛时,乙醇分子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填字母)。a.C—Ob.C—Cc.O—Hd.C—H〖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2)①.使乙醇汽化②.使乙醛液化③.放热④.加热烧杯甲⑤.CH3CH2OHCH3CHO+H2(3)—CHO(4)cd〖解析〗本题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铜单质先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氧化乙醇生成乙醛和铜单质,在此过程中铜单质做催化剂,以此解题。(1)光亮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里,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铜为催化剂,故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2)①甲的水浴是使乙醇挥发,故为热水浴;乙的作用是冷凝乙醛。③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④关闭止水夹,为使乙醇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加热甲烧杯。②由于没有O2参与反应,且又生成乙醛和某气体单质,可知该单质是H2,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HO+H2。(3)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CHO。(4)乙醇催化氧化时,O-H键及与一OH相连接的C上的C-H键断裂,故选cd。18.氢能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氨分解制备氢气是一种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工艺。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编号020406080①a2.402.001.601.200.80②a1.200800.40x③2.401.600.800.400.40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实验②中,x的数值可能为0B.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C.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2)根据上述实验和所学知识,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A.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B.恒温恒压充入C.恒温恒容充入使压强增大(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放热反应)。测得压强一时间图像如图甲,测得,此时温度与起始温度相同,在达到平衡前某一时刻,若仅改变一种条件,得到如图乙图像。①如图甲,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为_____,图甲反应开始后压强先增大的可能原因为_____。②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时刻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B.改变条件可以使转化为C.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为0D.时刻,的浓度与的浓度之比为(4)还原电化学法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入的一端是电池的_____极(填“正”或“负”),电池工作过程中通过质子膜向_____(填“左”或者“右”)移动,通入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答案〗(1)C(2)A(3)①.②.40%③.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气体分子数减少的程度,压强增大④.A(4)①.正②.左③.〖解析〗(1)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验②中,x的数值不可能为0,A错误;B.根据实验①②,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即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C.根据实验①③,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故选C;(2)A.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B.恒温恒压充入,体积增大,各反应组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B不符合题意;C.恒温恒容充入使压强增大,但各反应组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不符合题意;故选A;(3)①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到达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2mol,根据化学计量系数,可知生成0.8mol,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反应开始至平衡时消耗氢气1.2mol,则氢气的转化率为=40%;图甲反应开始后压强先增大的可能原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气体分子数减少的程度,压强增大;②A.时刻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A正确;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不可能是100%,B错误;C.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C错误;D.时刻达到平衡,但剩余的浓度与生成的浓度之比不一定为,D错误;故选A;(4)还原电化学法制备甲醇,通入氢气一端是负极,通入一氧化碳一端是正极;通过质子膜向正极移动,即向左移动,通入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19.有机化合物F是一种食用香料,可用淀粉为原料合成,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A为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有机物E的分子式为_____。(2)液态A与足量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写出鉴别有机物B中混有D的实验方法:_____。(5)F的同分异构体中,该物质与足量溶液反应放出的有_____种。(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a.反应Ⅱ为取代反应b.等物质的量的E分别与足量的和反应,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相等c.D、E互为同系物(7)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要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需要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填试剂名称),完全水解的实验现象为_____。〖答案〗(1)①.羟基、醛基②.(2)56(3)(4)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泡,证明中混有;(5)4(6)bc(7)①.碘水②.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解析〗淀粉水解生成A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得B为乙醇,乙醇氧化生成C为乙醛,乙醛氧化生成D为乙酸,由目标产物F的结构,推断E结构为。(1)A为葡萄糖,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醛基;E结构为,有机物E的分子式为;(2)A为葡萄糖,结构为,液态A与足量钠反应,生成2.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3)B为乙醇,乙醇氧化生成C为乙醛,反应方程式为;(4)有酸性,鉴别有机物B中混有D的实验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泡,证明中混有;(5)F的同分异构体中,该物质与足量溶液反应放出,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是丙烷上有2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两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两种结构,两个羧基连在不同碳原子上,有两种结构,故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6)a.反应Ⅱ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b.E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等物质的量的E分别与足量的和反应,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错误c.D、E中的官能团种类不完全相同,不是同系物,c错误;故选bc;(7)淀粉已经水解完全,说明水解液中不存在淀粉,用碘水检验水解液,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淀粉不存在,判断淀粉已经水解完全;完全水解的实验现象为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河南省新未来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B.导光能力强,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C.生活中常用聚乙烯制成的薄膜来包装水果、蔬菜等食物D.北京冬奥会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答案〗D〖解析〗【详析】A.焰色试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B.由于导光能力强,能传导各种信号,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B正确;C.聚乙烯无毒、耐化学腐蚀、耐寒,可制成薄膜,作为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C正确;D.火炬燃烧时,不仅放出热量,还发光,故火炬燃烧时化学能不仅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D错误;故选D。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为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醛基C.乙醇空间填充模型为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答案〗A〖解析〗【详析】A.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B错误;C.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为,C错误;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棉花、羊毛等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所有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均呈黄色D.加热条件下,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详析】A.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但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C.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C错误;D.加热条件下,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能与新制,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D。4.如图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比稳定B.和反应生成吸收的能量为C.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B〖解析〗【详析】A.中的氮氮三键断开需要吸收更多能量,比稳定,A错误;B.和反应生成吸收的能量为(946+498-632×2)kJ=,B正确;C.吸热反应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错误;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B。5.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和含碳量相同②碳原子数不同的直链烷烃一定是同系物③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④邻二甲苯和液溴在光照下取代产物可能为⑤鉴别己烯和苯:向己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详析】①最简式均为,含C量相同,均为92.3%,①正确;②碳原子数不同的直链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则互为同系物,②正确;③相同C原子个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③正确;④邻二甲苯和液溴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产物是甲基上的氢被溴原子取代,而不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④错误;⑤己烯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可以用酸性溶液己烯和苯,⑤正确;①②③⑤正确;〖答案〗为A。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B.中L层的电子数目为C.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目为D.和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答案〗B〖解析〗【详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相当于含有,含有氢原子,含有H原子的数目为,A正确;B.中L层的电子数目为,B错误;C.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目为,C正确;D.密闭容器中,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D正确;故〖答案〗为:B。7.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分离乙醇和乙酸B.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除去中的溴单质D.除去酒精中的水〖答案〗D〖解析〗【详析】A.乙醇和乙酸相互溶解,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将乙烯氧化成,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B错误;C.单质溴易溶于,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错误;D.水和乙醇互相混溶,但沸点不同,除去酒精中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D正确。〖答案〗选D。8.元素性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也有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B.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降低D.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困难〖答案〗C〖解析〗【详析】A.碱金属元素随着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强,元素的金属性增强,A正确;B.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元素对应的单质的熔沸点升高,B正确;C.碱金属元素随着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增强,与水反应的程度越剧烈,C正确;D.第ⅦA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弱,元素对应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困难,D正确;故〖答案〗为:C。9.的转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两种金属催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将分别转化为和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转化为的路径中,只涉及碳氧键的断裂和氧氢键的形成B.在转化为两种产物的路径中,都是作还原剂而被氧化C.在转化为的过程中碳、氧原子的利用率为100%D.两个转化路径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详析】A.由图可以看出,转化为的路径中,涉及碳氧键的断裂和氧氢键的形成,还有碳氧三键的形成、氢氧键的形成,A选项错误;B.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在转化为的路径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B选项错误;C.在转化为的路径中,中的C和O全部进入中,碳、氧原子的利用率为100%,C选项正确;D.两个转化路径中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和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也为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答案〗选C。10.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可以验证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B.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分枝酸可以和发生加成反应D.分枝酸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答案〗A〖解析〗【详析】A.分子中的羟基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不能验证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A错误;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碳碳双键、羟基等官能团,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B正确;C.该分子含有3个碳碳双键,分枝酸可以和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D.该分子含有2个羧基,1个羟基,分枝酸与足量钠反应,生成,D正确;故选A。11.为有效降低含氨化合物的排放量,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合作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电池,将含氨化合物转化为无毒气体,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增强B.电流由A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B电极C.同温同压时,转移相同的电子数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D.右侧电极反应式为〖答案〗B〖解析〗〖祥解〗氨气失去电子,电极A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二氧化氮得到电子,右侧电极B是正极,正极电极反应:,据此回答;【详析】A.根据右侧正极电极反应:,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增强,A正确;B.A为负极,B是正极,电流由B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A电极,B错误;C.根据分析,结合两电极电极反应式,、,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4:3,C正确;D.根据分析,右侧电极反应式为,D正确;故选B。12.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已知:,的沸点高于,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X“萃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B.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碘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D.步骤Y后下层液体不可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祥解〗由流程可知,海带浸取液中通入氧气调节溶液pH,得到含I2的水溶液,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l2的CCl4溶液,方案甲是直接蒸馏得到碘单质,方案乙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得到上层溶液中是NaI和NaIO3,步骤Y为反萃取,分液下层为四氯化碳,上层中加入H2SO4溶液发生归中反应得到I2的水溶液,操作Z为过滤,得到粗碘蒸馏提纯得到纯净碘单质,以此解答该题。【详析】A.步骤X“萃取”时,因乙醇与水互溶,则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A错误;B.加入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得到I2的水溶液,B正确;C.I2的沸点高于,则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C错误;D.步骤Y为反萃取,分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可在步骤X中循环使用,D错误;故选B。1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在c点均达到最大值B.反应物浓度:c点小于b点C.段速率增大的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D.时,的转化率:段小于段〖答案〗A〖解析〗【详析】A.反应在c点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未达平衡,没有达到最大值,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物浓度:c点小于b点,B正确;C.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C正确;D.段更大,相同时间的转化率更大,D正确;故选A。14.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与庚的连线上),戊、己元素在空气中含量分别为第一、第二,辛是比乙的原子序数小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金属性:辛>乙>丙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辛、丙、戊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D.元素甲的单质一定可以和元素己的单质反应生成过氧化物〖答案〗D〖解析〗〖祥解〗由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元素在空气中含量分别为第一、第二,则戊为N元素,己为O元素,结合位置可知,甲为可能为H或Li元素,丁为C,庚为F,乙为Mg,丙为Al,辛是比乙的原子序数小的同周期主族元素,辛是Na。【详析】A.金属性:Na>Mg>Al,A正确;B.非金属性:F>O>N,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Na、Al、N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C正确;D.若甲为锂,其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D错误;故选D。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取溶液,滴加溶液,充分反应,根据溶液中既含又含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探究溶液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的和,一支试管中加入的和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C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乙烯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酸性溶液是否褪色D比较S和的非金属性强弱向溶液中通入,观察溶液中的现象〖答案〗B〖解析〗【详析】A.取溶液,滴加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溶液过量,不能通过溶液中既含又含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A错误;B.由题知的浓度相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对分解是否有影响,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不能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乙烯,C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越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适合用于S和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D错误;故〖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现有部分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所示:元素信息Q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W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简单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Y一种单质可用于供给呼吸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第三周期中碱性最强M单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其氢氧化物表现出两性LM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J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2)Y、Z、L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3)元素L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J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4)用电子式表示由Z和J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5)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与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学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由14个Q的原子和6个W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7)与元素X同主族且处于第5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__。〖答案〗(1)(2)(3)弱(4)(5)(6)5(7)51〖解析〗Q原子半径最小的为H,W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C,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则X为N,Y为供给呼吸的氧气,Z元素的碱在第三周期碱性最强,则Z为Na,两性金属M为Al,电子层数为3,M层为6,则L为S,J化合价最高为+7的短周期元素为Cl,以此分析;(1)同周期中,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减小,同主族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故〖答案〗为:Na;(2)Y的离子为O2-,Z为Na+,L为S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答案〗为:S2-;(3)同周期原子,原子序数增大,青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答案〗为:弱;(4)Na与Cl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型化合物;故〖答案〗为:;(5)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溶于碱;故〖答案〗为:;(6)由14个Q的原子和6个W的原子构成的分子C6H14,为己烷,5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5(7)N为7号元素,第3周期8种元素、第4周期、第5周期18种元素,则第5周期第ⅦA--51号元素;故〖答案〗为:51。17.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醛。为揭示该变化过程,某实验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资料查询】I.乙醇的沸点为78.5℃;II.乙醛有刺激性气味,沸点为20.8℃。实验探究】(1)把一端弯成螺旋状光亮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里,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反复操作几次,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物质产生。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2)用如图装置完成乙醇反应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在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①烧杯甲中盛放热水,其作用是____;烧杯乙中盛放冰水其作用是____。②加入药品后,点燃酒精灯给铜网加热,打开止水夹,鼓入空气。③实验过程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完毕后,试管a中收集到少量有刺激性气味的产物乙醛。实验二:在没有鼓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④关闭止水夹,为使乙醇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⑤乙醇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作催化剂及250~35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在试管a中也收集到产物乙醛,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归纳总结】(3)写出乙醛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____。(4)上述实验揭示了乙醇催化氧化的本质。当乙醇转化成乙醛时,乙醇分子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填字母)。a.C—Ob.C—Cc.O—Hd.C—H〖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2)①.使乙醇汽化②.使乙醛液化③.放热④.加热烧杯甲⑤.CH3CH2OHCH3CHO+H2(3)—CHO(4)cd〖解析〗本题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铜单质先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氧化乙醇生成乙醛和铜单质,在此过程中铜单质做催化剂,以此解题。(1)光亮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里,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铜为催化剂,故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2)①甲的水浴是使乙醇挥发,故为热水浴;乙的作用是冷凝乙醛。③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④关闭止水夹,为使乙醇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加热甲烧杯。②由于没有O2参与反应,且又生成乙醛和某气体单质,可知该单质是H2,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HO+H2。(3)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CHO。(4)乙醇催化氧化时,O-H键及与一OH相连接的C上的C-H键断裂,故选cd。18.氢能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氨分解制备氢气是一种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工艺。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编号020406080①a2.402.001.601.200.80②a1.200800.40x③2.401.600.800.400.40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实验②中,x的数值可能为0B.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C.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2)根据上述实验和所学知识,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A.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B.恒温恒压充入C.恒温恒容充入使压强增大(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反应:(放热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